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思维导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思维导图.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思维导图 关于历史学问结构框架的思维导图1 2345中学历史学问点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1至1901) 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军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缘由。 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民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民资企业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夫的阶级性。(该口号说明白农夫的哪三个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关系。)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民族资本企业的特点: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
2、系。) 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夫阶级自然联盟;革命性强。) 6、清政府那些举措顺应了19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结果如何 7、马关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危害。甲午斗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影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打算,政治打算,组织打算。一百零一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维新派的首要目的。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思想意义;政治意义;爱国意义。) 10、义和团运动中农夫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的体现。义和团运动的功绩。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
3、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看法。 12、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起义缘由,纲领,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看法,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斗争作用: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变更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13、1840-1900年列强侵华特点的改变(侵华手段在武力后盾下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侵华格局由以英为首合作侵华到激烈争夺形成侵华同盟;侵华方式策略由武力驯服清政府到打拉结合,勾结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每一个改变都做到能用史实说明。) 14、1900年前后中国社会在列强侵华,反动统治,抗争探究,经济发展四方面的显著特征和史实。
4、答:(1)侵华:帝国主义完全确立半殖秩序;甲午战后列强侵华进入资输和瓜分阶段;列强争夺激烈形成侵华同盟;八国联军侵华,签定辛丑条约共同以清政府为代理人确立秩序;(2)反动统治:清政府日益反动孤立:对外倒戈出卖国家主权,沦为洋人走狗;镇压戊戌变法,出卖义和团,反动面目昭然若揭;玩弄新政花招,结果适得其反;(3)抗争探究:中华民族觉醒;义和团运动粉碎敌计;维新派改良爱国、进步、思想启蒙;资产阶级革命渐渐成为主流。(4)发展:民资初发;甲午战后列强投资;清政府放宽限制;维新变法的推动。 中学历史学问点二 (1)帝国主义扶植清政府和北洋军阀,加深殖民秩序:实行间接侵华方式,以华制华,尤其是分而治之更加
5、阴险;在华争夺激烈,特殊是日俄和日美,其中日本一度独霸中国,但一战后被打破;帝国主义接着破坏中国革命事业(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等);限制中心和分割边疆相结合。 (2)北洋军阀替代清政府统治,对内独裁破坏民主,对外出卖国家主权:清政府玩弄新政和预备立宪花招破产,出卖利权,垮台实为必定;袁世凯篡夺清朝大权和革命果实,复辟帝制,接受21条,众叛亲离死去。 (3)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经过长期打算,武昌起义推翻清廷,建立民国,但由于帝封联手,资阶懦弱涣散,官僚、立宪投机,果实很快被篡; 此后革命派又为维护革命果实坚持斗争,皆以失败告终。 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推翻帝制,普
6、及共和观念,解放思想,发展资本主义,启民族觉醒之蒙都功莫大焉,但由于其懦弱性,不敢明确反帝,彻底反封,始终未能提出科学纲领,建立革命武装,组成坚毅政党,发动群众建立统一战线,其失败也是必定; 一战期间,中国具备了向新民主义革命转变的诸多条件(经济、阶级,思想等)。 (4)经济上出现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它和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一起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 1、同盟会和此前革命派政党的区分(全国性,理论性,先进性。)分析其弱点(涣散,困难)。同盟会后来的演化。 2、辨证的分析三民主义内容的意义和局限。(它主见民族主义,但又缺乏明确的反帝态内容;它主见民权,但又不敢发动群众;它主见民生,但又
7、不敢自下而上的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3、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的缘由,作用。 4、深刻理解实业救国思潮的形成缘由,代表人物,分析主动作用。其结局说明白什么 5、归纳革命派为革命高潮到来所做的打算工作。(宣扬思想-译书,办报,著书,论战;建立革命团体;创建革命纲领;发动武装起义。)留意与维新派区分。 6、革命派为维护共和果实进行的历次斗争的缘由,结果。 7、湖北军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和成分。南京临时政府的弱点。(四方面:内部混入旧官僚和立宪派;对帝国主义抱幻想;未实行彻底反封措施;缺乏群众和地方基础支持。) 8、辛亥革命失败的缘由。(从帝、封、官宪,自身分析。) 9、一战前后中国社会的深刻改变(政治,由袁独裁到军阀割据;由日独霸到同支配;由旧民主革命到新民主革命;经济:由春天到冬天;思想: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批封渐渐转向社会主义思潮。) 10、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影响。 11、五四运动前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体现,斗争的实质,和结局(两个不稳定),启示。 猜你喜爱: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