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7篇).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虎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您,虎知道将不胜荣幸。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一 设计理念: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须有文体意识和篇章意识。语言文字运用要得到落实就要创新“粗读精读总结”的阅读教学模式,抓住可供学生借鉴迁移的文本表达独到之处,采用“认知实践迁移”的模式去习得表达方法,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随文学习“妮”“嫂”等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等词句。 2、整体把握
2、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3、领悟文章反复运用“请求回忆反问”段式等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点明文体,引读课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作家魏巍的一篇叙事抒情散文,请齐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2、说到亲人,你们马上会想到谁?(学生一般会说到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直系亲属,教师可予以肯定。如果学生说到一些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关系特别密切、感情特别深的朋友,也要肯定。) 3、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再读课题 二、把握主要内容,了解表达顺序 1、自读课文: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
3、们是“亲人”呢?请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自学生字词,读完以后,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词语“战役、硝烟、友谊、噩耗、跺脚、捣米谣、挎着篮子、雪中送炭”。(抽读,重点强调“役”“跺”的读音,“噩”“谣”“挎”的写法,“噩耗”“捣米谣”的意思。) 3、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相机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强调读音:“嫂”是个生字,平舌音要读准。指导书写: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右边部分笔顺比较复杂,注意一竖要伸到下边来。) (1)在文中,志愿军还怎样称呼大娘? (出示课件:阿妈妮)阿妈妮是朝鲜人民对母亲的称呼,有浓厚的朝鲜民族文化味道。一起读一遍,感受感受。 “妮”是本课的生字,鼻音要读准。请看大
4、屏幕这是字典中“妮”的意思。(课件:妮(n),方女孩儿。形声字。) 阿妈妮是根据读音翻译过来的名字,没有女孩儿的意思。为什么选用这个字呢?翻译家在翻译外国人名字时,一般只是注意表示读音,但也会尽量考虑表意的作用。所以,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运用是很讲究的。 (2)文中还有一些反映朝鲜民族文化的词语。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抽生说,然后出示课件:顶打糕捣米谣金达莱花) (3)金达莱花是朝鲜的国花,其实就是我们说的杜鹃花。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了解了关于朝鲜战争的哪些知识?(捕捉学生发言,强调朝鲜战争中,朝鲜青壮年男人几乎都上了前线,村子里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生活非常艰难。) 4、是的,在朝鲜这片美丽的土
5、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刚才大家都读了课文,那么,八年来,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呢?(一般学生会按顺序将事情叙述得比较啰唆,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短语表达,比如概括出“送打糕”这件事后,教师一边板书一边告诉学生,可以用这种动词加名词的格式来概括其他的事件:救伤员、救老王、挖野菜,并让学生批注在相应段落旁边。) 5、现在,请按照这些主要事件自己练习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抽生说,重点指导学生将事件和作者的抒情结合起来说。) 小结:抓住课题,结合课后练习,就能很快了解课文的顺序和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三、细读第一段,体会中朝人民亲人般的友谊 过渡:
6、让我们先回到志愿军与大娘告别的场面,再次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送打糕、救伤员这两件事中,哪些词语深深打动了你? (学生一般会说:冒着、顶着、穿过说明了大娘和全村妇女为了志愿军,不顾自己生命危险。教师可表扬学生能够透过这些动词去想象画面和情感。) 1、聚焦“雪中送炭”。 (1)建议大家都把这个词批注在段落旁边:注意“炭”是个生字,上下结构,上边的“山”字头要写得扁一些,为下边的“灰”字让出空间。从字面上看“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在隆冬风雪严寒中,有人送来炽热的炭火。)通常比喻什么?(在急需时,给予别人帮助) (2)请你把这个词送回句子中,读一读。 课件出示: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3)这件事哪些地
7、方可以体现出“雪中送炭”? (教师可以点拨:你仿佛看到了她们送打糕的危险情景;你仿佛看到了志愿军遇到的重重困难。) 她们在志愿军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送去了打糕,这就是雪中送炭。 (4)同学们,大娘和全村妇女送去的仅仅是打糕吗?她们送去的其实还是(送去的是朝鲜妈妈慈母般的温暖,送去的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啊!) 小结: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想出关键词语的意思。谁再用朗读来表达你的这种感受?(指导读:可以想象着送打糕的画面来读。练习读,抽读,一起读。) 2、聚焦“唯一”。 (1)大娘丢下了什么?(强调:唯一的亲人) (2)“唯一”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出示课件: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
