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数》教学反思(8篇).docx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小数》教学反思(8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8篇) 我们知道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在三年级下册学习“熟悉小数”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熟悉”。小数没有分数那么准确,但比分数有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数据往往都是用小数表示的近似值;而且适合比大小,从左到右逐项比拟即可,不需要花更多精力像分数一样去通分;此外,小数更为直观形象,计算结果用小数表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把握定位。 通过查阅资料,可以看到以往的“熟悉小数”教学设计根本不会涉及熟悉小数的必要性以及学了分数为什么还要学小数的质疑。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情境创设中认、读小数,知道一位小数表示非常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而不会有自己的独立思索,不会从整体来理
2、解数的概念的扩展。 1、培育学生的独立思索力量,体会熟悉小数的必要性。 课一开头,在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整数和分数后,教师创设情境引入小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小数学问的根本阅历,会简洁认、读小数。 这时我提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小数?”这个问题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很有颠覆性的,由于从来都是课本上有什么就学什么,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从来都不会去想也不敢去想为什么要学这个。但现在教师提出了这个问题,学生就会去思索了,这就开头逐步培育学生的独立思索力量。学生的答复会有许多种,尽管不全正确,但却是每个人的独立思索成果。 接着,我以测量身高为例来说明一个数量不会总是能用整数来表示的。对此,学生是能理解
3、的,而且也能提出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这时我提出其次个问题:“一个数量不会总是能用整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啊,为什么还要学小数呢?”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可能超出了他们的思维水平,我会依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学问水平来考虑是否提出这个问题,固然最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这个问题。 2、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力量,从整体理解数的概念的扩展。 在上述了解熟悉小数的必要性后,我提出第三个问题:“分数与小数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阅读并完成课本第89页例1。” 学生自己在学习例1的过程中,发觉了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非常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从而初步感知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从整体理
4、解数的概念的扩展。 熟悉小数教学反思2 熟悉小数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初步熟悉单元的开篇课,通过科组教师进展集体备课,再试教之后,感到教材简洁而寓意精深,来源生活,而视野博大,它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例入手,概括出小数的意义,过渡到更深一层的理性思索,符合学生认知进展的规律,使学问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积存,各种力量得以提高。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教师充分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选用了学生熟识的购物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凭借生活阅历,初步了解在生活中随时都会遇到小数,表达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广泛。也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觉问题,引出学习新问题、
5、解决新问题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阅历,结合详细情境,设计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价格,直观形象的出示,和进展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熟悉小数,特殊是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为学生独立学习延长教学内容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二、创设嬉戏,强化思维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玩“剪刀、石头、布”的嬉戏,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将厘米数转换成米作单位的小数,不只是对“转换”有了简洁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另外,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玩“剪刀、石头、布”的嬉戏之外,还设计了“猜一猜”来让学生进一步学会读小数,理解小数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6、。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处过渡显得很轻松和连接。在理解和应用方面,学生也能抓住小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理解。 在稳固和延长教学内容时,教师安排了“查找生活中的小数”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升华,到达了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欢乐的心情下完成了查找,也使教学内容等到进一步的延长,真正熟悉了小数的应用广泛。 总之,整节课学生是在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小数的含义的。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拟完善,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许多的缺憾、许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熟悉小数,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否要求过高,是否需要理解小数局部每个数位所表示的意义,是否需要理解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等等。我想只
7、有一次次积存、一次次反思,才能上出实效性强的数学课。 熟悉小数教学反思3 熟悉小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虽然小朋友们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识又生疏。熟识的是它的表示形式,生疏的是它的含义。既然是初步熟悉,那么这个度该如何把握呢?本节课,我将教学的重难点落在:能认、读小数局部不超过两位的小数;结合详细情境熟悉小数的现实意义,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整节课,从“生活情境”起始,引领学生走进“数学里的生活课堂”。 上完课,反思了许多,也对几个方面颇有感受: 一、从实际生活中精选数学素材创设
