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与倍数》小学教案(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数与倍数》小学教案(8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因数与倍数小学教案(8篇)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7、18页。 学习目标: 1、我能把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利用特征推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我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学习重点: 了解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和偶数的含义。 学习难点: 能正确地求出符合要求的数。 学前预备: 收集电影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检查独学局部第1、2题完成状况。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 (一)2、5的倍数的特征 1、小组合作。 认真回忆独学题2,再与同伴共享自己的收获。 2、小组代表展现汇报。 3、小组合作沟通,验证规律。 争论:是不是全部2的倍数
2、个位上都是0、2、4、6、8?全部5的倍数个位上都是5或0呢? 我们的想法: 小组代表汇报、总结。 4、试试身手。 (1)独立完成第18页“做一做”。 (2)集体沟通。我又发觉了 : (二)奇数和偶数 1、自主阅读教材。依据自学内容,我知道: 依据是否是2的倍数,可把自然数分为 和 两类。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 2、组内沟通,并争论:0是不是2的倍数?为什么? 3、汇报总结。 4、我能说出身边的奇数和偶数。 5、做一做(第17页)。 因数与倍数小学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18页内容。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使学生初步把握2、5的倍数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奇数
3、、偶数的概念。 力量目标 1会推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5整除。 2会推断奇数、偶数。 3培育类推力量及主动猎取学问的力量。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把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敏捷运用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展综合推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走进课堂 1前面我们学习了自然数、整数、因数,后来又学习了倍数,我们都说自己学的很棒,今日我就考考大家 出示:1100的自然数。 2导入: 这是1100的自然数。 你能很快找出2的全部倍数吗,并用蓝笔圈出来。试一试! 3同桌结组,比试结果。 二、探究新知 12的倍数的特征。 你们圈出的这些数和2有
4、什么联系 为什么它们都是2的倍数 这些数是分别用21 22 23 24 25 得来的 请大家观看这些数,你发觉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这些数个位上是0、2、4、6、8中的一个。 这个规律正确吗?请同学们任写一些大一点的数验证一下。(学生写数验证,小组内争论)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看来推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数是不是0、2、4、6、8就可以了。 三、练习 出示课本第20页第一题 自学 奇数、偶数 1、关于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还有许多学问,你想知道吗?请你翻开课本第17页自学。 你们从书上还知道了些什么?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
5、。(由于0也是2的倍数,所以也是偶数) 双数指的就是偶数,那么单数指什么呢? 学生说:奇数 2、稳固练习 出示课本第17页做一做 学生口答 依据上面的学习,你们还能想到哪些数学学问呢? 自然数依据是不是2的倍数,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由于0、2、4、6、8都是偶数,所以也可以说“个位上是偶数的数都是偶数”。 3、联系生活 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还见过奇数和偶数? 我的身高148厘米,148就是一个偶数 2023是个偶数 同学们真有心,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用奇数、偶数对事物进展分类。 看来奇数、偶数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少便利呢。 2、5的倍数的特征。 自主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 在课本上有100以内数
6、的表格,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5的倍数,看看有什么规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想方法验证你所发觉的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推断: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既是2又是5的倍数?(60 30) 60、75、106,30,521 引导学生思索: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有什么特征? 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推断的? 引导总结:个位上为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三、稳固进展: (1)套圈嬉戏:把下面的数填在圈里。 18 24 25 30 35 36 40 42 45 46 50 65 80 10
7、0 2的倍数: 5的倍数: 同时是2和5的倍数: (2)推断。 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 能被2除尽的数都是偶数。 ( ) 同时是2和5倍数的数,个位上的数字肯定是0。 ( )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学问? 因数与倍数小学教案 篇三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回忆学过的数 2、明确学习主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12和P13例1 (1)2脳6=1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在这个乘法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想一想:什么状况下,两个不是零的自然数之间是因数(倍数)的关系? (3)怎样找出18的全部因数?你是怎样想的? 怎
8、样表示出18的因数? 要求:1、独立学习 2、时间6分钟 3、全班沟通 问题一:初建模型 在图式结合中构建因数、倍数的概念,并从中感受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有着互逆关系的一组概念。 问题二:深化模型 明确因数与倍数的外延,进一步熟悉、内化因数、倍数的内涵,从中提炼出因数、倍数模型的本质意义。 ab=c(a、b、c为非零自然数) 问题三:应用模型 沟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表示方法。 找30、36的因数。 3、议一议 (1)今日学习的因数与乘法算式中的因数一样吗?倍数与倍一样吗? (2)通过找一个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觉? 三、检测反应,拓展运用 四、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2脳6=12 2和6是
