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蝉体裁:诗题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名字:虞世南年代:唐代描述:永兴县文懿子虞世南,字伯施,汉族,余姚(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原有诗文集 30 卷,但早已散失不全。民国时期,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4 卷,收入四明丛书。翻译: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原文居高声自远,
2、非是藉秋风。译文: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赏析三:艺术特色这是一首咏物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古诗文 原文 注释 翻译 赏析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