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基础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2023年全市基础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全市基础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全市基础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最近,我们对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以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市共有独立设置的学前教育机构616所,小学482所,初中236所,普通高中98所,中等职业学校95所,普通高等院校40所,在校学生140万人,在职教职工11.8万人。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
2、几个方面:一是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全市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90%,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提高,12个区县(市)实现省双高普九达标,完成城区106所薄弱学校综合改革任务,在农村90%以上乡镇建成10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铁西区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典型。三是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2%,省级重点高中就读率48%,2009年高考录取率75%,办学标准化、特色化建设全面启动。四是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31所中等职业学校重组为9所,建成6所万人规模职业学校并投入使用,组建10个职业教育集团,在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迈出积极步伐。五是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民
3、办学历教育学校84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47所,办学规模和质量居全省首位。六是地方高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沈阳大学、沈阳医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办学权,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进入国家百所示范性职业院校行列。七是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共有民族学校30所,特殊教育学校14所,特殊群体在沈接受义务教育实现无障碍。 全市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随着社会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市教育也面临诸多问题,建设教育强市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有较大差距。今年初,国家教育部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在2012年
4、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从我市实际看,距离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城乡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康平、法库两县尚未完成双高普九任务,还没有达到省里验收标准。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无论从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到师资力量配备,都无法与城区相比,一市三县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与城区相比差距在两倍以上。以计算机生机比为例,康平、法库两县分别为23:1和20:1,城区均已达到10:1。农村学校教师只有60%来自师范专业,学历达标率为70%,而城区中小学教师100%来自师范院校,学历达标率为97.5%。二是城区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和平、沈河、铁西均衡发展整体水平较高,
5、生均经费高出定额三倍多,而其他区限于财力状况,均衡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皇姑、大东等财力薄弱地区表现尤为明显。以铺设塑胶操场的学校比例数为例,和平、沈河分别为83%、78%,皇姑、大东仅为31%、15%。三是校际之间存在明显差距。随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措施的实施,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差距虽然明显缩小,但办学水平差距仍然较大,择校现象依然存在,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均衡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2.教育普及率和质量有待提高。从学前教育看,适龄儿童入园率仅排在副省级城市第11位,公办及大型民办幼儿园供不应求且费用偏高,家庭托儿所普遍条件较差,达不到规定标准,入园难问题日益突出
6、。从高中教育看,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尚未达到辽宁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计划规定的90%标准,近2/3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不达标,省级示范高中仅占普通高中总数的24%,低于大连5.5个百分点。从职业教育看,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仅有2所,比杭州少11所,且普遍存在生源短缺、对口就业率低的问题。从高等教育看,高校数量不少,但与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相匹配的重点院校不多,进入全国综合排名前100名的院校只有东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三所,且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低。从民办教育看,部分民办学校办学不够规范,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对民办教育的扶持、管理和引导力度仍需加大。 3.教育投入与支出之间的供需矛
7、盾日益突出。从横向比较看,我市教育投入的大部分指标都排在副省级城市平均线以下,去年我市教育经费总投入为91.02亿,占GDP比重为2.09%,而杭州为173.94亿,占GDP比重为3.4%,宁波为133.81亿,占GDP比重为3.17%,南京为130.37亿,占GDP比重为3.08%,经费投入总量均为我市的1.5-2倍以上;我市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为350元、初中为550元,其中均包含50元的采暖费,与国家规定的小学300元、初中5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持平,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在中下的位置,与广州、深圳、杭州、宁波、南京、青岛等地相比差距越来越大,无法满足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求。从纵向来看
8、,尽管近年来我市教育投入总量在持续增长,但增幅已连续四年出现回落,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2006年为21%,2008年降为16.48%,2009年仅达到16.3%,而且供需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受教师工资大幅度增长的影响,教育投入增加部分主要用于人头费,而用于维持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费用却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以2009年为例,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实际支出71.35亿元,其中人头费支出占77%,用于促进教育发展的公用经费仅占23%(合理值应在40%左右);义务教育阶段人头费支出比例更是高达82%,公用经费支出仅为18%。由于办学经费不足,很多学校勉强维持正常运转
