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9篇.docx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9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9篇 一说教学内容 千米的熟悉是江苏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中的一个内容,这一单元的教学是使学生经受实际测量的过程,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学问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还是具有肯定的认知根底的。教材供应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识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说明了主题。接着,展现学生比拟熟识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
2、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阅历,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依据课标要求和详细的教学内容,表达“三维”目标的整体落实,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 熟悉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 2、 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洁换算。 3、 识千米的过程中,培育学生观看力量、估算力量和实际测量力量。同时培育学生肯定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进展学生空间想象力量。 学生学习重点是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而整个学习活动也都是围绕这个重点绽开的。 二说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根本动身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进展。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
3、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在设计千米的熟悉的教学时,我力求表达以下几个方面: 1、活化教材,表达数学思想。 教材通过一个标准跑道来熟悉1千米(400米一圈,2圈半就是1千米),备课时,我问自己:“假如我这样讲了,学生是不是就熟悉了1千米?”答案确定是否认的。而观察教材后面的做一做安排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走一走去实际体验1千米的时候,我打算把这一局部糅合到新学问的教学中,分三阶段进展,使学生对千米的熟悉丰富立体化。同时使学生在解决旧问题中不断生成新问题,而就在新旧问题交错的过程中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辨证思想,学会解决问题的数学解决方法。 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
4、在师生活动中是“公平的首席”。教学中,我力求在师生、生生多渠道的沟通合作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参加学问形成的全过程,表达学生活动的主体性、自主性,有效性,把学生推到“活动主体”的位置,同时,适时、相宜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活动分层,强化体验。 活动设计形式多样,逐层推动,如设计三个小活动帮忙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活动一请学生谈谈你走或者跑学校操场8圈的感受(由于我们学校操场一圈只有125米),学生均言累使他们初步意识到千米比已经学习的长度单位都大;活动二放请学生观看自己放学回家的路上的1千米,使他们感受1千米有点远。活动三带着我们已经熟悉的1千米去实际走走,有意识的感受1千米究竟有多长。 三
5、说教学过程 在详细的教学中主要以“情境感知、设疑导入三次体验、自主探究稳固应用、自我检验”为主线绽开的,分三个环节进展的。 第一个环节:情境感知、设疑导入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需从学生熟识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动身,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加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我执教本节课一开头便与学生公平对话“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能不能按从大到小的挨次说出来?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米有多长吗?1厘米、1毫米呢?假如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拟适宜?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在学生答复后,放了一段有关高速大路的录像,从大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问:
6、“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路标表示什么意思吗?”为什么在高速大路上路标用“千米”作单位,而不用其他长度单位呢?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详细含义。接着提醒课题:“千米的熟悉”,并问学生:“对于这个新朋友,你们最想了解它的什么呢?”学生提出:“千米是用来测量什么的?1千米究竟有多长?千米与其它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等问题。这样本节课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已经由学生提出来了,“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开头今日的学习旅途吧!”一句这样的话语就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新知的欲望,也轻松的进入了学习。 其次个环节:三次体验、自主探究 有一句话说:“做过了,你就理解了,的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
7、的都不如亲身经受的来得直接,深刻,要使孩子们体会1千米有多长,任凭教师如何加以解释,加以转换,也不如孩子自己亲身去走一走,去感觉来得正确,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实行在学生实践和身边材料的根底上,让学生在走一走,数一数,算一算,估一估,体验、感悟“千米”的概念后,回归生活,了解千米的应用。其中在这一环节中又奇妙的安排了三次估算,一次比一次估算的难度大,同时也力求一次比一次估算精确,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根底上得到进展,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1、第一次估测: 1千米有多长?供应米尺,学校的操场,教室门口的走廊,问:米尺量多少次大约是1千米,操场跑几圈大约是1千米,教室门口的走廊来回走多少次大约是1
8、千米,请你大胆估测一下。课前有目的的带着局部学生在学校操场走了8圈即1000米,耗时10分钟左右,也带着局部学生在教室走廊来回跑20趟,也就是1000米,学生感到筋疲力尽,在学生的阅历中,知道1千米很长,但究竟有多长,却没有这个概念,因此第一次估测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五花八门,不能较为精确的估量。通过电脑演示,学生在了解了米尺连续量1000次就是1000米,在125米的跑道上走8圈,耗时10分钟,大约就是1千米,在50米的教学楼走廊来回跑20趟也是1000米,进而得到1千米=1000米。有些学生会为自己的精确估测感到快乐,对于估测不准的学生实际上也供应了一次很好的比照,感受到自己的估测与实际距离的
9、差距,水到渠成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到1千米的长度。 2、其次次估测:再来估测,学校到家的路上走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学生每天放学走这条路,再熟识不过了,可能谁都没意识到今日所学的学问就在自己的身边,于是各个争先恐后,依据第一次估测的阅历,抢着汇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此刻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电脑显示从学校动身的三条路线各走1千米后的终点,学生看着如此熟识的画面,遗忘了这是课堂,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学生的学习热忱也到达极点。此次估测的结果没有像第一次那样离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 3、第三次估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相隔1千米呢?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惫程度的感
10、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之后,学生已逐步建立了1千米的长度观念,因此估量的地点也比拟精确了。又问:“从学校动身乘24路公汽,到哪一站下大约是10千米?你估测的理由是什么?”这是学生学习的再一次升华,学生依据把握的估测方法各抒几见,千米这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在学生自信的答复中显得那么简单。我再次感悟到,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的真正意义,就如数学课程标准谈到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根底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根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
11、” 通过3次估测,学生已坚固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学生在理解1千米的长度之后告知学生一些常见的交通工具的速度,使学生能初步感知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的快慢。 第三个环节:稳固应用、自我检验 为进一步强化所学学问,帮忙学生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我把练习安排成争夺才智星的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奇怪心和好胜心。在讨论千米和米的关系的时候,由学生自己组成学习小组分析争论。开放题练习时,更是把学生推到了前台,让他们结合实际独立运用。还有意识的安排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2千米500米()米,并且争论你是怎么想的? 课马上完毕的时候,我讲了下面一段话: 同学们,10月12日是令中国人难忘