9、12的因数。 12是2和6的倍数。 3脳4=12 ab=c(a、b、c为非零自然数) 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72页的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利用乘法算式,熟悉倍数的因数的意义,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把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觉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某些特征。 2、让学生体会一个数的倍数与因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进展学生的数感,培育学生观看、分析、抽象力量,并在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育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3、使学生感悟数学学问内
10、在联系的规律美,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意义及相互依存关系。 2、把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难点: 1、理解倍数与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2、找全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教学具预备:小黑板、12个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陶教师先来考考大家的语文水平,你能用“()是()的()”这样一句话来表示陶教师和你的关系吗? 人与人之间有这样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样相互依存的关系,信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会有所发觉。 (二)熟悉倍数和因数 1、出示12个小正方形。 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假如教师请你把这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拼
11、成一个长方形,会拼吗?能不能用一条简洁的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2、指名学生列式,提问其他学生:“你知道他是怎么摆的吗?”要求学生说出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 3、依据学生的答复,适时贴出各种不同摆法: 12112 6212 4312 4、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能列出三道不同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咱们今日讨论的内容就在这里。以4312为例,12是4的倍数,那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那3也是(12的因数)。同学们很有迁移的力量,这就是我们今日要讨论的倍数和因数。(板书课题) 5、依据另外两道乘法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6、刚刚在听的时候发觉121
12、12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特殊拗口,是哪两句? 说明:虽然是拗口了点,不过数学上还真是这么回事。12确实是12的因数,12也的确是12的倍数。为了便利,我们在讨论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7、说一说 (1)依据728=9,说一说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因数。 (2)从下面的数中任选两个数,说一说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因数。 3、5、18、20、36 (三)探究找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1、找一个数的因数。 (1)谈话:看来同学们对于倍数和因数已经把握得不错了。不过刚刚陶教师在听的时候发觉了一个神秘,好几个数都是36的因数,你发觉了
13、吗?这五个数中那些数是36的因数? 其实要找36的一两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你有没有力量把36的全部因数全部找出来?能不能? 由于这个问题有一点难度,所以陶教师作几点说明: 思索一下,什么样的数是36的因数? 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想一想怎么找不重复不遗漏,如有困难可参照书本第71页。 写下因数,假如能把怎么找到的方法写在作业纸上更好。 (2)学生找完后沟通:你是怎么找的?怎样找不重复不遗漏? (3)小结:为了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在查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可以按肯定挨次,一组一组地写出36的全部因数。 (4)完成“试一试”,然后集体沟通。 2、找一个数的倍数。 (1)谈话:查找一个数的
14、因数大家把握得不错,这节课还要讨论倍数呢!你能找出3的倍数吗?想一想,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 (2)师生共同查找。 提问:怎么找不重复不遗漏?能全部说完吗?可以怎样表示3的倍数? (3)小结并标准写法: 3的倍数:3、6、9、12、15 (4)完成“试一试”,然后集体沟通。 3、探究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 观看比拟: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在小组内进展比拟、分析、争论,然后集体沟通。 小结归纳: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是它本身,最大的不存在,而一个数的 因数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4、填一填。 15的因数有() 30
15、以内7的倍数有()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发觉数学中相互依存的关系了吗?其实数学中好玩的事儿多着呢! 阅读奇妙而好玩的“完善数”,感受数学的奇妙。 学生尝试查找其次个完善数,师提示:其次个完善数比20大,比30小,是个双数,而且正好是教师的年龄。 (五)课堂作业 数学补充习题 教后反思: 总的感觉是上好一堂课不简单。倍数和因数是学生闻所未闻的两个新概念,是纯学问性的内容,而且整节课的容量较大,学生能有效的把握每一个学问点比拟困难。为了更好更有效的到达教学目的,突破教学难点,我主要注意下面三个方面的设计: 1、捕获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忙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 试上
16、下来我感觉学生对倍数因数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理解不到位,看着学生我突然想到可以利用我与学生的关系呀。于是我把生活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迁移到数学中的倍数和因数,这样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看事物、思索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又帮忙学生理解了倍数因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以思维的条理性和有序性作犯难点的突破口。 在教学一个数的因数时,我让学生通过比拟发觉,有序的思索一个数的因数不但可以避开重复、遗漏,而且书写干净清晰。让学生充分感受有条理、有序的思索是一种特别有效的学习方法。当学习求一个数的倍数时,学生就自然而然的去有序的思索,通过合作沟通,学生作业的
