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增产与减损两端同时发力.docx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增产与减损两端同时发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增产与减损两端同时发力.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增产与减损两端同时发力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解决好14亿多中国人的吃饭 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 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依靠世界9% 的耕地,生产了近1/4的粮食,养活了近1/5的人口,成功 依靠自身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粮食 安全之路。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新征程,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 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稳经济、稳社 会、稳全局的根本保障。但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一方面受国 内农业资源环境
2、约束趋紧、地方抓粮和生产者种粮积极性弱 化等多重影响,粮食稳产增产面临严峻挑战;另一方面粮食 产后损失和食物浪费十分普遍,且数量巨大,加剧了粮食生 产供给和农业资源环境的压力。因此,迫切需要从粮食生产、 流通、加工到消费全产业链系统谋划,在粮食增产和减损两 端同时发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掌控粮食安全 主动权,这是当前亟需研究的重大现实问题。发展粮食生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始终是社会 各界关注的焦点。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明确提出,“立 如适用丘陵山区的农机装备不足、下地难和作业难。2021年 我国小麦、玉米和稻谷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分别达到97%、 90%和86%,但区域不平衡
3、、各环节差异大,广大丘陵山区粮 食生产短板依旧突出,进一步提升面临适用性农机研发转 化、农田宜机化改造与投资等难题。1. 3地方抓粮积极性和生产者种粮积极性持续弱化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往往也是经济弱省、财政穷省。如 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2021年生产全国11. 5%的粮食,但地 区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的1. 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266元, 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8.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300亿元,仅占地方合计的1.2%,居民可支配收入27159 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7.3%。河南产出全国9. 6%的粮 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国平均的73. 4%,地方一 般公共预算收入
4、占地方合计的3. 9%,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当于 全国平均的76. 3%o粮食是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但也是弱势产 业,比较效益偏低,对经济增长和就业贡献相对有限,且面 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因此需要各级政府持续加大财政投 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这对经济弱省、财政穷省的财 力是一项巨大考验。部分粮食政策设计考虑欠佳,如部分项 目建设投资、农业保险补贴需地方政府予以资金配套,加强 专项审计和绩效考核,使地方政府越重视粮食、越加强粮食 产能建设,各种负担越重,极大影响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 这成为粮食主产区稳产增产的重大风险挑战。在国内粮食生产成本攀升、销售价格未有明显提高等情 境下,粮食生
5、产效益不断下滑,甚至已经不具备比较优势, 生产者种粮积极性持续下降。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 编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三种粮食平均生产净利润已连 续4年为负值,2020年转为正值也仅707元/hm2,现金收益 约在72009300元/hm2。而同期两种油料现金收益约在 1000014000元/hm2,甜菜现金收益在15000元/hm2左右, 蔬菜、苹果等比较效益更高,一定程度推动生产者改种经济 作物。特别是大量新型经营主体进入、规模化经营推进、特 色高效农业发展,种植结构非粮化在局部地区日益凸显。今后的挑战将在于,第一,土地成本显现化和流转价格 提高、农业劳动成本和物化资料成本等上涨的趋
