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非选择题综合练习:北魏孝文帝改革.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非选择题综合练习:北魏孝文帝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非选择题综合练习:北魏孝文帝改革.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魏孝文帝改革1.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 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 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青出于蓝,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三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大张旗鼓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歼灭,未有不 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歼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吕思勉两晋
2、南北朝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提倡的价值取向。结合所学学问,选取能体现这一理念的一项改革措施加以说明。(2)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举例说明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分别要解决的主要冲突。并指出两次改革“除旧布 新”的不同形式,及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答案】(1)取向:公允正义(或中庸、不偏不倚)。例说:以下任举一例措施说明解负令维护了贵族的基本财产,但废除了平民的债务激励工商业既有利利于贵族的财宝增长,也有利于其他阶层致富财产等级制既有利于维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也有利于保证平民的参政机会四百人会议贵族垄断国家权力的局面被打破,平民也受到财产等级的限制(2)冲突:商鞅变法,旧贵族与新地主之
3、间的冲突,如废井田制等;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民族文化与先 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冲突,如行均田制和汉化政策。学科网形式:商鞅变法是创设新制度;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是学习汉文化。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2.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南朝梁武帝派大臣陈庆之出访北魏,他在宴会上大言不惭:“魏朝甚盛,犹日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 言词中充溢对北魏的蔑视,自以为长江以南才是“正朔”的所在。但是当他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蒸蒸而上 的景象,回到梁朝后观点大变:“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承认
4、南朝自愧不如。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 孝文帝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了无穷的隐患,特殊是孝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门阀 士族制度,在经济利益上一味向鲜卑贵族让步,这对尚无文化积淀可言的鲜卑贵族来说,无疑是给了他们滋生腐化 的肥沃土壤。凡此种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冲突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快速由盛转衰, 归于灭亡。摘编自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阅历与教训(1)依据材料一,指出陈庆之在出访前后对北魏的看法有何变更,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北魏社会变更的主要缘由。(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什么差异?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
5、变更:从蔑视北魏野蛮落后到承认它礼仪兴盛。缘由:孝文帝改革,北魏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2)差异:材料一中确定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发展进步,材料二认为全面汉化的改革导致北魏的速亡。 同意。全面的汉化消磨了北魏政权的活力,滋生腐败,加速了北魏政权的灭亡。不同意。经过孝文帝改革,北方经济渐渐复原,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意或不同意均可,但理由必需与看法一样,只表明看法不得分)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融合,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
6、与中国壤断土隔”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域线,进入了与汉 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低势能文化汉文化天经地义地成为高势能文化, 并充分呈现出其优胜性。胡汉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产生了胡汉文化质的不相容性。文化冲突中的对立诸面 不行避开地在文化冲突中潜在变更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从对方汲取于已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 中趋于一体化。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当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 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住中原,背景广袤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猛烈冲击的同时, 也为其带来了
7、簇新而有活力的因素。事实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殊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 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摘编自许树安等中国古代文化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更。(2)据材料二和所学学问,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答案】(1)变更: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2)汉化措施: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均田制、三长制、租庸调制。影响: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北魏政
8、权汉化(封建化);促进经济发展。(3)影响: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4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确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快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 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 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 化,如胡乐、胡舞、胡饼、敬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簇新血液。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2024 学年 人教版高二 历史 选修 选择题 综合 练习 北魏 孝文帝 改革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