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说课稿范文[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折线统计图》说课稿范文[00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特征 (1)合理运用迁移规律,以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为根底,引导学生把握新学问。 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拟相像,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根据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因此教材中选用了数据富于变化的条形统计图,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地过渡到折线统计图。 (2)供应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本单元细心地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学问与生活建立严密的联系。如身高的变化、气温的变化、病人的体温变化等。 (3)培育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及进展合理推想的力量。 教材在安排依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时,为
2、学生自己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供应了较大的空间。 2、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对于“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简洁数据统计过程”在其次学段的要求是: 1、经受简洁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熟悉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3、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的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洁的统计图表; 4、能解释统计结果,依据结果做出简洁的推断和猜测,并能进展沟通。 通过分析课标要求,可以看出,对于折线统计图这局部重在:理解、应用,制作统计图不是学习重点。 3、教材比照 冀教版教材此局部内容消失在五年级下册,比拟两种不同版
3、本教材可以发觉: 第一,两种版本教材都是利用学问迁移,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照,表达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其次,冀教版教材的折线统计图中用红颜色重度标识了“点”,在尝试画折线统计图时先将“点”标好,让学生补充。这样降低了学生操作的难度。 第三,冀教版教材中本单元还涉及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内容。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开头接触“统计”内容,学习了依据分类结果得到的简洁统计表和“以1当一”的简洁条形统计图,在二年级上下册分别学习了“以1当二”、“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到三年级学习了“起始格”不同的条形统计图和横向条形统计图,因此在学习本单元“折线统计图”之前对条形统计图已经学习
4、了许多内容,包括画条形统计图,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依据条形统计图中蕴含的数学信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关问题等等,所以学习本单元学问,就从条形统计图迁移过来。 另外“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例如新闻之中,有的学生可能有所熟悉,有些学生可能没有留意到,但是有了条形统计图的根底,学生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理解不会存在太多的问题。 本单元学问还是五年级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根底,因此需要学生们充分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以及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分。 学习困难点预设: (1)、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总结要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照产生,让学生在充分沟通“发觉了什么?”、“有什么不一样?”的过程中,渐渐
5、形成其特点。 (2)、在什么条件下选择什么统计图比拟好?条形统计图还是折线统计图。 我的思索 本节课我将尝试将本单元两个课时内容(例1、例2)进展整合,在本节课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问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学问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索,相互合作;让学生感悟折线统计图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学会依据数据的变化正确地进展猜测;不要求学生会制作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只要能依据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描述、分析数据就可以了。有力量的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但并不对此作统一要求。 在后续课中,我将安排统计图的选择(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选择)和对折线统计图的连续理解与应用。 三、说确定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对数据的简
6、洁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学生能熟悉单式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分以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图答复简洁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觉数学问题。 3学生能将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描述、分析数据。有力量的学生可以尝试制作。 4学生能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把握的学问解决较简洁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重难点预设 学习重点: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照,理解折线统计图反响数量增减变化的特点,能依据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简洁的问题。 难点:能补充完整折线统计图。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
7、出示过去一周兴隆天气预报的图片。 谈话引入:同学们,这是教师从网上找到的过去一周内我们兴隆每天的天气状况的一组图片,从中你看懂了什么? 教师将这些最高气温放大,让学生感受这么多的信息中要找到最高气温有些困难,然后谈话引出:你能给教师想一个好方法,把这些图片所要表达的意思展现的更直观、清楚一些吗?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识的、真实生活情景“气温的变化”,目的是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数学学习与生活很贴近,生活中能用到数学。 其次环节:探究新知 活动一:出示条形统计图,让同学们观看,提问:还记得条形统计图吗?回答下列问题: 如何读数的呢? 能不能找到气温是多少的
8、日期呢? 气温一样的日期有没有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条形统计图相关学问,为迁移到折线统计图做预备。 活动二:出示折线统计图,有同学熟悉这个统计图吗?(引出本课课题) 再出示刚刚的条形统计图,让同学们比照两个统计图,思索一下:两个统计图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设计意图】利用学问的迁移,让学生在与“已有学问”条形统计图的根底上,通过比照形成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学习状况预设】 一样点:都能表示某一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 折线统计图的读数方法: 教师要追问: 如何读数的呢? 先看表示日期的横向上的线,找到详细的日期,再看这个日期“条”或“线”上的读数,就读出温度。 假如“条”或“线”上没
9、有读数,要用直尺读表示温度的竖着的线上数。 追问:能不能找到气温是多少的日期呢? 追问:气温一样的日期有没有呢? 例如:5月5日气温是多少?怎么读? 例如:5月3日是21。 最高气温是29,有两天,分别是5月5日和5月8日。 不同点: 外形不同:条条的和折线形的 日期表示方法不同:一段和一点 折线统计图的“线”是有的向上,有的向下。 “向上的”也不都一样,有的“陡”,有的“平”,可以让学生通过动作比划一下。 教师要追问:“陡”跟“平”有什么区分呢? “陡”表示:温度上升的快;“平”表示温度变化不大。 课件中隐去温度的读数,让学生用“陡”与“平”来推断温度变化的快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表达
