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语文教案[00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古诗二首》语文教案[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二首》语文教案[001].docx(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古诗二首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熟悉“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绽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壮美。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课前预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今日,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诗人写的,都是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漂亮风光,不由自主就抒发的赞美之情。 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 自由读诗 自主识字 认读。 读准“瀑、布”,韵母都是“u”,声母分别是“p”和“b”
2、。 “尽”是前鼻音,“层”是后鼻音。 识记。 “川”是象形字,出示甲骨文字形让学生对比识字。 “楼、依、遥”都是形声字,依据熟识的构字部件来识记,也可以采纳换偏旁的方式联系熟字来识记。 “欲”组词“欲望、食欲”识记字义。 “层”,看看插图,这鹳雀楼一层叠着一层,数数有几层。 “炉”,从“火”从“户”,表示家里盛火的器具,联系生活想一想见过哪些炉子煤炉、微波炉。可将“炉”与“庐山”的“庐”作比拟稳固字形。 指导写字 “楼、依、炉、烟、挂”这几个左右构造的字都是左窄右宽。“楼、依、炉、挂”要特殊留意笔画的穿插。“炉、烟”左侧“火”的捺应改成点。 三、朗读感悟登鹳雀楼 板书题目,并解题 登鹳雀楼题意
3、是登上鹳雀楼。 师:简介鹳雀楼,简介 理解诗句之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逝。诗句之意:夕阳依傍着西山渐渐地漂浮。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想要。穷:尽,使到达极点。千里目:眼界宽敞。更:再。诗句之意:要想看到更远的风景,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楼层。 再读诗句,品悟诗意 四行诗各写什么?(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风光宽阔、气概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诗句解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登楼所见。“白日依山
4、尽”写远景,意思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渐渐地漂浮;“黄河入海流”写近景,意思是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写出了水的气概磅礴,景象壮丽。两行诗对仗工整,“白日”对“黄河”,景物相对,颜色也相对;“依山尽”对“入海流”,动词相对,厚重有力,既构成形式上的完善,也表达了充足的气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诗是诗人登楼所思。意思是若想看到更远的风景,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表达了诗人非凡的胸襟与理想。诗中的“千里、一层”都是虚数,可理解为更远、更高之意,道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看图想象,有感情朗读。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宏伟壮丽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登鹳雀楼
5、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宏伟壮丽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诵读背诵。 四、作业布置 朗读背诵登鹳雀楼。 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登鹳雀楼的意思。 其次课时 一、检查复习 背诵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感悟望庐山瀑布 板书题目,并解题 望庐山瀑布望:远看。题意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师:简介庐山(见附录) 简介:(见附录) 理解诗句之意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日照:阳光照耀。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同香炉那样,因此而得名。)生:发生,产生。(指山间云烟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紫烟:紫色的云烟。(由于有太阳光的照耀,
6、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荣。)遥:远。前:山前。川:河流。诗句之意: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充满,蒙蒙的水汽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似乎燃起的紫烟,缭围着香炉峰。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高挂于山川之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飞奔的流水。直下:笔直地流下。三千尺:是虚指。形容瀑布的高和长。疑:疑心,以为。银河:指晴天晚上空中消失的光明光带(天河)。落:泻落下来。九天:指天的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所以称九天。)诗句之意: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使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再读诗句,品悟诗意 四行诗各写什么?(第一行写背景;其次行写静态;第三行写动态;第四行写联
7、想。)详细写瀑布的诗句是哪几句?(二、三句) 诗句解析 前两句:写诗人远望庐山瀑布的雄奇之景。“一个“生”字把水汽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的雄奇壮丽。 后两句:“飞流”二字表现出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是虚数,极尽夸大地写出了山的高峻和瀑布飞流的壮丽。一个“疑”字率直道破这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在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方、夸大) 师:一、二、三句是比方:描写背景时,“生”字形象写出了山间烟云如同从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的一团白烟,飘渺与青山蓝天之间。二句:瀑布像。四句,用贴切的比方,表现了自己奇
8、怪的想象,从而使整个形象显得更加宏伟壮美,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第三句是夸大。不是实指,而是形容其长、其高。 那些字用得好?(生、挂、飞、直下、疑、落。) 师:“生”(上有)。“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遥看时的形象,点名“远看”题意。“飞”把瀑布喷涌而下的景象描绘地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高峻,又显出水流急,那高空直落、势不行挡之状如这些眼前。“疑”是大胆、奇怪的想象。 你读后有什么感受?(瀑布气概磅礴,风光壮丽。) 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宏伟壮美,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表达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诵读背诵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
9、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导诵读:一、二缓、舒;三、四快、高。 三、作业布置 读下面两首古诗,不熟悉的字查查字典。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读背望庐山瀑布,并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白日 所见 远望照 生 黄河 遥看看 挂 欲穷 近观飞 下 所思 联想疑 落 更上 古诗二首语文教案2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看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
