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教案游山西村教学课件(11篇).docx
《《游山西村》教案游山西村教学课件(11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山西村》教案游山西村教学课件(11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游山西村教案游山西村教学课件(11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存理解诗中的词句,并依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学问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爱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熟悉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爱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生字。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不熟悉的或读不准的生字。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状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提问
2、: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晰详细意思?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询问教师、同学争论。 三、再读诗,感语沟通。 认真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爱的方式沟通自己的感受。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根底上体会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实行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检查反应。 1、检查背诵状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2、检查生字识记状况。 3、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状况。 六、作业布置 1、连续读诗,用喜爱的方式感悟诗境。 2、搜集有关陆游的生平资料。 游山西村教案 游山西村教学课件篇二 1、学会生字,能借助解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
3、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游山西村。 背诵古诗,理解诗中所含哲理。 风景画、课本插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题西林壁 。 2说说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了解诗意 1自由读游山西村,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3再次自由读古诗,思索诗中主要写了什么? 三、读懂诗句,感悟诗理1自由读古诗,读懂诗句。 学法尝试:要读懂这几句诗,可以想一些方法。诗句下面有一些词语的解释,读一读解释,或许会有帮忙;书上还有插图,看一看插图,说不定会受到启发,还可以与同学争论争论。 2根据:“学法尝试”中的思路 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力
4、争读懂诗句。 3集体沟通。 ( 1)从解释中知道了“腊酒”“豚”“疑”等词语的意思,读懂了第 一、二行诗。 ( 2)从插图中,了解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是怎样的景象,知道了“疑无路”的意思,知道了“又一村”是指什么。课本中的解释对我们读通诗句有很大帮忙;课本上的插图对我们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象也作了提示,抓住这些,就是抓住了读懂诗句的根本。 4感悟诗理。 ( 1)指名读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2)出示课本插图,思索:“山重水复”与“疑无路”、“柳暗花明”与“又一村”之间的联系?想象诗人心理活动的变化? ( 3)指名答复。 ( 4)再次启发思索:我们在什么状况下会产生“山重
5、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 5)从诗人游山西村的经受、从你举的例子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柳暗花明:绿柳成阴、繁花似锦的美景。 四、作业 1背诵、默写游山西村。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游山西村教案 游山西村教学课件篇三 1、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忱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2、品悟诗情。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7分钟 1、品诗情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安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豚,
6、是猪。足鸡豚,意谓饭菜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非常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全部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欣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风光,写景中寓含哲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闲逛,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曲折的山径也愈加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观察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人们在探讨学问、讨论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状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
7、但是,假如锲而不舍,连续前行,突然间眼前消失一线亮光,再往前行,发觉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 从刚刚的“疑无路”到现在的“又一村”,从绝处逢生、到豁然开朗。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逆境中蕴含着盼望,在我们感觉疑无路的时候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下去,就会有又一村的美妙景象。即使走到了路的终点,你也有可能观赏到别样的美景。同样的道理,即使人生陷入逆境,你也可能会绝处逢生。 这眼前之景不正和陆游此时的心境相吻合吗?陆游被罢官了,他以为陷入了人生的绝境,但在逆境中,山西村的村民没有嫌弃他,看着眼前柳暗花明、漂亮的小山村,感受着山西村村民的热忱、淳朴的民风,陆游也看到
8、了新的景象,新的盼望。 诗人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心中固然愤愤不平。对比伪诈的官场,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执掌朝政的人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丢失信念,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此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喧闹闹,吹吹打打,布满着丰收的期盼。陆游在这里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9、,对传统文化的深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无时,即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成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覆盖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染上了一层静谧的颜色。但愿从今往后,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喜爱家乡,与农夫亲切无间的诗人跃然纸上。 诗人沉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情感,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农人的喜爱。 2、布置作业 用喜爱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读。 完毕语: 生活中谁没有困难,谁没有挫折,谁没有失败,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就肯定能走向盼望,走向光明,看到我
