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民经济统计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国民经济统计概论.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总论一以及统计含义:统计活动以及统计资料 以及统计学 特点:数量性以及总体性。作用:从宏观上看,是国家宏观 管理和调控的重要工具。从微观上看, 是企业管理和决策的依据。口常生活中, 可以宣传教育群众。是进行科学研究的 重要方法。二以及条计产生于17世纪中叶,沿两条线 发展:政治算术社会经济统计。概率论一一数理统计。三以及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全部 国民经济活动。四以及统计总体:根据统计任务要求,由 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 多个别事物的集合。特点:统计总体是根据统 计任务的要求确定的。是客观存在的。统计总 体中所有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同一性质。总体单 位:构成统计总体的
2、个别事物五以及标志:总体单位的特征“戈属性的名称, 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之分变量:可变的数量 标志。有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之分 六以及统计指标: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 量的表现。分类:(1)按其反映的时间特 点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2) 按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 标和质量指标。(3)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 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4)按其计量 不位的特点,分为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七以及统计指标体系:根据统计任务的需 要,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 系,相互联系的一套指标。分类:(1)按 其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 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2)按其内容不同, 可分
3、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以及社会指标体 系和科学技术指标体系(3)按其作用不同, 分为基本指标体系和专题指标体系 八以及流量:指某一时期内发生的量,是 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的数量。存量:在某 一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以 及货物以及储备以及资产负债的结存处, 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流量与存量的关系:(I)有的经济现象, 流量与存量是并存的,有流量必有存量(2) 有的经济现象只有流量,而没有存量(3) 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现象中,流量与 存量是相互影响的(4)两个存量或两个流 量的对比,或者一个流量与一个存量的对 比,计算得到的相对指标,既不是流量也 不是存量第二章统计调查与资料整理一以及统
4、计调查意义: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认识事 物的起点 种类: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 面调查,用来调查屈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 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特点:是一种全 面调查,资料包括的范围全面,是一次性 的专门调查,耗资多,不宜经常举行。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而调查,它是按 照随机抽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 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 去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统计报表:按照国家统计规定的调查要 求与文件自下而上地提供资料的一种调查 方式。内容:表式,填表说明。重点调查: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 点单位进行,其任务只要求掌握事物的基 本状况与基本发展趋势,而不要求掌握全 面的准确
5、资料。特点:组织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一种是利 用定期统计报表经常性的调杳。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专门调查, 电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调查对象进行 全面分析的基础匕有意识的选择若干有典型 意义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作用:I以及补充全面调查的不足。2,验 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二以及数据资料的搜集方法:询问法: 访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座谈会。 报告法观察与实验:直接观察法,空 间遥感统计调查方法,实验法。三以及统计调查方案设计(1)内容:1以 及确定调查任务与目的:2以及确定调查对 象以及调杳单位与报告单位:3以及确定调 查项目与调查表;4以及确定调查时间
6、。(2)制定调查组织实施计划内容:1,调查工作完成的期限与工作进度 2,调查的方式与汇总方法3,组织领导4, 调查前的其他准备工作 四以及资料整理原始资料:(I)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4 检查(方法有逻辑性审查以及比较审查以 及设置疑问框审查),主要从完整性和准 确性两方面。(2)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汇 总;3)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分析表, 以备分析之用(4)对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 次级资料:(1)对现有资料进行甄别。(2) 对现有资料作出评价。(3)选用适当的再 加工方法。五以及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的任务和对象 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 为若干组成部分。作用目的:1以及将零星 分散