8、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本节课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展现生活中的数学。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绽开,再到练习稳固,从学生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的经受中,唤起学生对生活阅历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比方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识的情境:超市中的商品,说说你在生活中见到的小数等,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承载着小数,现实中孕育着小数,表达了新课程重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理念。 二、让生活阅历在数学学问中发生、进展,并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 小学生的许多生活阅历与他们所学的学问是亲密相关的,本节课通过鼓舞学生读小数和启发探究式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
9、的相关生活阅历和相关根底学问,使学生的生活阅历在本次课堂中发挥了积极的正迁移作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学问,同时提高了运用学问的力量。 比方,运用1米的直尺这一学生熟识的实物,依据米和分米间的进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经过“观看猜测尝试初步熟悉运用总结深化理解”这一系统过程,顺当完成了由整数、分数到小数的自然过渡。并通过拓展练习,提高了学生将理论熟悉升华为实践的力量。 三、在数学学问的应用过程中让学生回归生活。 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隐藏着许很多多学生自身熟识的、新颖的、好玩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中“活”的教材。在本课教学中,我依据学生的生活学问与阅历积存,设计了与生活实际严密相连的题目。以学生已有
10、的生活积存为根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小数,感悟小数。在生活实际中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看、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加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表达了数学回归生活的理念。 课堂总是圆满的艺术,会给人以收获,也会让人反思自己的缺乏。 1、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尽管我在努力地给学生制造种种合作学习的时机,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时由于给学生思索、沟通的时间不够,导致有些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再者,还是扶得太多,放得不够。比方:在学了1分米=0.1米后,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得出3分米的小数表示法,而不用再一步一步加以引导。在这里还可以多加一个7
11、分米,使得查找发觉的时候更简单一些。 2、重难点的突破上 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对“1分米=0.1米”和“3分米=0.3米”查找发觉。这一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比拟中更快的理解小数的意义。但在上课过程中,只是“匆忙忙忙走过场”,没能真正突破重难点,导致有的学生还不是很理解小数的意义。 我想,每上一节课它能留给你、教会你许多的东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去建构和谐气氛,创设合理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熟悉小数教学反思4 今日上午,我在三二班上了一节熟悉小数的课。新课伊始,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妈妈去超市买了3.45kg的苹果,一支铅笔
12、0.85元,一支水笔2.60元,小女孩的身高是1.3米,小男孩的体温是35.6摄氏度。这些生活场景中都消失了小数,这些数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 我先让学生大胆尝试读这些小数,有的孩子一下子就读对了,有的孩子读错了,但在听别的学生读的时候准时进展了订正。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渐渐的发觉小数的读法:小数点左边的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的读法一样,小数点右边的数和电话号码的读法一样。生活中还有许多小数,比方: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它的高度可达3.5米,重可达5.25米;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非洲鸵鸟,它的高度可达2.75米,一只鸵鸟蛋约重1.5千克;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它的高度可达5.8米。 依据生活常识可以
13、得知1角=0.1元,出示了一张1元,1元可以换10张1角。可以形象的把这些一角看成长方形,也就是一个大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10个小长方形,进而让学生找到0.1元,并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通过涂色,你想到了哪个分数?”孩子们很快说出1/10,进而得出1角=1/10元。依据这两个等式可以得出1角=1/10元=0.1元。 接着引导:“教师的水杯高是1分米,你能在这个1米长的尺子上找出1分米吗?”1米长的尺子被分成了10段,由于1米=10分米,所以1段就是1分米。借助尺子,学生很简单得出1分米=1/10米=0.1米,2分米=2/10米=0.2米。“你还能找出哪些相对应的小数,试一试写在你的题卡上。”学
14、生在题卡上写,教师巡察。然后出示全部可以表示出来的小数以及分数,并让学生试着发觉其中的小隐秘,提高学生对小数的熟悉。 最终用一道题进展拓展:全国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3米。你能在这个尺子上找出1.3米吗?学生们发觉尺子的长度只有1米,不能表示出1.3米。于是,学生们共同想出了一个方法就是再加长一把尺子,再把这把尺子平均分成10份。在其次把尺子上找出0.3米和第一把尺子的长度合起来就是1.3米,1.3米=1米3分米。 熟悉小数教学反思5 小数的初步熟悉是人教版试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重点是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详细含义和知道非常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
15、以用两位小数。让孩子们在熟识喜爱的情境中熟悉小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理解小数,在积极热闹的沟通中探究小数,在不甘落后的竞争中运用小数。整堂课上下来教师教得放松,学生学得轻松。总体看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以“元”为切入点 通过读教材、看教参,发觉三下与四下关于“熟悉小数”最大的区分是三下的熟悉小数是建立在详细情境中,也就是熟悉“元、米”等为单位的小数,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抽象地争论小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学问和阅历为根底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学问,有些会有肯定的生活阅历做根底。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小数 认识 小数 教学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