6、势难以扭 转,将推动粮食生产总成本的持续攀升。第二,通过持续提 升或大幅提升粮食价格保障种粮收益难度较大。2012-2016 年的实践表明,开放条件下国际国内粮价联动加强,若国内 粮食最低收购价过高,将陷入国内增产一收储增加一库存增 加一进口增加的循环,使粮食加工、食品制造等产业陷入困 境,可能引发负外部性和不确定性。第三,支持粮食生产的 政策措施面临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世贸组织规则约束等挑 战。我国农业黄箱支持空间有限,上限为微量允许水平,2019 年世贸组织裁决我国对大米和小麦的黄箱补贴违反了加入 世贸组织时所作承诺,这推动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改革 完善,但总体上该政策仍存在面临违反规则
7、的重大风险,可 能引起世贸组织成员的挑战;不可免除的黄箱补贴力度偏 低,对粮食生产激励效果依旧有限;绿箱补贴则面临财力相 对有限的约束,难以大范围进行补贴支持;由黄箱补贴转向 绿箱补贴,存在政策针对性有效性下降等问题。2新发展阶段我国粮食节约减损的现实情境与突出挑战我国粮食产后损失和食物浪费十分普遍,且数量巨大, 不但增加了粮食保面积保供给的压力,而且浪费国内有限的 农业资源,形成了无效的碳排放和生态环境消耗,这已成为 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相关研究显示,就广义食物 而言,我国整个食物供应链的损失浪费约4.6亿t,占到总 生产量的22. 7%,凸显节约减损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2.1
8、餐前环节损耗餐前环节损耗包括粮食生产、流通、储存、加工等产业 链各环节的损耗。虽然关于不同环节粮食损耗的估算差距较 大,但都清晰地表明粮食生产链供应链各环节损耗多,节粮 减损空间大。国家粮食与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储存、运输、加工环节的粮食损失量在3500万t以上,粮食 全产业链总损耗率约为12%o其中,生产环节有农作物种籽用途损耗、自然灾害损耗 和收获损耗。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谷物供需平衡表看,三种 粮食种用量占比低且稳定,种用浪费虽然存在但总体有限。 受日益频发重发的旱涝等自然灾害影响,我国农作物受灾严 重,造成的产量损失较大。以2020年和2021年统计数据为 例,农作物受灾面积分别
9、达到1996万hm2和1174万hm2, 其中绝收面积271万hm2和163万hm2,占受灾面积的13. 6% 和13.9%。其中2020年灾情较为严重,黑龙江、内蒙古、湖 北、辽宁、安徽、云南、吉林农作物受灾面积都超过120万 hm2,且大部分为粮食主产区,2021年产粮大省河南农作物 受灾159万hm2、内蒙古受灾126万hm2o按粮食播种面积 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0%、粮食平均单产5. 8t/hm2估算,2020 年和2021年仅绝收面积即造成1100万t和662万t的粮食 产量损失。如果考虑对整个受灾面积的影响,产量损失将会 大幅度提升。收获环节也会因为粮食品种、地块情况、受灾 情况、
10、收获时机、机械设备、机手熟练程度等因素影响收获 损失率,如因粮食受灾倒伏、精细化脱粒差、田间运输和清 粮等造成的现实损耗,近年的研究表明我国粮食收获损失率 约在3%左右。粮食储存环节因储存主体、储存设施、储存方式等差异 而损失率有所不同,如水分蒸发、虫鼠害、霉变腐烂等。已 有数据显示,国有粮食企业储存损耗在1%左右,其中中国储 备粮管理总公司及其直属库储存损耗只有0.1%0.5%,私营 企业仓储条件较差,储存损耗在5%以上,农户储粮损耗在 8%10%。据国家粮食物资与储备局数据,2021年全国粮食产 量6. 83亿t,入统企业粮食收购量约4亿t,即意味着约2. 83 亿t由中小企业或农户储存,
11、若中小企业或农户储存按5% 损耗率估计损耗约1415万t,按8%损耗率估计达2264万t; 入统企业收购量4亿t,按0. 5%平均损耗率估计有200万t 损耗。不应忽视的是,因库存量增加、储粮陈化,仍有相当 比例的粮食因储存时间较长、质量下降等进入饲用或脱离食 物链,如为了玉米”去库存”,用玉米发展燃料乙醇,这也 是一种变相的浪费和资源损耗。粮食流通环节的损耗包括因过筛、遗漏、抛撒、过驳、 机械碾压、杆样消耗等造成损耗,以及高水分粮食长时间封 闭运输可能引起变质乃至霉变的损耗。据估计,我国每年进 入运输环节的商品粮约4. 8亿t,其中贸易商和加工商的粮 食碎粒损耗53万t,公路、铁路和水路运输
12、损耗约55万t, 即流通环节损耗合计108万t,比未作运输损耗界定的粗略 估计大幅降低。粮食过度加工也是造成粮食损耗浪费的重要原因。伴随 生活水平提升,消费者更加偏好精米白面、主食精细化,为 了迎合市场需求,粮食过度加工愈加突显。我国市场供应的 精米占比90%以上,细面超过70%,加工进度更好的麦芯粉、 雪花粉等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有数据显示,我国粳稻、相稻 适度加工出米率约70%和68%,在经过抛光、打磨等环节, 出米率降至65%和63%左右,小麦适度加工出粉率约75%,精 加工出粉率仅70%左右,由适度加工到精细加工的损耗约5%o 其中仅加工环节造成的口粮损失每年在650万t以上。2. 2餐
