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模拟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句”(附答案解析).pdf





《2022高考模拟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句”(附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模拟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句”(附答案解析).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高考最新模拟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句”(附答案解析)河北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 5-1 6题。松江独宿刘长卿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注 刘长卿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刘长卿早年生活困顿,又屡试不第,长期功名无成。直到四十多岁方才中第,授长洲县尉。入仕后,他的遭遇反而更不幸,曾两遭贬谪。这首诗应作于第二次被贬谪后。沧洲d: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时节、
2、地点,见到洞庭落叶触发了无边的愁绪。B.“孤客”点明了身份,“不胜愁”统领了全诗,强化了愁绪。C.颈联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悲与报国无门的惆怅深哀。D.尾联通过与自由飞翔海鸥的比较,表达了摆脱功名束缚的期望。【答案与解析】15.C 解析C项“含蓄”错,这种情感是直接表达出来的,非常明显。故 选Co1 6.这两句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通过夜间明月、青山秋江,营造出凄清的意境,与诗人凄凉的内心交融在一起,从而表达了诗人羁旅思乡、官场失意、郁郁不得志的复杂愁绪。(手法2分,分析2分,情 感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重庆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
3、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寻春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那,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注 题目为编者所加。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诗人被贬黄州期间。潘郭二生:苏轼在黄州的朋友潘大临和郭遵。女王城:黄州州治东十五里的永安城,俗称女王城。驻,y d n,(汁液)浓;味厚。招魂,即 楚 辞 招 魂 。传说宋玉因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见弃,作 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能悔悟,及时召回屈原。1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设想“东风”为春之信
4、使。城居的诗人没有感觉到春意,渴望春意的诗人于是主动出郊寻春、旧地重游。B.“江城”诗中指黄州。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既表明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表现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状况。C.最后两句是告慰故人,诗人表明自己在黄州过得很好,并邀请京城的朋友到此相聚,让友人不必为自己返京之事多操心。D.本诗所表达的情感与作者在 定风波这首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具有类似性,都体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1 6.纪啊评价说:“三、四 句(颔联)深警。”请简要赏析。【答案】15.C16.这一联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人比作秋鸿,把事比作春梦。人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但往事就好
5、像春天的梦样,点痕迹都不会留下。作者将人生所经历的切归于虚无,表达了淡然看待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的态度。通过比喻,将深刻的人生哲思形象的呈现出来,发人深省。【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 正 确 的 一 项 C项,“邀请京城的朋友”表述错误,“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意 思 是“我们已
6、经约定了,每年春季的时候都要出东门踏青,所以,我的老朋友们啊,你们就不必因为此事担心挂念了“,后一句中的“故人”是指老朋友,而前一句中的“约定”的不是京城老朋友,结合颈联“江城白酒三杯胪,野老苍颜一笑温”可知,这里是与“野老”相约。故选C。16.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这类题目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鉴赏。赏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语言表达上,是否运用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一般答题步骤是,首先简析句意,明确手法;然后
7、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 果(意境、情感)。诗句的颔联“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意思是: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可是往事就好像春天的一场大梦一样,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人似秋鸿。这一联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人比作秋鸿,把事比作春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人似秋鸿”承接首联,人如候鸟,有感于外界的信息而动,所以才有“寻春”的举动。“事如春梦”,引起后面四句,把人事看淡了,不在意人生的坎坷挫折,才有后面四句所表达的春游之乐和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作者将人生所经历的切归于虚无,表达了淡然看待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的态度。通过比喻,将深刻的人生哲思形象的呈现出来,发人深省。吉林省长春
8、市东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扬州偶会前洛阳卢耿主簿韦应物楚塞故人稀,相逢本不期。犹存袖里字,忽怪鬓中丝。客舍盈樽酒,江行满箧诗。更能连骑出,还似洛桥时。1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故人稀”点出诗人的处境,暗寓人事的变迁,以淡淡的悲伤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B.诗人的衣袖里仍保存着友人写的文字,这一细节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情意的珍惜重视。C.第四句将眼前人与昔日印象相比照,由此引起内心的波动,反映诗人对友人的关爱。D.颈联用两个典型的画面,表现诗人与友人客舍对饮的畅快淋漓,江行唱和的兴致盎然。1 5.这首
9、诗的尾联笔法灵活,意蕴丰富,请你对此加以赏析。【答案】14.A15.结句不结情,诗情更深化(推进喜悦之情)。“更”句表示两人除偶遇之外,还能并辔同游,这是更大的快乐;“还”句表示仍然能像以前在洛桥一样,将愉悦之情又推进了 一层。打 通 时(今昔)空(扬州、洛桥),巧妙拓展意境。也 可 答“虚实结合”,现在的连骑共行让人想起当年在洛桥并辔同游的情景,现在与过去的场景相重叠,写出作者与故友相聚的喜悦。留白式结尾,拓展诗的想象空间。还跟当年在洛桥时一样,当年的经历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A.“以淡淡的悲伤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分析有误
10、。第 一 句“楚塞故人稀”,写诗人当年的朋友现在已经很难得有机会见到了,流露出怀念故友的淡淡悲伤。但第二句“相逢本不期”和颈联、尾联都表现出与故友的重逢之喜,只 有“忽怪鬓中丝”一句处含有“淡淡悲伤”的意味,但后面又回复至喜悦之中,因此,全诗感情基调愉悦。故选A。1 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韦应物这首抒与老友意外重逢的五律诗,恰如多级台阶的渐进登高,一层层提升,尾联虽为收结,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却并没有收束。本题有四层指令,一是定位尾联,二是笔法灵活,三是意蕴丰富,四是赏析。“尾联”就要考虑诗的结构,“笔法”就要考虑这一联的写法,“意蕴”就是要考虑这一联的表情达意之处,“赏析”是考
11、查角度,是审美鉴赏。“更能连骑出 中的 更 字,前引上面两联中的“存袖里字”“怪鬓中丝”“客舍盈樽酒”“江行满箧诗”,预示着老友相遇后存字、诗酒之外更让人激动的连骑而出,诗的空间与意境都有很大拓展,情感的表达当然更加强烈。”还似洛桥时”的“还”字,将此时与异时连通,将扬州的“连驯”与昔日洛桥的“连骑”两个场景重叠,丰富了诗的意境,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从全诗来看,这是尾联,承担整首诗的收结功能,这却是开放式结尾,仿佛给人“诗人与故友连骑而出”而不知终结的印象,给诗增加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第五次复习检测语文试题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12、。(双调)庆东原 京口夜泊汤式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14.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曲中前三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极言距离家乡路途遥远,点明作者羁旅的处境。B.最后一句中的“愁”是全曲的诗眼,表达出作者远离家乡,流离漂泊的孤苦之情。C.曲中以景物衬托情感,既渲染了寂寞悲凉的气氛,又表现了作者客中的凄凉与惆怅。D.全曲多处运用对偶修辞,工整之中极有节奏感;语言朴实凝练而又不乏华美生动。15.请简要赏析曲中“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三句的妙处。【答案】14.D15.城头上响起报时的鼓声,江心的波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模拟 分类 汇编 古代 诗歌 鉴赏 炼句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