8、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3)也就是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娘的儿子、儿媳都没有了,只有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希望;也是大娘唯一的依靠;还是大娘唯一的寄托;丢下小孙孙,就意味着大娘丢下了希望、依靠、寄托 (4)指导朗读:大娘仍然没有丝毫犹豫,敌机来了,读 小结:抓住关键词,从志愿军战士回忆朝鲜阿妈妮的两件往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板书:回忆) 四、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再见了,亲人”,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大娘的
9、回忆,感受了中朝两国人民的亲人般的情谊。这节课,我们继续细读课文,去体会作者叙事抒情的表达方法。 二、细读课文,体会“叙事抒情”的表达方法 1、(课件出示第一段叙事部分)我们再用朗读来感受大娘和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男生读第一件往事,女生读第二件往事。 2、聚焦“反问句”。 (1)难怪志愿军深情地对大娘说(课件: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比较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表达效果:这是一个什么句?(板书:反问)它的意思是什么?(出示对比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哪一句感情更强烈?谁再来读好这句话? (2)教师范读。一起读(课件: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0、?) 3、聚焦“请求句”。 (1)八年来,大娘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可在分别的今天,大娘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一程又一程,志愿军恳切地对大娘说齐读。 (课件: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何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指导:注意课文是用第一人称在写,这是志愿军和大娘面对面的告别,朗读的时候,眼前仿佛要看到大娘。范读,齐读。) (2)志愿军对朝鲜大娘的深情都直接表现在这一声声诚恳的请求中。(板书:请求) 4、领悟表达方法。 (1)你们发现了吗?这段话是按怎样的结构表达的? 小
11、结:作者就是用“请求回忆反问”这样的段式来表达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的。 (2)请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你发现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吗? (前三个自然段都是“请求回忆反问”。) (3)我们一般写作文,要尽量避免重复,这里三段都用到了相同的段式,而且还写了三个不同的人物、四件不同的事情,老师觉得既重复又啰唆,你们觉得呢?四人小组运用课内外的资料讨论一下。 预设: 人物众多是的,八年啦,有那样多的朝鲜亲人难以忘怀,写一个怎么够呢! 表达强烈的感情、情感强烈是的,这种三段重复的段落结构,就像排比句一样,能够表达强烈的感情。 事例丰富能突出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之间类似的事例特别多,
12、你很会思考!是的,这四个事例其实都在表达同一个主题,那就是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 如果学生能说到“大娘、大嫂、小金花”能代表朝鲜留在后方的人民群体,也要肯定和鼓励。 (4)今后我们写作文,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运用这样的表达方法。 5、迁移写话,升华对“亲人”的理解。 (1)其实不仅是朝鲜人民在为志愿军付出,八年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更是为朝鲜人民的和平与幸福付出了无私的代价。请看: (出示课件:1950年6月,美国发起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出兵130余万人,跨过鸭绿江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战争一直持续了三年,14万英烈的忠骨永远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最终迫使美
13、国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又用了五年的时间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八年来,无数个“老王”和“指导员”甘愿为朝鲜人民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朝鲜人民的和平与幸福。) 请你从课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情,展开想象,用“请求回忆反问”的段式写下来,注意使用第一人称来写。 (2)学生在音乐声中写作。 (3)交流评价:教师重点从表达方法上点拨评价:“你学会了一边叙事,一边抒情。”“你写的文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志愿军战士无所畏惧的情景。”“在一边请求一边回忆一边反问之中,我们感受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们的不舍之情。” 三、引读课文,体会“在叙事基础上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 1、在前三段叙事为主的基础
14、上,文章的结尾还采用了直接抒情,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样的表达效果。 列车长鸣,车轮启动,志愿军含泪与亲人告别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缓缓开动,亲人们流着泪,追着列车奔跑,从心里发出深情呼唤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列车隆隆,情谊深深,在列车飞驰的瞬间,从心里发出最后的呼喊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四、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再见了,亲人”,一起来闯关吧! 五、作业设计 1、规范书写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抄写感动你的句子或段落。 3、建议大家课后找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来读一读,