7、的统计资料,通过统计分组整理后, 发现其特点与规律,同时可以分析总体中 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2以及可以揭示 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分组标志选择原则:1以及应根据研究目的 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2以及要选择能够反 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3以及要根 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 分组方法:1依据反映事物特征不同,可按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分组。2按标志的多少 分组,可进行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六以及分配数列:将总体按某一标准进行 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与列出每个组的 总体单位数,又称次数分配或次数分布, 有两个要素:分组和次数次数:分布在各个组的总体单位数,又叫 频数分配数列根据标志的特征不同
8、,分为品质 数列和变量数列组距:指每个组变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 值之差。与组数成反比。频率:各组的单 位数与总体单位数对比,求得用百分比表 示的相对数统计分布:按顺序列出各组标 志变量和相应的频率,即成为变量分布, 也成统计分布七以及统计分类标准化:在统计实践中,对 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以及发布和实施 标准,达到统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1以及分类:A经济类型分类B三次产业 分类C行业分类D机构部门分类E基本单 位分类。2以及统计表的设计构成:总标题, 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数字资料。第二章 综合指标一以及综合指熹通过算计调查搜集到大 量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原始资料,对这些 资料加以整理汇
9、总,得到的反映社会经济 现象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按反映总现象总体数量特征不同:分为总 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一)总量指标: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 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得到的说明社会现象 总体的总规模以及总水平的指标用绝对数 及示,因此也称绝对数指标。是人们认识 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础指标。种类:(1)按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分 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的特点:I以及不同时期的指标数 值具有可加性2以及其数值大小与时期长 短有直接关系3以及其数值是连续登记以 及累计的结果时点指标的特点:1以及不同 时点的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2以及其数 值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3以及 其数值是间断计
10、树的(2)按表现形态不同,分为实物量指标和 价值量指标。(二)以及相对指标:将两个有联系的统 计指标对比求得的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间 数量关系的指标。以相对数表示,也称相 对数指标。种类:(1)结构相对指标=各 组总量指标数值/总体总量指标数值x 100%(2)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部分指标数 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指标数值(3)比较相对 指标=某条件下的某一指标数值/另一条件 下的同项指标数值(4)强度相对指标=某总量指标数值/另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 总量指标数值(5)动态相对指标=报后期 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6)计划完成程度 相对指标=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计划指标 数值提高或降低率相对指标=1
11、+实际提高 百分数/1+计划提高百分数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1)分子分母必须具有可比性(2)要把 相对指标与绝对指标结合运用(三)平均指标: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 水平的统计指标*作用:(I)可以反映现 象总体的综合特征(2)可以反映分配数列 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3)可以反映 现象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时间之间的片异 和发展趋势方法:算术平均数以及调和平 均数,几何平均数(前三数值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二为位置平均数)。1以及算术平均数=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 和/总体单位数简单算术平均法EX/N加权算术平均法 EXF/EF 算术平均数的两个重要数学性质:(1)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
12、的离差之和等 于零(2)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 最小2以及调和平均数简单调和平均法 加权调和平均法 3以及几何平均数 4以及众数: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标志值 公式:上限:下限:5以及中位数:将总体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 顺序排列,处于数列中点位宜的标志值为 中位数。公式:上限:下限:6以及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注意现象总体的同质性(2)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3)要注意极端数值的影响四以及标志变异指标:又称标志变动度指 标,它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单位标志 值及其分库差异程度的指标。1以及全距:也称极差,是总体单位标志值 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2以及平均差:总 体各单位标志值同
