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部分+第十四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pdf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部分+第十四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部分+第十四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pdf(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闱4郃结THEPART FOUR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四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又 基 亍 含 /BIEYANGSHEJI样设计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感性认知-试一试 理性归纳记一记(-)区域的含义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干湿区划分图,回忆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如:通过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甘1.区域和地域的异同两个概念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但“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
2、地域、工业地域等。2.区域三大特征的关系区域的整体性是指区域内部的联系;区域的差异性是指区域之间和内部的不同;区域的开放性是指区域之间的联系。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是形成区域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图中是湿润区,是 半干旱区。2.区域特征(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开放性的基础。榭 一 区 域 区 域 忸 形 成 一 之而微内部回之间用基础懿(-)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填表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1.地理位置差异f自然环境差异一人类活动的差异f不同区域发展不
3、同。2.地理环境差异分析主要从自然要素差异(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土壤、植被、资源等)和人文要素差异(包括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环境、商业贸易等)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异同点。区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差异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矿产贫乏石油等矿产丰富影响农业耕作类型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耕作制度一年西熟至三熟一年一熟特色产业水产业以西部畜牧业为主工 业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读某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业业业业校域工工工工院I X 矿落铁械学子等市煌村创机化电高城绿化带图 例飞机场铁路股
4、公路=高速公路O自然保护区湿地(1)阶段一,由于河流、湿地的存在,交通不1.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特征(1)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2)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3)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小。2.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畅,农业、工业发展缓慢。(2)阶段二,此期间该地区工业迅速发展,其 开发早期)稠容的水系一交通阻隔黏重的土壤一开展困难粮食主要i主要的桑3花生产基J主要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3)阶段三,
5、该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环境污染科技进步人 城密口、市 集稠宏的水系提供天然水道;丰富的劳动力:优越的气候条件加剧、资源面临枯竭、湿地遭到破坏。人均耕地少耕地破碎农业生产的 规 彳:粮棉生产地位.考点关破/F E N L E U I E D U与 与 类 解 读考点(一)区域特征分析一一勺 以“案例”为依据探规寻律走向实践 理在书中(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
6、深刻的影响。(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区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要素相同点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不同点位置北纬3 0 附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北纬4 3 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土地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少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贫乏石油等矿产丰富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类型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特色产业水产业西部畜牧业工 业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商业贸易发
7、达不发达 题在书外(2017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图1为2012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材料二 区域粮食供需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图2为20052013年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图。50-ooooO4321卡 唉 州 市:,鬓 云 港*淮安中 扬州金宿迁+镇江市泰 州 市.:江 苏 省 南 京 市-常州市南 施市1无锡市苏州市-10 0 10 20 30 40人口变化/%图2(1)与全国高余粮区相比,高缺粮省市的主要分布区域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8、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其形成原因是 O保障高缺粮地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O(2)据 图2,简 述 江 苏 省 人 口 变 化 一 粮 食 增 产 关 系 的 主 要 区 域 差 异_ O(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粮食的品质。江苏不少农业示范区推广种植
9、有机大米,试分析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 审题指导1.审设问第(1)题,限定词:“与高余粮区相比”,指向词:“分布区域”“形成原因”“主要措施”一先明确全国高缺粮区的分布区域及成因,再针对高缺粮区粮食供给给出措施。第(2)题,“人口变化”“粮食增产”一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要 从“人口变化对粮食增产的影响”这一答题思路去分析。第题,“关注粮食安全”一高品质粮食市场需求大;“示范区”一政府支持;“推广种植”一技术水平高;“有机大米”一无污染,生态环境好。2.审图表(1)由图1 可知,我国高余粮区主要分布在重要直遥邈基地和西部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高缺粮区主要分布在哀澧地区和长江以南地区。(2)由图
10、2可知,苏南地区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地区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答案(1)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粮食的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2)苏南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3)市场需求大;技术水平高;生态环境好;政策支持(任答三点即可)把握规律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分析区域人文特征归纳区域特征0明确区域空间范围评价区域发展利用分析区域自然特征 题组冲关上 海 2(0.6 2)江苏(0.6 0)冲 q (0.9,1)il l B(1.7 6)2 X产西(0.8 0)(2016浙江高考)人 均 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
11、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如图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 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 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序/万元)。完 成 题。(1)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2)从万元产值能耗看()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湖北较高
12、,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解析:(1)B(2)A 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坐标轴的含义。读图可知,山西人均GDP低于湖北,故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选项A 错误。上海人均GDP增长率低于江苏,故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选项B 正确。湖北人均GDP低于江苏,故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选项C 错误。广西人均GDP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故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选项D 错误。第题,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应与当地产业结构和资源状况相适应。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西万元产值能耗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选项A 正确。广西万元产值能耗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也不合适
