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阅读答案15篇.docx





《《浣溪沙》阅读答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浣溪沙》阅读答案15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浣溪沙阅读答案15篇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公路无尘。何时整理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解释: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古时农具)并肩而耕。使君,指自己。 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2.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1)雨后置身于清爽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满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非常清爽,路面上,净而无尘,纵马驰骋,自是非常满意。(2分)(2)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整理耦耕身,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
2、香气如熏,诗人自然是喜爱这样的风光和生活的,最终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3分) 2.(1)比方。光似泼气如熏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写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2)对偶。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3)情景交融。清爽、蓬勃的田野风光蕴蓄着的喜悦之情。(每点2分,术语1分,分析1分。另外答夸大、视觉嗅觉结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最好能依据自己平常对的了解,再结合诗句大意进展分析。要留意在诗句中所选用的意象,比方软草、平莎、新、轻沙、走马、无尘、日暖、气如薰等词语,揣测诗人心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
3、度。力量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主要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词的下阕进展赏析。比方,光似泼气如熏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等等,然后再分析它们的作用。此外,还应从情和景的结合角度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力量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峻春旱。当时有人传言:将虎头置于潭中,即可致雷雨。作为州官,苏轼曾依其说到离城东20里远的石 潭求雨,并作有起伏龙行诗以记其事。得雨后又赴石潭谢雨。其关心民生之心,从这一求一谢中表露无遗。苏轼于谢雨道上作浣溪沙组词,共五首,描写了途中见闻和村
4、野风光,具有清爽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北宋农村词中的佳作,与他的其他题材和风格的词作皆是异样精彩。此词是浣溪沙组词的最终一首,写词人巡察归来时的感想。 词中表现了词人喜爱农村,关怀民生,与老百姓休戚与共的作风。作为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这首词之风朴实,风格清爽,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有宋一代词风的变化和乡村词的进展作出了奉献。 上片首二句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公路无尘,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而且写出这种清爽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经雨之后的道上,软草平莎,油绿水灵,非常清爽;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纵马驰骋,自是非常满意。触此美景,情动于衷,遂脱口
5、而出:何时整理耦耕身?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长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两个隐者。二人因见世道衰微,遂隐居不仕。此处整理耦耕身,不仅表现出苏轼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喜爱,同时也是他政治上不得意的状况下,仕途坎坷、思想冲突的一种反映。 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二句,承上接转,将意境宕开,从道上写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春日的照射之下,桑麻欣欣向荣,闪耀着迷人的绿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艾的薰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这两句对仗工整,且妙用点染之法。上写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画笔一点:光似泼则用大笔涂抹,尽力渲染,将春日雨过天晴后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尽致;下句亦用点染之法,先
6、点明风来蒿艾之景,再渲染其香气如薰。光似泼用实笔,气如薰用虚写。虚实相间,有色有香,并生妙趣。使君元是此中人结句,画龙点睛,为升华之笔。它既道出了整理耦耕身的思想根源,又将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更进一步深化。身为使君,却能不忘他元是此中人,且乐于如此,的确难能珍贵。细味其词,盖有三意:其一,苏轼早年即倾慕庄子,志于逍遥逸世,见此景此境,益坚其志;其二,苏轼虽久慕此境,不意长期错入仕途,此时重睹此景,不禁有怅然若失之感,对其久困官场,也不免有懊悔之意;其三,苏轼虽感悔意,但念及人生志趣尤在准时把握,则迷途知返,犹尝未晚,是又信念再起,归宿重定。一句之中,写尽种种人生味道,用笔简约而意趣丰盈,可
7、见苏轼心理世界之丰富简单。然其对田园生活的讴歌和对归耕桑麻的憧憬,是昭昭乎情见于辞的。 这首词构造既不同于前四首,也与一般同类词的构造不同。前四首浣溪沙词全是写景叙事,并不直接抒情、谈论,而是于字行之间蕴蓄着的喜悦之情。这首用写景和抒情相互错综层递的形式来写。 上片首二句写于道中所见之景,接着触景生情,自然逗出他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下片首二句写所见田园之景,又自然触景生情,照顾何时整理耦耕身而想到自己元是此中人。这样写,不仅使全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而且使词情逐层深化升华。特殊软草平莎过雨新二句、日暖桑麻光似泼二句更是出神入化,有含蓄隽永之妙。 浣溪沙阅读答案2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
8、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请简要说明上片中尽字的作用。(3分) 答:由江到湖,交待词人行踪,自然引出下面描绘的洞庭美景。(每点1分,共3分) (2)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词的下片。(5分) 答:动静结合,静中见动,呈现了美丽的境地,表现出的愉悦之情。(1分)头两句,水湾倒映出红蓼是静,波浪荡漾则为纹缬乱,跃出水面之鱼才会双尾玉刀明,自然有动。(2分)最终一句,疏星淡月倒影湖中,水中船影浸盖着星空倒影,静美无比,表达出宠爱流连自然界的心态。(2分)(如能联系生平,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凄凉
9、之情也可。) 阅读练习二 1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2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上阙写了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安静的湖面、停靠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境地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2答案: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的宁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比方、比照,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亮的颜色比照,给人剧烈的颜色感。想象。停船之时是黄昏,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呈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美丽境地。(只要任意举出两种手法即可) 翻译: 从湘江走到终点便抵达了洞
10、庭湖,楚天宽阔,远处是数座青翠的山峰。黄昏的湖面,风平浪静,船头旌旗上的飘带纹丝不动。水湾处红色的蓼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光明。夜深渐凉,停靠下来的船的影子遮盖了稀疏的星星的倒影。 赏析: 浣溪沙洞庭是由南宋闻名词人、书法家张孝祥所作的词,构成一幅境地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显示出流恋自然界的心态。 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他前年为谏官所劾,罢任北归,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娇过洞庭词,有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等语,流露出一种疾俗愤世的