17、汇报,发觉只有有序的去找,才没有遗漏,没有重复。整节课下来,我发觉这种有序思维不但能加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进度,而且还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快速进展学生的思维。 3、以细心设计的练习作为有效训练的载体。 为了帮忙学生理解数和数之间的倍数和因数关系,练习中我设计了728=9这道除法算式,让学生说说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因数,这样学生就明白了除法算式中也有倍数和因数关系。接着我有设计了3、5、18、20、36这5个数,运用所学学问让学生选择性说说哪两个数存在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这样的设计,培育了学生观看、分析问题、口头表达的力量,也为了更进一步稳固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理解。
18、在课尾,我还设计了查找“完善数”的活动,这一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神齐、好玩,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多种关系,你们和你们的妈妈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母子、母女关系。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教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二、熟悉因数与倍数 师:现在我们来讨论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请你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成
19、不同的长方形,并依据摆成的不怜悯况写出乘法算式。 依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12=12 26=12 34=12 121=12 122=6 1234 师:在这3组乘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 生:第组每个式子都有1、12这两个数。 生:第组每个式子都有2、6、12这三个数。 生:第组每个式子都有3、4、12这三个数。 师:(指着第组)像这样的乘式子中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种说法,你们想知道吗?请看大屏幕 师:2和6与12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说呢? 生: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师:也就是说,2和12、6的关系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这几组算式中,谁和谁还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生:
20、3、4和12有因数和倍数关系,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生:我认为1和12也有因数和倍数关系。1是12的因数,12是1的倍数。 师:可以说12是12的因数吗? 生:我认为可以,12112,1和12都是12的因数。 师:说得真好,从上面3组算式中,我们知道1,2,3,4,6,12都是12的因数。 师出示:122=52。问:12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 生:我认为不是,由于12除以2有余数。 师:你能举一个算式,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生:248,2和4是8的因数,8是2和4的倍数。 生:40220,40是2和20的倍数,2和20是40的因数。 师出示:03 010 0
21、3 010 通过刚刚的计算,你有什么发觉? 生:我发觉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生:0除以任何一个数都等于0。 生:我补充,0不能作为除数。 师:所以在讨论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整数,不包括0。 生:我有一个疑问,在2612中,2叫因数是指在算式中它的名称,而2是12的因数指的是2和12的关系,这两种说法一样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能答复他的问题? 生:我觉得似乎不一样,但不知道为什么? 生:我认为不一样,在26=12中,2叫因数是指在算式中它的名称,而2是12的因数指的是2和12的关系。 师:说的真好。这节课我们讨论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中所说的因数不是以前乘法算式中各局部名称中的
22、“因数”,两者可不能混哦! 三、师生沟通、合作探究: 1。出例如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不止一个,那么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并沟通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找的?(18的因数有:1,2,3,6,9,18) 我们在写的时候怎样写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生: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 5。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简单漏掉?(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始终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四、“动脑筋出教室
23、”嬉戏课件 五、课堂练习 1、请你来做小法官 (1)49=36,所以36是倍数,9是因数( ) (2)48是6的倍数。 ( ) (3)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 ) (4)6是36的因数。 ( ) (5)在4x0。5=2中,4和0。5是2的因数。 ( ) 2、细心填一填 (1)、1的因数是( )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24这个数是()它的最小的因数是()。 (3)、自然数32有()个因数,它们是( )。 (4)、16的因数有( ) (5)、19的因数只有( )和( )。 3、我最聪慧,我来答复 (1)、27的因数有哪些? (2)、27是哪些数的倍数? 六、课时小结: 本节课大家
24、学习到什么学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解决。 七、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112=12 121=12 26=12 122=6 34=12 123=4 由于: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 所以:a,b都是c的因数,c是a,b的倍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推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育学生抽象、概括的力量,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以及喜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
