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教学设计12篇.docx
《《望洞庭》教学设计1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洞庭》教学设计12篇.docx(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望洞庭教学设计12篇 教材分析: 望洞庭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官之后,途经洞庭湖时所作,描写了秋天月光下洞庭湖模糊秀美的风光。月夜里,不见洞庭湖的浩瀚气概,迷漫之中只见风平浪静,波光粼粼,月光柔媚,与湖水相映。远望洞庭湖的君山和湖水,似乎那白银盘里托着的青螺髻,呈现出一派秀丽的风光和一种安静和谐的气氛,使人感到清心神怡。由此也可以看出诗人虽然遭贬,但是他并不失意伤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喜爱和宽广豁达的胸怀。诗句写景细致美丽,比方形象新颖,表达了想象的丰富。 教学目标: 1、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以及宽广豁达的胸怀。 教学重点: 通过比方理解风光的特点
2、。 教学预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宏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特别美丽的文章。今日,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会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四周,是我国其次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闻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
3、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漫蒙、朦模糊胧、安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特别迷人,从古至今有很多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很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四周,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读。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
4、ng、潭tn、螺lu、磨m 3、再读,边读边思索,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特别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特别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模糊胧、模模
5、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模糊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眺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生:眺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非常惹人宠爱。
6、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致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眺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读,你能想象出这样的风光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眺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模糊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非常惹人宠爱。在这个安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
7、晚,我闲逛在洞庭湖边,那严厉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覆盖着一层薄纱。模糊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风光沉醉了。 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许多,你们将来有时机肯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会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风光,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眺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相关资料: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洛阳人。毕生从政,曾官至监察御史,后贬官为多处刺史
8、,虽其时其宦途不顺,然这段时间的经受,却为他后来的文字,打下了广博的根底。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刘禹锡返回洛阳,宦途始告平稳。晚年任太子来宾,分司东都(洛阳),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 望洞庭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教师应爱惜学生的奇怪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确实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材第11课古诗两首之望洞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流利地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诗中的生字,把
9、握多音字“磨”。 3、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在理解的根底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1、感悟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预备: 1、教师课前查阅有关洞庭湖的有关资料。 2、一段美丽、悦耳的音乐。 3、制作剪贴画。(蓝天、湖水、秋月、倒影、青螺、船只、楼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洞庭湖在我国湖北省岳阳市,号称八百里洞庭。这里水面宽敞,烟波浩淼,水天相接。白天,阳光洒满湖面,金光闪耀。湖面上渔人撒网捕鱼,渔歌漂浮;夜晚,圆月高悬,湖面安静,引人遐想。闻名诗人刘禹锡写下了闻名的望洞庭一诗,赞美了这月光下的湖光山色。现在
10、我们共同来观赏这首古诗,好吗?一段美丽的导语,加上教师生情的描述,深深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剧烈欲望。 二、观赏诗文,沟通感受。 1、放一段美丽、悦耳的音乐,教师范读。学生闭眼观赏,倾听。 2、学生各自沟通听后的感觉。美丽的诗句,悦耳的旋律,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入了诗的境地。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诗意做了很好的铺垫。 3、教师信任大家通过学习,也肯定能读得很好。简洁的话语,倍增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念。 三、轻读诗文,自学字词。 1、学生各自轻读诗文。要求要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布置学习任务:自学生字词,留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运用工具或联系诗文弄懂字意。二类生字要多读读。看谁读得
11、快。 3、学生自学。 4、学生汇报。请学生上台当小教师,写写、读读、说说值得留意的地方。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状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 5、对于他的讲解,你有什么意见?敬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四、理解诗句,拼贴图画。 1、指名读诗文。教师、学生加以评点。 2、再次默读,想想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用笔画出来。 3、教师拿出单独的景物图片,请同学上台拼一拼,贴一贴,留意它们应在什么位置。并且说说为什么这样贴。将月夜洞庭美景跃然纸上,惟妙惟肖。 4、贴完后,学生加以评点。指出帖得不对的地方;在进一步读读诗文;进展分析,改正。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
