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集.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2022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集.pdf(1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全册教材分析一、全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 0 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二、全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 和 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 握 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 握 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 用 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 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
2、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L 元=10角,1 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全册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 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四、全册教学难点: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3、用数学。4、发展空间观念。五、全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在学生掌握了 2 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 0 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 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 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4、。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找规律”是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
5、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为了圆满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为了把新教材以及新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上,不断探索,不断领会新的教学思想,深挖新教材,认真学习新课标。力争做到:(1)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抓好常规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2)积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3)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加强教、学具的演示操纵,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知识,在课堂上多采用民主教学思想,把 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继续开展下去。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自我能力的培养,多探索,多钻研,多实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二)学生情况分析:在大
6、班额条件下,学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原因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习惯。(三)教学措施: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
7、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习中去。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四)预期目标:1、知识目标:(1)加强对学生进行方位、以及数的概念教学,(2)合理进行加、减法计算,合理安排“用数学 的教学,增加开放性问题。(3)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4)加强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意
8、识和实践能力。(5)结合本册数学知识,加强自学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2、能力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1)在概念教学上,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概括能力。(2)在简单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目标: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争做到耐心、细致的了解学生、亲近孩子,多观察、多交流,多帮助他们排除一切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但在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在生活上也应该多帮助,是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2017如18下期教学进度计划表周次日期教 学 内 容节数12.283.2开学第一课 认识图形323.
9、53.92 0 以内退位减法 十几减9 十几减8533.12-3.16十几减7、6 十几减5、4、3、2543.19-3.23十几减5、4、3、2 十几减几练习课553.26-3.30解决问题 整理复习564.24.44.8分类与整理474.94.131 0 0 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 读法、写法584.1 6 4.20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解决问题594.234.28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摆一摆,想一想6105.2-5.4认识人民币3周次日期教 学 内 容节数115.7-5.11认识人民币5125.14-5.18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135.21-5.25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1
10、45.286.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6156.46.8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166.116.15找规律5176.196.22期末复习4186.25 6.29期末复习5第一单元:认 识 图 形(二)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
11、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三、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四、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五、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
12、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七、课时安排:约 5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2 P3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
13、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长 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正 方形: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三 角形:有3条边 3个角二、巩固发展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3.练习一的第1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同桌
14、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三、提高练习取 长 方 形 纸 一 张,对 折 再 对 折。取 正 方 形 纸 一 张,对 折 再 对 折。取 正 方 形 纸 一 张,对 角 折 再 对 角 折。观 察 结 果。四、总结今 天 你 们 学 到 了 什 么?长 方 形、正 方 形、三 角 形、圆 各 有 什 么 特 点?你有什么 想 问 的?五、作 业:1.连 一 连。长方形I I正方形I I三角形I 回 I平行四边形O口口2.O O 0 0 O V o AO个。有()个,口 有()个,。有
15、()个,口有()个,有()(2)()最 多,()最 少,()和()同 样 多。(3)比 口 多()个,O比 少()个。板书设计:认识平面图形长 方 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正 方 形: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圆:没 有 角(即 封 闭 的)不断开的三 角 形:有3条边 3个角教学反思:1.把数学还原成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幼儿园和平时生活中已经多多少少见过或听说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对这些图形他们并不陌生。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他们早已玩过的搭积木游戏,在搭之前先摸一下这些形体的每一个面。学 生 在“摸、搭”的活动中,有了真切的体
16、验,更有了新的“发现”。知识的得出,没有一种突然的感觉,不需花费太多的功夫,只需教师稍稍 指点,学生细细一琢磨,与 生 活 经 验 一联系,知识就很容易地在学生的游戏中得出来了。2.借“交朋友”的线索来串联知识(叫什么名字一一图形的名称;长什么样子图形的特征;住在什么地方一一体会面在体上;给新朋友拍照一一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给新朋友找家一一对图形的感性认识),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生动、有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 3页及练习一第1一3题。教学目标: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
17、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3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教学用具: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
18、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1 .认识三角形(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生答:三角形。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板书:三角形(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先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回答。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3)
19、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2 .认识平行四边形(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
20、向大家展示。X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一一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三、体验深化(P 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三、练习巩固(1)练习
21、一第1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2)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四、作业:1.长 方 形 有()条边,()条长边,()条短边。正 方 形 有()条边,各边 都()。2 .让学生自己利用七巧板拼自己喜欢的图形。板书设计认 识 图 形(二)认识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在“拼一拼”中 感 知 在“剪一剪”中明晰,在“比一比”中验证,在“做一做”中体验。通 过“想一想”“猜一猜”“拼一拼”,充分发挥了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的合力作用使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会拼图的能力,体现
22、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课时教学内容:P6-P7 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长方形的特点。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2.正方形的特点。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第7页练习一第6题。仔细观察,
23、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2.第7页练习一第7题。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3.第 6 页练习一第4 题。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动手,汇报。三、巩固新知第 7 页练习一的第8 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练习课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正方形的特点: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第 二 单 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
24、内容有两个:1 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 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 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三、单元教学重
25、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四、课时安排:13课时第一课时十几减9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初步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初步掌握十几减9 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 的口算。2.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初步掌握十几减9 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圆片若干、小棒3 捆。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年人教版 数学 一年级 下册 教案 全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