13、其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 差取绝对值 计算方法:简单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平均差系数:用平均差与总体平均数对比 的相对数.平均差系数越大,总体各单位离散的相对 度越大,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3以及标准差:也称均方差,是各标志值与 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的 平方根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4以及交替标志的标准差:成数:具有某种表现或不具有某种表现的 单位数占全部总体单位数的比戊交替标志的平均数:交替标志的标准差:五以及标志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是 测定变量值离散程度的一类相对数指标, 是标志变异的绝对水平指标与相应平均指 标对比的结果。平均差系数:标准差系数:总方差=组何方差+组内方差的算术
14、平均数 第四章时间数列一以及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指将某 个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系列统 计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 的数列。作用:(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 展变化的过程和特点。(2)研究现象发展 变化的规律和未来趋势。(3)不同地区, 国家发展状况的比较评价和预测。种类:(1)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又称绝对 数时间数列,将总量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 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分 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两种。时期数列特点:1以及数列具有连续统 计的特点。2以及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 相加。3以及数列中各个指标值的大小与所 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数列特点:I以及不具有连续统计
15、的特 点2以及不具有可加性。3以及与时间间隔 长短没有关系。(2)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将一系列同类的 相对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3)平均指标时间数列:将一系列的平均 数按照时间发展先后顺序排列而成 二以及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1)时间长 短应该相等(2)指标的经济内容应统(3)注意空间范围的变化(4)指标的计 算方法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5)缺失资料 要尽可能弥补。三以及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1以及发展水平以及平均发展水平以 及增长量以及平均增长量以及(用于现象 发展的水平分析)2以及发展速度以及增长 速度以及平均发展速度以及平均增长速度 (用于现象发展的速度分析)(一)1以及发展水平:又称
16、发展星,反映客观现 象发展变化在各个不同时间上所达到的状 态,规模,水平。2以及平均发展水平:也叫序时平均数或动 态平均数,是指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加以 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联系:都反映 现象的一般水平区别:一股平均数是同一 时期的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对比 求得,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从静态上 说明总体某个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序时 平均数是根据动态数列中不同时期的指标 数值的总和与时期的项数对比求得的,是 根据动态数列计算的,从而说明某一现象 在不同时期的一般水平。(1)总量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时期数列:a/n时点数列:1以及连续时点:2以及不连续时点:(2
17、)相对指标质平均指标计算平均发展水 平(二)以及1以及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一基期水平2以及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一前一期 水平3以及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一固定期 水平4以及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的累计增 长量5以及相邻的两期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 应的逐期增长量。6以及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 增长量的个数(三)以及发展速度: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情 况的动态相对数列,有环比发展速度和定 基发展速度之分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数量关系: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 速度的连乘积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 展速度相除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 度10以及
18、增长速度:有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 增长速度之分11以及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的关系增长速度=发展速度-I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I 定型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12以及平均发展速度计算方法:(1)几何平均法,又称水平法(2)方程法,乂称累计法四以及时间数列的变动分析(I)影响时间数列的因素长期趋势T 季节变动S 循环变动C 不规则变动I(2)现象发展的长期趋势分析方法时距扩大法,测定现象发展长期趋势 最原始最简便的方法移动平均法,其 主要作用在于修匀数列分段平均法. 又称分割平均法,其数学根据是实际值与 趋势值的离差之和等于零最小平方法, 也叫母小二乘法(2)现象季节变动的分析季节比率()=
