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节选自中庸)材料二: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
2、之初载,其蒙未知。譬如宝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学者,心之白日也。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教以六行,教以六艺;三教备而人道毕矣。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学之谓也。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
3、言不苟出,必以博闻。是以情性合人,而德音相继也。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谓师人矣!”子夏曰:“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节选自申鉴中论治学,有删节)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譬A如B宝C于D玄E室F有G所H求I而J不K见L白M日N照O焉P则Q群R物S斯T辨U矣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知,同“智”,智慧,与劝学中“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知”字意思相同。B.百工,指各种工匠,与师说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百工”二字意思相同。C.庠序,泛指学校,与齐桓晋
4、文之事中“谨痒序之教”的“庠序”二字意思相同。D.“知不学之困”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两句中“困”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九项纲领,他认为要使四方之人归顺就要有怀柔之心。B.从前帝王重视对公卿大夫子弟进行“三教”教育,“三教”对人类社会形成完善的道德规范很重要。C.作者认为学习就像登山一样,越登越高,但学习目标不能太过杳远艰难,这样容易让人产生懈怠。D.文中引用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扼要地阐明了学习要好学不倦这一观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视衮龙之文,然
5、后知被褐之陋。(4分)(2)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谓师人矣!(4分)14.孔子提出的修身方法和途径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事唐为太子太师,与其从父兄杲卿,皆有大节以死。至今虽小夫妇人,皆知公之为烈也。初,公以忤杨国忠斥为平原太守,策安禄山必反,为之备。禄山既举兵,与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贼之不能直窥潼关,以公与杲卿挠其势也。天宝之际,久不见兵,禄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动,公独以区区平原,遂折其锋。四方闻之,争奋而起,唐卒以振者,公为之倡也。(节选自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材料二代宗崩,真卿为礼仪使。卢杞专权,
6、忌之。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初见希烈,欲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谩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遽以身翼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使观倡优斥黩朝政为戏,真卿怒曰:“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时朱滔、王武俊等在坐,目真卿谓希烈曰:“闻太师名德久矣,相公欲建大号,而太师至,非天命正位?欲求宰相,孰先太师乎?”真卿正色叱之曰:“是何宰相耶!君等闻颜杲卿无?是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兵及被害诟骂不绝于口。吾今生向八十,官至太师,守吾兄之节,死而后已,岂受汝辈诱胁耶!”希烈乃拘真
7、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曰“坑颜”,真卿怡然不介意。又遣其将辛景臻、安华至真卿所,积柴庭中,沃之以油,且传逆词曰:“不能屈节,当自烧。”真卿乃投身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先曰:“有敕”。真卿拜,奴曰:“宜赐卿死。”真卿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不知使人何日从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真卿骂曰:“乃逆贼耳,何敕耶!”遂缢杀之,年七十七。(节选自旧唐书颜真卿传)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须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禄A山B反C首D举E义F兵G及H被I害J诟K骂L不M绝N于O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8、从父兄,指的是从父家的兄长,即堂兄。从父,指的是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B.伐,与成语“矜功伐能”及屈原列传中“平伐其功”一句的“伐”含义均相同。C.坎,指的是低洼的地方,就是坑。与苏武传中“凿地为坎”的“坎”意思相同。D.无状,可以指没有功绩,也可指行为失检。在文中是颜真卿对朝廷的自谦自责之辞。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安禄山造反,颜真卿早有准备,并联合颜杲卿牵制了安禄山的进攻力量,为大唐中兴做出了重大贡献。B.卢杞建议皇上派颜真卿去招安李希烈,其实是出于对颜真卿的忌恨,想借刀杀人,利用李希烈除掉颜真卿。C.从表达方式上看,材料一夹叙夹议,材料二重在
9、叙事,两则材料均彰显了颜真卿的远见卓识及对国家的忠诚。D.颜真卿通过阉奴的回答,断定他的真实身份是叛贼,所谓“皇命”也是无中生有,朝廷并没有想要赐死自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2)希烈遽以身翼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14.颜真卿之“烈”有哪些表现?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节选自乐毅报先王书)材料二
10、:昔者,吴王夫差兴师伐越,败兵就李。大风发狂,日夜不止。吴王曰:“寡人昼卧,梦见井嬴溢大,与越争彗,越将扫我,军其凶乎?孰与师还?”子胥曰:“王其勉之哉,越师败矣!臣闻井者,人所饮;溢者,食有余。越在南,火;吴在北,水。水制火,王何疑乎?风北来,助吴也。昔者武王伐纣时,彗星出而兴周。武王问,太公曰:臣闻以彗斗,倒之则胜。胥闻灾异或吉或凶,物有相胜,此乃其证。愿大王急行,是越将凶,吴将昌也。”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捐躯切谏,亏命为邦。是非不讳,直言不休,庶几正君,反以见疏。谗人间之,身且以诛。范蠡闻之,以为不通:“知数不用,知惧不去,岂谓智与?”胥闻,叹曰:“吾背楚荆,挟弓以去,义不止穷。吾前获功
11、,后遇戮,非吾智衰,先遇阖庐,后遭夫差也。太古以来,未尝见人君亏恩,为臣报仇也。臣获大誉功名显著胥知分数终于不去。先君之功,且犹难忘,吾愿腐发弊齿,何去之有?蠡见其外,不知吾内。今虽屈冤,犹止死焉!”子贡曰:“胥执忠信,死贵于生;蠡审凶吉,去而有名;种留封侯,不知令终。二贤比德,种独不荣。”伍子胥父奢,为楚王大臣。为世子聘秦女,夫有色,王私悦之,欲自御焉。奢尽忠入谏,守朝不休,欲匡正之。而王拒之谏,听谗邪之辞,系而囚之,待二子而死。尚孝而入,子胥勇而难欺。累世忠信,不遇其时,奢谏于楚,胥死于吴。诗云:“谗人罔极,交乱四国。”是之谓也。(节选自越绝书)【注】阖闾:一作阖庐,春秋时吴国国君。鸱夷:
