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学设计(15篇).docx
《《绝句》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绝句》教学设计(15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绝句教学设计(15篇) 教学目标 1、学习李清照崇高宏大的爱国精神,培育学生喜爱祖国、奋勉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简单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舞学生查资料,争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课前预备 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及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沟通。 教学流程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 (荡气回肠的音乐,剧烈残酷的战斗场面给学生以剧烈的震撼) 2、师导入:刚刚,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
2、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炽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斗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闻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如学生介绍不完整,可补充: 李清照:(1084约1151)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闻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
3、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孤独的晚年。 靖康耻: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简单,事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对学生理解全诗大有帮忙,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自学力量。)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炽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
4、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闻名的夏日绝句。 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 (在激扬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消失,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3、提问:同学们听出教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扬) 谁来试着读一读? 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特别有感情。) 三、分小组争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争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 学
5、生争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思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愿逃回江东。 3、思索争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毁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愿过江逃命,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终沉着自刎,时年31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愿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
6、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多媒体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假如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肯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诗的根底上,对学生进展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
7、为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洁,学生通过自学争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思索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势,实在令人佩服。 2、争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3、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喜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抱负,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立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仰慕,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4、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地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8、。 (在激扬的琵琶曲中,同学们对着大屏幕上的诗句大声朗读,让这首诗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久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六、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在古诗教学中注意“情境交融”,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诗意,更能帮忙他们体会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绝句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颜色明丽
9、: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洁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颜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动听悦耳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气勃勃的明媚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非常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长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靠着,但这停靠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叉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第一课时 教学
10、目标: (1)熟悉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熟悉“舟”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熟悉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熟悉“舟”字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 同学们,大家肯定很熟识诗人杜甫吧,你知道他写的哪些诗句呢?你们知道吗?杜甫的家乡风景秀丽,你们想不想看看那里的山水风景啊?请同学们看屏幕:(揭题齐读)引导学生解题,介绍杜甫和古诗资料。(学生思索,了解古诗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意境,认读生字。 1、教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感受,留意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准字音,可借助
11、认字表或者请教教师和同学。 3、出示词语卡片认读生字。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小组检查认读生字状况,做好“汉字银行”统计。 6、生字回归课文,再读古诗。 7、自由背诵古诗。 三、指导书写。 绝:左右构造,形声字,绝唱、杜绝。 鸣:左右构造,形声字,鸣叫、鸣笛。 含:上下构造,会意字,包含、含义。 令:上下构造,司令、命令。 岭:左右构造,形声字,山岭、群岭。 吴:上下构造,姓吴、吴国。 船:上下构造,学习“舟子旁”,木船、船家。 1、学生找出关键笔画,然后和教师一起书空。 2、学生先描写书上虚宫格内的生字,然后再书写在虚宫本上。 3、教师可把播放音乐作为对学生仔细书写的嘉奖,给学生以良好的
12、熏陶。 4、学生互评,然后展现。 5、再写。 四、处理课后习题。 1、读一读,写一写。 2、找一找,说一说。 3、找出诗中意思相对的词语,说一说。 4、背一背对子歌。自己说一说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相对的事物。 五、作业。 1、背诵古诗。 2、稳固生字。 3、编个对子歌。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绽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悟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看画吟诗,吟诗想画。 孩子们,我们已经会许多古诗,教师想考考你们。行吗?我们就来个看画想诗。看到这幅画,你会吟哪句诗?(课件
13、出示)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能看画吟诗。古代的诗人更了不起,读着他们的古诗,眼前就会消失一幅幅画。这就是诗中有画,。今日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诗人杜甫的绝句中去,去观赏诗中漂亮的画面。 二初读古诗,复习生字。 (出示整首诗)今日我们要学习一首绝句,这可是由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哦。 1学生自读古诗。请你至少读3遍。第一遍读时,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其次遍读留意把诗读通顺,第三遍读,要求更高一些,要留意诗的节奏,开头吧。 2复习生字。(1)读生字。你看,得意的黄鹂鸟带着生字宝宝来了,读一读吧。(课件出示生字,学生逐一认读)。(2)读词:白鹭 包含东吴 西岭 停靠 漂泊 泊车泊船(把后面的四个词
14、再读一读)猜一猜,你知道这里的“泊”是什么意思吗? 3指名读诗:教师很想听你们读诗,你们能读给我听吗?(四人读,一人读一行个别读集体读。准时评价)。 4熟悉诗人。你知道杜甫吗?(生介绍杜甫。) 师小结:杜甫是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一千多年前,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边建起了一座草堂。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再加上草堂四周风光很美,他的心情特殊好。一个阳春三月的一天,他看到了草堂四周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便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小诗。 三再读古诗,绘幅彩画。 杜甫毕竟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闭上眼睛,听教师读诗,
15、边听边在脑子里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看谁看到的画面最美,好吗?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走进漂亮的草堂。(教师配乐朗读。)师:孩子们,你乘着想象的翅膀看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共享吧! 依据学生汇报,结合课件,相机理解每一句诗意。 预设一:我似乎听到了黄鹂在叫。你怎么知道黄鹂在叫呢?理解“鸣”。那活泼得意、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哪儿鸣叫呢?(柳树枝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翠是什么意思?(嫩绿、翠绿的意思)可见此时正是什么季节?(早春季节)那么你们想,漂亮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拘束地)想听听她的歌声吗?黄鹂在唱歌什么呢?
