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教案(7篇).docx
《《独坐敬亭山》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坐敬亭山》教案(7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独坐敬亭山教案(7篇) (一)导入课题,揭题。 1、今日,教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知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许多诗,今日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 课件 :(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留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局部,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
2、诗。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解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沟通争论,理解。 2、集体沟通词的意思。(“众鸟”很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独的云;“独”单独;“闲”闲适;“相看”相互看;“不厌”不满意;) 3、小组争论沟通诗句的理解。 4、全班沟通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独孤独)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
3、停留,渐渐地越飘越远,好像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地: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吵闹声消退之后非常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逝之后感到特殊的清幽安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 “动”衬“静”。这种“静”,正衬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孤独。 鸟飞云去之后,静静静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注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好像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也许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剧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 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
4、敬亭山的宠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外表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孤独凄凉的境况,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17课的一首古诗。诗中写了很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移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闲适的越飞越远。只有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存;二是激发对古诗的宠爱,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二、学情分析 依据三年级的学生的学问构造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舞学生
5、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沟通、争论。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力量。依据诗的描述进展想象,在脑海里出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教师点拨,由于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沟通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苦闷的心情。 三、学习目标 1、学问与力量目标: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
6、,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四、课前预备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古筝音乐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揭题。 1、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学会了请教,知道请教可以增长自己学问和才能,还可以培育自己的勤学好问的品质。今日,教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知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许多诗,今日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设计的意图:从上一课的请教学问自然过渡到新
7、课上,并同时营造了公平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让生的的思维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中。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留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局部,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设计意图:在教育改革过后的今日,我们发觉了很多问题,比方无视了根底教育,我们在困惑、反思
8、的今日,我们才意识到语文教学应当扎实抓好字、词。所以设计了比拟形象的字理识字,并让学生写好字。采纳多种方式的读也表达了生的自主学习。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解释或者解决,也可以和同桌沟通争论,理解。 2、集体沟通词的意思。(众鸟很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独的云;独单独;闲闲适;相看相互看;不厌不满意;) 3、小组争论沟通诗句的理解。 4、全班沟通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独孤独)结合版书: 鸟飞尽 云独闲 孤独孤独 山相对 课件介绍背景:李白少年
9、时就博览群书,以才著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 6、假如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境况,你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悟,不理解的与同学沟通,争论,目的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合作参加,让每一位学生有效参加。适时补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设计假设你是李白,你会怎么想?是查找学生与文本的撞击点,引起学生共鸣。由于李白距离学生长远,他们无法理解诗人当时心情,引导他们进展说话,也加强了语言的训练,使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升华。 (四)朗读,背诵。 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课件出示
