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桃花源记教案(1)(苏教版九年级上).docx
《5.17桃花源记教案(1)(苏教版九年级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7桃花源记教案(1)(苏教版九年级上).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2 .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年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3 .让学生了解本文表现的社会理想。【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朗读、背诵课文。2 .难点:认识并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学过的饮酒这首诗歌吗?(生齐背诗歌)那还记得这首诗歌的 作者是谁吗?是哪个朝代的人呢?诗歌展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山气口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己忘言。二、了解作者、作品、时
2、代背景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 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施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宜场的丑恶,弃官回乡, 这时他才41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羸疾一起折磨着 他,63岁去世。后人称之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 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 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 特征,淡淡几笔传神就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3、。本文大约写于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约57岁。他既拒绝过东晋政权的征召, 又复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而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 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小说色彩。作品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广大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选作课文的,就是这篇有新奇情节、有优美环境、有 人物、有对话的桃花源记。“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本文就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二三、朗读文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理解重要的文言词语及语句1 .重要字词米(ji6)岸/(ydn)然静(hub)然P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5.17 桃花源记 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