13、饮浪费餐桌上的浪费尤为惊人。餐桌上的浪费广泛存在于商业 餐饮、公共食堂、家庭饮食等领域,根据2018年发布的中 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我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量一年 在1700万1800万t,相当于全国3%的粮食产量。1)商业餐饮。伴随收入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 费者在外就餐比例不断上升,在外就餐食物浪费愈发严重, 商务宴请、事件性酒席、公务消费和亲朋聚餐是餐饮浪费的 主要场景。特别是在大型中高档餐厅各类宴请聚会,用餐点 餐习惯于讲面子、讲排场,宁多勿少,且用餐过程伴随大量 饮用酒水,减少对其他食物摄入,使浪费程度更加严重。已 有调查显示,我国城市餐饮浪费率约为11.7%;主食人均浪 费量约
14、每餐每人23g,其中米饭和面食浪费量较高,分别占 总浪费量的14%和10%o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专 题调研报告指出,城乡婚宴酒席浪费40%以上,出生宴等“事 件性宴聚”浪费30%左右,商务宴请浪费30犷40%,朋友聚 餐浪费40%左右。2)公共食堂。大学食堂的食物浪费问题尤为突出,这 与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态度、认知等因素有关。据海南 省统计,高校食堂平均每人每餐食物浪费约67g,食物浪费 率12. 86%,其中面制品、米制品浪费量位于前两位。一项对 29个省29所高校调研显示,人均就餐食物剩余61g,每人 每餐平均食物浪费率为12. 13%03)家庭餐饮。食物消费支出占比下降或规划
15、不当导致 超量采购、不当储存或超期未食用导致丢弃、过量烹煮导致 剩余、烹煮方法不当导致剩余浪费,这些与家庭规模、人员 构成、家庭经济、人口特征等相关。据估计,中国每年家庭 人均食物浪费7. 6310. 86kg,全年家庭食物浪费总量1056 万1502万to如果将商业餐饮与家庭餐饮累加,每年食物 浪费总量将在27003300万t。止匕外,不合理地过量饮食, 本质上也是一种“隐形”浪费,同时带来超重、肥胖、疾病 等身心健康问题。3推进粮食增产与减损两端同时发力的政策建议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基于当前世情国情、农情粮情,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 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
16、局,必须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底 线,牢牢掌控粮食安全主动权。为此必须坚持开源和节流并 重,切实做到在粮食稳产增产和节粮减损两端同时发力。3. 1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全方位夯实粮食产能基础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 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确保国内 粮食稳产增产,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首 要任务是持续夯实粮食产能基础,筑牢国内粮食供给保障能 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 子,根本在于将“藏粮于地”战略落地落实。一是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 耕地保护责任,严格考核、终生追责,坚决守住18亿亩耕 地红线
17、。我国已经制定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关键是要 不打折扣执行好,要标本兼治,增强体制机制和严格执法的 刚性约束。现阶段尤其要严防借乡村振兴、国土绿化等名义 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加强对耕地占补平衡的监管,坚决防止 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等现象,真正做到耕地 数量不减少和少减少、质量不下降有提升。二是要保护和提升耕地地力,把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 高标准农田作为粮食稳产增产的保障基础。为此要持续加大 财政支农投入力度,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全面强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大力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工程,一体化推进高效节水 灌溉、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和高标准农
18、田提档升级,积极推进 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已建高标准农田 的改造提升,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等短板,增强抗灾保 收和稳产高产能力。坚持用养结合,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修 复和丘陵山区坡耕地治理,实施酸化盐碱化耕地综合治理、 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系统推进环境友好型粮食生产,减 少化学投入品使用,坚持科学施肥、精准施肥和绿色施肥, 加大土壤环境治理。对长期超负荷利用的耕地要实施轮作休 耕以便更好实现永续利用。三是要强化耕地用途管制,明确耕地用途和利用优先 序。要严控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再占用等行为。 严格贯彻和落实高标准农田原则上要全部用于粮食生产、永 久基本农田要重点用于
