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说课稿(7篇).docx
《《倍的认识》说课稿(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倍的认识》说课稿(7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倍的认识说课稿(7篇) 一、说教材 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71页例1、例2。 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倍的熟悉”是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从这里开头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例1、例2是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方法。教材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为根底,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做到由浅入深,由详细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拟得到的。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力量目标:培育学生观看
2、、推理、迁移的力量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力量。 情感目标:培育学生擅长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育他们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与除法含义的联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依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纳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沟通等教学手段,创设肯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自觉主动地猎取学问。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学问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详细意义。 学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
3、倍”的含义。运用独立思索和合作沟通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索过程。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情 由于“倍”的概念比拟抽象,学生不简单建立表象。所以,课的开头从比拟梨和苹果的个数开头,让学生看图说话比拟两数之间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引出要学习新课内容倍数关系。 (二)探究新知 1、熟悉倍,建立倍的概念 通过3个梨和6个苹果的比拟,圈一圈,发觉6个苹果即为2个3,从而引出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接着再逐一削减梨的个数,让学生说一说苹果与梨的倍数关系,最终比拟3次的变式提出:苹果都是6个,为什么每次分的个数都不一样呢?让学生思索、争论,初步感受到苹果
4、是梨的几倍,要以梨的个数为标准,苹果有几个这样的几份,就是梨的几倍。 2、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画一画,让学生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再画之前,让学生思索:怎么画才能一眼看出圆形是三角形的几倍?再通过比拟上面的两题:的个数都是的2倍,为什么第一次画4个,其次次画8个?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得出:的个数不同,也就是标准不一样,所以它的几倍也不一样。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个几。 (三)练习提高 稳固练习,是本节课学生消化学问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加深理解倍的概念的环节。我一共设计了四道练习,习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意图翻开学生的思路,更让学生在分析、解
5、决疑难时再一次明确几个几与几倍的关系。同时设计时注意一题多用,盼望能最大的发挥习题的作用。 第一题练习让学生承接上面的画一画,自己编出一道倍数关系的图,在编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把谁当做一份,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再通过展现作品,在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对倍的熟悉。 其次题练习设计为选择题,让学生在对与错的辨析中,进一步明确倍的概念。 第三题练习为说一说,出示4个数字,让学生选择两个数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形象详细的图形到抽象的数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小小的飞跃,通过这样的练习能熬炼学生的数感。 第四题的练习是一道提高练习,将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拓展到三个数,需要学生更有序的进展思索。 倍的熟
6、悉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2、教材分析: “倍的熟悉”一节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消失的。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依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结合详细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以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力量目标:培育学生操作、观看、推理、迁移的力量及语言表达力量。 情感
7、目标:培育学生擅长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自主探究力量,进展根本数学素养。 4、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 依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纳引导谈话、实物操作、合作沟通等教学手段,创设肯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自觉主动地猎取学问。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学问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详细意义。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索和
8、合作沟通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索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展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拟抽象,学生不简单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熟悉”。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识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看日常生活问题的力量,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观看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觉,引导得出:2个4根及3个4根。在学生有了肯定的感知后,再提醒“倍”的含义
9、(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详细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其次,课件出例如3,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其次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这时,学生很简单理解其次行摆的圆必需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其次行摆8个。学生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其次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最终,通过师生的拍手嬉戏练习,将学问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根底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10、”。 (三)拓展延长,稳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拍手嬉戏与画一画的练习。目的是稳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详细意义,到达融会贯穿。 (四)全课小结,鼓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表达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时机。 五、教学反思: 1、数学生活化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获数学问题。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我设计了这一节课,不管是导入,还是用多种鼓舞形式,如拍手,并把鼓舞与新课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细心设计
11、,敏捷地变通教材,将生活融入教材,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2、数学活动化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倍”是一个很抽象概念,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拍一拍、画一画、猜一猜等多种活动,在活动中初步感知概念到逐步建立倍的概念,由浅入深,由详细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倍的熟悉说课稿 篇3 各位教师: 大家,下午好!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倍的熟悉,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展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说教材,倍的熟悉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是7的乘法口诀中的例2、例3。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乘法的初步熟悉27的乘法口诀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倍”是一个
