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学设计3篇.docx





《《石壕吏》教学设计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壕吏》教学设计3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石壕吏教学设计3篇 教学目的: 1朗读龟虽寿和石壕吏这两首诗。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育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目标1 目标2 教学难点 : 目标2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读准以下加点字的音。 老骥(ji) 伏枥(1i)逾墙走(yu)邺城戍(shu) 老妪(yu)幽咽(ye)翁媪(ao)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课外阅读读后感)3 二、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请一学生背诵上一单元学的一首古诗,以次导入 新课。 三、正课 ()龟虽寿 1、听录音朗读这首诗。(目标1) 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 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终一章。
2、曹操,字孟德,沛国游县(今安徽省亳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步出夏门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气势宏伟,大方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龟虽寿表现了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教师评点:(完成目标2)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意思是神灵的龟虽然是长寿的动物,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虽能兴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尘。这两句借神龟腾蛇起兴,说明明知人的寿命终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难免要死,但他丝毫不因此而颓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思是千里马老了,伏在马槽里,但它照旧有驰聘千里的雄心。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更应当老当益壮
3、,不放弃自己的抱负。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治之福,可得永年。 意思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打算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安康,就能保持长寿。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念和乐观精神。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这首诗指诞生命是有限而珍贵的,所以人们应当不断地发扬积极进取的朝气建立功业。在结语中,还指出事在人为,命运可以转变。这种积极奋勉、老当益壮的精神是很珍贵的。 4、学生齐读。 (二)石壕吏 1听录音,学生自由朗读。(目标1) 2作家作品简介 石壕吏选自杜工部集。758年,为平静安(禄山)史(思明)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粥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现河南省
4、安阳县)。成功在望。但在其次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后军内部冲突重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后军全线崩渍。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河南省孟县西),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渲关等地,依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三史三别,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这首诗,表达差变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对安史之乱中人民患病的苦难表示深切的怜悯。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官致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他是我国古代宏大的诗人。在文学史上,他把现实主义传统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
5、更成熟的阶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有杜工部集。 3、教师评点(目标2)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开头四句是全篇的第一局部,写故事发生。四句各写一人,各自身份、举动和彼此关系,交代清楚。有吏夜捉人,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落。 交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写故事的绽开。在差役怒呼、老妇苦蹄声中,一个饱受战祸的家庭的种种不幸,一步步展现出来。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第一层:从老妇自叙家事可知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兵役之苛酷;三男已死二男,可见战斗之惨烈。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久地
6、去了。可见战斗使百姓民不聊生。老妇盼望以自家境况来搏得县吏的怜悯,高抬贵手。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完裙。 差史并不领悟老妇人的哭诉,仍旧通老妇家出差役。老妇人只得答复,家里没有男人了(隐去老翁),只有吃奶的孙子和喂奶的母亲,寡媳衣不蔽体,贫困可知,也见得战斗破坏之严峻。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差吏仍是追问不放。老妇自请赴役,仍从掩护老翁动身。力虽衰而请赴役,并请即刻动身,故作恳切,凄苦之情溢于言表。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骚乱最终停息,在死寂一般的深夜,仍听到抽泣之声,或许是寡媳在哭泣,或许是更多的人在哭泣。诗人其次每
7、天明上路时,只跟老翁告辞。一夜之间,经此巨变,凄苦、悲愤,尽在不言中。 石壕村这一户人家,三男被征,两男战死,衰年老妇又被抓走服役,留下老翁、寡娘、幼孙三人,在兵荒马乱中将何以度日?等待老妪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呢?诗人的心,是与受苦受难的劳动群众息息相通的。诗人抨击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对安史之乱中人民患病的苦难表示深切的怜悯。 四、学生齐读,若有不明白自由提问。 五、小结 这两首诗,龟虽寿为乐府诗,石壕吏为歌行体古诗。龟虽寿抒发了积极奋勉、老当益壮的豪情。石壕吏抨击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对安史之乱中人民患病的苦难表示深切的怜悯。 六、布置作业 。 A、 背诵古诗。 B、 完成课后练
8、习一、三。 C、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则故事。 七、说课精要:古诗较难理解,因此以教师讲解为主。 八、教学后记: 其次课时 预习 背诵前两首诗,朗读后三首诗。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课外阅读读后感)3 二、抽查背诵。 三、正课 (三)相见欢 1听录音后,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 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 相见欢选自南唐二主词,李煜 (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975亡国降宋,后被毒死。 相见欢,词牌名,又作乌夜啼。这首词是李煌降宋以后写的,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3教师点评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孤独梧桐深院锁清秋。 上片写景,用孤独清秋的夜色衬托一个皇帝变为囚徒孤寂愁苦的心态。
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另是一般味道在心头。 下片用一个详细的比方,把离愁比方成乱麻,剪不断,理还乱。这离愁,不是一般的暂离家乡,而是亡国之愁。由一个皇帝变成一个囚徒,屈辱的现实生活,迫使他体验到一般人所尝不到的生活味道。这个比方深刻地反映出切身感受的无可解脱的愁苦。 这首词写出一个亡国的皇帝成为囚徒后切身感受。黄昇后来诸贤绝妙词选卷一题往: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4、学生齐读这首词。 (四)观书有感 1学生集体朗读这首诗,留意朗读节奏、感情。 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 这首诗选自朱文公文集,朱熹(11301200),字元晦,南宋闻名理学家。 3教师点评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10、 开句用一个比方,把半亩方塘比方成一面刚翻开的镜子。突出水的清亮。其次句写天光和云影一齐映人水塘,不停地晃动,示意活水不停地流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水塘为什么如此清亮,由于有源头的活水不断地流来。诗外表上写水塘清因有活水来,实际上是比方作文章如何来的新的材料、新的主题、新的构思、新的手法、新的语言,要靠平常不断的积存。从生活中积存,从诗书中积存。只有不断的积存沉淀,才能写出好文章。设喻奇妙。 (五) 清平乐 1集体朗读这首诗,留意朗读节奏、感情。 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 清平乐选自稼轩长短句,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宏大的爱国词人。 3教师点评 茅檐低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壕吏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