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语文声声慢教案范文.docx
《2023年高中语文声声慢教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中语文声声慢教案范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3年高中语文声声慢教案范文 【设计理念】 全面贯彻“学引用清”课堂教学模式,即在课堂学习目标统筹下,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在教师准时、高效的引导下,师生、生生充分互动,完成课堂学习目标,并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学生多方面力量的展现和培育,并检测出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全词 2、捕获意象,品尝语言,归纳诗词蕴涵的情感。 【教学重点】 捕获意象,品尝词作语言,体会词作蕴涵的词人肤浅的情感。 【教学难点】 1、赏析开篇14个叠字的妙用。 2、体会因国破家亡而孀居沦落的的凄苦心境。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齐诵醉花阴。 醉花阴薄雾浓云
2、愁永昼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同样是写愁,她的后期作品则蕴含了更为深广的愁思。今日我们来学习学习凝聚了她万般愁情且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设计意图:复习稳固,温故知新;简洁导入,设置情境。) 二、展现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全词 2、捕获意象,品尝语言,归纳诗词蕴涵的情感。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引起学习意向) 三、走进文本、品读鉴赏 (一)诵读感知,读出情感 出示自学指导(一):放声自由诵读,并思索:请用一个字来概括本词所抒发的情感,并找出词作中直接抒情的词句。 提示:放声朗读,读出情感和味道。期盼你五分钟后的精彩展现与答复。 个读展现后,答复思索问题。 (设计意图:以朗读为
3、起点,通过自由诵读、个读展现等形式,整体感知,熟读文本。从自学内容、学法指导、时间限制三个方面设置的自学指导,明确了自学的方向。) (二)品读叠词,赏析入愁。 出示自学指导(二):首句直接抒情,能否把它改成“寻找、冷清、凄惨”?或者“寻寻找觅,凄凄惨惨戚戚、冷冷清清”呢? 提示:可以读一读进展比拟、品尝。可以独立思索,也可以小组争论。 三分钟后期盼你的精彩展现! (设计意图:教学内容问题化,无疑处设疑,在问题的引领下,激活学生思维,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展现环节,旨在培育敢于展现自我、敢于表达自己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捕获意象,品读愁情 出示自学指导(三):为写“愁”情,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
4、象?你能结合相关意象的其他诗句来说说该意象的内涵吗? 提示:你可以采纳这样的句式来回答下列问题:我选赏的是“”(词句)中的“”(意象),它在古典诗歌中往往代表(意象内涵),如在(作品名称)中的“”(含有选赏意象的诗句)。该意象在本词中的作用是。 请先独立思索,有困难可以相互争论。五分钟后,期盼你的精彩展现! (设计意图:用已知接通未知。通过明确的学习指导,通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把握赏析诗词的方法。展现阶段,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提升。) (四)知人论世,深味结愁 出示自学指导(四):当清照沉醉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无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合“清学稿”中的“背
5、景学问”,想一想,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为何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的? 教师引入背景资料: 李清照大事记 1103年: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27年: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灰尘。 1129年: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有遗孀。 1131年:卜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1132年: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1155年: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提醒情感主旨,深味词作蕴含的词人身世之愁和家国之愁。) 四、课堂小结 1、深情齐诵声声慢 2、回忆本课主要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归纳学习成果,完成学习目标,稳固学习内容,构建学问体系。