15、进一步感受作家魏巍的文字特点。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归于尽”等词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读1、2、3自然段。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4、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难点】 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在战斗中建立的深情厚谊。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题释题 1、(放志愿军军歌)同学们,你们听,这是志愿军军歌,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鲜人民去车
16、站含泪送志愿军踏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也含泪告别,彼此的嘴里深情地说着: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 板书: 大娘小金花大嫂 4、小结: 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用“_”划出来。 板书: 深情厚谊 2、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 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
17、述句。(出示) 两句话比较,那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3、为什么这么说,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 板书: 送打糕昏倒救伤员失孙 4、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呀! 齐读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中读懂的? (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词看出。) 指导有感情朗读。 6、自由读“救伤员失孙”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出来的? (丢丢掉的是自己唯一的小孙孙的生命)(结合
18、理解:唯一) (背背回的是志愿军伤员,一背一丢反映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7、这两件事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紧紧抓住这句话中的哪个关键词写的? 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了吧。是啊,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8、看课文插图我们的战士握着大娘的手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 带着尊敬、感激、劝慰的感情朗读书上的有关句子 9、按“劝慰回忆抒情”分层,用“|”表示。 10、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 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改陈述句。 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体会思想感情。 感情朗读,加深理解分层。 三、按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1
19、、按要求自学。 2、分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反馈讨论。 4、检查第二自然段: (出示投影)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改陈述句。 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从哪件事可看出这件事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板书: 救老王失母 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小金花的刚强?(结合理解“噩耗、同归于尽”的意思) 分层。 感情朗读,体会小金花落泪的原因是她对志愿军的那份依依惜别的深情。 5、检查第三自然段: (投影出示)您为我们付出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陈述句。 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板书: 挖野菜致残 分层引读。 四、小结 1、有感情朗读1、2
20、、3自然段。 2、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道别,来送行的人成千上万,志愿军战士多么想一一道别呀,可列车已启动,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一句话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模仿课文写法写一段你与亲人道别的情景的话。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送打糕昏倒 大娘: 救伤员失孙 深情厚谊 小金花:救老王失母 大嫂:挖野莱致残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学习文章叙事抒情相结合,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21、借助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创设情境 1、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代表朝鲜人民 2、从题目看,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 3、激情导入:走进文本,感受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 (二)整体感知,梳理事件 1、自由朗读1-3段,根据课文内容归纳志愿军战士在与朝鲜人民分别的时候,回忆了哪些事情? 2、学法指导:在文中用“( )”将具体事情标出来,再反复读一读,结合表格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22、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初步感知:从这些事件中你感受到什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三)学习感悟,体会写法 1、默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如果找3个同学来读,你们分一分,看怎么分最合适? 2、小组练习读:送别的情景-往事的追忆-情感的抒发(现实-回忆-现实) 3、像这样,再练习读一读第2、3自然段。 4、思考:这三个自然段,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生交流、归纳:并列关系;叙事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法;每一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5、小结:本文情感丰富,作者在抒写离别之情的时候,回忆一些典型的感人事件,将现实情景与往