10、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到达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存语言,培育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索和想
11、象,加深对诗句的领悟、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光的美妙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喜爱大自然的美妙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妙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喜爱大自然的美妙感
12、情。 教学预备 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背诵古诗村居。 3理解古诗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妙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诗人对春光的赞美之情和对儿童的宠爱之情。 三、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处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日,教师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大家跟随教师一起吧!(板书课题:村居) 四、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
13、自己喜爱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留意的地方。(如不熟悉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出示风筝图,上面带有生字)大家瞧,这些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 “堤”的声母是“d”,不是“t”。 3同学们真不错,将美丽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齐读生字) 4自读古诗,想一想:古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5小组沟通。 五、品悟古诗 (一)学习第1、2句。 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许多发觉的。 2学生自由读第1、2句。 3你看到了
14、什么?分组沟通。 4你能把你看到的景物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第1、2句)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气。 5瞧,早春二月里,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欢乐地唱歌,河堤上的杨柳仿佛沉醉在这迷人的春色里,在春风中轻拂堤岸。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布满生命力的世界。你们想协作这漂亮的画面再来读读吗?(指名读) 6你还有什么发觉,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生汇报) 7这么多奇妙的感受,我想大家肯定能读好这两句诗的。(生齐读第1、2句) (二)学习第3、4句。 出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你能读好它吗? 2自由读这两句古诗。 3在这么
15、好的春光里,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4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爱这奇妙的春天吗?他们在干什么?(分组沟通) 5你们能协作画面,说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分组沟通,尝试练说)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6读了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生汇报) 7你们的想法都很有意思,你们能将自己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指名读) 8想不想参加他们放风筝的队伍中去呢?这样吧,让我们朗读古诗,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吧。(生齐读第3、4句) 六、背诵古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
16、住了大家。我信任这首古诗你们肯定能背下来。 2集体配乐吟诵。 3生自由背。 七、指导书写 指导写好生字“诗”“童”“村”,重点写好生字“童”。 1看“电脑小博士”的笔顺挨次,学生仔细观看笔顺挨次、笔画写法。 2指名反应。 “童”字是上下构造,共有12画,可组词为“儿童、童年”。 3观看田字格中的“童”字,你想提示大家留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找到关键笔画,再通过课件演示,提示学生“立”的最终一横最长。) 4教师范写3个生字。 5学生描红并临写3个生字。 6师生评议。 八、梳理板书 古诗二首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熟悉“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
17、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隐藏的夏天的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的大意。 【教学预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引言:夏天,多美呀,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回来,池塘里面蜻蜓已经站在荷叶尖尖的角上。小朋友们快来读读这两首诗,感受池塘里的漂亮吧。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观赏-第12课古诗二首。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观察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好玩故事,于是,诗人
18、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揭题: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熟悉生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 (二)熟读古诗。 1、教师指名汇报读。(正音,理清节奏) 2、教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 3、学生齐读古诗。 4、趣味诵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 三、诵读诗句,品析人物。 (一)前两行-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师引言: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毕竟好玩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提醒诗意:一个小娃撑着轻巧的小船,
19、偷偷采了白莲急着回来。 4、熟悉白莲。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出示字典中关于偷的义项,让学生选择。 (2)小娃为什么要偷偷地去采白莲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情景与画面,体会小娃的得意,并带上这种胜利采回白莲的兴奋心情朗读。 小结:对呀,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活泼得意,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宠爱之情。(齐读) (二)后两行-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觉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解释重点词语及诗意。 4、 熟悉浮萍。 5、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二首 001 古诗 语文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