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移动》说课稿[001].docx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数点移动》说课稿[001].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1页“小数点移动”。 2、本节课教材分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拟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根底。通过学习,有助于培育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熟悉事物,并进展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把握小数点移动的方法。 (2)使学生探究出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3)通过观看、概括,培育学生思维力量。 (4)激发
2、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育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4、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探究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和比拟娴熟地推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如何发觉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状况。 教学关键:则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沟通等方式,发觉并归纳出这一变化规律。 5、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二、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纳情境教学法,先通过小数点自我介绍这一
3、情境感知并进展猜测,再通过从故事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总结归纳出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到达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稳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上多鼓舞学生,尤其注意培育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注意现代教学技术和直观教具的使用。教师预备教学电脑课件。 三、说学法 本节课学习适于学生绽开观看、猜测、比拟、沟通、争论、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的指导学法,我采纳小组合作形式、自我探究、闯关等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发觉,体验制造猎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迸发知慧的火花。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到达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2操作感知,探究规律3多层训练,稳固规律4自我检测,反应评价5课堂总结,故事升华等。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首先,我给学生播放动画小数点的自我介绍让他们明白小数点在小数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的神秘”。 (2)以孙悟空招收徒弟为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以听“孙悟空棒打妖怪”故事,同时出示4幅图片设置悬念,从故事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培育学生仔细听故事的良好习惯。 (3)我让学生猜测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鼓
5、舞学生大敢猜测,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深厚的兴趣,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局部,是学习学问,培育力量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 (1)给学生明确的探究指向:0.0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向哪边移动?移动了几位?小数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0.9米、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的移动状况与小数大小的变化状况。让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等等。
6、(有了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向非常明白,这时可考虑到提问的广度。) (3)既然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那你会联想到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又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自己设疑,想到了小数点也可以向左移动,而移动的位置与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状况完全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自主探究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等等。(有了前面规律的熟悉,这一环节学生能比拟快速的解决问题。)在这节课,我让孩子们不同的思维火花得以出现,再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沟通,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7、,互教互学互长。 3、多层练习,稳固深化。 我以孙悟空招收徒弟为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所学学问得以稳固。这一环节,我采纳的是我会填,我真行我会辨,我真棒我会说,我真牛这样的多层练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运用所学学问。 4、自我检测,反应评价。让学生准时检测自己一节课的收获,查漏补缺。 5、课堂总结,故事升华。 我以总结孙悟空招收的徒弟,将课堂推向高潮,再以小数点的悲剧这一故事警诫学生要仔细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学问内容: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把握了小数的意
8、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拟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根底。 3、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使学生把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力量目标: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归纳、推理及迁移的力量和探究的意识,培育学生观看比拟,抽象概括的力量。 情感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欢乐。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比拟娴熟地推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难点:如何发觉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状况。 二、设计理
9、念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展观看、试验、猜想、验证、推理与沟通,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同时在本节课中我表达了四个注意 1、注意激发学生的参加兴趣。 深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加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所需探究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参加思维活动的兴趣。 2、本课中有两处表达: 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西游记中孙悟空利用金箍棒打妖怪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看、思索金箍棒的长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可以从两个角度
10、答复,可以结合情境、还可以结合数据来谈,进而引导学生观看这四个数据有什么不同?在这个过程中,既遵循了激发了学生参加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诱发学生的思索,想揭密的问题意识。 探究规律这个环节中: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刚刚同学们发觉,小数点位置发生变化了,小数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借助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加,在参加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进展所必需具备的最重要的力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所以,数学教学最
11、重要的是帮忙学生把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到达培育学生学习力量,提高学习效益和质量的目的,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观看、思索,小数点位置的变化与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时,都是小数不便于观看、比拟小数的大小变化,然后引导学生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这样便于比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当我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们就要看看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学问来帮忙解决,这是数学学习常用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同时也是学习方法的指导。 3、注意提升学生的应用力量。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根本原则。本课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习,旨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变