23、事结合,给人情真意切的感受 6、提问:作者这样写,为了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7、指导批注:从书中找一找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写一写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8、师生对话:交流对本文思想的理解。中朝两国人民的用鲜血与生命凝结了深厚的友谊,这种情感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志愿军为了帮助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奋斗,不怕牺牲的国际主义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 (四)精品细读,推敲积累 1、学生与文本对话: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里的“代价”是指什么而言呢? (大娘失去了唯一亲人“小孙孙”;小金花失去了妈妈;
24、大嫂失去了双腿) 2、导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再次浮现,在送别的站台上,志愿军战士们都思绪万千。快,劝一劝大娘吧,劝她回去吧!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送别的情景。 4、朗读指导: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大娘和志愿军之间深厚的情感?请你圈点出来,在朗读的时候注意突出表达这样的意思。 A.大娘-称呼时亲切地、关爱的语气。 B.一“丢”一“背”-感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 5、渲染气氛:八年的朝夕相处,多少个日日夜夜。大娘为了送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到这里你有什么体验?(大娘是冒着生命危险为志愿军送打糕的;志愿军战士饿着肚子在阵地上拼了三天三夜)为了救助伤员,她自
25、己唯一的小孙孙被炸死,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体验?(大娘对志愿军怀着多么深厚的情谊)有了这样的体验,你想怎样来读?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交流、积累句式: (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你认为在文中使用这样的句式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避免平铺直叙,更加强烈地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 (2)文中还多处出现了这种句式,画下来,抄写一句你最喜欢的。 8、学习指导:小金花是个刚强的孩子,今天与志愿军分别,她却落泪了;大嫂架着双拐送了几十里,还不愿离去。你又感悟到什么?带着你对朝鲜人民的敬意,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给同伴听。 (五)直抒胸
26、臆,升华情感 1、创设情境:长鸣的汽笛催促我们就要与这片热土分别了。此时志愿军战士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朗读4-6自然段,理解他们的情感。 2、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请以呼唤的方式,练习读一读,抒发志愿军战士的心声。 3、示范朗读:两个“再”;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4、总结:中朝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愿这友谊之花永不凋谢! 转换角色,体验情感,进行仿作 篇四 1、回忆课文13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多媒体展示 2、明确本课主要学习任务转换角色,以朝鲜人民的身份来向志愿军告别,也以“话别回忆赞扬”为构段方式进行表述。 3、情感准备 西风颂音乐响起,多媒体再现
27、送别场面,定格于大娘,酝酿感情。 师扮大娘,和着音乐,进行表演式朗读,作示范。 学生转换并明确各自的角色,如朝鲜大嫂、小金花、崔滢 开发、拓展写作素材回忆自愿军的事例多媒体辅助再现罗盛教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 理解: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亲爱的土地、亲人 4、学生写作音乐柔柔地播出 5、学生朗读并修改习作方法:(1)了解写作内容。 (2)音乐与录象组合速成课件,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3)学生评讲、修改,再朗读。 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
28、炭。 2.通过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能说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教学重点:读懂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 齐读课题,说说课文中谁称谁为“亲人”?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呢?带着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说说初步感知的情况。 (二)检查预习 1.介绍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2.读本课的生字词: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自读、指名读、齐读、两人赛读) 3.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暂时:zn 友谊:y 血泊:
29、p “捣”和“谣”的字形 4.解释不懂的词 打糕: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用糯米做成,与我国的年糕相似。 噩耗: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捣米谣: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三)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 2.提问:为什么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互称“亲人”?说说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0、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用多媒体播放配有当年抗美援朝画面的志愿军战歌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就是唱着同学们刚听到的雄壮的志愿军战歌出国参战的,今年刚好是志愿军赴朝参战52周年。他们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仿佛历历在目。这节课,就让我们与志愿军老战士一起追忆那动人的告别场面,去听一听离别时他们对朝鲜亲人都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读书思考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位亲人?志愿军回忆了哪些往事? 板书:大娘缝补衣服送打糕救伤员 小