9、,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一市三县的许多学校连维持正常运转都非常困难,相当一部分学校存在拖欠采暖费、教师医疗保险、公积金等现象,用于教师培训、设备设施更新、基础设施建设等事业发展的经费更无从谈起。普通高中方面,既无纳入财政预算的生均公用经费,又无专项经费,部分区县还截留市财政返还的高中择校费,造成高中办学经费连年下降,至今仍未达到2005年水平。由此造成一些普通高中难以维持正常运转,断水断电现象时有发生,在取消自费生收费后,郊县多所高中此前的贷款合计2亿余元无力偿还。此外,在一些地区,虚列投入、重复列支、挤占挪用教育经费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严重影响了教育
10、事业的健康发展。 4.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还不适应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一是结构性缺编问题再次突显。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有关机构编制事项的意见(辽编办发201096号)核定编制,因学生数比2002年锐减20万人,目前,全市教师总数再次超编2600余人,同时又缺少非中考科目的教师如体育、音乐、美术以及课改后新增科目如国防教育、高中通用技术课等科目教师893人,在农村地区,教师教非所学比例高达20%-30%。尽管这是全国普遍现象,但我市这方面问题尤为突出。此外,中等职业学校缺乏大量双师型(讲师和工程师)教师。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以基础教育为例,由于多年未招录教师,教师队伍老化趋势明显,30岁
11、以下教师仅占10.3%,在农村地区部分学校找不到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青黄不接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领军人才少,骨干层相对薄弱。缺乏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地位、有影响力的知名教师,在一线工作的市教育专家不足40人,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农村地区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比例为39%,且学历偏低,民办教师转正比例高,综合素质提高难度大。此外,幼儿园教师未纳入教师编制体系,工资待遇低,拖欠三险一金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幼师工作积极性及队伍的稳定。 5.新建住宅小区学校配套建设明显滞后。按照国家及省里有关规定,住宅小区开发面积每达到30万平方米应配套建设幼儿园,达到50万平方米应配套建设中小学。近年来,我市每年新建
12、住宅小区建筑面积都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特别是二环以外三环以内规划、建设了大量住宅小区,而实际配套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寥寥可数,居民子女就近入园上学问题日益突出。以于洪区为例,截止2009年底,怒江北街新建众多楼盘,应配套建设学校60所,实际建设仅12所。究其原因,除开发企业规避建校责任外,主要是各类学校配建规划不健全,缺乏切实可行的约束机制,开发商在没有征求教育主管部门意见的情况下随意变更规划,致使沈阳市中小学校用地保护规定难以有效落实。特别是*作为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不能参加规划的制定,无法监督规划的执行,这种现象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也不多见。随着沈阳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城际连接点新城、
13、新市镇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加以改正,此类问题将更加突出,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快教育强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就沈阳而言,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就是要尽快把我市建成教育强市,否则就可能使沈阳教育事业落后于国家发展大势,与先进城市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势必影响到把沈阳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因此,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尽快解决我市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向教育强市的目标迈进。 1.切实加强领导,把教
14、育强市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各级党政组织要从推进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教育强市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高度重视和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及时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地区要建立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统一领导、教育部门牵头、各方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深入开展教育强区县(市)创建工作,将教育强区县(市)工作情况列入领导班子和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确保教育强市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建议市委、市*结合贯彻落实全国和即将召开的辽宁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于今年12月份召开沈阳市教育工作会
15、议,全面部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教育强市建设的各项工作,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体制改革、重大措施和项目等,制定我市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和加快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动员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2.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启动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制定全市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和设备设施配置标准,力争到2012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标。完善城区教学大学区建设,促进大学区统一校本研训、*学管理,推动区域内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实现优质师资的区域共享。加强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推进中心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九
16、年一贯制学校的交流合作,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任教,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和辐射带头作用。按照项目牵动、科研引领、学校自主发展的原则,启动特色学校建设工程。开展平安校园、数字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评选活动,培育一批特色品牌学校,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选择性教育需求。探索推进现代学校制度试点,在沈北新区、浑南新区设立现代学校制度试验区,用3-5年时间,基本形成现代学校制度框架,切实把教育事业发展提升到新的水平。 3.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证教育所需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坚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落实三个增长要求,保证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保证农村地区和薄弱学