25、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精确、全面的求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反思: 教学因数和倍数,这是一个特别枯燥的课题,但我奇妙地运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引入到数与数之间关系。为了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意,教学过程中,我立足表达一个“实”字,充分应用多媒体的优点,学生从算式中找出能整除的算式,提醒整除、倍数、因数之间的关系,再通过举例去验证倍数与因数之间的联系,在推理中“悟”出学问的规律。学生在学习中实实在在经受了一个探究的过程。“动脑筋出教室”这一嬉戏的设计,学生在积极参加探讨、质疑、制造的教学活动,既稳固了学问,又享受了数学思维的欢乐。 在授课时,我体验到了学生的欢乐。当学生用自己的学号说整
26、除、因数、倍数之间的关系时,由于像顺口溜,很好玩。每个学生都在开心中学会了这节课的学问。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知道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学问,通过尝试、沟通等活动,探究并把握找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全部倍数,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全部因数。 3、使学生在熟悉倍数和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问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索的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难点: 探究并把握找一个数的因数
27、的方法。 教学预备: 12个小正方形片、每个学生的学号纸。 教学过程设计: 一、熟悉倍数、因数的含义 1、操作活动。 (1)明确操作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记录下来。 (2)整理、沟通,分别板书4312121126212 2、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发觉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3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还得出3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43=12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反过来,4和3都是12的因数。 3、今日我们就来讨论倍数和因数的学问。 (提醒课题:倍数和因数) (1)那其它两道算式,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倍数吗?你能说出谁
28、是谁的因数吗? 指名答复后,教师追问:假如说12是倍数,2是因数,是否可以?为什么? 小结: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他们是相互依存的。 (2)出示:203=60,364=9。同桌相互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指出:为了便利,我们在讨论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都是指不是0的自然数。 二、探究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1、从43=12中,知道12是3的倍数。3的倍数还有哪些?从小到大,你能找到几个?同桌沟通自己的思索方法。 2、提问: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你能按从小到大的挨次有条理的说出3的倍数吗?能全部说完吗?可以怎么表示? 3、议一议:你发觉找3的倍数有什么小窍门? 明确:可以按从
29、小到大的挨次,依次用1、2、3与3相乘,乘得的积就是3的倍数。 4、试一试:你能用学会的窍门很快地写出2和5的倍数吗? 生独立完成,集体沟通。留意用表示结果。 5、观看上面的3个例子,你发觉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依据学生的沟通归纳: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填表后争论:表中的应付元数是怎么算的?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还能说出4的哪些倍数?说的完吗? 二、探究求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1、学会了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再来讨论求一个数的因数。 你能找出36的全部因数吗? 2、小组合作,把36的全部因数一个不漏的写出来,看看
30、哪个组挑战胜利。并尽可能把找的方法写出来。教师巡察,发觉不同的找法。 3、出示一份作业:对比自己找出的36的因数,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4、沟通整理找36因数的方法,明确:哪两个数相乘的积等于36,那么这两个数就是36的因数。(一对一对地找,又要按次序排列) 板书:(有序、全面)。正由于思索的有序,才会有答案的全面。 5、试一试:请你用有序的思索找一找15和16的因数。 指名写在黑板上。 6、观看发觉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7、“想想做做”第3题。 生独立填写,沟通。观看表格,表中的排数和每排人数与24有怎样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学
31、到这儿,你有哪些收获? 五、嬉戏:“看谁反响快”。 规章:学号符合下面要求的请站起来,并举起学号纸。 (1)学号是5的倍数的。 (2)谁的学号是24的因数。 (3)学号是30的因数。 (4)谁的学号是1的倍数。 思索: 1、倍数和因数是一个比拟抽象的学问,教学中让学生摆出图形,通过乘法算式来熟悉倍数和因数。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观看长方形的摆法,再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组织沟通消失积是12的不同的乘法算式。即:4312261211212。依据乘法算式,从学生已有学问动身,学习倍数和因数,初步体会其意义 2、在得出这些乘法算式以后,先依据43=12说明12是3和4的倍数,3和4都是1
32、2的因数,使学生初步体会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在学生初 步理解的根底上,再让他们举一反三,结合另两道乘法算式说一说。在这一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练习。即“依据下面的算式,同桌相互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第一个是20360,依据学生答复后质疑“能不能说3是因数,60是倍数”,从而强调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其次个是3649,让学生依据除法算式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并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使学生知道把它转化为乘法算式去说。 在学生有了倍数、因数的初步感受后,再向学生说明:我们在讨论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明确了因数和倍数的讨论范围。 3、P71例一:找3的倍数,先让
