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语文人教必修2).docx
《《游褒禅山记》(语文人教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褒禅山记》(语文人教必修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但细读全篇,便知不是以记游为重点,而是借记游写感想、 发议论,是游记文的变格,又是议论文的特殊样式,可以说是一篇游记式的论说文。作为一篇游记,本文按照游程的顺序,有层次地描写了山水景物和名胜古迹。但是作者不是 纯客观地描绘山水,而是在刻画奇妙景色的同时,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寄托于游山探奇的 感受之中,使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契合无间地结合在一起,把记游与说理巧妙地熔于一炉。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3、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教学重难点:1 .理解文章中
2、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2 .认识作者“尽吾志”的思想。课前准备:1 .对照注释看课文一遍,通读课文。2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 .注意本文中的“其”“之”“以”的用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的观点是在“深思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这个观点,又能反过来促使人们 “深思慎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本文作者强调的是“尽吾志”的观点,将它置于主要位置,只是在文末略提 “深思慎取”的观点,这种布局方式是恰当的,既突出了全文的主旨,又不忽略 它的次要方面。四、布置作业整理文章中出现的实词,将本文心得写作一篇小短文,500字。
3、附:板书设计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记叙:山院洞碑议论:古人求思之深无不在奇观常在于险远(志力物)尽志无悔深思慎取【设计意图】这篇作品是一篇思想性非常丰富的文言文散文,在设计中着重考 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文言文梳理归纳的知识,培养学生能整体感 受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能对作品的内容和 形式作出自己的评价。在文学鉴赏中,有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思辨能力, 以及分析文学作品形成自己见解心得的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一、导入新课。本单元三篇课文中有两篇是游记。游记这种体裁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 已经学过。请学生说出游记的篇目。(注意不要把陶花源记和岳阳楼记 列入
4、游记。)教师:根据初读印象说说游褒禅山记跟初中所学游记作品有什么不同。 明确:从记游中生发议论,表达人生哲理。教师指出:古代游记的写法不拘一格。像游褒禅山记这样由记游中生发 出大段议论的不算很多,这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阅读时要注意的是, 文章议论的中心是什么,它怎样由记游中生发出来。能把握住这两个问题,才能 学好这篇文章。二、诵读第1段,走进文章。1 .教师先范读一遍,然后领诵一遍。(说明)教师范读不要求连贯,可以随时穿插一些小问题:“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一一哪一个是本名?(华山。)哪一个是别名?(褒 禅山。)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一一此前不叫褒禅山; “有碑仆道曰
5、花山”一一可见“花山”是古名,“花”后来讹音为“华)“唐浮图慧褒名之曰褒禅一一这句说别名来由。下句“今所谓 庐冢也”作补充,证明此说正确。“距其院东五里名之也”一一“华山洞”,这里是指前洞还是指后洞? (后洞,下文可证。)这句介绍华山洞名由来。“距洞百余步曰花山”一一“有碑仆道”中有省略成分吗?(“仆” 后省“于。)说碑“距洞百余步”,却没有说出方位,据你判断,碑应在洞的哪一面? (西面。作者以慧空禅院为参照物,再去前洞,正是向东走,先见碑而后见洞, 可见碑在洞的西面。)2 .学生练习背诵。教师巡视全班,先背下来的学生可以举手,接受教师个别检查。教师还可以将作者行文顺序写在黑板上:本名一别名由
6、来及证明f华山洞名来由f从仆碑看出本名一指出音谬。3 .学生齐背这一段。先看行文顺序背诵,然后拭去板书再背诵。4 .指点与答疑。为什么要先点出洞名?(下文主要记游华山洞经过,又由此生发议论。)为什么说“华(h ua)山”是“音谬”?(古文无“花”字,“花”小 篆中像花之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 “华”分开。)“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在现代语中应是两句话:因为它在华山南边, (所以)这样称呼它。“名之”是下半句,表示结果。5 .学生齐背与个别检查。三、讲解文章的主旨。1 .学生齐读全文。在齐读前先检查三个长句中停顿的划分并正音。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
7、之乐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正音:无物以相(xidng)之何可胜(s hon g)道也哉长乐王回深父(f。)2 .启发提问: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 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试参照此 例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哪一句话来概括。例:“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一句是就仆碑而言,不过是信笔拈来,与游 洞无关。作者此次游褒禅山的主要目标是游洞,他的主要感受是缘此而生。讨论后明确:“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一句是全文主旨的概括。3 .提问:作者说“不能至”是指什么说的?(不能至洞的深处,不能见“非 常之观”。本来是件“有
8、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尽吾志”是什么意思?(明确: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4 .“尽吾志”这句话跟前段记游中哪句话是前后照应的?明确:”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夫游之乐”是指什么说的? (至洞之深处。)为什么到了洞之深处才能“极夫游之乐”呢?(从“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可以看出,再看下文“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也表 现了这样的意思。)能不能从积累的诗歌中找到一个和这个观点意义相近的诗词?(“无限风光在险 峰”。)再说作者的“悔”一这“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随之”。)小结:“随之”,就是放弃自己的意愿,不作最大努力而屈从别人,这正是
9、本句的关键。四、作者简介。关于本文的写作背景,“预习提示”已经说过,这里稍作补充如下:本文是 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 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 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 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 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其人生理想的一 种实践。明确:经典文章的流传,往往是和作者本人的性格以及经历相关。可谓文如其人。五、学生齐读课文前四段。要求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尽吾志”的思想和文章 布局上的特点,弄清作者的总体构思。(板书)六、归纳文章布局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游褒禅山记 语文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