31、金花救老王 大嫂挖野菜 (三)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后两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学生边读边思考边画批) 2.然后交流,教师点拨。 板书:几夜不眠昏倒路旁失去孙孙 牺牲妈妈 失去双腿 3.这些事情为什么让志愿军难以忘怀呢?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默读3分钟后,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抓住“几夜没合眼、冒着炮火、唯一、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体会。 点拨:“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 小结:是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与帮助。体会大娘确实像慈母一样,关心帮助志愿军,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这真是不是亲人胜似
32、亲人。 4.用相同的方法理解体会2、3自然段。同时加强感情朗读的指导。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体会这三个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在表达上的特点。(个人读、师生对读等形式) (1)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2)学生自己选读喜欢的段落,并试着背一背。 (四)饱含激情学习第二部分(以读代讲) 列车将要载着志愿军回到祖国,此时此刻,志愿军会说些什么?(齐读第二部分) 再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附: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六 再见了,亲人 课
33、时:第一课件(略)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精读其中一段(按学生要求)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一段背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1、领悟作者选择典型材料表达中心的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是伟大的。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明确重点 1、复习导入:(结合前节课的板书)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在千万个送别的人群中,
34、选取了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劝慰(板书)她们不要难过,回忆(板书)她们与志原军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2、交代任务 那么,通过这些典型事例,如何表达文章的中心呢?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个重点,以读为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读悟学法、理解重点 1、了解学生,确定精读重点 (1)自由快速浏览前三个自然段,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 (2)你最受感动的是哪段?(按多数意见) 2、精读重点段 (1)提出要求:(屏幕显示) 细读这 个自然段,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想一想,这些语句为什么使你感动?说明什么? (2)学生自读、自画、思考 (3)让学生谈对受感动的语句的理解,并读出受感动的语
35、气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思想感情。 (4)领悟学法:刚才我们怎样理解这段内容? 3、学法迁移,自学另外两个自然段 (1)按照刚才的学习思路,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懂其它两段的内容。(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小组交流) (2)质疑: 通过刚才的学习、交流,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3)指名朗读 (4)教师点拨: 同学们,读了这些感人的故事,你知道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吗? 4、以读代讲、读中悟情。(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1)引读: 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共同战斗生活了八年,此刻,他们坐在已经开动的回国的列车上,望着车窗外泪流满面的亲人,他们不得不挥挥手,做最后的告别- 生:再见了
36、,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师:他们多么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多么希望列车能停下来,他们呼唤列车- 生:列车呀,你慢点开,让我们再再停留片刻! 师:然而,列车越开越快了,离朝鲜的亲人越来越远了。他们只能在内心深处对亲人们说- 生: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2)自由读,想象场面,领悟情感 三、延深教材、深化中心 1、提供数据资料 (1)总结过渡: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站在志愿军的角度,选择了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来表达中朝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板书)。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但是,同学们是否知道,在朝鲜战场上,中