10、们的世界春暖花开。 游山西村教案 游山西村教学课件篇四 1、学问与技能:了解有关陆游的学问及相关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含义;赏析诗歌中蕴含哲理的名句;体会诗歌美丽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朗读、合作探究;读说结合,想象画面,体会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育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理解诗句的含义;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体会诗歌美丽的意境。 分析诗句,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朗读,自主探究、合作互动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各种题材、不同风格的古代诗歌异彩纷呈,芳香四溢,它们如同一座漂亮的大花园,使人沉醉,令人神往。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观赏这朵清
11、爽而又迷人的田园之花吧!板书课题:游山西村 知诗人,解诗题: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闻名爱国诗人,存诗93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传世。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陆游由于支持张浚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住在山阴镜湖之三山村。“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这首诗作于次年春。 听范读,想画面: 学生活动:仔细听,自由朗读; 分组合作,结合解释,想象画面,能精确、流利地描述各诗句的内容。 明确: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味薄,丰收之年他们招待客人菜肴丰足。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忧无路可走,柳绿花艳突然眼前又
12、消失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旧保存。今后假如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肯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释诗句,明诗意: 1、教师板书,总结诗句含义: 首联:热忱好客 颔联:山村美景 (对偶)颈联:淳朴民风 (对偶)尾联:抒写愿望 2、引导,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以及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风景美,民俗美,人情更美 喜悦、赞颂、喜爱、留恋(情景交融) 入意境,悟哲理: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既生动地写出了江南农村山水围绕、绚丽明媚的自然风光。又在写景中蕴含哲理:身处逆境之时,只要你坚决信念,锲而不舍,连续前行,就会迎来一个
13、布满光明和盼望的崭新境地。(景中寓理) 小结: 游山西村是一首记游的七言律诗。本诗紧扣“游”字,根据“叙事写景抒情”的挨次,生动描画出一幅颜色明媚的江南农村风光图,表达了对古朴淳厚的乡村民俗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再拓展,作比拟: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hun)来就菊花。 解释: 1、过:访问,探访,探望。 2、故人:老朋友。 3、具:预备。 4、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 5、合:围绕。 6、郭:指村外。 7、斜:(xi) 8、轩:窗户。 9、场圃:农家的小院。(场:打谷场。圃:菜园。) 10、
14、话桑麻:谈论庄稼。 11、就:赴。这里指观赏的意思。 (比拟阅读,学生分组探讨学习) 明确: 过故人庄以亲切的语言,如话家常,写诗人到农家做客的情景,描绘了舒适秀美的田园风光,歌颂了淳朴真诚的友情,表达出对安静的田园生活的喜爱。 比拟两首田园诗: 1、一样之处:都是律诗;都先写做客缘由,再写路途见闻,最终写重游之愿;都表达了对美丽田园风光的喜爱。 2、不同之处:游山西村中,“拄杖无时夜叩门”,说明诗人重游的时间不确定;而过故人庄中,“待到重阳日”,说明重游时间是确定的。 游山西村侧重表达了诗人对农村古朴民风的留恋;过故人庄更侧重于表达对深厚友情的赞美。 课堂练习: 1、一般来说,格律诗的()联
15、和()联需要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找出游山西村一诗的韵脚,标记出来。此诗所押的韵是()。 2、既写景又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3、欣赏农夫朋友热忱好客的诗句是() 4、表现村民淳朴风俗的诗句是() 5、说明留恋田园风光和古朴民俗的诗句是()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游山西村。 2、搜集几首田园诗,摘抄下来,积存学问。 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田园四时杂兴(其一)、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等等。 3、阅读并摘抄陆游的诗,体会他的爱国情怀和创作风格。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七言律诗) 首联:热忱好客 颔联:山村美景对偶 颈联:淳朴民风对偶 尾联:抒写愿望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游山西村教案 游山西村教学课
16、件篇五 熟悉个生字,会写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沟通。 引导学生观赏古诗文,积存古诗名句。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背景图),有多少文人墨客在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时留下了千古佳句。今日,高教师就带来了两首古诗,一首是北宋闻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另一首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你知道这两首古诗是写哪儿吗?来,同学们,看着手中的书,自由读一读,留意读准字音。 指导学生读题西林壁题目,解题:题写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 学生读游山西村
17、 正音 浑 豚 重 三、学习题西林壁一、二句: 让我们随着苏轼来巡游一下漂亮的庐山吧!(配乐课件)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诗人从哪几个角度来观看庐山,请大家在书上圈圈画画。 “横看”是怎么看?(课件,横:使物体成横向。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相对。纵横杂乱。汉字由左到右的笔形。)让学生推断选择。 从正面看,你观察了什么?“岭”是怎样的呢?你能画一画吗?这是怎样的山岭?(课件显示连绵起伏的山岭)指导读“横看成岭”。 从侧面看,你观察了什么?(课件)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峰?(陡峭)指导读第一句。 那么,从远处看庐山是怎样的?(课件显示远近凹凸的图片)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是危崖
18、险岩,从高处向低处俯瞰是幽谷深涧,从山下仰视则是重峦叠障,所以说是“远近凹凸各不同”。 (课件显示六张庐山图片)从不同的角度看,所见的外形、姿势各不一样,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看看你能把庐山的美读出来吗?(个别读,集体读,配乐读)真是百看不厌,越看越美呀! 四、学习题西林壁三、四句: 庐山毕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美,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毕竟看清晰了庐山的真面目吗?他找到缘由了吗? 是呀,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由于,视野受到局限。咱们还可以换个说法,由于,所以。 是呀,为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而叹息,但他好像又明白了点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后两句诗。有的同学已经背出来了,谁来适一适? 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游山西村 山西 教案 教学 课件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