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docx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第五册第43页例题和“试一试”,第页“想想做做”第题。 教学目标: 、经受探究和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进一步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念,初步形成独立思索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解答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的不同解法。 教学预备:预备上衣、裤子的图片(裤子图片上标有元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
2、,导入新课。 谈话:星期天,郭教师去商场为孩子买衣服,了解到了以下信息,(依次贴出图片)。 裤子:元 上衣:价钱是裤子的倍 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或问:你能解决哪些问题?或是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独立思索,同桌沟通) 依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一件上衣多少钱?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或: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廉价多少钱?) 二、探究新知,感知方法。 谈话:我们学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有时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画”来“画数学”,让“数学画”来帮忙我们发觉数量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想了解吗? 师生争论“画数学”的方法:
3、 一条裤子28元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线段可长可短,依据实际状况来画。上衣的价钱不知道,鼓舞学生尝试画。通过争论要明确上衣的价钱是个元那么长的线段。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裤子 上衣 、“一件上衣多少钱?” 提问: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怎样标?你会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元) 师:你能给同学们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提问:谁来讲讲“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那么“买一套衣服多少钱?”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为什么?(学生争论,并标出问号)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沟通。) 方法一:(元)上衣的价钱 (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
4、是: 方法二:上衣和裤子一共是个元 (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 、“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标出表示问题的局部,并独立解答。 指名板演,组织学生沟通,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画线段图,问号为什么标在这儿,以及自己在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想的? 方法一:(元)上衣的价钱 (元)上衣比裤子多的钱数 综合算式是: 方法二:上衣比裤子多个元 (元)上衣比裤子多的钱数 综合算式是:() 、比拟:第个问题和第个问题在解的方法上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吗? 三、组织练习,稳固深化。 、“想想做做”第题和第题。 分别出示带子图,要求:先说说带子图所表示的意思以及问题各表示什么意思,
5、然后独立解答,最终在小组里沟通。汇报时要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想想做做”第题。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信息我们不知道?你会解决吗? 提问:看着这张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决吗?(四人小组合作,相互提问并解答)、独立作业:“想想做做”第题和第题。 四、质疑问难,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获得的?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篇2 教学重点:让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培育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确定先算什么。 教学资源:教学例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学: 谈话:星期天,小猴淙淙家要来客人,猴妈妈带着小猴淙淙
6、一起到果园里采桃子款待客人。瞧,一番劳碌后,他俩收获可真不少。(出示教学例图) 二、进入情境,探求新知: 1、 例题探究: (1)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答复,教师板书:猴妈妈:3筐,每筐12个 小猴:6个 (2) 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能即时口答的解决,再有选择地板书下面的两个问题:A、两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 B、猴妈妈比小猴多采了多少个? (3) 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A、 学生独立思索,列式解答,然后和同桌沟通自己的算法。 B、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123=36(个) 36+6=42(个) (4) 你先算的是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
7、? 在学生争论沟通后归纳两种想法: A、 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猴妈妈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是猴妈妈采的个数题目没有直接告知我们,因此必需先把猴妈妈采的个数先算出来; B、 知道了猴妈妈采了3筐,每筐12个,就可以先算出猴妈妈采了多少个,再把猴妈妈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合起来。 (5) 集体口答。 2、 学习试一试: (1) 要求猴妈妈比小猴多采了多少个,应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单独计算,算好后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和同桌沟通一下。 (2) 指名说出自己的算式,教师板书:123=36(个) 36-6=30(个) (3)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3、 反思: (1)
8、 这两道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同桌争论,集体沟通。 (2) 叙述;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从问题动身查找需要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也可以从条件动身确定先算什么。 (3) 这两道题各是用什么算法接问题的?(揭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实践应用,稳固提高: 1、 想想做做1:口算给同桌听,每人口算两组题,一个答复,另一个推断正误。 2、 想想做做2、3:先跟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练习解答。 3、 想想做做4: (1) 理解题意;这是第2卷,还可以再拍6张是什么意思,你能换句话说一说吗? (2)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4、 想想做做5: (1) 学生独立解答。
9、(2) 指明答复,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 想想做做6: (1) 引导学生观看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 体温: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自己的问题? (3) 在班内沟通自己的提问并可以指名某个同学解答自己的提问,由大家推断对错。 四、总结评价,点拨方法: 谈话:今日,小朋友们学习了什么?你能说说怎么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吗?今日接的实际问题比拟简单,需要两步计算,关键是确定先算什么。可以从问题动身思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两个条件,假如哪个条件没有直接告知我们,我们就要把它先算出来。也可以从条件动身,依据已知的条件想一想能先求出什么,再接着往下算。 教学板书: 猴妈妈:3筐,每筐12个
10、 小猴:6个 (1)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2)猴妈妈比小猴多采多少个? 123=36(个) 123=36(个) 36+6=42(个) 36-6=30(个)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稳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娴熟地计算。 2、 加深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熟悉,教娴熟地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初步具有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看生活,体会学习数学的作用,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综合运用学问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难点: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在详细的情境中正确地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资源:数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计算 实际问题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