19、同月份平均水平/总平均月 份水平XI ()0%第五章指数一以及指数:表明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 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种类:按反映对 象范围不同:个体指数和总指数按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数 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按编制指数时的对比场合不同:动 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1)分析复杂经济现象总体变动的方向和 程度(2)分析经济发展变化中各种因素影 响的大小总指数的两种基本形式:综合指数,平均 指数。二以及综合指数: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 的指数。(1)数量指标综合指数:(2)质量指标综合指数:(3)拉式指数:采用基期同度量因素(4)派式指数:采用报告期同度量因索 三以及平均指数:是
20、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 数,它是先计算出个体指数,然后将个体 指数加权平均而计算出总指数。(1)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关系:区别:在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 问题的思想不同。综合指数引入同度量因 素,先综合后对比:平均指数先对比,后 综合。在运用费料的条件上不同。综合 指数需要研究总体的全面资料,而平均指 数既适用于全面资料,也适用于非全面资 料。在经济分析中的具体作用不同。综 合指数可进行因素分析,而平均指数不可。 联系:在一定的权数条件卜.,两类指数间 有变形关系。(2)寡合余数变形的平均指数具体计算方 法见书PI44146(3)固定权数的平均指数:我国的商品零 售价格指数以及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21、指数以 及职工生活费指数(居民消贽指数)以及 以及西方国家的工业生产指数以及消费品 价格指数等都采用次形式。四以及指数体系:指不仅经济上有一定联 系,而且具有一定的数量对等关系的三个 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对象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连乘积。1以及作用:基本作用表现在对现象进行因 素分析方面。对单个综合指数的编制具有 指导意义应用于指数的推算2以及指数因素分析法的种类:(1)按照分析对象的特点不同,可分为简 单现象因素分析和复杂现象因素分析(2)按 照分析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总量指标 变动因素分析和平均指标以及相对指标变动 因素分析(3)按照影响因素的多少不同,分 为两因素分析和
22、多因素分析3以及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与方法(1)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要分析的 对象及影响的因素(2)根据指标间的数量 对等关系的基本要求,确定分析所采用的 对象指标和因素指标,列出其关系式(3)根据指标关系式建立分析指数体系及 相应的绝对增减量关系式(4)根据指数体 系及绝对用关系式,依次分析每一个变动 对对象影响的相对程度和绝对数量 4以及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1)可变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X固定 构成指数(2)可变构成指数:(3)结构 影响指数:(4)固定构成指数:第六章抽样推断一以及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 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 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统计
23、方法。1以及总体和样本2以及总体参数和统计量3以及抽样方法:值理抽样和不用度抽样 差别:(1)抽样的样本数目不同(2)抽 样误差的计算公式不同(3)抽样误差的大 小不同4以及抽样推断的特点:(1)是由部分推断整体的一种研窕方法。 (2)是建立在随机概率抽取样本的基础上 的。(3)是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 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能加以 控制。二以及抽样误差:抽样指标与被它估计的 总体相应指标的差数1以及种类:登记性误差代表性误差(抽样调查产生):系统性误差(偏差,没遵循随机原则) 随机误差(偶然的代表性误差)2以及抽样平均误差:所有抽样实际误差的 平均水平,即所有样本指标的标准差。
24、计算公式:3以及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I)样 本容量的大小(反比)(2)总体各单位标 志变异程度(正比)(3)不同的抽样方法: 不重置抽样的误差小于重置抽样的误差。(4)不同的抽样组织方式。4以及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指标与总指 标之间可能的误差范围。(与概率保证程 度成反比)公式:三以及抽样估计:根据样本指标数值对总 体指标数值作出估计和推断。*方法:(1)点估计:又称定植估计,它 是用实际样本指标数值作为总体参数的估 计值。(2)区间估计:根据样本指标以及 抽样误差和概率保证程度去推断总体参数 的可能范围。总体总量指标的推算四以及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1)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
25、是 从总体全部单位中直接按随机原则抽取样 本单位,使每个总体单位都有同等机会抽 中。可分为:1以及直接抽选法;2以及 抽签法:3以及随机数字表法。(2)等距抽样:也叫机械抽样,系统抽样, 是将总体全部单位按某一标志排队,而后 按固定的顺序和间隔在总体中抽取若干个 样本单位组成的一种抽样方式。(3)类型 抽样又称分层抽样,首先把总体按某一标 志分成若干个类型组,使各组组内标志值 比较接近,然后分别在各组内按随机原则 抽取样本单位。特点在于把分组法和随机 抽样原则结合起来优点:提高了样本的代表性,降低了抽样 平均误差的总体方差可分为:等比例类型抽样和不等比例类型 抽样。(4)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分成