12、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洁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力量,培育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学问奠定根底。 教材为倍的熟悉供应了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和分两行摆点子的情境图。首先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正方形的情景,依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然后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建构“思维模式”。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奇怪。其思维特点是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规律思维过渡的趋
13、向,但他们的抽象规律思维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仍旧与感性阅历直接联系,主要依靠详细形象思维。因此我把“倍的熟悉”这一学问,溶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嬉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形成过程与促进“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维模式建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依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制定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目标: (1)经受“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根底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详细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
14、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 (2)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熟悉,培育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洁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通过示范、指导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 通过争论、沟通突破难点。 熟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最适合他们的就是直观形象的学习了。 四、说教法与学法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纳设疑诱导法、直观
15、演示法、发觉学习法、嬉戏激趣法,把这四种教法融合到整个教学中,尽管本节课“倍”的概念比拟抽象,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也不是件简单的事,但通过层层深入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原本并不是让人生畏的、令人生厌的,而是通过自己努力,体验胜利、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 美国教育学教授柯普兰提出“儿童对数学概念理解必需由儿童自己获得,教师的责任是供应良好的教学环境。”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为此我非常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自主探究法、类比迁移法、合作沟通法、直观操作法、分析发觉法,在教学中通过层层深入把“一个数几
16、倍的含义”暗含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把“求一个数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通过亲身操作体验,让学生“有感而发”,真正“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方法”。 本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现“倍”,让学生初感受到“倍”,还给学生预备了圆片、小棒、三角形等学具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熟悉,培育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力量。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详细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时教学安排了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3、强化概念,稳固认知 4、拓展延长,稳固深化 5、课堂总结,延长稳固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感知倍) 首先,说环节一:创设情境,引
17、入新课(感知倍) 一上课,我首先请同学们看看教室墙上的“小组评比栏”,选择两个小组的红花数行比拟,板书在黑板上,选择三对: 第一组:2朵 第四组:4朵 第三组:1朵 第五组:2朵 第九组:3朵 第十组:6朵 我请学生们任选一对用数学语言说说它们得到的红花朵数的关系,学生已经会用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来描述两组红花朵数之间的关系,学生答复完后,我说:“你们都说的特别好,你们知道吗,教师只用同一句话,就能描述任何一对中两个组红花朵数的关系,你们想知道嘛?”“比方第四组的红花是第一组的2倍。第五组的红花是第三组的2倍,第十组的红花是第九组的2倍”。在陈教师的介绍中,你有没有发觉哪个新的数学名词?
18、(学生初次听到谁是谁的几倍这样的数学语言,而且教师用同样的一句话就能描述每两组红花的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感知倍,接下来,我文学生“对倍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引出课题,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倍”,板书“倍的熟悉”。这个环节中从学生已有的学问根底动身,创设相比照较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已有的学问阅历答复,然后教师用倍的关系来描述,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让学生比拟,渗透“倍”也是由两个数量相比拟而产生的大背景。同时由于在从前的学习中,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主要存在的是相差关系,也可以这么说,在学生的头脑中相差关系已经形成了深刻的认知构造。鉴于此,既要沟通两个数之间的相差关系,又要拓展除了两个数之间
19、存在的相差关系以外的关系,因此,教师事先预备了争论的学习材料,进入其次个教学环节: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环节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熟悉倍) 我说“今日,有三个小朋友也跟我们一起来讨论倍的熟悉,你们看”,出例如2情境图,让学生观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是怎样摆小棒的,第一个小朋友摆的1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几根?其次个小朋友摆的了2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几根?第三个小朋友摆的了3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几根?然后教师指出第一个小朋友有1个4根,把一个正方形4根看成1份,其次个小朋友有2个4根就是有2份4根,也可以说成4的2倍,(板书)其次个小朋友和第一个小朋友
20、摆得小棒数量成倍数关系,其次个小朋友的小棒数量是第一个小朋友的2倍,然后让学生说说3个4根就是有()份()根,可以说成()的()倍,第三个小朋友和第一个小朋友的倍数关系,依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本环节教学遵循学生熟悉规律组织教学,由扶到放,从“份”“倍”的熟悉,进展到这里由“几个几”“几份”“几倍”的熟悉,通过摆小棒的直观,引导学生建立“几个几”与“几倍”的联系,概括“倍”的含义,形成初步的理性熟悉,表达了通过详细形象抽象本质属性并加以概括的过程。接下来我转回到开题的小红花,让学生依据刚刚学的()是()的()倍,来说说为什么这三对中两个组红花朵数都是
21、2倍的关系。再一次强调几个几与几倍的关系,同时强调“1份”的重要性,通过一倍量的变化,再次加深倍的含义 从更高的需求层次上鼓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详细描述什么内容,为下面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作好铺垫。 在讲完“一个数是几倍”的含义后,课本中的例3教学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以此来进入第三环节:强化概念,稳固认知 第三环节:强化概念,稳固认知(理解倍) 首先出例如3,让学生们用学具摆一摆,其次行应当摆多少个圆片,并在小组内说
22、说为什么这样摆,怎样计算呢?第一行摆2个,其次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也就是说其次行摆4个2,就是42=8。假如要求其次行摆的是第一行的3倍呢?该怎样摆和计算呢?然后教师摆出第一行有三根小棒,请同学们摆出其次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倍数,然后再小组内沟通一下,你是怎样想的、摆的、算的。这个过程要反复用学具操作,在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其次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然后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然后请学生们利用学具中的12个小星星设计一个方案,把星星排成两行,然后请同组的同学来用“倍”来说一句话,表示()是()的()倍,让学生在次通过摆一摆来制造“倍”,并讲讲怎样摆才能清晰的看出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倍的认识 认识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