33、学生独立思索,“你还能再写出几个3的倍数?你是怎样想的?”在学生沟通的根底上,适时提出:什么样的数就是3的倍数?你能根据从小到大的挨次有条理地说出3的倍数吗?使学生明确:找3的倍数时,可以按从到大的挨次,依次用1、2、3与3相乘,而每次乘得的积都是3的倍数。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你能把3的倍数全都说完吗?从而使学生学会标准地表示一个数的全部倍数,并初步体会到一个数的个数是无限的。随后,让学生试着找出2和5的倍数,并正确表达2和5的全部倍数。最终引导学生观看写出的3、2和5的全部倍数,发觉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即: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4、4、例二:找36的全部因数,预备让学生独立尝试,但这局部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所以我采纳了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试着找出36的全部因数。在找36的因数时,无论想乘法算式还是想除法算式,学生一般都从无序到有序,从有重复或遗漏到不重复不遗漏。所以,我在教学时允许他们经受这样的过程。先按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方法写36的因数,能写几个就写几个,是什么挨次就什么挨次。然后在沟通中相互评价,让他们知道一组一组地找比拟便利,可以利用乘法算式,按一个因数从小到大的挨次,同时又让他们把握按次序地书写。此外,结合例题和试一试,通过比拟和归纳,使学生明确: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因数中最小的是1,最
35、大的是它本身。 5、教材P72第2题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表里填数,把4依次乘1、2、3、得出“应付元数”,然后思索下面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把4依次乘1,2,3,所得的积,就是4的倍数,进一步理解找倍数的方法。第3题也是解决实际问题填写表里的数,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索,使学生明确两个相乘的数都是它们积的因数,求一个数的全部因数,可以想乘法一对一对地找出来,理解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稳固所学的学问。最终安排了一个嬉戏,让学生在嬉戏中进一步练习找一个数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因数与倍数小学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数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
36、策略发觉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问题。 2、经受探究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觉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讨论的方法,提高推理力量。 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觉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问题。 2、经受探究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觉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讨论的方法,提高推理力量。 教学过程 活动1: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查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利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发觉规律,教师适当进展“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试一试: 此题
37、是让学生应用上述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最终的结果是:翻动10次,杯口朝上;翻动19次,杯口朝下。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以“硬币”为题材,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开展嬉戏活动。 活动2:探究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先讨论“偶数+偶数”的规律,在经受“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后,再引导学生用这样的讨论方式探究“奇数+奇数”“奇数+偶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最终让学生应用结论推断计算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减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板书设计 数的奇偶性 例子: 结论: 12 + 34 = 48 偶数+
38、偶数=偶数 11 + 37 =48 奇数+奇数=偶数 12 + 11 =23 奇数+偶数=奇数 因数与倍数小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回忆和整理,进一步明确因数和倍数的相关学问,加深熟悉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分,能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倍数,并能运用这些学问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学生在应用相关学问进展推断和推理的过程中,能说明思索过程,进一步培育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等思维力量,进一步增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索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确实定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念。 教学重点: 把握倍数和因数等相关概念,以及应用概念推断、
39、推理。 教学难点: 理解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分。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 1回忆学问。 提问:上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有关学问。 在整数学问里,我们还学习了因数和倍数,谁能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各有什么特点? 结合学生沟通,板书。 2提醒课题。 引入:这节课,我们复习因数和倍数的相关学问。 通过复习,能进一步了解关于因数和倍数的学问,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分,并能应用这些学问。 二、根本练习 1学问梳理。 提高:回想一下,在学习因数和倍数时,我们还学习了哪些相关的学问? 学生回忆,沟通,教师适当引导回忆。 提问:2、5、3的倍数各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像?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什么叫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什么叫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依据学生答复,板书整理。 2做练习与实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沟通,让学生说说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做练习与实践第11题。 出示题目,学生直接口答。 提问:怎样推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推断是3和5的倍数呢? 追问:这里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做练习与实践第12题。 学生先独立写出质数和合数,再指名口答。 追问:最小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