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宏观调控下如何保障我国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宏观调控下如何保障我国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宏观调控下如何保障我国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宏观调控下如何保障我国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1998年金融危机后,为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提出将住宅 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并将住房制度由福利型分配 转为货币型分配,大力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住房开发投资持续增长,开发规模 不断扩大,产销两旺(见图1)。针对我国房价上涨过快的现状,从2003年6 月央行121号文件开始,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比如 “121”文件、“831”大限、“71号”文件等等,但是至今为止,我国对于房地 产调控的宏观政策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而过快上涨的房价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了一 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尤其是被市场“抛弃”的
2、中低收入购房者,住房成为他 们最头疼的问题。谁来保障城市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怎么保障,保障过程中 会面临怎样的一系列问题成为本文将要着重探讨的问题。图1 : 1997年至2009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绘制)口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亿元)一、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我国对房地产市场真正意义上的宏观调控是从2003年4月的第121号文件 开始的,此份文件是中国第一轮房地产牛市启动之后,中央政府第一次采取抑制 房地产过热的措施,表明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由支持转为警惕。七年来的 宏观调控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3年至2005年)
3、;第二阶段(2006 年至2008年上半年);第三阶段(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第四阶段(2009 年底开始)。如果以房价为衡量标准,前三轮调控都以房价的飙涨而告失败,究 其原因主要是供需矛盾。(一)供需矛盾致使房价飙升1 .刚性需求、改善性需求、被动性需求集中释放,投资投机需求旺盛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保持平均每年以9%的速度高速增长,城镇化率不 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城市当中来,房屋需求也日益增加。1998年住房 制度市场化改革,特别是2003年确定房地产业为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之一以后,我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但新建商品住房还是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人民收入
4、的持续增长和民生的改善,更呈现出刚性需求、改善性需求 和由城镇拆迁改造带来的被动性需求高度重合,加剧了市场房屋供不应求的状况。作为有着保值增值优良属性的投资产品和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预期, 房地产日益成为投资者青睐的投资品种。由于去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比较宽松, 加之房地产市场各种优惠政策的推出和其他投资渠道的不足,使各类投资者投机 者携带大量资金进入楼市,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供求不平衡状况。作为经济上的优势群体,投资者和投机者往往是“一掷万金”,一出手就是 几套,十几套的购买,马上付现,没有丝毫犹豫,甚至出现“炒房团”所到之处 房价应声上涨的夸张现象。有些住宅小区,空置率非常高,很多房源都
5、为投资投 机者所有,另一方面却是城市里众多的蜗居族、蚁居族,社会住房状况日益失衡。2 .住宅市场供应不足一方面是市场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市场的住宅供应量也相对不足,而住宅 供应量不足问题主要体现在土地供应上。我国土地根据权属不同,分为国有土地 和集体土地,而作为商品房开发销售,必须在国有土地上进行,而城市的土地供 应量非常有限,造成土地供应量的紧缺。捂地炒地的行为更是加剧了土地的供需 矛盾,土地价格也节节攀升,地王层出不穷,直接间接推高了城市房价。一些原本有能力通过市场购买商品住房的人群,也因为房价的暴涨,加入到 “买不起房”的阵营中来。而原本就买不起房的困难群体更是雪上加霜。(二)住房保障制
6、度建设滞后目前我们所讲的“保障性住房”,是指1998年国务院23号文件以后形成的 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主要用以解决低收入和最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因此,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运营模式、法律法规、各项政策措施还处于摸索阶 段。而至今还未有一部能保障中低收入者住房需求的法律,仅有1999年的城 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和2004年5月发布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两部法 规和一些具体操作办法。在房价暴涨的如今,住房保障问题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出来,引起了很多社会人士的重视。住房作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资料,具有一般商品和公共商品两种特征属性, 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保障品,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标志之一。我国十多年
7、来的“房 地产市场化”的确大大刺激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它在快速驶过的沿途中却不可 避免地委我们流下了一些遗憾,反映在房地产上的最显著的问题之一就是低收入 家庭的居住问题。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是每个人基本生活保障的前提,也是家庭和睦。 社会稳定的关键。但我国从2003年以来的房价快速增长,居高不下,买房成为 许多人,特别熟中低收入家庭的奢望。面对高额的房价,他们也只能望而兴叹。 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他们没有能力通过市场经济来解决住房问题,只能寄希望 于通过国政府保障途径来满足居住和住房条件的改善等需求。因此如何保障中低 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成为当前我国住房工作中亟待解决
8、 的问题。1 .住房保障供应体系还不明确、市场机制不完善我国目前的住房供给体系主要分为两块,一块是以市场为主导的商品性住房 供给体系,另一块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但在日益强调住房商 品化的今天,保障性住房对商品住房市场冲击的担忧成为地方政府不愿主动推进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住房保障和住房商品化之间关系不明确。在市场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情 况下,因担心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会损害市场机制,而在住房保障制度又不健全 的情况下,保障性住房让位于商品房发展就让人不难理解了。本来住房保障与住 房商品化“两条腿走路”,只要关系处理得好,并不矛盾,并且会对社会产生巨 大的积极作用。现在
9、一味强调商品化,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又处于缓慢甚至是局部 停顿状态,形成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畸形发展形态,随着各地房价的飞涨, 缺乏住房保障的中低收入家庭买房难租房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样的住房制度 “跑起来”自然“跑不快”,“两条腿”甚至会相互牵制、阻碍。其次,以政府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不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不合理。世 界各国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市场机制不能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不能 保证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要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房 权益必须靠政府履行其公共服务职责。商品住房发展能有效拉动当地GDP发展, 特别是在经济困难的时期,房地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宏观调控 如何 保障 我国 低收入 住房 需求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