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15篇).docx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15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15篇) 【教材解读】 圆锥的体积这局部学问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学问的最终一局部内容,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这局部内容,有利于进一步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根底,我认为圆锥的体积这局部内容在本单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高年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量逐步增加,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制造了有利条件,他们已把握了一些几何学问,了解局部几何图形之间的转化方法。但学生的立体空间观念还不是完全成熟,形体之间的转化还有肯定的困难。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学中我主要采纳观看法,猜测、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探究规律,归纳总结,体验
2、学问的生成和形成。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试验发觉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2. 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和探究意识,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通过生活中的故事,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重点难点】 1.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进一步理解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展计算,能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1.加强实践操作: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在教学中,应注意使学生探究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意使学生通过观看、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熟悉简洁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所以
3、,在教学中,设计了屡次试验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经受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在理解学问的根底上,进展学生思维。 2. 整合课程资源,制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在引入新知时,我创设了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让学生的课堂气氛布满了乐趣和活力,在探究圆锥体积公式时,设计了两次试验,使学生更加明白了: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积才能有3倍的关系。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层层靠近的过程,进展深的信息加工。 3.鼓舞学生独立思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在教学中,我积极鼓舞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沟通,
4、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试验过程,试验过程中培育学生敢于质疑,乐于沟通与合作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测 1.播放录像。 夏天,小朋友们玩得大汗淋漓。小雅去“便利超市”购物,在冷饮专柜那儿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小林观察了,小林的眼珠咕噜一转,计上心来。他去冷饮专柜里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小雅刚张开嘴,满头大汗的小林拿着一个圆锥形的雪糕一溜烟跑了过来。(图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2.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绽开争论。 二、自主探究,操作试验 同学们利用教师供应的试验材料分组操作,自己发觉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留意每个学生要先依据教师供应的材料思索试验方法,
5、然后小组争论拿出最优方案,组员分好工,然后开头试验。 1.小组试验。 (1)学生分5组操作试验,教师巡回指导。(每组的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的,各组间的大小不同。教师提示:用沙子做试验的小组往容器里装沙子时留意不要用手用劲压,装满后用尺刮平即可。用水做试验的小组往容器里装水时留意把容器装满。这样能保证明验的科学性。) (2)同组的学生做完试验后,进展沟通 2. 集体沟通。 (各小组汇报,结论是: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也就是说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3、深入探究“等底等高” 4. 推导公式。 同学们尝试一下,用V、S、h、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生独立写公式) 5. 问题解决。 同
6、学们再回到故事中,你们应当知道小雅和小林怎样交换才公正合理了吧?它需要什么前提条件?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它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得数保存两位小数) 2. 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汇报:(1)沙堆底面积3.14(42)2 =3.144 =12.56(平方米) (2)沙堆的体积1/312.561.2 =4.191.2 5.02(立方米) 答:这堆沙子大约5.02立方米? 四、实践应用,拓展深化 1、填空。 1)一个圆柱体积是10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 )立方米。 2)一个圆柱钢材
7、能溶铸成( )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 2、推断。 1)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 2)圆柱体积肯定比圆锥体积大。( ) 3)一个圆柱体木料,把它加工成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的局部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2 :1( ) 4)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 ) 3、圆锥的底面积是7.8平方厘米,高是2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4、神舟五号宇宙飞船的上端是一个圆锥形,它的底面直径是2米,高2.1米,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5、哈南双语幼儿园的屋顶是圆锥形,测量出它的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是6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五、质疑问难,总结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
