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6篇).docx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6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6篇) 教学内容分析: 乘法安排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8P49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把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展一些简便计算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乘法安排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根据分析题意、列式解答、叙述思路、观看比拟、总结规律等层次进展的。然而乘法安排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安排律,更要让学生经受探究规律的过程,进而培育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力量。同时,学好乘法安排律是学生以后进展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
2、的计算力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把数学学问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学问。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1、在探究的过程中,发觉乘法安排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安排律进展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乘法安排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究规律的过程。 2、经受共同探究的过程,培育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沟通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奇怪和求知欲,着重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 1258=2594=18254= 12516=75+25=89100= 教师请个别学生口算并说出局部题的口算依据及应用的定律。 2、再出示:11956+11944= 师;这一题,谁能口算出来?教师可以口算出来,你们信任吗?是不是教师又应用到数学的什么定律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二、引导探究,发觉规律。 1、出示课本插图 师:你们看,工人叔叔正在工作呢,观看这幅图,你能发觉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看到两个工人叔叔在贴瓷砖。 生:我发觉一个叔叔贴这面墙壁,另一个叔叔贴另一面墙壁。 生:教师,我发觉两个叔叔贴的瓷砖一起数的话,一行有10块,一共有9列。
4、师:你真细心。大家能依据获得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教师出示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2、估量 师:谁能估量工人叔叔大约贴了多少块瓷砖? 学生试着估量。 3、列式解答 师:同学们的估量是否正确呢?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一下瓷砖毕竟有多少块。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教师巡察。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算法? 生:6949(板书) =5436 =90(块) 师:这边的69和49分别是算什么? 生:分别算出正面和侧面贴的块数。 师:哦,然后两面的块数再相加,就是贴的总块数。你们明白吗?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我是这样列的,(64)9(板书) =109 =90(块) 师:
5、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生:两面墙共有9列,一行有64块,所以我先算出一行有10块,再用109算出共有多少块瓷砖。 师:你真行,找到了这种方法。现在同学们看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发觉了什么? 生:计算方法不一样,结果却是一样的。 师:所以这两个式子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学符号连接起来? 生:等于号。 教师板书。 4、观看算式的特点 师:观看等号两边的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生:等号左边的算式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号右边 的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生: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因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
6、中两个一样的因数。 师:是这样吗?你们能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5、举例验证 让学生依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如:(40+4)25和4025+425 6364+6336和63(64+36) 争论沟通: (1)沟通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 (2)沟通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 (3)还有什么发觉?(简便计算) 师: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于每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这叫做乘法安排律。 6、字母表示。 师:假如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觉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沟通。最终教师板书:(ab)c=acbc并带读。 7、提醒课题。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7、 课文第49页的“试一试”。请同桌争论探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拟简便? 1、(80+4)25 (1)呈现题目。 (2)指导观看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安排律计算简便。 (3)鼓舞学生单独计算。 2、3472+3428 (1)呈现题目。 (2)指导观看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 (3)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 3、让生观看:363 =303+63 =90+18 =108 师:你能说说这样计算的道理吗? 生单独思索,小组争论,全班沟通。 四、总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日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发觉了乘法安排律,你们真的很棒。乘法安排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
8、法安排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忙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特别广泛。盼望同学们要在理解的根底上牢牢记住它。 乘法安排律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自主发觉乘法安排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通过观看、分析、比拟,培育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力量。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欢乐。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探究乘法的安排律。 教学难点: 乘法安排律的应用。 教学预备: 课件、口算题、例题、练习题等。 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实行自主探究学习,把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主、英勇地体验尝
9、试和实践活动来进展综合学习。 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谁来说一说,把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使计算简便。 师:同意吗?(同意。)接下来我们做几道口算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其他同学快速推断。(生口算。) 设计意图:这样开门见山的导入,不但可以稳固旧知,为新课作铺垫,而且当学生快速口算到新课题时,会消失一种戛然而止的效果,消失问题情境,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二、探究发觉 1、猜测。 师:同学们算得很快,看看下道题你们能不能很快算出来。(出示:(10+4)25。) 师:这道题算得怎么不如刚刚的快啊? 生:它和前面的题目不一样。
10、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它与前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的题都是乘号,这道题既有乘号还有加号。 生:前面的算式都是3个数相乘,这个算式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师:这道题含有不同运算符号了,有能口算出来的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10+4)25=1025+425。 师:为什么这样算哪? 生:我是依据乘法安排律算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安排律吗? 生:我是从书上知道的,我知道它的字母公式(a+b)c=ac+bc。 师:你自学力量很强,但对乘法安排律的内涵还不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乘法安排律好吗?(板书课题:乘法安排律。) 2、验证。 师:同学们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假