26、若干 群,然后以群为抽样单位,按随机原则从 总体中抽取若干个群作为样本,而对中选 群内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抽样。优点是节 约和方便15以及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I)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变异程度即总体方 差(成正比)(1)允许的极限误差的大 小(反比)(2)抽样方法(重置比不重置 抽取的样本多)(3)抽样方式(类型抽样 的小于简单抽样的)(4)抽样判断的可靠 程度即概率的大小(正比)第七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一以及相关关系:客观现象之间存在的相 互依存的关系两个特点:(1)以及现象之间数量上依存 关系(2)以及数量上的关系是不确定的。1以及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函数关系是变量之间的一种
27、完全确 定的关系,可以用数学公式确切的表示出 来;相关关系一般不是完全确定的,一般 不能用数学公式准确表示。联系:它们之 间并无严格界限,相关关系又可能转化为 确定性关系2以及相关关系的种类:(I)根据变量多 少分单相关和豆相关(2)根据相关的形式 分线形相关(直线相关)和非线形相关(曲 线相关)(3)根据相关关系的程度分不相 关以及完全相关以及不完全相关(4)根据 相关关系的方向分正相关和负相关3以及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1)确定现象 之间有无相关关系(2)确定相关关系的表 现形式(3)判定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方 向5以及相关关系的判断(略)6以及相关系数:在直线相关条件下,说明 两个现象之间
28、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 析指标。通常用r表示。R=1或r= - 1表示两个现象完全相关R=0表示两个现象完全不相关r| W0.3无直线相关:I r | 0.3有直线相 关;低度直线相关;0.50.8显著 相关(中等程度相关);0.8以上是高度相 关。7以及相关系数的计算8以及协方差()的作用(I )显示x与y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2)显示x与y相关程度的大小(正比) 9以及回归分析:对具有相关关系的现象, 根据其关系形态,选择个合适的数学模 型,用来近似地表示变量间平均变化关系 的一种统计分析的方法。10以及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相关分析研究的两个变量是对 等的关系,回
29、归分析所研究的两个变量不 是对等的关系,必须根据其研究目的,先 确定一个是自变量,另一个是因变量:(2)相关分析只能计算出一个反映两个变 量之间密切程度的相关系数,而回归分析 则能分别建立两个不同的回归方程:(3)相关分析的两个变量必须都是随机变 量,而回归分析的自变量是可以控制的变 量,因变量是随机变量:联系:(1)相关 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和前提(2)回归分 析是相关分析的深入和继续11以及一元线形回归模型:又称简单直线 回归模型,它是根据成对的两种变量的数 据,配合直线方程式,根据自变量的变动 来推算因变量发展趋势和水平的方法。 Y=a+bx其中b为回归系数遵循条件:(1)两个变量之间确
30、实存在显 著的相关关系(2)两种变量之间确实存在 着直线相关关系(3)应根据最小平方法原 理配合一元线形回归模型公式:12以及估计标准误差:是用来说明回归方 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 公式:13以及应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应注意的 问题(1)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 析(2)要注意现象之间的界限及相关关系 作用的范围(3)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要考虑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第八章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以及1以及国民经济:是由各行业构成的,是各 部门的总和,它的基本细胞就是各个企业, 事业和行政单位以及居民户。2以及国民经济核算: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 为指导,综合应用统计,会计和数学等方 法,对
31、国或地在定时期内各类经济 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在特定时点上的结果进 行的综合分析,以描述一国国民经济的联 系和结果。3以及盲民经济核算体系: 指国家 或国际组织为统一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 核算标准和规范。(2)指全面以及系统 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4以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用:(I)是反 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是整个 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2)是加资经济管 理和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3)可以用于 国际比较。(4)具有推动统计和其他核算 现代化的功能。5以及国民账户体系:SNA二以及建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意义: 1以及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口标的要求。 2以及符合深化改革的需要。3以及原有
32、的 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不能适应扩大对外开放 的需要。4以及符合对国民经济运行综合平 衡协调的需要。三以及建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指导 思想1以及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2 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为指导, 并吸取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符合市场经济运 行规律的理论。3以及在总结我国实践经验 的基础上,吸取国际上科学的核算方法和 有益的经聆,建成立符合国情的体系。 四以及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的关系:(1)共同性:1以及研究客体一 致。2以及研究目的一致。3以及研究的主 要内容相同。4以及研究方法基本相同。(2)联系:1以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明 确界定了社会生产范围,这为国民经济统 计提供