8、设计】 圆锥的体积 13 V=13Sh 例3 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它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这堆 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得数保存两位小数) (1)沙堆底面积 3.14(42)2 =3.144 =12.56(平方米) (2)沙堆的体积 1/312.561.2 =4.191.2 5.02(立方米) 答:这堆沙子大约5.02立方米? 【教学资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教学反思】 今日上了圆锥的体积这节课,反思整堂课的教学,自我感觉较为满足的是以下几点: 1.大胆猜想,培育猜想意识 假设和猜测是科学的天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一环。任何创造制造我想都是离不开
9、假设和猜测的。基于这样的熟悉,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把生活中的故事引入数学课堂,让学生大胆猜测它们的体积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关系?使课堂布满生气、乐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借助学具进展试验、探究。事实证明这样教学设计不仅仅是能够培育学生的猜想意识,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全部学生的积极性,大家探究的欲望剧烈,为本节课的胜利教学奠定了根底。 2.操作验证,培育科学的试验观。 数学不仅是思维科学,也是试验科学。教学中,学生能通过观看、猜想、试验、验证、推理与沟通等数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发觉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在整个教学过程
10、中,我特别重视让学生参加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同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这个试验,实事求是,仔细分析自己的试验结论,培育了学生科学的试验观。 3.重视课堂资源的生成 教学中“圆柱和圆锥不等底等高,他们的体积还是三倍的关系吗?”这一教学环节不是预先设计的。它是课堂中随机生成的,却饱含着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才智的、思维和力量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泼。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了:只有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才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总之,这节课,每个学生都经受了“猜测-试验-发觉”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获得的不仅是鲜活
11、的数学学问,获得更多的是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讨论问题的方法,孩子们不仅收获了学问更体验到了探究胜利的喜悦。 【教学评析】 1.教师能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学问技能、情感态度,即学习起点力量分析得比拟清晰。力求构建一种非直线型的教学路径,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值得提倡。 2.教师能利用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的理念处理教材,加工教材。如本节课结合了现实中的详细情景,创设了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并把这一故事情节贯穿整节课的始终。教学中做到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整节课的构造浑然一体。教师遵循了“现实题材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亲身经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
12、数学模型,并进展探究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学问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本节课在试验探究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觉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有的同学会持反对意见,这样刚刚建立起来的平衡旋即被打破,当大家发觉他们的试验器材不等底等高时圆柱体积不是圆锥体积的3倍,又能建立起新的平衡,学生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中,认知构造得到了丰富和进展。 4多样化的数学活动,照实验、沟通、推理、问题解决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有了坚实的根底。学生的情感在认知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和谐的进展,他们在相互交往中加深了理解、沟通和包涵,品尝到了探究胜利的喜悦。 5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失时机的进展德育教
13、育,表达了在学科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在学科中渗了透德育教育,为数学课堂增加了亮丽的一笔。 6、本节课教师引领学生积极探究新知,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仆人,学生积极参加、自主合作探究学问,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课堂上师生互动,注意学生的态度和情感的体验。回归常态教学,教学真实、扎实、朴实,构建了布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圆锥的体积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测 1.播放录像。 师:夏天,小朋友们玩得大汗淋漓。小雅去“便利超市”购物,在冷饮专柜那儿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小林观察了,小林的眼珠咕噜一转,计上心来。他去冷饮专柜里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小雅刚张开嘴,满头大汗的小
14、林拿着一个圆锥形的雪糕一溜烟跑了过来。(图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2.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绽开争论。 师:小林对小雅说:“我的雪糕可好吃了,我们来换一换吧!”小雅看了看她的雪糕,又看了看自己的雪糕,小雅陷入了深思”同学们,故事先讲到这。假如此时小雅和小林换了雪糕,你觉得小雅有没有上当? 生:我觉得小雅上当了,小林的雪糕小。 师:好,你的视力真不错。假如这时小林手上又多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锥形雪糕。小雅这时和小林换雪糕,你们觉得公正吗? 生:公正。 生:我觉得还是不公正,小雅还是吃亏。 师: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了,假设你现在就是小雅,小林手中的圆锥形雪糕有几个时,你才认为公正合理,才肯与
