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苏联改革与解体 (2)课件.ppt





《10、苏联改革与解体 (2)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苏联改革与解体 (2)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复习旧课复习旧课列宁对社会主义探索的措施:列宁对社会主义探索的措施: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探索的措施: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探索的措施:苏联建立时间:苏联建立时间:社会主义在苏联建立标志:社会主义在苏联建立标志: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实施新经济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实行农业集体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化政策19221922年年1936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年新宪法的颁布高度高度集中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政治经济体制政治方面权利高度集中,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政治方面权利高度集中,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权利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出现个人崇拜。
2、经济方权利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出现个人崇拜。经济方面,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面,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农民生活水平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农民生活水平下降。下降。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勃勃列列日日涅涅夫夫戈戈尔尔巴巴乔乔夫夫1953年年3月月5日,斯大林突患脑溢血逝世,日,斯大林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终年74岁。岁。一、赫鲁晓夫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开始进行改革年,赫鲁晓夫上台,开始进行改革A A、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B B、
3、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民主法制遭破坏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民主法制遭破坏一、赫鲁晓夫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背景:2 2、内容:、内容:政治方面政治方面: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些理: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些理 论观点;平反冤假错案。论观点;平反冤假错案。结果:失败结果:失败原因: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原因: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经济方面:经济方面:A A、农业:加大投入,提高收购价格农业:加大投入,提高收购价格B B、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精减机构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精减机构3、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其后果是什么?什么做法?其
4、后果是什么?做法:做法: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仅仅把弊端的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弊端的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所以,他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所以,他虽然从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虽然从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后果:后果: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治经济体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赫鲁晓夫被迫下台。各种矛盾,赫鲁晓夫被迫下台。4、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又经过哪两个领导、赫鲁
5、晓夫之后,苏联又经过哪两个领导人的改革?结果如何?人的改革?结果如何?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改革前期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改革前期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是仍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又实行政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又实行政治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治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加盟共和国脱制,国家权力分散。加盟共和国脱离趋势随之加强,最终导致苏联解离趋势随之加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体。八
6、一九事件八一九事件1991年年8月月19日,苏联副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和其他几名苏联总统亚纳耶夫和其他几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了高级官员组成了“国家紧急状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态委员会”,并通过电视台和,并通过电视台和电台向全国宣布苏联进入电台向全国宣布苏联进入“紧紧急状态急状态”,企图夺取苏联最高,企图夺取苏联最高权力,但在俄罗斯联邦总统叶权力,但在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及其支持者和西方国家的利钦及其支持者和西方国家的反对下,政变不到三天即宣告反对下,政变不到三天即宣告失败,此次事变之后,叶利钦失败,此次事变之后,叶利钦迅速掌握了俄罗斯境内所有政迅速掌握了俄罗斯境内所有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治经济和军
7、事权力。独立国家联合体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年12月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标志着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标志着苏联解体。苏联解体。1991年年12月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苏联的解体苏联的解体、苏联是怎样解体的?、苏联是怎样解体的?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仓促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仓促转向政治改革,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转向政治改革,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增强。力分散。各加盟
8、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增强。年的年的“八一九事件八一九事件”试图通过政变试图通过政变来摆脱危机,结果失败。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来摆脱危机,结果失败。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者的威望和权力。了领导者的威望和权力。同年底,叶利钦等人策划成立同年底,叶利钦等人策划成立“独联体独联体”,苏,苏联解体。联解体。苏联解体的实质是: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社会制度的变化社会制度的变化 由列宁创建的、拥有由列宁创建的、拥有1900万成员的苏联共产党毁于万成员的苏联共产党毁于一旦,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超级大国之一一旦,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的瓦解,这一现实令世界瞩目和震惊,并引
9、起世的苏联的瓦解,这一现实令世界瞩目和震惊,并引起世人的议论和深思。请同学们想一想:人的议论和深思。请同学们想一想:2 2、苏联解体的主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要原因有哪些呢?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直接原因直接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策略西方的和平演变策略外部原因外部原因3、如果没有、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八一九事件”,苏联,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是否还会存在下去?男生说的有道理。男生说的有道理。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
10、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机;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而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而“八八一九事件一九事件”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没有“八一九事件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的。,苏联最终也会解体的。4、苏联解体对世界局势和社会主义运、苏联解体对世界局势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动的发展各产生了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苏联改革与解体 2课件 10 苏联 改革 解体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