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9篇.docx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9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9篇 :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91 如东县袁庄镇教办 时孝容 1、写作背景 苏轼与弟弟苏辙(子由)的自幼形影不离,手足情深。踏上官宦仕途之路后,兄弟二人的命运更严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政治见解一样,也都敢于直言极谏。当兄长被一贬再贬时,弟弟也由于受牵连日子很不好过,但做弟弟的从未有过丝毫怨言。 1074年,苏轼由繁华的杭州调到荒芜的密州(今山东诸城),目的就是为了能与弟弟相距更近一些。当时的苏辙在济南为官。原以为到了密州就能接近弟弟,哪知,苏轼来到密州时,面对的是长期干旱、蝗虫遍野的惨淡景象。凭借文人的良知,他已无暇去探望惦念已久的兄弟。在一年一度的中秋之夜,他触景生情,情
2、动辞发,挥笔写就水调歌头,一泄思亲的惆怅与伤怀。 2、教材分析 全文共6个自然段,13节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第4节写苏轼写作的心理状态,第56节写苏轼心理的变化,同时引出他的词作。全文紧扣“思念”,转而“埋怨”,进而“转念”,最终“宽慰”,以一条清楚的情感线索串连起苏轼撰写明月几时有这一名篇的心理背景。 3、教材处理 对于这篇教材的处理本人的确感到特别犯难。查阅了许多资料,发觉许多教师在教学的时间都遵循着文章的情感线索来组织学习,在第一次试上的时候,我就采纳了这种方法。上下来之后却发觉这样处理教材太过平实,而且比拟拖踏。无法突出教学的重点。经过一番思索之后,我打算“删繁就简”,从教材中跳出来看
3、教材,从纷繁的思路中跳出来看教材,最终打算从文中的插图入手,引出14节的学习,再由第4节的“埋怨”引出第6节的词作,最终再引出第5节对诗句的解读。这样,指导朗读和背诵的重点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到46节上来,真正把时间用在了刀口上。 4、重点难点及媒体的运用 本课教学的重点我放在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上,通过学生的朗读去体会苏轼内心情感的变化,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他们综合素养。在朗读材料的选择上,我重点选择了文章的46自然段,尤其是第4和第6自然段。 本节课的教学,我尝试自己动手制作电子灯片来帮助自己的教学。在做课件的过程中,我从网上找到了一些媒体素材,如课文插图、有关月亮的背景图片及但愿人长期的f
4、lash动画和mp3音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选择了一些和文本内在情感相全都的背景音乐,以起到肯定的渲染作用。 总的来说,本课的教学力求做到“简简洁单学语文”,以本为本,以人为本,做到目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整堂课的教学以读背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朗读去体会,通过背诵去积存,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搜寻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第一范文。com) 本文转载 但愿人长期教学设计 篇二 :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04 刘继英 发表 “文章不是无情物”,课文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有时将这种情
5、感隐藏在字里行间,有时将这种情感欲言又止,这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空白。我们只有挖掘出这个空白,把情感点激化出来,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钱教师在教学但愿人长期一课,在品读“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成天形影不离。”这段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想像苏轼兄弟俩小时候读书、玩耍的情景,然后进展情感诱发:“他们兄弟俩手足情深,还会在一起干什么?有的学生说:“他们一起去踏春”有的学生说:他们或许会一起去河边垂钓”有的学生说:他们或许会一起来吟诗作对”此时,教师已经让学生沉醉在角色的环境中了,从而进入“使我之心即入乎唐人之心,而又使唐人心,即为我之心”的境地。 (搜
6、寻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第一范文。com) 本文转载 刘继英id=908 但愿人长期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2、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高兴喜地品尝着瓜果,欣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
7、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沟通 依据沟通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候)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沟通,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由于(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候长大以后如
8、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习课文第4节 1、过渡:(出示课文插图) 瞧,月亮慢慢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漂亮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毕竟“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光明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答复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沟通争论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风光如此漂亮,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假如
9、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悲伤的乐曲,更增加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沟通争论 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其次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
10、到宽慰了很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课件出示)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期, 千里共婵娟! 学生跟着教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知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慧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 五、总结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11、 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期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嬉戏激趣,导入新课 1、嬉戏:聊聊古代诗人词人的名字。 2、谈话:今日,我们要走进宋代出色词人苏轼的人生。让我们走进苏轼的作品,认真品品,或许能品出一些人生的味道来。 二、演绎故事,阐释“欢、