10、图,看图朗读) 2、配乐朗读朗读。 3、指名读。 4、学生齐读。 5、背诵。 (五)扩展。 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 3、沟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引起生与文本语言的撞击,重要是培育生的想象力量,给诗配画一环节也表达了敬重共性,面对全体的设计理念,让学生把自己想象的的情景通过画表现出来,使学生的想象力量得到提升,还促进了他们的动手力量的进展。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鸟飞尽 云独闲 孤独孤独 山相对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会写“亭”字。 2、能有感情地
11、朗读并背诵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培育学生喜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4、饱满对诗人李白的熟悉,体会寄情山水、喜爱山水的情操,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诗人从孤独到不孤独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寄情山水、喜爱山水的情操。 【设计理念】 “诗仙”李白是我国唐代最宏大的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用胸中之豪气给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本设计以学诗知诗人的形式,想象理解诗的意境,同时链接相关资料,饱满对诗人李白的熟悉,到达对独坐敬亭山的理解更加饱满的目的。 【
12、教学预备】 1、课前布置诗人搜集有关诗人李白的资料。 2、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诗歌旅行: 读诗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 2、了解诗人: 知道刚刚读的两首诗都是哪位诗人写的吗?(师画简笔画李白头像)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提醒诗题,理解题意 1、提醒诗题,板书诗题及,提示“亭”字写法,生书空。 2、读诗题,给“独”组词,明题意。 3、了解“敬亭山”位置,(师画简笔画山)复习“借助解释理解诗意”的方法。 4、介绍背景资料,理解“独坐”。 知道诗人为什么独坐敬亭山吗? 据史料记载,其实李白在宣城的时候,他的一个好友当时也来到宣城。可是,重阳节那天,这位朋友和当地官员一起去游敬亭山,
13、却没有通知好友李白。几天后诗人单独一人登上这敬亭山,所以他独坐敬亭山。 二、反复读诗,熟读成诵 1、生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读,生评价。全班齐读。 2、师生、生生合作读,读出节奏。 (1)师生合作叠读: 第一次生读全句,师叠后三字。 其次次诗叠前二字,生读全句。 (2)男女生前二后三合作读。 3、生配乐齐读,读出韵味儿。 三、想象画面,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生想象诗中画面。 2、沟通:你的眼前仿佛消失了怎样的景物?(鸟、云、敬亭山)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你有什么感受? (景美、安静) 四、学一、二句,感受“孤独”。 1、说“众鸟高飞尽”句意,理解“尽”。(课件:鸟飞) 2
14、、说“孤云独去闲”句意,理解“孤”“闲”。(课件:云去) 3、体会诗人情感: 此时的诗人,看到鸟飞、云去,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孤独、孤独) 鸟飞、云去本是大自然的自然景象,为什么现在使得诗人倍感孤独呢?(课件:“孤”“独”二字变红) 4、介绍诗人创作背景: 同学们,这首诗是诗人53岁那年秋天,孤身一人游敬亭山时写下的。那时诗人被贬离开长安整整十年了,长期的漂泊,诗人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从前的好友都把他给遗忘了啊。鸟儿飞走了,只留下我一个人;云儿飘走了,只留下我一个人;连朋友都不理不睬,还是只留下我一个人哪,难怪诗人会感觉孤独啊(指“孤独”二字) 五、学三、四句,感受“不独” 1、说三、四句
15、意,理解“厌” 2、体会“人山相看” (1)谁和谁相看?(诗人和敬亭山)怎样看是“相看”呢?(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2)“看”有许多种,谁来说说,还有哪些表示看的词? (3)诗人和敬亭山是怎样地看啊?( 四目相对、目不转睛、含情脉脉地看)(板书:相看) (4)链接资料,体会“相看” 同学们,知道这是诗人第几次看敬亭山吗?据史料记载,李白曾七次登上敬亭山,整整七次啊!诗人为什么这么屡次登上敬亭山啊?全班沟通。 3、创设情境写话:人山对话 在大诗人李白的眼中,这哪里是一座山啊,这就是他的一位朋友,一位永久不会离开他,永久不会抛弃他,会始终与他相伴的好朋友啊!一位孤独时想找他作伴、忧愁时想向他倾诉
16、的好朋友啊! 大诗人李白孤独时他会向敬亭山诉说什么?敬亭山听到诗人的心里话又会对他说什么呢?同学们,咱们来动笔写一写 。这一组写李白对敬亭山说的话,这一组写敬亭山对李白说的话。(生分组写) 3、指名“人山对话”,体会“人山相知”。 两组学生对话后师小结: 有这相知多年的好朋友,(板书:相知)哪里还会有孤独,哪里还会有孤独呢,难怪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六、链接拓展,升华“不独” 1、链接李白写山的诗句,体会“人山相悦”。 李白对山情有独钟,他一生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他游了北边的天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课件出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他登上南边的莲花山,写下
17、了这样的诗句 (课件出示: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古风其十九) 即便是梦中,李白都游玩了东边的天姥山,诗人这样赞美道 (课件出示: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来到西边的峨眉山,李白写下了峨眉山月歌 (课件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 李白喜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流连山水之时也是他最欢乐的时候!所以,当李白登上敬亭山时,他的心情怎样啊?(喜悦) 是啊,李白与敬亭山两两相悦啊。(板书:相悦) 2、师小结:这就是李白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尽管他的身旁没有一个人陪伴,可他和敬亭山(师指板书,学生说)相看、相知、相悦,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妙,从大自然中吸取力气,排
18、遣个人的愁绪,他才会写下这千古传颂的(师指诗题)独坐敬亭山啊,读 3、拓展阅读月下独酌,再识诗人。 是啊,月下独酌,本是孤独的,但诗人却与月亮举杯对饮,同歌共舞,好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李白啊!这就是我们眼中的“诗仙”李白! 七、创设情境,诵唱古诗 1、时隔千载的今日,假如你有时机去安徽宣州,你肯定会想去登一座山你肯定会想起一个人 肯定会轻轻吟诵起一首诗(生背诗) 2、诗歌诗歌,一首诗也是一首歌,咱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播放歌曲独坐敬亭山) 3、李白为后人留下了近千首优秀诗篇,同学们,完毕了今日这节课,教师盼望你们走进李白的诗歌世界,和李白相看两不厌,你肯定会更懂得李白的人生追求,与李白长相知,
19、你也肯定会从李白身上吸取到催人奋进的力气,和李白长相悦!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相看 相知 相悦 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17课的一首古诗。诗中写了很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移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闲适的越飞越远。只有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存;二是激发对古诗的宠爱,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二、 学情分析 依据三年级的学生的学问构造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舞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沟通、争论。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独坐敬亭山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