15、他交换? 生:四个。 生:五个。 生:三个。 师:小雅毕竟用几个跟小林怎样交换才公正合理呢?(学生缄默,几秒后有学生举手) 生:教师假如知道他们的体积就好办了,可是我们只会求圆柱的体积,不会求圆锥的体积。(学生均点头) 师:你的想法特别好。那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大家想知道吗? 生合:想。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圆锥的体积这局部学问。(板书) 二、自主探究,操作试验 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教师供应的试验材料分组操作,自己发觉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留意每个学生要先依据教师供应的材料思索试验方法,然后小组争论拿出最优方案,组员分好工,然后开头试验。 1.小组试验。 (1)学生分5组操
16、作试验,教师巡回指导。(每组的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的,各组间的大小不同。教师提示:用沙子做试验的小组往容器里装沙子时留意不要用手用劲压,装满后用尺刮平即可。用水做试验的小组往容器里装水时留意把容器装满。这样能保证明验的科学性。) (2)同组的学生做完试验后,进展沟通 2. 集体沟通。 师:下面请各个小组同学汇报你们是怎样试验得出结论的。 (各小组汇报,结论是: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也就是说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3、深入探究“等底等高” 师:各小组的结论都是一样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也就是说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那教师就惊奇了,你们各小组间的圆柱和圆锥的大
17、小不一样啊,结论怎么会一样呢?莫非你们手中的圆柱和圆锥之间有什么微妙吗?想知道吗?快探究一下吧!(生合作探究) 师:你们发觉了什么? 生:我们发觉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师:这用四个字概括就是“等底等高”。 生:我们也发觉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 师:也就是说只有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的时候,圆锥体积才是圆柱的体积的13。 生:(举手提问)教师,圆柱和圆锥不等底等高,他们的体积还是三倍的关系吗? 师:这名同学提得问题特别有价值,他问:“圆柱和圆锥不等底等高,他们的体积还是三倍的关系吗?”大家说是吗? 生:我认为圆柱和圆锥不等底等高,他们的体积不会是3倍的关系了。(大多数同学点头,同意他的观
18、点。) 生:我和他的意见不同,我认为圆柱和圆锥不等底等高,他们的体积还是三倍的关系。(有几名学生表示同意) 师:有的同学认为是,有的同学认为不是。那么这样,小组间调换一下圆锥,使你手中的圆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2 课前,我给每组学生预备一盆沙和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体、圆锥体各一个。课堂上组织学生4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学具一起来探究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学生们有的将圆锥中装满沙倒入圆柱中;有的将圆柱中装满沙倒入圆锥中很快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在沟通中,学生常常把“等底等高”漏掉,作业时不留意“等底等高”条件,错误率也很高。 反思:教师为了让学生快速完成操作推导出公式,给学生预备学具,只让学生来体
19、验得出结果的一局部操作。这样做截断了学问的根源,学生无视了对“等底等高”这一重要条件的熟悉,因而对发觉的规律熟悉不全面,最终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时也错误百出。其实,教师可以让学生预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圆锥,这样4组来装沙操作。这样的探究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探究性和制造性,学生在不断地测量、比拟、猜想、验证中发觉“只有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1/3。 收获:探究活动时,教师应避开探究问题开放中“材料过少”的现象;探究的问题应当在材料预备上开放;让学生在充分、具有比拟性的试验操作材料的根底上到达全面探究的目的。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3 在本课的教学中,
20、我首先让学生猜测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再来猜测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立体图形的体积有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的试验操作,探究出圆锥和圆柱在等底等高状况下的倍数关系,再通过学生的争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最终应用探究出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 让学生经受猜测试验验证结论的实践探究的全过程。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展观看、试验、猜想、验证、推理与沟通等教学活动”数学史上很多重大的发觉都离不开猜测。闻名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宏大的发觉”所以,在课初,猜测圆锥的体积与他的什么有关系,再来猜测圆锥的体积和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系,然后通过学生的
21、动手实践验证了自己的猜测,并应用新知解决了问题。这样,即向学生渗透“猜测-验证 的数学思想,有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受了学问形成的全过程,学会了怎样学习。 二、给学生一个“合作沟通、自主探究”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耐仿照和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书学者们课程,不但需要观看,还需要试验。有些学问单凭讲解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过试验,才能深刻领悟其中的内在神秘。 在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把动手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主动地猎取学问转变了一教师讲解、师范为主
22、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再是试验演示的被动的观看者,而是参加操作的主动探究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是公平中的首席。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数学学问,而且更多的是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学习的喜悦。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索、会渐渐发觉自身的价值。 三、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商获得不同的进展,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生活学问数学化,数学学问生活化,我们所学得只是最重要应用于生活实际。为了表达“学有用的数学”这一理念,教学中,我设计了买冰淇淋、奥运火炬、“神五”等与圆锥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圆锥的体积 圆锥 体积 教学 反思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