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散文读后感8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诸子散文读后感800字.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诸子散文读后感800字诸子散文读后感800字1 老子一样,庄子也讲“无为”。但老子的“无为”,其实是“无不为”。至少,也是“有所为”。只不过在老子看来,要想“有所为”,必先“无所为”,或者装着“无所为”。因为按照老子的辩证法,物极必反。矛盾对立的双方,总是相互转化的。谁笑在最后,谁就笑得最好。所以,你要收敛,就先张扬(将欲歙之,必固张之);你要弱化,就先强化(将欲弱之,必固强之);你要废除,就先兴起(将欲废之,必固与之);你要夺取,就先给予(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总之要反着来(老子三十六章)。反正你越是想得,就越是没有;越是不想,就越能得到。“没有”到什么程度,就能“占有”到什么程度。“后退”
2、到什么程度,就能“前进”到什么程度。如果什么都不想,那就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得,什么都能有。可见老子的“无为”,其实是“有为”,而且是“大有作为”。它甚至不过是重拳出击之前的收回胳膊。这正是历史上那些“有为者”反倒特别喜欢老子的原因。 我之愚见是“无为”不是不做为。这个“无”就如同佛经里的“空”是一个道理,不是没有的意思,只能感悟道却看不见。“无为”是指“道”,是客观规律。“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说只有遵循客观规律,才能有所作为。 庄子的“无为”,却是“真不做”。庄子一生,不知把多少送上门来的功名利禄拒之门外。有一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这故事记载在庄子的秋水篇。这故事说,有一天,楚国两位大夫千里
3、迢迢来到濮水(在今河南省濮阳县),找到正在河边钓鱼的庄子,请他出山为楚国卿辅,说是我们大王想把国境之内的事麻烦先生了!庄子没有直接回答,一边继续钓鱼,一边头也不回地问:听说贵国有一种神龟,死了三千年了。贵国大王宝贝得不得了,小心翼翼恭恭敬敬地珍藏在庙堂之上,有这事吧?那么请问:作为一只乌龟,它是宁愿去死,留下骨头享受荣华富贵呢,还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地里打滚呢? 两位大夫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地里打滚了。 庄子说,二位可以回去了,我会继续拖着尾巴在泥地里打滚的。 这故事很多人讲过,一般都理解为庄子的清高。其实庄子不是清高,而是透彻。也就是说,作为哲学家,庄子想明白了两个
4、问题:世界上什么最可宝贵,什么最有价值。什么最可宝贵呢?生命。什么最有价值呢?自由。这两个问题合起来,就可以表述为这样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的价值在于自由。 我认为,这就是庄子哲学的核心。庄子一生,也在实践着他的哲学。为了生命和自由,庄子把很多问题都想得很开,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淡。比方说,在孔子那里极为重要的“名”,在庄子这里就无所谓。他甚至假借老子的话说,你管我叫牛,我就跟着你把自己叫做牛;你管我叫马,我就跟着你把自己叫做马(庄子天道)。他也不在乎自己有没有用,甚至没有用更好。在人间世篇,庄子讲,有一棵树,奇大无比,许多人都去看它(观者如市),只有一位大木匠不屑一顾,说这是没有用的东
5、西。晚上,树就来跟他说话,说我要是有用,岂不早就被你们砍掉了?正因为我什么用都没有,这才活到今天。这正是我的大用啊! 显然,庄子看来,有名有用,都不如活着。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为了生命之外的东西去死,那就可悲了。为此,他连儒家极其推崇的“以身殉国”、“舍生取义”也予以否定。在骈拇篇,庄子说,历来就有人为了生命以外的事情去死。小人为了利益,士人为了名誉,大夫为了家国,圣人为了天下。这些人,事业不同,名声也不同,但在违背天性伤害生命这一点上,是一样的,都不可取。由此可见,庄子把个体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它甚至高于道德追求、民族大义、国家利益、社会理想。 那么,个体的生命为什么最可宝贵呢?因为生命