11、心情,这一首写得心气平和多了。他从长沙动身,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范仲淹岳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在岳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词人泊舟湖中,不复写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说四围宽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说明此刻的湖面,风平浪静,所以消失黄昏水波安静的景象,唯有鳞鳞细浪了。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靠的船舟,与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共同构成一幅境地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
12、景所见。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视野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亮的颜色感。红蓼,指生于水边的红色蓼草。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云: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江东人别泽蓼,呼之为火蓼。唐代诗人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犹念悲秋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而词中的红蓼与白鱼相对,更感到的构思精致,观看入微。词人既写了远处一条水湾倒映出的红蓼图,又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也有一种说法,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是映在水中的弯月犹如白色的双尾鱼,也似乎闪烁着光线的玉刀。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 这里变换出另一
13、幅画面,而思绪已超越了时空对念的限制,直接转入夜景,使读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来思索这个过程。再从画面本身来看,是从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笔,摄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两种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这不仅与前面的楚天阔、晚波平的自然景象相照应,而且充分地呈现了美丽的词境。夜凉二字,既是词人的直感,又显示出流恋自然界的心态。 浣溪沙阅读答案3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7分)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拘束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来的?(3
14、分) (2)“拘束飞花轻似梦”一句是比方句,今人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方“奇”在何处?(4分) 答案: 10.(1):淡淡的忧愁。(1分):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表现出来的。(1分);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1分) (2)它的”奇,表现在:“飞花”和“梦”本不相像,但词人却发觉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颖的比方。(2分),一般的比方,都是以详细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颖。(
15、2分) 浣溪沙阅读答案4 试题内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浣溪沙苏轼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公路无尘。何时整理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解释: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古时农具)并肩而耕。使君,指自己。 8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9. 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试题答案: 8.(1)雨后置身于清爽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满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非常清爽,路面上,净而无尘,纵马驰骋,自是非常满意。(2分) (2)对农村田园生
16、活的喜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整理耦耕身”,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诗人自然是喜爱这样的风光和生活的,最终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3分) 9.1)比方。“光似泼”“气如熏”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写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2)对偶。“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3)情景交融。清爽、蓬勃的田野风光蕴蓄着的喜悦之情。(每点2分,术语1分,分析1分。另外答夸大、视觉嗅觉结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分) 浣溪沙阅读答案5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
17、径独徘徊。 1写出以下词句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寓情于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请问什么是情?什么是理? 4“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哪一句相照应?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一曲新词,一杯酒,想起去年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 (2)花凋落了,我很无奈,似曾相识的大雁飞回来了。 (意思对即可) 2感慨年华将逝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3情:叹惜“花落去”,借“燕归来”抒写美妙的事物。理:人事兴哀,无往不复。(意思对即可
18、)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沙阅读答案6 夜夜相思更漏残,难过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唐圭璋评论此词:“文字全用赋体白描,不着粉泽,而沉哀入骨,宛转动人。”试结合全词逐层分析。(6分) 【参考答案】先写己之忆人。从己方铺墨,“夜夜相思更漏残,难过明月凭栏干”,夜不能寐,借月寄情,睹物思人。再悬想人之忆己。“想君思我锦衾寒”,悬想对方也在牵挂自己,为“我”锦衾寒的境况担忧,曲折达意,更有动人。再极写相见之难。“咫尺画堂深似海”写咫尺天际,万般无奈,别样味道。“忆来惟把旧书看”,思念逝去的幸福时间。曾经相约“携手入长安”之事,明知不行能,偏再问
19、“几时”成行,外表平淡无痕,背后却饱含极大的凄凉。 浣溪沙阅读答案7 浣溪沙(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云鸠: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鸠。江皋:江岸。凤团:一种名茶。 (1)请分析本词其次句中“拖”字的妙处。(3分) 答: (2)请找出下片中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至少两个),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5分) 答: 参考答案: 12.(1)“拖”写黑云的移动(1分)。用拟人的手法(1分),写出了云带雨来移过江岸的情景。墨云好像有意拖动着春雨,很有情味(1分)。 (2)“闲”“静”“又”(答出两个即得2分)。“闲
20、”字:看似闲适,实则是词人短梦后心有愁思难以遣除,所以借饮茶来消解梦后的惘然。“静”字:燕子筑巢的忙与人的静形成比照,示意词人无聊的心绪:大好春光而无事可为。“又”字:时间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个“又”字,示意无事可为,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答到意思即可) 【诗意简析】 开篇便春意盎然。“水涨鱼天拍柳桥”。水涨,点春讯。春来涨潮,浮起了鱼天,水与岸齐,拍打着柳桥。鱼游于水,如翔于天,可见当涨潮托起春水之后,那春水仍是莹澈空明。“云鸠拖雨过江皋”,云鸠形容墨云行雨,其色如鸠。上句写春水空明,此句写春江烟雨,一阴一晴,阴晴不定,正是春天的特征之一。“一番春信入东郊”,春从东来,东郊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浣溪沙 阅读 答案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