19、粮食生产相关规定,加强耕地非粮化 非农化的监测和管理,要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 粮化”。在产业布局上有序引导和妥善处理特色高效产业发 展和粮食生产“争地”问题。四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及配套建设,提升水资源与耕地 的匹配度。因地制宜高质量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大中型灌区、 引水调水和集水蓄水工程、田间工程等建设和现代化改造, 逐步形成大中小微并举、建管用协同的农田排灌体系,打通 最后“一公里”埃塞,实现旱能灌、涝可排。在水资源短缺 地区,要积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旱作农业,提高水资源利 用效率。3. 2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全面提升粮食技术支撑农业科技是粮食稳产增产的根本出路,要深入实施“藏
20、粮于技”战略。种子是粮食的“芯片”,要打赢种源安全战、 打好种业翻身仗,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 饭碗,才能从源头上保障粮食安全。为此,一是加强国家种 质资源库建设,强化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 用,深入发掘优异种质和优质基因。二是推进主粮作物的种 业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组织种源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破除瓶 颈卡点,提升自主原始创新能力,加快培育高产优质、节水 抗旱、多抗广适、宜机宜饲、专用特用等突破性优良品种, 实现主粮种源自主可控。三是积极开展育种遗传基础、分子 育种技术等前沿性公益性研究,有序推进生物育种的产业化 应用。四是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推进 产学
21、研深度融合。壮大育种市场主体,规范种业市场管理。现代化农机装备是提升粮食生产效率、促进粮食专业化 和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支撑。一是加强智能化农机装备研发制 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中国解决粮食供需问题 的基本方针。中国将努力促进国内粮食增产,在正常情况下, 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过去几十年,我国从保护耕地资源、 增加农业投入、加强水利建设、提高物质装备水平等方面系 统促进国内粮食生产发展。学术界对我国粮食生产问题进行 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探讨,主要集中在耕地保护和非粮化配 置、高标准农田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 械化、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地流转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粮 食最低收购
22、价和农业补贴政策及其改革等对粮食种植面积 或产量的影响,进而从促进要素升级和配置结构优化、改善 粮食生产条件和夯实产能基础、完善支持保护制度等维度提 出有关政策建议。节约粮食、减少损耗和浪费,是兼顾减轻农业资源环境 压力和保障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的有效途径。节约粮食的思想 由来已久,也是传承千年的优良传统。20世纪90年代中国 政府即指出,中国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在节约粮 食方面有潜力,“如果将各环节的损失降至合理范围,每年 至少可节约粮食2000万t”,并部署减少粮食损失的具体举 措。但在现实中,粮食产后损耗和食物浪费形势却异常严峻, 特别是收入大幅增长后食物浪费问题尤为突出,过多的损耗
23、 浪费对国内粮食供需平衡和农业资源环境等带来巨大压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高度重视节约粮食,注重解决粮食生产、 流通、加工和消费过程中的大量浪费问题摆到突出重要位 造,推进3S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与农机装备融合, 加大在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收、病虫害 诊断防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等方面集成应用,加强粮食生 产全过程监测预警、智慧管理和信息交流。二是因地制宜地 推动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研发推广适用于丘陵山区粮 食生产的农机装备,补齐丘陵山区粮食生产的机械化短板。 三是大力发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土地托管、农机作业服 务等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通过社会化服务将大量先进实用 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保障 国家粮食 安全 增产 减损 两端 同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