12、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育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发觉、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 五、整体赏图,精读感悟。 1、分小组争论:你在这幅图画中,看到了什么?学生看图对画面进展描绘。力求把话说完整,说生动。有机地将诗句、图画联系起来,走入诗画意境。教学形式活泼,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力量。 2、教师加以点拨、评点。 3、大家在一起相互议一议,该怎样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教师见机指导敬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舞学生选择适宜自己的学习方式。 4、派代表范读。并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有什么感觉?学生联想丰富,生趣盎然。诗中美妙的意境就活动在学生脑海中,从而深深感到古诗魅力。 5、学生评点。培育学生感受、评价力量。 6、同学们
13、,诗人在秋天的夜晚看到这美景,被深深地吸引了,便诗兴大法,写下了望洞庭。乘着兴致,小小诗人们,让我们一起来吟诵一番吧!(配乐朗读) 六、积存内化,迁移练习。 1、背诵古诗。 2、和学过的古诗比拟一下,说说此首古诗和别的古诗描写有什么不同?拓展思维空间,增加积存,加深体验与感悟。 教学随笔: 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望洞庭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背望洞庭,积存古诗,感受祖国山川之美。 2,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学问。 3,看图作文。 4,庆祝国庆节,自办小报。 教学
14、重点: 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学问。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前预备:搜集,沟通有关保险的学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背诵古诗望洞庭.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学问。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学问。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学问。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眺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在理解的根底上背诵。 反复吟诵,读出诗的韵味。在熟读的根底上背诵下来。 三,朗读为银杉保险,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自学:(个人读,双人读,
15、小组读,相互争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察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舞。)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争论沟通: (1)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还知道那些有关保险的事情 (3)沟通你搜集的资料,学问。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看图作文。 教学重点:有挨次地观看图画。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作文要求:看图作文,作文要符合图意。 二,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三,再读题目要求,思索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学生可以写从书中的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也可以写从自己最喜爱的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 四,认真观看图画,看懂图意。 有序观看,看懂图意
16、; 合抱负象,丰富画面; 编写故事,符合图意。 五,学生作文,教师巡察 六,个别面批,指导差生 七,沟通作文,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习作,设计,书写等力量。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习作,设计,书写等力量。 教学难点:学生筛选搜集到的资料,办有特色的小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办小报,迎国庆。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进展变化,激发学生喜爱祖国的情感。 二,指名读实践活动中的“办小报,迎国庆“. 三,全班争论,明确办特色小报活动的程序和方法。 1,起报名。要有自己的制造性。 2,版面安排。美观大方,图文并茂,错落有致。 3,书写
17、工整,尽量不写错别字。 四,展现小报,相互学习。 望洞庭教学设计 篇四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诵读古诗,于品词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读成诵。 3、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优美皎洁和精致绝伦,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对洞庭湖的宠爱和赞美之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优美皎洁和精致绝伦,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宠爱和赞美之情。 难点: 对“两相和”、“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景象的感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洞庭湖”:你们领会过它的美景
18、吗? 2、让我们来巡游一番(播放课件)。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观赏“月夜图”时,请学生尝试用词语形容所看到的景象,如:水平如镜、波光粼粼、月光如水、风清月朗 二、学习古诗 (一)知 1、板书:刘禹锡、望。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诗人(指板书)来到了洞庭湖四周,远眺了月夜下的洞庭湖美景,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佳作望洞庭。 2、简介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代表作:乌衣巷、陋室铭。) (二)明诗意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所吟诵的景象中去。 1、要求学生自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汇报读,正音。 3、小组竞赛形式朗读古
19、诗,指导评价。 4、引导学生回忆理解诗句内容的方法(查字典、看解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5、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在小组内说说诗句的根本意思。 6、全班沟通诗的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亮透亮,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非常安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漫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亮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犹如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非常惹人宠爱。 7、重点把握:“两相和”湖光与秋月之“和谐”。这是水月澄洁的安静气氛,呈现出一派和谐之美。“镜未磨”把“潭面”比作“没有打磨的铜镜”,有些模糊,有些迷漫。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实;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湖面浩
20、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好一派迷漫之美。“银盘青螺”自然之美。月夜眺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犹如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让人爱不忍释,好一处秀美严厉之景。 (三)悟诗情 1、播放背景古乐,学生自由练读,想象画面,读出韵味,感受意境。 2、读着诗句,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请读出这种感受。 三、背诵全诗 1、自由组合练习诵读。 2、指名背诵。 四、拓展延长 洞庭景象美不胜收,古往今来,歌颂者很多。回家后,请感兴趣的同学收集一下描写洞庭湖的诗歌和文章,我们找个时机再来沟通。 五、布置作业 1、收集描写洞庭湖的诗歌和文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望洞庭 教学 设计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