6、是天赋的,而自然的就是自由的。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所谓“道之真以治身”(庄子让王),肯定的都是那种天生、天然、天赋的自由。 庄子的可贵正在这里,庄子的问题也在这里。在那样早的一个时代,庄子能够切身体会到人的“不自由”,并对这“不自由”进行批判和反抗,是可贵的。但将自由归于自然,则是他的历史局限性。他不知道,自由从来就不是天赋,而是人权,它也从来不属于自然。只属于人类。唯人知自由,唯人能自由,这就是人所独有的“自由意志”。正因为人有“自由意志”,他才能进行选择。比方说,为了民族、国家、他人,放弃和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孟子所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7、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因此,见义勇为、赴汤蹈火、为国捐躯等等,并非如庄子所说,是对自由的否定。恰恰相反,如果这些行为乃是出自当事人的“自由意志”,是他心甘情愿的自由选择,那么,就正是对自由的肯定。在这里,“自由意志”这四个字,是极为重要的。 当然,我们不能以这样一种现代观念来苛求古人。而且,由于庄子是那样地注重人的个体生命和自由精神,他的哲学便充满了聪慧和灵气,让人读后心驰神往,久久不能望怀。我同意李泽厚先生的观点,庄子哲学,是可以看作美学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庄子的思想,也在后世变成了一种与老子不同的生存智慧艺术化生存。至于庄子方法论的问题,则早在战国末期就已经有人看出来了,这个人就是
8、荀子。 诸子散文读后感800字2 众所周知,孔孟乃儒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在学习先秦诸子选读后,对孔孟之道的认识更为深刻。 我们先来对孔子做一解说,其思想体系核心是“仁”。对于“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是对人的理解和同情,它是人们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对于当今社会也是具有深远影响的。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却愈发落后,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反映。也_示我们现代人思想道德不可丢。诚然,我们仍需加强对“仁”的理解和践行。这将提升个人素质,推动社会主义_社会的发展。 孔子的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反映了相对鬼神而言,他更注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努力,把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这一观点也对我们有不
9、少启示,当今社会,文化形式日益更新,文化内容日益丰富,文化多样_是其本质的体现。在各种优秀,先进文化充斥我们生活的同时,落后,腐朽文化也样样俱存。所以我们应该提高辨别不同_质文化的眼力,对于鬼神之说等封建迷信,持摒弃态度。应以孔子为榜样,注重对实际的探究,像是人际关系法则,对于矛盾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态度等,都是值得思考的。 继孔子之后,被称为“亚圣”的孟子,也是一位伟大人物。认为只有“不嗜杀者才能统一天下”,“法先王”,“行仁政”,_善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等一系列的主张。对于后世的意义成就了其“亚圣”的名号。 同为儒家,孟子给后世的印象也是难以磨灭的。他
10、的民本思想与当今社会契合,其核心即是“以人为本”。与早在战国时期孟子的主张遥相呼应。孟子表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就是说,要想国家强大,社会安定,_是要发挥着主体地位。 同时孟子主张的浩然之气,也是其思想一大特_。所谓浩然之气,即是由于长期修养道德,践行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己毫无愧怍,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这也是我们现代人缺乏的崇高精神追求。不少人被利益蒙蔽双眼,对于原本的“高尚精神“早已置之不理。所以我们应该将其作为精神升华的准则,养浩然之气。 孔孟学说可谓万世之经典,在当时儒学思想也曾一度成为社会传统主流,对于当今社会当然也不乏借鉴意义。因此对于孔孟,我们应始终秉持敬畏之心。这也是我
11、学习先秦诸子选读的最大感想。诸子散文读后感800字3 不是庄子里所有的文章都一定是庄子本人所做,大家要正确看待,读庄子要用心去领会,考别人教的话,顶多是他人消化过的看法,我们要先有一定的理解,再结合各种观点去更好地领会其中的奥妙。再说这本书又要翻译,庄子原文内容又多,怎么可能是全本呢,选的时候自然要注意。很多人喜欢拿历史人物的局限性来诟病他们,切不可如此,试想再过2000年有谁能保证后人不拿我们的局限性来诟病我们呢? 当当网上书店网友bleue读庄子中华经典藏书有感:“古来谈哲学以老、庄并称,谈文学以庄屈并称。”同时,闻一多认为,庄子具备了一个杰出文学家和诗人的基本素质:“他那婴儿哭着要捉月亮