12、的日子,你们知道是什么日子吗?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吧。 出示画面:载有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六号飞船12日上午九点整自酒泉卫星放射中心升空。气象部门供应的数据显示,酒泉卫星放射中心当每天气良好,地面温度2-3摄氏度,西北风6-8米秒,高空风40-50公里秒。九点非常,飞船和火箭胜利分别,火箭工作完成。飞船升空后运行在距离近地点高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47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距点火583秒。九时四非常,当陈炳德总指挥正式宣布:“神舟六号飞船放射取得圆满胜利!”时,酒泉卫星放射中心和北京航天飞行掌握中心掌声雷动,一片欢跃,许多人眼里噙着感动的泪花。(并配有神六升空画面
13、)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均言千米是我们目前熟悉的最大的长度单位,教师准时确定学生,并请学生自己沟通他们熟悉的有关千米的数据,如长江全长6300千米;黄河全长5464千米 ;京杭大水道全长1794千米; 我国的古建筑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城,全长约6700千米这样学生再一次意识到“一些比拟长的路程用千米做单位”。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通过大量事实事例领悟其丰富的内涵,让课堂布满生命活力。这不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吗? 千米的熟悉数学教学反思 篇二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分米、厘米和毫米,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根底上进展的。在此根底上,让学生熟悉在日常生活
14、中常用到的比拟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主题图说明“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把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忙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提醒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非常注意学生已有的根底,强调新、旧学问的关系,从根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头,在新旧学问的引申、进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学问的联系,促成新旧学问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 本节课,假如只是让学生靠想象千米,而去熟悉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究竟学生的想象力有限的,所以,我对教学过程进展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
15、较好的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思索。 在上课伊始,我便带着学生站在能够看到学校跑道全景的教学楼上进展整体观看,让他们对200米的长度有一个感性的熟悉,然后带着他们走一走、试一试,让他们数一数走一圈(200米)要多少步,我给他们记时,为学生熟悉1千米作好一个铺垫。 回到教室汇报时,他们通过计算知道围着操场走5圈就是1千米。由于究竟没有亲身体验“走1千米”的感受,为了帮忙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建立,我又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走100米的时间,估量出走1千米大约需要花15分钟,让学生进一步在头脑中有个比拟形象的感知。 为了帮组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米,我又为学生举了一个比拟熟识的实例:每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米,
16、学生通过计算,发觉21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千米。 在经过这样的教学之后,我明显的感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拟精确的熟悉。 回忆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加是比拟积极的,参加面也是比拟广泛的。但是,整节课各局部的连接准时间的掌控存在很多缺乏,在稳固练习时没能适当绽开,还有个别学生还是需要亲自引导他实地走一走,才能建立1千米的概念。 千米的熟悉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熟悉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根底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把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育学生的观看、想象力
17、量和合理推理的力量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力量 3渗透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悉1千米的长度,把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假如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拟适宜?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沟通,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沟通一下课外测量的状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状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
18、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熟悉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拟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学问?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熟悉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究,讨论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状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准时赐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
19、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争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想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嬉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隐秘?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 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学问,解决问题 1看下列
20、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适宜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参加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展探究活动“走一走”)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日我们学习了千米的熟悉,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嬉戏歌”,加最终一句话“大哥二哥有隐秘,这个隐秘是1000” 七、课外实践作业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 千米的熟悉说课稿 篇四
21、一、教材分析 敬重的各位评委、各位教师:大家上午好!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测量的第三课时千米的熟悉。千米的熟悉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学问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时机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拟困难。 依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使学生初步熟悉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展简洁的化简。 2、力量目标:在
22、熟悉千米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观看、比拟、抽象、概括力量,能用千米正确估量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沟通,使学生在探究和合作过程中获得胜利的体验。 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 难点:在建立千米观念的根底上去正确估量物体的长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熟悉。 二、说教法 介于学生思维进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纳了观看法、试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学问与生活中的实际阅历建立联系。 三、说学法 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需依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展优化组合。在分组试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看、比拟、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千米的认识 千米 认识 数学 教学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