33、r明确界定。2以及国民经济核算体 系规定了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单位是常住 单位,这也就决定了国民经济统计的基础 单位。3以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一制定了 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核算的指标体系,为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4以及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用的分类标准,为国 民经济统计提供了基础。5以及国民经济核 算体系对国民经济统计的调查方法的改革 起着促进作用。6以及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体 东同时为国民经济统计分析提供了系统的 科学资料。第九章人口与劳动统计 一以及人口数量:处于某一时点或某一时 期内具有某一特定标志的人口总体人数。 它是计算其他各项人口统计指标的基础。 人口数量统计的特点:1以及确定人
34、口数量 统计的时间标准。2以及确定统计的地理范 围。3以及确定统计的人I范畴。 二以及人口范畴: 常住人口:常住地公安机关有户籍登记的 人口。现有人口:在规定时点上,该地区 的实际居留人口。现有人口=常住人口一常住人口中临时外 出的人口+外来临时寄居的人口 常住人口=现有人口+常住人口中临时外出 的人口一外来临时寄居的人口 常住人口期末人口总数=期初人口总数+(出生人数一死亡人数)+ (迁入人数一 迁出人数)三以及人口分布包括人口的自然地理以及 经济地理和政治地理分布。1以及人口密度=某地区人I数/该地区土 地总面积2以及人口的自然构成:人口性别构成和人 门的年龄构成国际标准把人口按年龄分为三
35、个组:65岁 以上人为老年人口组以及114为少儿人 口组以及1564周岁为成年人口组。总负担系数=14岁以下人口数+65岁以上人 口数/1564岁人口数3以及人口的社会构成:民族构成以及职业 部门以及职务及身份构成以及文化教育构 成4以及人口经济构成 5以及人口自然变动: 人口出生率=年出生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 X1000%o (出生人数不包括死产,但包括 出生时有生命现象,因疾病和其他原因死 亡的婴儿数) 育龄妇女生育率(一般生育率)=年出生人 数/育龄妇女年平均人数X 1000% (育龄妇 女的年龄范围为119岁)人口出生率=育龄妇女生育率X育龄妇女 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人口死亡率=年死亡人
36、 数/年平均人口数X 1000%)年龄别死亡率=某年龄组死亡人数/该年龄 组的平均人口数X100()%0婴儿死亡率=未满一岁婴儿死亡数/2/3本年 出生人数+1/3去年出生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赠氏量/年平均 人口数 X 1000%06以及人口迁移变动(人口机械变动)人口迁入率=一定时期迁入人口数/该时期 平均人口数x 1()00%)人口迁出率=一定时期迁出人口数/该时期 平均人口数X 1000%,总迁移率=一定时期迁入迁出总人数/该时 期平均人口数x】ooo%。净迁移率=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之差/该 时期平均人口数xiooo%。7以及人口增长量=人口自然增长量+人口 机械增长量年人口增
37、长率=年末人口数一年初人口数/ 年初人口数(或年平均人口数)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 8以及人口平衡表的作用:可以反映人口的 变动及其在城乡之间以及农业与非农业之 间的分布和转移情况,可以作为研究国家 的经济实力以及居民消费水平以及城乡差 别以及工农业差别以及人口增长与经济发 展水平的关系等问题的依据。四以及人口质量统计的主要指标:1以及反 映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指标。2以及反映人 口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指标。3以及反映人 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指标。五以及劳动力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在 一定时点或时期内,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 的劳动适龄人口。我国现行的劳动年龄界限:16岁及以上劳 动年龄
38、人口的总和。(一)以及劳动力资源区别于自然资料的 主要特点:I以及劳动力资源是一种能动的 资源.2以及劳动力资源的再生产周期较长。 3以及劳动力资源是一种有生命周期的资 源。(二)以及劳动力资源分组:(1) 按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愿望分组(2) 按文化程度分组(3) 按年龄分组(4) 按城乡分组(5) 按 性别分组(三)以及劳动力资源变动分析指标: 劳动力资源新增率=本期劳动力增加人数/ 期末劳动力资源数X 100% 劳动力资源减少率=本期劳动力减少人数/ 起初劳动力资源数X 100%劳动力资源动态指标=报告期末劳动力资 源总量/基期末劳动力资源总量X l(X)% 退役率=本期高退休人数/期初劳
39、动力资源 总量X 100%(四)以及劳动力资源利用的指标: 劳动力资源可能利用率=在业人数+失业人 数/劳动力资源总量X 100%劳动力资源实际利用率=在业人数/劳动力 资源总量X 100%。就业率=在业人数/在业 人口+失业人UXIOO%。失业率=失业人口 /在业人口+失业人口乂100%。劳动力资源 实际利用率=劳动力资源可能利用率X就 业率(五)以及劳动里资源负担情况分析: 就业人口负担系数=人口总数/社会劳动者 总数(在业人口)丧失劳动能力系数=丧失劳动能力人数/劳 动适龄人口数X 100%第十章国民财富统计一以及国民财富:一个国家在一个时点上 拥有的一切财富的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 国情
40、国力及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 1以及具有的规定性:(I)国民财官是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2)国民财富既 含有已开发出来的财富,又含有存在于大 自然中的财富(3)国民财富中的物质财富 是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的融合体(4)国民 财富是一个存量2以及国民财富分类:(I)按来源分为国 民财产和自然资源(2)按机构部门分为企 业部门以及金融部门以及政府部门以及居 民部门占有的国民财富(3)按经济用途分 物质生产用财富和非物侦生产用财富(4) 按产业部门分为第一以及二以及三产业拥 有的国民财富3以及国民财富统计的意义:(I)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介环节的重要 手段(2)可以进行宏观经济分析(3)可