13、,选 项 B 错误。上海和江苏经济技术水平较高,资源和能源都比较缺乏,应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工业,选项C 错误。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不利于降低能耗,选项D 错误。2.(2018河北三不联考)如图为西亚某区域图,乙湖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一422 m,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据报道,乙湖的水位正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以惊人的速度下降,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干涸不是没有可能。据此完成(1)(2)题。(1)乙湖水位最低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纬度位置C.大气环流 D.距海远近解析:(1)B(2)A 第(1)题,由
14、题意可知乙湖为死海,死海主要受约旦河补给,受西风带来的降水的影响,约旦河冬季水量相对较多,夏季较少,故死海夏季得到的补给量最少,且该地区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故死海即乙湖夏季水位最低。第题,图中地位于死海西岸,盛行风的背风坡,降水量相对较少;地位于死海东岸,海拔较高,位于盛行风的迎风坡,降水量相对较多。考点(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一 以 案例 为依据一一探规寻律走向实践 理在书中分析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d虽地势平坦,但土质黏重H 开 喉 困 难 上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卜一q河流、湖 泊 和 沼 泽 广 布
15、 内 成 为 交 通 的 阻 碎耕作农业发展缓慢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改良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3.现代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口、城市密集稠密的长中游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集中连片江下平人均低于全国水平分割破碎东北平原、面枳广苗、集中连片、东华北平原 北平原人均耕地多生产规模较小粮食商品率低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机械化水平低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 题在书外(2014上海高考)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 题。耕 地 林 地 水 域 草 地 城乡用地口19761998年 打 1998 2010 年注 60.00粟 50.00
16、感 40.00段 30.00*20.00出 10.00次 0-10.00-20.00-30.00(1)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2)据图可以推断,从 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审题指导1976年至1998年间,耕地和草地都有小幅度的减少,林地、水城和城乡用地有小幅度的增长;1998年至2010年间,耕地、草地减少的幅度加大,林地、水域、城乡用地
17、都有增长,以林地的增长最明显。答案(1)A(2)C 把握规律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 题组冲关区域发展呈阶悌式递进一 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从网回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要表现为以传上看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I:业化阶段和高效1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从 空 间 一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1区域发展般会经历由以第产业为到以第二产从 产 业 结 _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上看1构日趋优化、合理1从A地X:区域发展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系 上 看 协调,再到以人地矛盾最为激烈,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1.(2018广东七校联考)辽东湾海岸经历了多次变迁。
18、20世 纪 8 0 年代前,大量人口自发迁入辽河流域,促进了流域的大规模开发。1950年后为扩大灌溉和保护生态,辽河干支流先后兴建了若干水利枢纽工程。如图示意辽东湾辽河河口附近近百年来海岸线的变迁,图中最终海岸线(实线)为2003年实际状况。根据图中信息完成(1)(2)题。(1)图中盘锦湾面积逐渐变小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A.辽河流域植被覆盖增加B.辽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C.辽河河口不断围海造田D.辽河河口潮浪侵蚀减弱(2)1979年以来,辽河三角洲向南发展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是()A.人为截取河水,入海径流锐减B.流域内降水减少,干流流量减少C.流域内植被增加,水库调沙蓄水D.海防大堤和海产养殖
19、工程束缚解析:(1)B(2)C 第(1)题,盘锦湾面积逐渐变小乃至消失,说明其海岸线不断南移,河口泥沙不断淤积。由图可知,有两条河流注入盘锦湾,如果河流流域植被覆盖增加,则河流的含沙量会减少,河口泥沙淤积也会减少,A 项错误;辽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会导致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口泥沙淤积加重,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辽河河口不断围海造田的信息,无法判断其是否是盘锦湾面积逐渐变小乃至消失的原因,C 项错误;辽河河口潮浪侵蚀作用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短时间内其强弱不会有明显的变化,D 项错误。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知,1979年到2003年,辽河河口地区海岸线向南推移的速度逐渐减缓
20、,说明河口泥沙淤积减轻,主要原因应是河流含沙量减少。由材料可知,1950年后为扩大灌溉和保护生态,辽河干支流先后兴建了若干水利枢纽工程,水利枢纽能够调蓄洪水和拦截泥沙,导致入海泥沙减少;流域内植被增加,其涵养水源、调蓄径流的功能增强,水土流失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少,从而使河口泥沙淤积减少。综上可知,C 项正确。2.a、b、c 表示不同阶段的城镇空间布局演化特征,代表不同时期的城市功能区布局演化特征。读图回答(1)(2)题。城镇空间布局Ooo城依发展轴 企业居民点n研发、设计U等服务业高级住宅区(1)不同时期的城镇空间布局与城市功能区布局对应正确的是()A.a、b、c B.a、b(3).cC.a、
21、b、c D.a、b、c(2)如果代表资源型城市的功能区布局发展情况,则时期该城市可能()A.改进资源开采技术,加大资源开采量B.GDP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D.第一产业的比重最高解析:(1)B(2)C 第(1)题,根据城镇空间布局的演化特征判断,由先到后分别为b、c、a;根据城市功能区布局的演化特征判断,由先到后分别为,因此对应关系是b、c、a。第(2)题,时期的功能区布局是研发、设计等服务业与高级住宅区位于市中心,企业大多位于城市外围,说明此时追求的是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因此该城市此时最可能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壬观大题/GFE
22、NZHIDM/增分指导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常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常侧重于比较不同点即区域差异比较;二是比较区域的有利条件大题增分(六)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答题规范和不利条件,或者说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或者说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三是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在高考中,常 以“比较两区域的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的设问形式出现。典题示例(2014北京高考辛选)“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回答问题。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审题指导1.审设问“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一明确了比较的对象“长三角地区
23、”;“地理优势”一比较区域的有利条件,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大的方面比较分析。2.审材料“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一有国家政策的支持。3.审图表从图中看,川渝地区有煤矿、金属矿、天然气等资源,而长三角地区则没有;川渝地区面积比长三角地区大,地价较低: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水力资源丰富,而长三角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答案 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大。技法点拨一、循思维流程快解题角度一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氤箕思维流程为:角度二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
24、思维流程为:角度三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其思维流程为:(一)自然要素差异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或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气候气温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二)人文要素差异大(小)降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不同期);有明显旱、雨两季地形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地势起伏状况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河流水文特征水量大(小);汛期长(
25、短),有明显夏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水系特征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土壤类型及肥力状况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植被类型、覆盖率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资源种类、数量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水资源丰富(短缺)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农业农业类型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届高三 地理 一轮 复习 教师 部分 第十四 地理环境 区域 发展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