12、换呈现事物的形式,以便提醒其本质属性,同时也防止学生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养成全方位、多角度思索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例如:在本节课我设计了数学小嬉戏1234,移动小数点的位置,使学生观看小数点是怎么移动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稳固规律,同时还解决了补0的问题。 另外还设计了填空题、推断题、选择题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四种题型。这样不仅使学生敏捷的运用规律,到达娴熟的程度,同时还借助练习题使学生对新旧学问加以区分,例如:推断题:把0.3扩大10倍是0.30 ( )这道题使学生对小数的性质和这节课所学习的规律进展区分。这样解决的不仅仅是几道练习题,而是使学生将相关的学问、技能得以
13、综合运用,使学生借助有限的题目,到达无限的思索。 4、注意培育学生自评互评意识。 学生应当学习着自评和互评,评价要多发觉他人的优点,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功能,使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这就更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扫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创设出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答复,尤其是有所偏差的说明,我并没有立刻赐予否认或指正,而是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回答下列问题的同学有自我评价反思的时机,同时给其他学生思索、补充或订正的空间,这样,在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补充完善的过程中,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尽可能多的进展。由于,我个人的力量有限,阅历
14、缺乏,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教师赐予教导和帮忙。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3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根底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根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 因此,本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进而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以及归纳总结的力量。 二、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第8册P1
15、6、17第一单元小数的例5、例6,本课的学问点包括: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课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的第4、5题。 2、本节课教材分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关数的熟悉的范畴。它是在学生已经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拟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与复名数相互转化的重要根底,又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其他版本教材: 人民币模型长度模型面积模型 综合各版本教材的设计理念,打算为学生供应多种直观模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观看比拟、总结归纳这些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小数的
16、初步熟悉,四年级又进一步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拟这些内容。 基于学生的生活阅历与学问根底,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学生会比拟简单理解。但学生自己探究发觉并真正地理解规律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了能更精确地把握学情,我在课前进展了前测,通过前测我发觉学生能够依据小数的意义,将小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可以借助模型发觉变化规律,而一旦脱离了详细模型学生就会遇到困难。因此可以确定详细形象的模型能够帮忙学生探究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定为以下内容: 教学目标: 1、把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
17、大小变化的规律。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正确地推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供应直观模型,是学生经受猜测验证、发觉规律的过程,在合作沟通中培育学生的观看、分析、推理、归纳、概括的力量。 3、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加数学活动的时机、体验胜利的感觉,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集体协作精神;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点:把握经受观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探究过程。 五、教学预备:学具袋(人民币、直尺、1010的方格纸、数位挨次表)、小数点卡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主要环节及分析: (一)创设情境,质疑引趣,提
18、出猜测。 上课开头,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在菜市场里,人们走到一个摊位前看了看,没买就走了。我特别奇怪,走过去之后也没买。 (出示图片:错误的价签) 摊主也惊奇啊,怎么没人买呢?于是摊主也走到摊位前,一眼他就看出了缘由,原来是小数点被蹭掉了,于是他赶快进展了修改。 (出示图片:加了小数点的价签) 看到前后两个价签,学生会产生疑问“咦,怎么一个小数点就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呢?这究竟是什么缘由呢?” 学生可能会想到,加上小数点后,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就廉价了。 (课件演示:提炼出小数3.5 35) 这时让学生观看这两个数,并思索:小数点位置有什么变化?这个变化使这个数的大小又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呢?
19、 假如再参加一个0.35,又有什么变化呢?(课件出示:0.35) 假如反过来看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看来,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可以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但是究竟能让小数扩大多少或缩小多少呢? 在学生产生一连串的质疑后引出课题。 (板书:小数点卡片贴在黑板上,板书“移动”) “奇怪”是儿童的天性,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奇怪心。因此,在新课的.导入环节,有意识地设疑、激疑、制造一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索的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 (二)直观模型,验证猜测,总结规律。 这一环节是指导学生动手,学会观看的重要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
20、,探究小数点移动一位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课件出示:0.01 0.1) 师:依据刚刚我们的发觉,假如从0.01到0.1,小数点位置有什么变化,引起了小数大小怎样的转变? (这时学生依据刚刚的阅历,大胆去猜测。) 你怎样来证明刚刚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呢? 师:选择学具,先自己想一想要怎样证明,然后动手做一做。最终在小组内和自己的小伙伴沟通一下。 这时学生翻开学具袋,里面有人民币、直尺、方格纸、数位挨次表这些学具,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他喜爱的学具,然后动手操作探究规律。在探究的过程中会有学生能很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利用手中的学具发觉规律。有些学生很可能没有头绪,当他听到其他同学的想法时,会
21、受到肯定的启发,要么发觉规律,要么重新选择学具,换一个方式来探究。 之后进展小组汇报。 人民币模型:学生可能会有如下的答复 生1:我把1角看成0.1,把1分看成0.01,10分就是1角,所以10个0.01就是0.1。那么0.01到0.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扩大了10倍。0.1到0.01,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缩小了10倍。 师:缩小了,就不能说是10倍了,大家想想还可以怎么说就精确了? 生1:0.1元是1角里有10个1分,10份里的1份,就是110 。所以可以说向左移动一位,就是原来的110 。 生2:把1角平均分成10份,1分表示这样的1份,所以说1分是1角的110,因此从0.1到0
22、.01,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原数的110 。 生2:1分就是0.01元,1角就是0.1元。1角是1分的10倍,所以从0.01到0.1,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小数扩大了10倍。 生3:0.01元是1分,0.1元是1角钱,1角里面有10个1分,所以0.1元是0.01元的10倍。也就是从0.01到0.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就是原数的10倍。反过来看,从0.1到0.01,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就是原数的110 。 以上是学生使用人民币模型进展探究的过程,还有学生使用的是直尺。 学生指着尺子,可能会说: 生1:1厘米是0.01米,1分米是0.1米,1分米=10厘米,也就是说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数点移动 001 小数点 移动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