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2024中考复习文言文重点实词一词多义汇总(共30个).doc
《初中语文2024中考复习文言文重点实词一词多义汇总(共30个).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2024中考复习文言文重点实词一词多义汇总(共30个).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实词一词多义一、具1.动词,准备。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活板)译文: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鸡肉和米饭,邀请我到他家里去做客。2.动词,具有;具备。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译文: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各自具有各自的神情姿态。3.副词,表范围,同“俱”,可译为“全”或“都”。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译文: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4.副词,表情态,可译为“详细地”。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译文:(桃花源中人)问(渔人)从哪里来
2、,(渔人)详细地回答他们。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译文:这个渔人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他知道的事情。5.名词,用具。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译文:路上遇上下雨,有人带雨具先离开了,同行的人都显得很狼狈。二、负1.依靠;凭借;仗着。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山峦)译文:凭借着地势争着向上,仿佛相互间比拼高远,争着向高远处伸展。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秦国人贪婪,仗着它的强大,想用空话来诈取和氏璧。2.背着;驮着。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译文: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
3、于树。(醉翁亭记)。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送东阳马生序)译文: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译文:只见深青的山驮着白雪,明亮地照耀着南方的天空。3.辜负;对不起。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谏逐客书)译文:从以上事实看来,外来之臣有什么地方对不起秦国的呢!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译文:对天发誓永远不辜负你。4.失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译文:因此不打仗却强弱胜败早就判定了。三、穷1.尽;穷尽。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译文:蝉的鸣叫没有穷尽。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译文
4、: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译文:又继续前行,想走尽那片林子。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译文:乐趣也是无穷尽的。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译文:所熟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译文: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2.极。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送东阳马生序)译文: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3.贫穷;穷困。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译文: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四、劳1.慰劳。吾欲入劳军。(周亚夫军细柳)译文:我想进入军营慰劳部队。2.劳苦;劳累;疲劳。无
5、奔走之劳矣。(送东阳马生序)译文:没有奔走的劳苦了。3.勤劳;勤奋。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送东阳马生序)译文:自己述说少年时用心学习很勤奋。4.使劳累。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译文: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译文: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五、从1.堂房亲属。其印为余群从所得。(活板)译文:他的字模被他的堂兄弟和侄辈取得。赠从弟。(刘桢)注意:从第指堂弟。2.跟从;跟随;随着。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译文: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战则请从。(曹刿论战)译文: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6、小石潭记)译文: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译文: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儿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周亚夫军细柳)译文:营门的卫兵对随从天子的车马说。3.顺从;听从。小惠未遍,民弗从也。(曹刿论战)译文: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选择好的而听从他(向他学习)。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译文:于是冒充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这是顺从百姓的愿望。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译文:七十岁就顺从心愿。4.介绍处所,在。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译文:渔人就舍弃船上岸,在小洞口进入。5.介绍开
7、始时间,自;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译文: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自此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译文:露自今夜开始变白,月亮还是家乡的明亮。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译文:自现在开始如果还能趁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6.往。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渡荆门送别 )译文: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往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六、绝1.极;极高。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译文:终当登临泰山最高的顶峰,俯瞰群山都将变得那么渺小。绝巘多生怪柏。(三峡)译文:极高的山峰多生长着怪异的柏树。佛印绝类
8、弥勒。(核舟记)译文:佛印极像弥勒佛。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译文:只与苏迈乘着小船,到极陡峭的崖壁下。2.断;断绝;隔绝。如绝交、络绎不绝。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译文:到了夏天水漫过两岸山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被阻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译文: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雨脚如麻未断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间断地往下漏。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醉翁亭记)译文: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译文: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归去来兮,请