12、似的天真,那神秘的惆怅,圣睿的憧憬,无边无际的企慕,无崖际的艳羡,便使他成为最真实的诗人。”其次,庄子是一个文学家,那么庄子的文学性何在?闻一多说:“南华的文辞是千真万确的文学,人人都承认。可是庄子的文学价值还不只是在文辞上。实在连他的哲学都不像寻常那一种矜严的、峻刻的、料峭的一味皱眉头,绞脑子的东西;他的思想本身便是一首绝妙的诗。”这里闻一多以诗人特有的多情与灵敏,体悟到了庄子文章中诗性特征:一是其抒情性,庄子“是一个抒情的天才”。闻氏引述了明人吴世尚对庄子则阳中“旧国旧都,望之怅然”的评论:“庄子妙得于诗”,并补充道:“这里果然是一首妙绝的诗外形同本质都是诗。”闻一多不仅于庄子情感外露的地
13、方看到了诗意,而且在玄妙莫测的哲理中悟出了庄子的深情。如他对“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理解:“庄子仿佛说:那无处便是我们真正的故乡。他苦的是不能忘情于他的故乡。”闻一多在庄子哲学中探究到的情感趋向,让人感到庄子对生活体验的深刻和情感的浓烈,并进 看完大家的读后感,再来回顾一下庄子中华经典藏书的主要内容: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奇诡的创作手法,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散文集 诸子散文读后感800字4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学思想的盛世,诸子百家,学派林立。他们
14、传承下来的思想文化,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 提起诸子百家,就不得不说说“儒墨法道”四家。道家遵循自然规律,提倡“无为而治”,他们是“隐士”,儒家提倡“仁爱礼仪”,他们是“文士”,墨家提倡“兼爱非攻”,他们是“武士”。而法家提倡“严刑峻法”他们是“谋士”。这四家的思想各有不同,正是因为思想的不同引发了他们之间的争辩。 墨子 一书中提到“四非”。有我们熟悉的“非攻”,还有“非儒”。很显然墨子很排斥儒家,他们之间的隔阂,必须从“爱”说起,墨子和孔子虽同生于春秋战国,但年龄之间的差距却是百岁有余,在这个礼坏乐崩的时代,他们都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缺少爱。这不假,但我们都知道,儒家提倡“仁爱”,墨家
15、提倡“兼爱”,按照理论讲它们应该和谐相处,可现实却并非如此。儒家的仁爱是有等级划分的,上至国君,亲人,下至动物,植物,他们虽然都给予每一种生物爱,可是这种爱的层次与多是都是不一样的。而墨家的兼爱,则与仁爱不同,他们提倡的是一种平等的爱,就是说你爱别人的父母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每一个人都平等。 从理论上讲,墨家的说法更符合我们现在社会的要求,但从实际行动上来说,几乎与不可能画约等号,但是墨子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思想,他又在兼爱的基础上加入了利益的诱使,鬼神的威胁。儒家的孟子对此则是不屑一顾,墨子的兼爱与事实不符,而自家的仁爱更能被人们接受。于是这场由“爱”引发的思想之争,就这样拉开了。对于此,
16、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对于我们个人而言,爱应该博爱,应该兼爱。我们应遵循着党和国家的脚步。但同时,人是一种有思想,有私心,有欲望的高级动物,自是不可能做到待人平等。所以相比之下,儒家的说法,更具有现实意义,但这也并不是否认墨家的兼爱,只是要求太高而已。 儒家和墨家都是思想大家,他们传承下来的是不朽的经典,他们的思想既可以救世,也可以爱人,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诸子散文读后感800字5 这几天,我读完了诸子百家故事这本书。 诸子百家故事主要讲了春秋时期的孟子、孔子、墨子、荀子、庄子、列子等人优秀品德的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先善己身、民心最重要、恩怨分明的守门人、不同的态度等故事都给我留下
17、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乐正善听,故事讲的是:鲁王想让乐正子管理政事,孟子知道了,很高兴。公孙子听说这件事问孟子:“乐正子刚强吗?”孟子摇摇头说:“不。”公孙子又问:“他是个有智慧的人吗?”孟子又摇摇头。公孙子进一步问:“那他见多识广吗?”孟子依然摇了摇头。公孙子感到很奇怪,问孟子:“既然这样,先生为什么高兴得睡不着觉呢?”孟子说:“乐正子这个人,能够虚心听取好建议。”公孙子还是不明白。孟子解释说:“爱听好建议,治理天下都绰绰有余,何况治理一个鲁国呢?”公孙子听了孟子的话,信服地点点头。后来乐正子果然把鲁国治理的井井有条。从这个故事中我领会到:凡事在做决定前,一定要多听取别人的好建议,这样作出的决定才会正确,才能实现最终目的;聪明、勇敢、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就是最优秀的人,而优秀的人都具备优秀的品质,尤其是要善于倾听、认真学习,就会不断进步,成为栋梁之才。 读完全书,我认为要学习诸子百家的优良品质,虚心接受别人的教导。只要拥有一个优秀的品德,大家都愿意跟你交朋友!。 我很喜欢这本书,请大家也学习和阅读一下这本书吧! 诸子散文读后感800字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