11、如可以这样计算的话,那可简便多了。究竟能不能这样计算,我们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分别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看看是否一样。(生活动计算。) 师:说说你有什么发觉。(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说明这两个算式关系是什么?(相等。) 小结:通过验证,这道题的确可以这样算,那是不是全部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的算式都可以这样计算呢?通过这一个例子能下结论吗?(不能。)那怎么办?(再举几个例子。)好,下面请每个同学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看看是不是全部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 师: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就写到这里,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觉,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有没有举出例子不能这
12、样计算的?(没有。)一个例子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全班同学举了这么多例子,还有没写的用省略号表示。我们都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下面请同学们观看黑板上的几组等式,看看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3、结论。 生: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师:同学们真聪慧,你们知道吗?这就是乘法的第三个运算定律“乘法安排律”。(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安排律的意义。) 师:假如教师用a、b、c表示两个加数和乘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安排律吗? (a+b)c=ac+bc 师:回到第一题,看来利用乘法安排律,的确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接下来,我们利用乘法安排律计算几道题。 设计意
13、图:在探究乘法安排律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受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觉过程:猜测验证结论。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根底。 三、练习应用 (生练习应用定律。) 师: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安排律是互逆的。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既可以从左边算式得到右边算式,又可以从右边算式得到左边算式。但遇到实际计算时,要因题而异。 四、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安排律,看到乘法安排律,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呢?(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除都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 反思: 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和把握乘法安排律,并能正确地进展表述。让学生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培育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力量,并渗透从特别到一般,再由一
14、般到特别的熟悉事物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较好地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主要表达在以下几点: 一、主动探究,实现亲身经受和体验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学习文本批判、质疑和重新发觉的过程,是在详细的情境中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去经受和体验学问形成的过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实现和进展过程。本节的教学中,我从口算导入新课,引出(10+4)25这样一个特别的算式。接下来,让学生猜测它的简算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再让学生举例验证方法的普遍性,最终由学生通过观看、争论、发觉、归纳总结出乘法安排律。整个过程中,我不是把规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感悟发觉
15、,使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受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觉过程:猜测验证结论联想。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根底。 二、多向互动,注意合作与沟通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进展,教师在本课教学中立足通过师生多向互动,特殊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与补充,来培育他们的合作意识,实现对“乘法安排律”这一运算定律的主动建构。学生对“乘法安排律”的建构过程,正是学生个人的方法化为共同的学习成果,共同体验胜利的喜悦,生命活力得到进展的过程。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迎春来”。 乘法安排律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
16、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觉并理解乘法安排律,初步体会应用乘法安排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使学生在发觉规律的过程中,进展比拟、分析、抽象和概括力量,增加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能联系实际,主动参加探究、发觉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确实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觉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胜利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有5个同学就要去参与“无锡市少儿书法大赛”了,书法组的张教师预备为他们每人买一套美丽的服装,
17、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出例如题情境图) 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1、沟通算法,初步感知。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再问:买5件上衣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再算一算。 反应:你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组织学生沟通自己的解题方法,再分别说说两个算式的意义。依据学生答复,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帮忙解释。 谈话:两个算式解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它们的计算结果也相等,那你会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教师板书,让学生读一读。 谈话:刚刚我们算的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假如张教师不这样
18、选择,还可以怎样选择?(买5件短袖衫和5条裤子) 提问:买5件短袖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依据学生答复,列出算式:325+455和(32+45)5。 再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启发:比拟这两个等式,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2、深入体验,丰富感知。 引导:看表情,信任大家肯定或多或少地发觉了等式两边算式之间的联系。现在请每个小组拿出信封中写有算式的纸条,想一想在这几组算式中,哪些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哪些不能? 分组汇报、沟通。引导学生说一说:最终两组为什么不能用等号连起来?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分别是多少?有方法使他们变得相等吗? 要求
19、:你能写出一些这样的等式吗?先试一试,再算一算你写出的等式两边是不是相等。 学生举例并组织沟通。 3、提醒规律。 提问: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 谈话: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等式中存在的规律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反应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学生可能用语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小结:a加b的和乘c,与a乘c的积加b乘c的积的和是相等的。这就是乘法安排律。板书:(a+b)c=ac+bc 三、实践运用,稳固内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下面我们利用乘法安排律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反应。 2、“想想做做”
20、第2题。 你能运用今日所学的学问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题目,指名口答。 答复第2小题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3、“想想做做”第3题。(略) 四、梳理学问,反思总结 提问: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想对大家说?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4、5题。 说明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节课注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感悟和发觉乘法安排律,变教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教学中,先组织学生通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两个不同的算式之间建立起联系,得到了两个等式,并比拟这两个等式有什么一样的地方,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安排律。之后,给学生供应体验感悟的空间,为学生供应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乘法分配律 乘法 分配律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