16、你喜爱这样的黄鹂吗?你喜爱这样的黄鹂吗?喜爱的话就读一读这句诗吧! 预设二:我似乎看到了白鹭。(白鹭怎样飞上蓝天?说说白鹭飞行时的样子。想象一下你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自由地愉快地飞行,飞过飞过飞向蔚蓝色的天空。假设你是其中的一只白鹭,你在天空中自由飞行的感觉是怎样的?读出这种感觉。) 预设三:我还看到了雪。(可提问:雪在哪?哪是怎样的雪?出示了西岭(岷山)的图片,让孩子们比拟:“这座山与大家平常见到的山有什么不一样?”因势利导:这座山海拔高、气温低,积雪终年不化,所以杜甫将它称之为“千秋雪。”诗人是从哪儿看到掩盖积雪的西岭山的?,是啊诗人从窗口向远望,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诗人把
17、看到的风光当作了画框中的一样。所以就称“窗含西岭千秋雪”。你看,这千年不化的积雪给春天又增加了别样的美!谁来读? 预设四:我看到了船。(可提问:你知道船是停着的还是行驶的?船预备到哪里去?东吴离四川有多远?) 师:孩子们,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来到了杜甫草堂(音乐)那正是阳春三月的一天,日光严厉,微风缓缓,诗人杜甫正在桌前研读诗文,突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悦耳动听的鸟鸣声,他循声望去,看到了不经意中又抬头看到了这一切多么富有情趣,富有诗情画意啊!正值想着怎么写诗,他的目光又投向更遥远的地方,看到了低头又瞧见了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丽的图画呀,诗人杜甫不禁诗兴大发,高声吟诵齐读。(动态课件) 谁想当小诗人
18、,再来吟诵吟诵,配上动作更好。(指导读) 四拓展阅读。 师:透过杜甫这首绝句,我们观赏了诗中的画,感受了诗中的情。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杜甫写的一首五首绝句。(出示迟山江山丽自己读一读吧。 1朗读古诗。(自由读)谁会读?你就当小教师,带大家读。(小教师领读齐读)默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向旁边的同学请教一下。 2质疑问难。(预设一:“迟日”的意思:诗经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预设二:“融”什么意思?泥土潮湿。) 3理解诗意。绽开你的想象,假如给你一支画笔,你预备画什么? 随机提问:你怎么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
19、,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 4教师总结:春天到了,在暖和的阳光照射下,祖国的山河多么漂亮啊!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冰冻的河泥早已溶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鸳鸯在暖和的沙滩上宁静地睡觉。让我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诗吧。有兴趣的小朋友把这首诗里藏着的画画下来。 7鸳鸯在暖和的沙滩上甜甜地睡着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书合上,千万不要打搅它,就让它在甜甜的梦中去感受漂亮的春天吧。 绝句教学设计3 教学说明 绝句是唐代闻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颜色明快,意境开阔。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清楚,从激趣引题到感知全诗到逐句讲解到学生扮演诗人呤诵
20、诗句,层层绽开构成了一个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会诗境的良好教学构造。在教学中我还留意通过听配乐诵读,想象画面,绽开画面,贴图丰富画面的五步环节引导学生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并以此作为教学线索,贯穿整个教学情境,帮忙学生领悟诗的意境,突破透景悟情的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用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融听、思、画、说为一体,使学生领悟到“含”字的比方写法,同时对“含”字作替换比拟分析,不仅帮忙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领悟到“拟人”这种修辞形式对突出景物描述的生动性以及表现诗意的特定作用,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
21、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根底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绽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悟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预备 大幅彩贴画、录音带(机)、小黑板、大黑板上板书好全诗。 教学间时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景悟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闻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绝句 教学 设计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