9、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译文:回归田园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归去来兮”的意思是“回去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词。)3.停止;消失。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译文:(声音)在空旷的山谷间回荡,哀伤婉转,很久才消失。湖中人鸟声俱绝。(湖心亭看雪)译文: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石壕吏)译文: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好像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冰泉冷涩弦凝绝。(琵琶行)译文:像冰下的泉水又冷又涩不能畅流,弦似乎凝结不动。4.独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译文:奇异的山水,天下独特。5.尽;穷尽。如绝路、绝处逢生。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0、与朱元思书)译文:蝉就鸣叫不停,猿就哀鸣不尽。6.横渡;穿越。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译文:借助船的人,不是他会游泳,但他能横渡江河。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译文:西面太白山有一条又高又险的道路,可以横跨过去到达峨眉山。7.全然;绝对。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译文:他心力、目力、耳力完全用尽,却全然没有蟋蟀的影子和叫声。8.死;绝命。抢呼欲绝。(促织)译文:头撞地,口呼天(呼天抢地),几乎要绝命。七、殊1.不同;特殊。如殊途同归。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秦始皇死后,他的余威还震慑边远地区。(“殊俗”指不同的风俗,此指边远地区。)八方各异气,千
11、里殊风雨。(曹植梁甫行)八方各有不同的气候,千里之内有不同的风雨。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兰亭集序)取舍不同(意思是各有爱好),静动不同(意思是有的好静有的好动)。(趣:同“取”。万殊:非常不同。)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2.表示程度高,视情译为“很”“根本”等。如“殊不欲食”,可以译为“很不想吃饭”或“根本不想吃饭”。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秋瑾满江红)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我是很不屑啊
12、!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根本不会被弄脏。注意:一般与“不”一起使用,以“殊不”的形式出现。八、应1.应该(读作yng)。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月亮不应该有怨恨之情,可为什么常在人们离别时变圆呢?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应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 )晚上长吟不寐,应该感到冷月侵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雕花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宫女们青春容颜已经改变。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
13、时应该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2.回答;应答(读作yng)。佣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同伴们笑着回答他。前者呼,后者应。(醉翁亭记)前面的招呼,后面的应答。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河曲智叟没法应答。3.响应;应和(读作yng)。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4.应承(读作yng)。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石壕吏)急忙去应承河阳的战役,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九、会1.聚会;集会;会合。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14、)陈胜发布命令,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2.表示肯定,终将;当然;必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会挽雕弓如满月。(江城子密州出猎)终将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终当登临泰山最高的顶峰,俯瞰群山都将变得那么渺小。3.恰巧;适逢。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恰巧遇到天下大雨,路不通。4.领会;理解。成语“心领神会”,意思是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也指深刻地领会。十、市1.市场;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诗)到东面的集市去买骏马。市南门外泥中歇。(卖炭翁)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15、。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官门口和院子里像个热闹的集市。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百里奚从买卖奴隶的市场之中被选拔出来。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诗)愿意为此去买鞍马。十一、夫1.名词,成年男子(读作f)。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译文:于是(愚公)率领能挑担子的儿孙三个人。【解说】“子孙荷担者”是定语后置句,其标志是“者”,“荷担者”是“子孙”的定语,所以译为“能够挑担子的儿孙”。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译文: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解说】这是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必须用判断词“是”去翻译。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我这个老男人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
16、。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译文:将军和士兵都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解说】“征夫”有两个含义:一是远行之人;二是从役之人。这里是指“从役之人”,也就是应征服役的士兵。“将军白发征夫泪”采用互文修辞,其意义是前后补充的,要理解为:将军和征夫的白发,将军和征夫的泪,所以译为“将军和士兵都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小学课本中有一句典型的互文,就是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要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关塞”。因为文意是前后互补的,所以叫做“互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译文:一个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解说】“匹夫”在古代是指平民中的男子,也
17、泛指寻常的个人,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可以指无学识、无智谋的人,如:匹夫之辈;匹夫之勇。2.代词,可以表示近指,这个;也可以表示远指,那,那些(读作f)。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译文: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注意:这里表示远指。3.语气词(读作f),用于句首或句中,起提挈语气或舒缓语气作用,不译;用于句末,可以表示多种语气。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解说】用于句首,起到提挈作用,也就是提起下文,表示下文要发议论。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战争靠的是勇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望岳)译文:泰山
18、怎么样呢?在齐鲁大地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解说】用于句中,起到舒缓语气作用。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译文:至于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解说】“夫”可与连词一起使用,如“若夫”“且夫”,这里的“夫”是句中语气词。“若夫”意思是“至于”,“且夫”意思是“况且”,“若”“且”是连词。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译文:至于太阳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译文:逝去的一切像这流水一样流去啊,日夜不停。【解说】“夫”用于句末,这里是表示感叹语气。十二、曾1.同“层”(“层”的繁体是“層”),重叠(读作cng)。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望
19、岳)译文: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解说】决:使裂开;眦:眼眶;入:看到。决眦:意为尽量张大眼睛,极力远望,因为山中飞鸟极远极小。2.曾经(读作cng)。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译文:好像曾经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其四)译文:曾经经历过沧海那样大水的人,便会觉得其他地方的水很难称之为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会觉得其他地方的云都不是云。【解说】曾经:曾经经历。沧海:大海。因为海水是苍色,即青色(“沧”同“苍”),所以称大海为沧海。除却:除了。3.同“增”,增长(读作zng)。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2024 中考 复习 文言文 重点 实词 多义 汇总 3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