6、) 五、布置作业: 1、当堂:完成“清学稿”。 2、课外作业:课后阅读梁衡的散文乱世中的美神。 (设计意图:当堂完成“清学稿”,做到准时反应,实现学以致用。) 高中语文声声慢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立足诗歌形象,通过诵读研习,重现凄凉情境,体会凄愁情感,赏析凄美语言。 教学重点: 提醒词人简单、肤浅的凄愁情感,领悟词作形象、声韵的凄美魅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播放歌曲声声慢) 一、以武陵春导入(5分) 板书“声声慢李清照”。 1.学生齐读PPT上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z艋mng舟,载不动、很多愁。 2.就
7、武陵春提问 教师:哪一句写得?(末句)好在哪里?(叫学生举手答复形象地写出了“愁”)那么你能把这句话用第一人称“我”来表述一下呢?(就怕双溪那小小的船儿啊,载不动我这重重的忧愁啊!)可见,情感必要用形象表达才动人;反过来,形象,也正是翻开诗歌艺术大门的钥匙。可是,谁知道李清照的愁为什么这么重吗? 学生举手答复。 3.了解词人相关简介 学生轻声齐读PPT内容: 李清照出身名门,从小聪明过人,文学造诣极高。丈夫赵明诚是金石学家,_恩爱,幸福美满。1127年金灭北宋,词人生活彻底转变:先是两人尽心收罗的几屋金石书画尽毁于战火;接着,赵明诚病重身亡;李清照飘落江南,颠沛流离,尝尽人世艰辛;1132年,
8、再嫁张汝舟,惋惜遇人不淑,不久离婚,并被判刑两年。1156年,凄然一身,悲苦离世。 4.引入声声慢 教师(过渡语):国破家亡、夫死孀居、年老体弱,所以才有了武陵春中小船都载不动的沉重愁情。那么一般被认为写于同时期的声声慢里的“愁”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探讨。先齐声轻诵全词,初步感受。 5.学生轻声齐诵全词 二、品析愁情(38分) (一)范读创境,提出要求(10分) 1.教师诵读创境 播放背景音乐二胡曲二泉映月。 教师:教师先读一遍,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试着在脑海里出现词中描述的一幅幅画面。 教师诵读。 2.提出探讨要求 教师: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相比武陵春,这里的愁要简单、肤浅一些,这
9、里的形象也要丰富一些。 教师指读PPT内容,并稍加解释: 描述“次第”:请在众多富于形象的“次第”中选择有感受的一处,发挥想象,揣摩词人心境,用第一人称“我”描述这幅画面。 在相关词句边上动笔写一写。 然后小组内沟通各自描述画面。 3.学生自主研习、沟通 (二)描述“次第”,探讨“愁情”(12分) 1.学生发言,师生探讨 要求学生先描述词句情景;教师再抓住“酒”、“雁”、“花”、“雨”等意象一起探讨其中“愁情”;然后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进展朗读指导,包括语调、神情、肢体语言等;全班再轻声齐诵词句。一处“次第”如有补充,可连续;如无,就另一处。 教师自备内容: 乍暖还寒时候,最
10、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这天气忽暖忽冷,真叫我难以适应啊。就靠着这三杯两杯的淡酒,又怎么能够抵抗得了这严寒的秋风啊!生活困难,年老多病,几杯淡酒,何以消愁?抓住“酒”意象,点明“酒所以淡是由于愁很浓”意思。读出疲乏、叹息之感。 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我抬头看去,又见北雁南飞,这情景和以前多么相像,但再也不行能有爱人的消息了!雁儿雁儿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这次第”,怎不叫人“欲语泪先流”呢?!让学生齐读注解中一剪梅词句“云中谁寄锦书来”,并讲出彼雁和此雁的不同(“彼雁”是甜美的闲愁,“此雁”是无望的哀愁)。读出茫然、痛心之感。 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1、 我低头看去,只见菊花凋零满地,风雨中显得如此憔悴,到如今还有什么值得摘取的呢?秋花凋损,漂亮不再;青春已逝,年华已老;顾影自怜,黯然神伤。让学生讲“花”的意象内涵(漂亮、青春)。读出心酸、凄楚之感。 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个人,望着窗外,叫我怎么才能熬到天黑啊!窗外只见那梧桐树,伫立在黄昏的细雨中,那点点滴滴的雨声,不像落在梧桐树上,倒一声声像打在我的心坎!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前路漫漫,度日如年,“这次第”,怎一个孤苦了得!这次第,怎一个煎熬了得?!让学生讲“细雨”和“愁”的相像处(广阔、绵长、冰冷、灰暗)。读出孤苦、煎熬之感。 2.教师小结 教师:共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语文 声声 教案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