41、 以为制定宏观调控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4以及国民财富统计的内容:(1)反映和 分析国民财富总量以及构成及变动情况(2) 反映和分析国民财产的数量以及构成及发 展变化情况(3)反映和分析自然资源的拥 有量以及构成以及变动及利用情况 二以及自然资源统计的范围仅限于已经被人 们查明或掌握的自然资源,凡是尚未发现以及 未探明的潜在自然资源,不在统计之列。 1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1)按其性质分 环境费源以及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2)按 其用途分土地资源以及森林资源以及水力 资源以及气候资源以及动植物资源以及旅 游资源等(3)按其探明程度分一级以及二级以及三 级资源(4)按其生成特征分为可再生资源 和非再生
42、资源2以及土地资源统计:* 土地总面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主权 范围内的全部土地面积,包括陆地面积和 水域面积* 分类:(1)从性质分可耕地面积以及园 地面积以及林地面积以及淡水面积以及草 地面积和其他面积(2)按利用情况分农用 地以及建筑用地以及和未利用地* 土地开发利用情况统计分析:土地垦殖率(垦殖指数)=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X 100%土地利用率=已被利用的土地/土地总面积X 100%三以及森林资源统计:包括资源量统计以 及生长量统计和采伐量统计。林木蓄积量: 又称木材蓄积量,是指森林面积上生长着 的林木树干可能出材的材积总量。* 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X100%森林密度=森
43、林海盖面积/森林总面积X100% 或=林木株数/相应的林地面积四以及矿产资源统计:统计指标主要分为 矿产储量和已开采量两大类。矿产储量的 分类:按是否可利用分可利用储量和工业 上哲不能利用储量:按计算方法不同分探 明储量以及保有储量以及工业储量和地质 储量,其中保有储量是更为常用的指标。* 矿产资源统计分析指标包括储量增减变 动情况分析和矿产储量利用情况分析 五以及水力资源统计:其统计指标主要有水力蕴藏量(理论水力 资源量或潜在水力资源量)和水力有效利 用量(可开发水力资源量)自然资源表:反映各种自然资源的储量及 其构成以及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的统计表, 主要用于核算各种自然资源的实物量。六以及
44、国民财产: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 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历年累积的社会产品的 总和,包括有形的物质资产以及无形资产 及金融资产,不包括自然资源。(-)分类:(1)按性质不同分为非金融 资产以及国外金融资产净值和储备资产。(2)按机构部门分为企业部门以及金融部 门以及政府部门以及居民部门占有的国民 财产。(3)按经济用途不同分为固定资产 以及流动资产和其他资产。(二)以及固定资产统计:分类:(1)按经济用途分生产经营用固定 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2)按使用 情况分使用中的以及未使用的和不需用的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折旧率=固定资产折旧额/固定资 产原值XI00%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原值+全部大
45、 修理费用一固定资产的清理价值一扣除清 理费用/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完全重置价值:按重新估价时期 的价格核算的固定资产残存重置价值:完全重置价值一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统计分析:(1)固定资产现状统计分析:固定资产磨 损率(固定资产磨损系数)=固定资产磨损 额(累计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X100% 固定资产有用率(固定资产有用系数)=固 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X 100%=1固 定资产磨损率(2)固定资产变动统计分析:固定资产动 态指标(3)固定资产利用程度分析固定资产利用指标=一定时期的牛.产成果/ 一定时期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平均价值(三)流动资产统计:(宏观Hi箱砌资产由 库存及豳
46、卜斌腌喊产负懒的组成)* 流动资产统计分析:周转次数:生产经营收入额/流动资产平均 价值周转日数=报告期F1历日数/周转次数 =口历口数X流动资产平均价值/生产经营 收入额流动资产构成比例=经营性流动资产/流动 资产总额x loo%流动资产变动情况分析:期末流动资产=期 初流动资产+本期新增流动资产一本期减 少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投入产出分析:资 产产值率=一定时期的产值/一定时期流动 资产平均占用额(四)以及资产负债表:反映机构单位所 拥有的有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的存量价值 以及机构单位之间未清的金融资产以及金 融负债关系的平衡及作用(论述):(I) 能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和强化宏观经济调控(2)能
47、提高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资料的 使用价值(体系包括五个核算系统:国内 生产总值以及投入产出以及资金流量以及 国际收支以及资产负债)(3)能满足国际 对比和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平衡关系公式:资产负债差额=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一金 融负债国民财产=非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与负债净额+储备资产流动资 产=库存+国外短期金融资产负债挣额 其他资产=其他非金融资产+国外长期金融 资产负债净额+储备资产国民财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其他资产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生产统计 一以及1以及生产活动:我国新核算体系 定义的生产活动包括货物生产和服务生产, 即指综合性生产。2以及社会产品:一定时 期内社会生产劳动的有效成果,是使用价 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具有五个特性:劳动 性以及生产性以及有用性以及社会性以及 时期性。社会总产品又称总产出,等于中间消耗与 增加值之和。3以及社会产品的分类:(I)按表现形态 不同分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2)物质产品按完工情况分成品以及半成 品和在产品4以及社会产品的计量单位:(1)社会产品的实物指标实物单位通常有自然单位以及度量衡单位 以及复合单位以及双重单位及标准实物量 单位。实物产量加总方法有两种:计算混合量(直 接加总)和计算标准实物量标准实物产量=E 实物产量X折算系数)。 折算系数=某产品的实际规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