37、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朝鲜的解放,也同样付出了重大代价。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份资料。 (2)屏幕显示:志愿军烈士统计数据 (3)谈感想:看到这一串串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2、提供图片资料 (1)导语: 在这千千万万个烈士中,有许多特等英雄。他们的英勇壮举,在五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在中朝两国人民中间传颂。请同学们看图片资料。 (2)发图片,每小组一份 (3)看英雄形象,读英雄事迹,交流感受 四、自主练习、创造想象 1、导语: 当年,这些英雄的事迹,传遍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小金花在送别为他们流血牺牲的志愿军叔叔时,会是怎样的心情,会想到什么?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学了这篇课文后,不想对当年的亲人们
38、说点什么吗? 2、屏幕显示练习题(学生可任选一题) (1)请你以小金花的身份,仿照课文的写法,对志愿军叔叔说几句话。(可选择图片中的人物和事例) (2)现在,你想对志愿军或朝鲜人民说点什么?(可选择其中一个人物) (3)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一段背下来。 3、学生自练,然后小组交流 4、典型汇报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结合板书,总结写法 2、征求学生对教师上本课的意见 3、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想写在日记中; 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七 【海南省海口市公开课】 第一课时第一部分 师:上课前你们有人说我很胆小,现在哪位同学给我做一个榜样?我不是胆小吗?不是害怕吗?哪个同学做一个胆大不
39、怕的样子?怎么做呢?不管我提的问题有多难,不管自己会不会,我都给老师做样子,站起来尝试。谁能?我现在就要提问题了,谁能回答我的问题,举手,没有?你们不是鼓励我吗?什么?不知道什么问题呀?不管我提什么问题?不管你能不能回答,我都给老师做样子,答错了也没关系。想好没有? 生:想好了。 师:这回谁能帮助我就积极举手。谁可以帮助我?(一学生站起来)咱们这次讲的课题是什么? 生:再见了,亲人。 师:对不对? 生:对。 师:你可以帮我写到黑板上去吗? 生:可以。(走上前,写“再见了,亲人”) 师:咱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下,我听一听你们的情感怎么样? 生:(读)“再见了,亲人”。 师: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要有这
40、种情感。(很有情感地示范)“再见了,亲人”大家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现在亲人就在眼前,一边握手,一边说:“再见了,亲人”。(语速较快,有节奏地示范)大家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我听着你们读得不太像啊,现在亲人就在眼前,手握着手,体会一下,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还要把手抖起来就像了。现在亲人已经上车了,站在车窗里面往外看,朝鲜人民站在站台上,望着车上的战士,怎么读? 生:“再见了,亲人”。(比前次语气激昂) 师;列车已经走远了,朝鲜人民望着远去的列车,最后一次深情地呼唤。 生:“再见了,亲人。”(读声较高,声音悠长) 师:这样读就对了。同一句话,不同的情况,读法
41、就不同。课前大家读了课文没有? 生:读了。 师:还想读不想读? 生:想。 师:再读读好吧? 生:好。 师:我对大家读课文的要求不多,只有一个,就是你读完以后,得想办法说点什么,这是阅读的一个能力,也是一个习惯。读完了就应该有的说。比如对课文的内容,课文的结构、课文的情感,要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来。不能读完了一句话也没有,那就不行了,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那好,现在就开始读书。读完了先说一说有关对课文整体方面的感受。你愿意怎样读就怎样读,默读、朗读、两人读、小组读都可以,你有选择学习方式的自主权。(学生开始读书) 师:现在读完了,我不提什么问题,谁有话要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对课
42、文总的看法,总的感受,有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生:课文主要内容是写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分别的时候,对朝鲜人民说的话。 师:他是讲课文总的内容。可以。 生:老师,什么叫做“顶着打糕”呢? 师:什么叫“顶着打糕”?(随手拿起学生的书)这是一本书吧?这叫拿着书,是不是?(把书放在头顶上)那么现在呢?(众笑,师指着头顶上的书)如果它是打糕的话,那怎么说呢? 生:顶着打糕。 师:明白了吧?好啦,谁还有问题? 生:这篇文章是不是讲志愿军说的话? 师:他说整篇课文是不是志愿军说的话?好好看一看,再回答这个问题。 生:这篇课文志愿军说的亲人不是真正的亲人。是战场上帮助他们的亲人。 师:有意思,有意思。一会儿我还要就
43、他这个话题来说。 生:我想说整篇课文是从志愿军的角度去说的,没有写其他人的感受,有点自述的感觉。 师:那么你说的是他(指刚才发言的同学)的意思了。 生:不是,是有的部分是他自已想的,有的是他回忆的,有的是他当时说的,和朝鲜人说的。 师:明白没有?(问前面类似发言的学生) 生:明白了。 生:课文是用三个人物的事例来描写朝鲜人民为什么是他们的亲人。 生:这三个人为志愿军做出了非常大的牺牲,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生:从课文中我读出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那种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情谊。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志愿军才会这样难舍难分的。 生:我读懂了这篇课文是在志愿军上火车站的时候在路上,朝鲜人民送他们走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情况。 生:在志愿军说话时,还回忆了很多朝鲜人民为他们做的好事,他们真像亲人一样。 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见解,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我想问一下,是什么力量使大嫂跑到前沿阵地上去挖野菜? 师:这个问题很好,真把我问住了,你把这个问题写在黑板上,先记下来,谁还要发言? (学生上黑板写问题) 生:为什么说他们的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师:这个问题也很好,也把它写到黑板上。还有没有?(学生上黑板写问题) 生:课文上说小金花很刚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