12、马皮做成的囊。尚:伍尚,伍奢的大儿子。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臣A获B大C誉D功E名F显G著H胥I知J分K数L终M于N不O去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蚤,通“早”,与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字含义相同。B.兴师,文中是大规模举兵、起兵的意思,与成语“兴师动众”中的“兴师”含义不同。C.背,指反叛、背弃,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皆背晋以归梁”中的“背”含义相同。D.私,指私自、私下,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臣之妻私臣”中的“私”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3、A.乐毅认为善始不一定善终,伍子胥说动阖闾是一个好的开始,被夫差溺死江中是一个不好的结局。B.夫差攻打越国期间,白天休息时做了一个梦,伍子胥根据五行学说和历史典故,认为夫差的梦境是吉利的预兆。C.伍子胥知道要被杀也没有离开吴国,而范蠡审视利害后离开了吴国,虽然两人结果不同,但子贡对两人的做法都是肯定的。D.楚王逮捕了伍奢,但没有马上杀他,想诱骗伍奢的两个儿子回来一块杀掉,但伍奢的儿子们没有被欺骗,逃离了楚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胥闻灾异或吉或凶,物有相胜,此乃其证。(2)吾前获功,后遇戮,非吾智衰,先遇阖庐,后遭夫差也。14.材料二引用诗经中的话语“谗人罔极,
14、交乱四国”,具体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高适者,渤海蓚人也。适少落魄,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
15、欲其勇战安可得?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至德二年,永王磷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迁太子少詹事。(节选自旧唐书)材料二: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少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远。后举有道,授封丘尉。未几,哥舒翰表掌书记。后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忌其才
16、。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迁西川节度使。还,为左散骑常侍。永泰初卒。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中间唱和颇多。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迄大历述作者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选自唐才子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B.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
17、欲其勇战/安可得C.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D.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业”,职业。“生业”意为“生涯”“职业”。与种树郭橐驼传中“驼业种树”的“业”意思不同。B.“体格”意为“体裁格调”,与红楼梦第三回中“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的“体格”意思不同。C.“薄”意为“靠近”,与陈情表中“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薄”意思相同。D.“耻”意为“以为耻”,与师说中的“而耻学于师”的“耻”意思相
18、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安禄山反叛时,高适征讨哥舒翰,哥舒翰让他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于是他又辅佐哥舒翰镇守南阳。B.皇帝让各个皇子分别镇守地方,高适曾极力劝阻,但未被采纳。后来永王李磷造反,肃宗召其商量,认为他的意见与众不同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C.高适忠心耿耿,敢于直言劝谏,招致李辅国的嫉恨。李辅国在皇帝面前诋毁高适,高适因此被贬为太子少詹事。D.同为高适作传,材料一所记高适劝谏及预言永王必败的事,表明他在政治军事上有突出的才能,而材料二所记偏重他的才学品性,其他如政治活动、为官业绩等却一笔带过。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
19、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4分)(2)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4分)14.材料二中说高适“敢言”,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衰公问于孔子曰:“当今之君,孰为最贤?”孔子对曰:“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公曰:“其事何如?”孔子对曰:“灵公之弟,曰公子渠牟,智足治千乘,信足守之,灵公爱而任之。又有士曰林国者,见贤必进之,而退与分其禄,是以灵公无游放之士,灵公贤而尊之。又有士曰庆足者,卫国有大事,则必起而治之;国无事,则退而客贤,灵公悦而敬之。又有大夫史鰌,以道去卫,而灵公郊舍三日,琴瑟不御,必待史鰌之入而
20、后敢入。臣以此取之,虽次之贤,不亦可乎?”子贡问于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乎?”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则贤者矣。”子贡曰:“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子曰:“赐!汝徒知其一,未知其二也。汝闻用力为贤乎?进贤为贤乎?”子贡曰:“进贤,贤哉!”子曰:“然。吾闻鲍叔达管仲,子皮达子产,未闻二子之达贤己之才者也。”一孔子家语贤君)文本二: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伊尹曰:“夫
21、王者得贤材以自辅,然后治也。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是以主无遗忧,下无邪慝。百官能治,臣下乐职,恩流群生,润泽草木。昔者虞年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说苑君道)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虽A有B尧C舜D之E明F而G股H肱I不J备K则L主M恩N不O流P化Q泽R不S行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指千辆兵车。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后期,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是中等国家。B.“灵公爱而
22、任之”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爱”字意思相同。C.“则必起而治之”与庖丁解牛中“提刀而立”的“而”用法不同。D.“法省易因”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因”字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庆足在国家有事之时,出来辅佐治理国家。而当国家安定无事时,他就辞去官职而让其他的贤人被容纳,卫灵公很尊敬他。B.孔子教导子贡,把管仲、子产推上关键位置的举贤者一一鲍叔牙和子皮才是真正的贤者,强调了虚己举贤的重要性。C.尹文理想的政治愿景是“无为而治”。“无为”即无所作为,通过“无为”的指引,以“事寡”和“法省”等方式,实现天下大治的目标。D.伊尹认为虞舜不
23、下朝堂而能把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是因为身边有贤能之人辅佐,是重用贤能的结果。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14.请结合两则文本谈谈你对为君治国之道的认识。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材料一: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及善长罢,帝欲以杨宪为相。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已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帝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2024 高考 复习 文言文 文本 阅读 专项 练习 共十大题 参考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