10、,适时利用课堂上生成资源,形成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活动三:观看折线统计图的做法 课件演示折线统计图的做法,让学生思索:做折线统计图时关键的几步是什么? 描点与连线 让学生尝试描点:一名同学演示,大家评价。 先找到日期,再用直尺找到温度。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作图的方法,并在学生展现过程中,解决简单出错之处。 活动四:完成折线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陈东几岁到几岁时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2、陈东身高115厘米时几岁? 3、陈东5岁半时身高大约多少? 110厘米 方法一:(115108)2=3、5 108+3、5=111、5 方法二:画线 先画竖线(年龄) 再画横线(身高) 大约11
11、、5 4、猜测一下11岁时,陈东的身高大约是多少? 150厘米左右 5、你还有什么其他问题吗? 其他数学问题:围绕图中的数学信息即可。 例如:10岁比9岁高了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折线统计图,让学生通过描点、连点成线段,在连点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增减变化,经受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深入的熟悉。让学生初步经受折线统计图的做法,同时通过问题5“猜测一下11岁时,陈东的身高大约是多少?”来让学生到达课标中“6、能解释统计结果,依据结果做出简洁的推断和猜测,并能进展沟通。”的学习目标。 第三环节:达标测评 独立完成练习十九中的第4题 教师巡察了解学习效果 教师出
12、示答案,反应学习效果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出示学问树 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熟悉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我们在小学学习统计学问的一局部,回想一下我们小学阶段:一年级学习了简洁统计表和“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二年级学习了复式统计表和“以一当二”、“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三年级学习了“起始格不同”的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今日又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将来我们在五年将讲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六年级学习扇形统计图。这些统计图和统计表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作用,教师给同学们留一项作业:观看一下,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又到了统计图或统计表,比方电视的新闻等等,看看这次
13、统计图你会不会画。 五、课后反思 1、本课的设计充分表达了找准学问迁移点,让学生在跟已有学问比照过程中,形成对新知的建模过程。 2、引导学生尝试、沟通使学生亲历折线统计图的建构过程,从而更深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关注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折线统计图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把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根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根底上,又一次熟悉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状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预备,通过正确地
14、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根底。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熟悉,我把本课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在条形统计图的根底上熟悉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依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3、依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依据数据的”变化,学会猜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的作用。 4、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喜爱奥运事业的爱国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熟悉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的难点则放在:熟悉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三、说教学理念 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到处有
15、数学,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 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学问阅历,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设计新奇的导入与例题教学,打破了传统数学课的枯燥无味,给数学课富予新的生命力。导入用奥运会,画图用乐乐的体温表,练习用老总选择人员进展进修等,从而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气氛,培育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问题的力量。 四、说教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学问水平。我主要采纳了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加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胜利的喜悦,
16、制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气氛。特殊是采纳了课件演示描点的过程使学生清楚地熟悉到画图的过程,和课件演示线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倾斜角度打算增减幅度的特点,从而突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图的难点。 五、说学法 教学时,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看、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分成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实践应用总结特征运用学问五块内容, 1、在激趣导入局部:通过今年奥运会的学问进展激发学生兴趣,从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来直接引入折线统计图。 2、在探究新知局部:复习统计图的各局部
17、名称,了解统计图的制作过程,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和依据变化趋势猜测下一届奥运会中国的金牌数量。 3、在实践应用环节,我设计了乐乐的体温统计表:让学生制作折线统计图,除了能读懂图外,还初步理解倾斜角度是打算了数量的增减幅度。从而总结特点:先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异同点的比照,真正理解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4、从不同点来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观看折线统计图中线段上升数量增加,下降削减,倾斜角度增减幅度,从而引出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清楚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5、最终,在运用环节,设计了三个练习内容: 一是找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并简洁分析数量的变化(股票图、心电图)。 二是用江南车城两个销售员的的统计图来选择进修的名额,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的作用。 三是比拟两个内容,从而来选择哪一个内容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主要是为进一步进一步突出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的特点。 七、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白,又一目了然,表达了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这节课,我认为学生动手了,但小组合作,争论得还不够。 点:数量的多少 线:数量的变化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