12、合” 1、引出故事,叙述苏轼、苏辙两兄弟参与科举考试,双双高中、名扬京城的。故事。 2、把故事概括成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喜、乐、欢) 3、链接学生生活,解读“欢”。 4、小结学生发言:像生日、结婚、考取大学这些喜事儿、乐事儿之所以让我们觉得美妙,觉得难忘,是由于在这个日子,全家人和亲朋好友都能够(学生答复:团聚一堂)。 5、这情景用一个字来描述就是?(学生答复:聚、合)多快乐的团聚呀!因欢而合,因合而欢,合欢,多么美妙的人生境地呀! 三、演绎故事,阐释“悲、离” 1、叙述苏轼金榜题名后母亲去世的故事。 2、说话训练:他再也不能看到;他再也不能听到;再也不能像小时候一样吃上。 3、引导概括
13、:再也不能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此时此刻,苏轼的心情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就是?(略)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痛、悲) 4、用苏轼的爱妻和慈父去世的故事提醒“离”。 四、巧借动画,感受苏轼乐观 1、观赏画面,绽开联想。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只有苏轼孤零零的,独在异乡为异客,他眼睁睁地凝视着那圆圆的月亮,想到了什么呢?此时此刻,你觉得苏轼是个怎样的人呢? 2、反复吟诵。乐观顽强的苏轼,想到这里,低声劝慰自己(指名读)豁达博爱的苏轼不仅劝慰自己,他还要把自己的体会告知身边那些和他有同样遭受的人(同桌互读)超凡脱俗的苏轼彻底想明白了,只要远方的亲人安康长寿
14、,即使远隔千里又何妨,天际若比邻呀!他要把自己的感受告知全世界的人(全体放声吟诵) 五、紧扣两词,感受苏轼博爱 1、解读“婵娟”。婵娟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人眼里,月亮还有着怎样丰富的内涵呢?请看:(出示诗人对“月”描写的诗句) 2、链接学生生活实际,说说学生眼里的月亮。 3、指导朗读。孩子们,你们所描述的就是月亮丰富的内涵,就是苏轼眼里美妙的婵娟,谁来带着这种美妙的情感来读一读这句词。 4、解读“人”。苏轼把这么美妙的情感、祝愿送给谁呢?这里的“人”可能指谁?每个人的解读都可以不一样,那是属于你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 六、走进苏轼作品,感悟人生真谛 1、拓展苏轼的三句诗词。感受着浓浓的真情和博
15、爱,我们一步步走近苏轼,走进苏轼的作品。苏轼以66年的人生,给我们留下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800多篇文章。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时,禁不住会想起苏轼被贬黄州,人生被蒙上灰色阴影时,却写出的激荡人心的豪迈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时,自然会想起苏轼坦然面对人生风雨,超凡脱俗的诗句:“回首一直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们在生活中由于钻牛角尖陷入逆境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诵读以上三句诗词。 3、引入水调歌头一词:当我们在中秋月圆之夜思念远方亲人时,也会不由自主想起那流淌着乐观、旷达情怀的千古绝唱。(
16、反复吟诵) 七、走进苏轼一生,指导自己人生 1、感悟苏轼一生:同学们,学到这儿,我真想对苏轼说:苏轼呀,面对金榜题名,您潇洒一笑;面对骨肉分别,您悲而不怨;屡屡升官,您不狂喜;锒铛入狱,您不灰心;历经坎坷,您宠辱不惊,照旧微笑面对人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2、小练笔。此时此刻,你想对苏轼说什么呢?请用上“苏轼呀,我想对您说”写下你想说的话。(写后沟通) 3、省略 但愿人长期教学设计 篇五 关于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能独立熟悉本课生字“轼、廷、皓、辙、婵、娟”;积存词语“朝廷、皓月当空、手足情深、埋怨、十全十美、吟诵、婵娟”。理解“婵娟、皓月”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
1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 能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 4 通过学习,体会中国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情,了解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意。 二 教学重难点 1 能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 2 通过学习,体会中国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情,了解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提醒课题 1 师:每年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你知道哪些关于中秋的习俗或故事呢? 说明:从学生已有学问、阅历入手,便于
18、教师了解学情,更好地进展接下去的教学。 2 学生沟通。 3 师:中秋是团聚的象征,远在他乡的游子,望着天空的那一轮明月,经常涌起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因此,中秋又称“团聚节”。 4 出示课题:*39、但愿人长期 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学生自由读课文。 3 沟通 (1)学习生字 轼 辙:读准字音(翘舌音) 偏 扁:区分读音 廷:复习笔顺 说明: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字词的教学依旧不能放松,对于一些简单读错、写错或混淆的词语要帮忙学生加以辨析。 (2)开火车读课文,思索: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出示:古时候,_,_思念_,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
19、几时有。 (什么时间) (谁) (谁) 个别说 三 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1 默读课文,思索:课文主要讲了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思念之情?用“”划出有关句子。 2 自读体会、沟通。 3 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高兴喜地品尝着瓜果,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1)“皓月”是什么意思? (2)师:在这样漂亮的月夜,苏轼却思念着自己的弟弟,心绪不宁,他想起了什么呢? (3)齐读25小节。 出示:在这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中秋之夜,苏轼在深深地思念着弟弟,他_。 师:你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书上或自
20、己的语言来说一说。 学生思索、沟通 说明:在教学时,教师以一个填空来帮忙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以这个填空作为主线贯穿整篇课文的学习。先从填空中的“思念”动身,请学生找出能反映苏轼对弟弟思念之情的句子。通过联系上下文朗读、理解,来思索一下当时苏轼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学会把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文本和现有资源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力量。 4 师:于是,苏轼写下了一首小诗,它成了流传千古之作。让我们好好地来诵读一番。 (1)以各种形式吟诵 (2)思索: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古” 查字典理解意思 “婵娟” 通过课文后的解释来理解 我们在学习古诗时,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既可以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但愿人长久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