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范文(3篇).docx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范文(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范文(3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范文(3篇)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P33P3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外表积的含义,把握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2、依据圆柱外表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 圆柱形物体、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 教学过程: 一、猜想面积大小,激发情趣导入 1、用你们手上的A4纸做一个尽量大的圆柱?(消失两种状况:一种是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的圆柱,另一种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的圆柱。) 2、这两个圆柱谁的侧面积谁大?为什么? 3、复习: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刚刚的环节中,用现成的练习纸,以动手
2、操作的形式做一个圆柱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比、评”中唤起对圆柱侧面积学问的回忆。 二、组织动手实践,探究圆柱外表积 1、我们把做好的圆柱加上两个底面后,这时候圆柱的外表积由哪些局部组成呢?(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 2、你们觉得这两个圆柱谁的外表积大?为什么? 生:由于两个圆柱的侧面积一样大,只要看他们的底面积谁大那么这个圆柱的外表积就大。 3、刚刚我们是从直观的比拟知道了谁的外表积大,假如要知道大多少,那怎么办呢? 生:计算的方法 师:怎么计算圆柱的外表积呢? 圆柱的外表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板书) 4、那现在你们就算算这两个圆柱的外表积是多少? 生:(不知所措)没有数字
3、怎么算啊? 师:哦!那你们想知道哪些数字呢?知道了这些数字后你准备怎么计算? 生1: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 生2: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 生3: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 师:教师现在告知你的数字是这张纸的长是31.4厘米。宽是18.84厘米。那你们会算吗?怎样算,假如独立思索有困难的话可以小组争论来共同完成。 5、汇报展现: 状况一:半径:31.43.142=5(cm) 底面积:3.1455=78.5(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外表积:591.576+78.52=748.576(平方厘米) 状况二:半径:18.843.142=3(
4、cm) 底面积:3.1433=28.26(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外表积:591.576+28.262=648.096(平方厘米) 师:通过我们计算验证了我们刚刚的推断是正确的。 接下来我们翻开书翻到33页自学例2,从这个例题中你学到什么? 生:分三步来算,先算侧面积再算底面积然后把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加起来。 生2:这样做挺麻烦的有没有更简洁一点的方法呢? 6、好!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补充其次种方法) 教具的演示:把圆柱体的侧面绽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然后把圆柱体的两个底面通过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问: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
5、圆柱体的哪一局部?(底面周长,也就是圆柱体的侧面绽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是圆柱体底面半径) 所以圆柱体外表积=长方形面积=底面周长(高+半径) 用字母表示:S=C(h+r) 我们用这个方法来验证一下我们的例2看是不是比原来简洁? 汇报:大局部学生都认为比原来的方法简洁。(说一说认为简洁的缘由) 那么今日我们学习了圆柱体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你们学会了吗?(会)那教师也得做几题验证一下你们把握得怎么样。 本环节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出:不同条件下用不同方法可以解决一样的问题。渐渐培育学生用多种途径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三、分组闯关练习 1、多媒体出示题目。 第一关(
6、填空) 沿圆柱体的高剪开,侧面绽开后会得到一个()形,长是圆柱的(),宽是圆柱的(),因此圆柱的侧面积=()()。 其次关 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它的侧面积是()平方分米,它的底面积是()平方分米,它的外表积是()平方分米。 第三关(用你喜爱的方法完成下面各题) 一个圆柱,它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它的高是15厘米,求它的外表积? 2、汇报结果,赐予评价。 我本着“重根底、验力量、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以上几个层次的练习题。整个习题,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全部学问点,而且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有效的培育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四、质疑(同学
7、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反应小结: 教学反思 1、自主探究,体验学习乐趣 以解决问题为主线,打破了“例题习题”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探究的舞台(也就是提出贯穿整节课的一个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冲突层层深入,思维碰撞时时激起,学生在学习学问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乐趣。 2、合作沟通,加深对学问的理解深度。 给学生供应一个合作沟通的平台,在相互的沟通中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到达共识、共享、共进,共同归纳出计算圆柱外表积常用的三种形式,从而加深了对学问的理解深度。 圆柱的外表积教学设计范文2 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33-3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
8、标: 学问与技能:理解并把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能结合详细情境,敏捷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受圆柱外表积、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获得积极胜利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重点:理解并把握求圆柱体外表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结合详细情境,敏捷运用圆柱侧面积、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圆柱形模型、剪刀 三、教学过程 (1)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新课 我依据学生喜爱喝饮料的爱好,创立生活情景,“同学们都喜爱喝饮料,那么你们知道做这样的一个饮料罐至少需要多少的铁皮吗?怎样计算?”这节课
9、,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圆柱的外表积(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疑引入新课,很简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求知,解决问题。) (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熟悉圆柱的外表 师:我们来做一个“饮料罐”,该怎样做?? 生:要做一个圆筒,和两个完全一样的圆。 师:用什么外形的纸来做卷筒呢?同学们说的意见不全都时,我适时引导,你们动手剪一剪不就知道了吗?每一组的同学都剪开自己带来的圆筒,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边形,也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圆柱各局部的组成有了完整的熟悉,培育了学生的制造力量,同时也提醒了学问间的内在联系,
10、实现了学问的转化和迁移。) 2、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 师:我们先来讨论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个长方形的状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就是求什么?学生观看、思索、谈论。 生1: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圆面积2+长方形面积。 生2:也就是求圆柱体的外表积。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对吗?要求圆柱体的外表积要知道什么条件?生3: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3: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相等,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以求出圆的面积。生4:我觉得知道圆的直径和高也可以了。 生5:我还觉得知道圆的周长和高也行。 师:这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 表面积 教学 设计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