17、校办学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对采暖费、大型设备购置、校舍维修等项目实行财政统筹,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和财政拨款基本标准,落实对民办教育的各项扶持政策,到2012年,把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提高到4%。完善严格的管理监督机制,积极推进教育投入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增强教育经费分配和使用的科学性,强化对教育经费使用的审计监督,定期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对没有依法落实三个增长、虚列挪用教育经费等行为严格追究责任,确保教育投入的及时足额和教育经费使用的安全有效。 4.完善教师教育培训和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正常的教师定期
18、培训机制,结合新课改,深入实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工程,重点抓好学科带头人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村教师和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各区县(市)要设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市财政安排支持性资金,促进普通教师专业发展,利用五年时间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培训全覆盖。探索建立教师统一管理机制,开展教师无校籍管理试点,实行统一聘任、统一管理、统一配置。完善教师选拔机制,在坚持统一考试录用的同时,扩大在著名高等师范院校直接招聘教师比例,完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办法,逐步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同时适当扩大教育用人部门在选聘和引进教师中的主体作用和权限。进一步完善教师交流机制,促进教师在城乡、区域、校
19、际之间合理流动,推进教师交流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切实解决拖欠教师工资福利尤其是幼儿园教师三险一金问题,加快研究幼儿园教师编制办法,明确幼儿园教师身份,保证其合法权益,调动其积极性。 5.充分发挥在沈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鼓励高校围绕产业发展优化学科设置,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增强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方向的契合度,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强在沈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合作,加快科技园区建设,不断提高高校和科研院所高新技术成果本地转化率,努力实现创新资源效益最大化。支持优秀人才特别是在沈院士等顶尖人才领办、创办企业,促进人才
20、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强化激励约束,围绕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推进重点项目开发等关键环节,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全面激发在沈高校和科研院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加强用地保护,确保教育用地不流失。严格执行教育用地保护政策,对教育规划用地实行统一控制,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优先安排教育用地,未经市级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改变土地用途。确需搬迁、占用学校用地时,应该按照先增后减、先建后拆的原则,由占地拆迁单位在占用拆迁之前按不低于国家和省定标准对场地面积和校(园)舍面积予以补偿,保证教育用地资源不减少。新建住宅小区配
21、套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由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会商规划行政部门审定。对住宅小区学校配套建设情况进行一次彻底排查,没有配建的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弥补。建立学校用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教育用地保护政策和未按要求配建学校的相关企业和有关部门,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7.优化发展环境,为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市区两级执法部门对学校检查,必须会商同级教育督导部门,统一时段集中进行,除应急检查外,执法部门不得随意进入学校检查。对学校的罚款一律上缴财政,用于发展教育事业。要下大力量彻底解决学校周边马路市场、噪音污染、交通拥堵、农村中小学校车运力不足等老大难问题,加强校园治安防
22、范,确保各级各类学校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2023年全市基础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我系调研小组利用学生返校时间,分别由五位成员带领同学前往当地的农村小学进行调研、并做问卷调查。每组调查问卷共15份,学生10份,教师5份。在同学及老师的配合下,我们工作顺利结束。经过我们各队调研,总结成果发现,每个小学均内部内设有图书馆、阅览室、远程教室等,各室配备均达三级标准。各农村学校现有师生不多,但都开设了7个教学班(包括学前班),虽在各种的条件都有
23、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调查中还是发现存在着几个问题: 通过与老师的交谈得知 (1)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各小学在政府的支持下,在教学楼和设施配臵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是很有限的,在很多大的方面的很多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现在小学还没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师,有的小学有几台电脑还是毕业生捐献的,基本都是老师有时候用一下,学生基本没有接触到有关电脑方面的知识。此外,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学校的篮球场很是泥地,下过雨之后要天晴几天才能用,而且很多设施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是由于缺乏资金维修或者是去买新的。 (2)农村教师队
24、伍问题突出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潜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从这次的调查中得知,现在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存在着几个问题:第一、教师的继续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现在很多教师的学历都是中专的水平,但是现在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师已不多,师专正在减少,演变为师院,综合性大学也纷纷加入教师教育的行列,一个开放性的教师教育体制正在形成。由于现在小学的学历水平比较低,很难跟得上现在的教育观念,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教师的继续教育的质量。 第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在农村小学中,年龄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的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全市 基础教育 发展 情况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