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宏观经济政策演变概述.docx
《2023年-宏观经济政策演变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宏观经济政策演变概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宏观经济政策演变概述发达国家在二次大战以前大都经历过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二次大战后,国 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被不断强化和规范化,逐步形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干预经 济的一整套宏观经济政策。进入70年代,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一度失灵, 各国政府重新考虑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各项干预政策。于是,80年代发达国家 相继削减政府对经济的频繁干预,进入重新重视市场自发调节作用的时期。 9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速和新凯恩斯 主义的传播,发达国家的政府再次调整了他们对经济生活的宏观干预政策。 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在新的基础上被逐步加强。同时,在不同国家之间, 一方面加强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合
2、作和协调;另一方面也在国内政策的目标以 及具体措施上呈现出更多的差异。这就是说,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宏观经 济政策的发展虽然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共性,但也更多的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象50-60年代那种以凯恩斯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从而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 共性突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反了。各国都在寻求适合自己国家特点的更有 效的宏观经济干预方式。作为本书的概述,我们将在这一章中集中阐述那些 具有共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过程,而将各国的特点及其历史渊源放到后 面具体叙述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演变的章节中。第一节现代宏观经济政策的产生第二节“宏观经济政策”通常是指政府以及中央银行以及当局的其他经济管理机 构对宏
3、观经济总量进行调控的行为。它是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措施以 及手段以及决策机构以及执行组织以及信息搜集和监督在内的,旨在对整个 经济状况进行调节的系统。现代宏观经济政策是沿着两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的途径发展的,一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实践,二是宏观经济理论对宏观经济政 策效果的认识。虽然政府在制订和执行宏观经济政策时往往以经验性的认识 为主要依据,但是它的发展历程却显示出它越来越依赖于宏观经济理论的发 展。政府干预经济是前资本主义社会一直存在的,资本主义对封建社会的胜利 使得市场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形式。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冲破 封建社会对商品经济束缚的基础上确立的,而主张政府只是资本主义
4、经济“守 夜人”的思想正是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对政府的要求。在古典经济 学家的理论中,市场经济几乎是完美无缺的,“看不见的手”会将一切都安排 好,根本用不着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直到凯恩斯主义诞生以前,古典经济有意识地,经常性地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是50-60年代逐 步固定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生活中的。在这个时期,货币政策的主要 工具在各国间稍有不同,在美国以及英国和德国等国家,货币政策基本上是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二级市场的政府债券以及调整中央银行的再贴现 率和法定准备金比率来实现的。这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执行手段,但也有一些 例外。例如在日本,一方面,日本的中央银行一直
5、缺乏独立性,从而直到1997 年新的银行法公布之前,多是在大藏省的直接干预下执行货币政策的;另一 方面,日本大藏省属下的“资金运用部”以直接控制信贷规模的方式来实现 其货币政策目标。法国在1986年以前,其中央银行一法兰西银行也缺乏独立 性,并基本以直接控制信贷规模的方式来实行其货币政策。在这个时期,意 大利中央银行也将直接控制信贷规模作为其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货币政策的方向主要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 独立性较强的国家,直到60年代末以前,货币政策还主要是隶属于财政政策, 在经济衰退时配合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以降低利息率,刺激 投资扩张。在通货膨胀率较高
6、时则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减少投资 以减少总需求。这个时期的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多是以利息率为主。在中央 银行独立性较差的国家,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与其最终目标是很难分开的, 在他们直接控制信贷规模的时候,其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都是信贷规模和货 币供给量。而在这些国家,利息率通常也是由政府直接控制的,因此,法定 利息率本身既是货币政策的目标也是货币政策的手段。60年代末,由于西方 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开始大幅度上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开始加强。出现了为 了降低通货膨胀率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并辅以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情况。总之,到6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中央银行制度,货币政 策也已经成为发达
7、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一个基本内容。在50-60年代,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是在飞利浦斯曲线的认识基础上制定 的。飞利浦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这种关系是 在经验研究基础上由英国经济学家飞利普斯于50年代末创立的5。根据费利 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不可能同时发生,因此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 的时候,主要是在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不同组合之间进行选择。高失业率 总是伴以低通货膨胀率,而高通货膨胀率又总是伴以低失业率。既然不会发 生70年代那种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同时高涨的“滞涨”状态,制定宏观经济 政策时就不必考虑同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与扩张的财政政策这种相反方向 政策的结合。在6
8、0年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采取的方向上基本上是一致 的。,Phillips. A. W, “The Relation Between Unemployment and The Rate of Change of Money Wag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1867-195T COAOM/CS, 25 November 1958.四以及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在50-60年代,宏观经济政策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一定程度上与凯恩斯主 义在美国的成功关系密切。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凯恩斯主 义经济理论中强调的两大政策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际上,即使在美 国,政府也不是仅
9、仅用这两种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只是在“对宏观经济进 行微调”的意义上这两大政策才是主要的。科技政策,对外贸易政策,支持 性的农业政策,以及发展教育等等方面的政策都是政府干预市场经济运行过 程的宏观经济政策。一般地说,政府主要的干预经济的手段一直就是通过立法。但是,这个手 段并不是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政策的结果。当古典经济学占统治地位的时候, 国家通过立法来维持竞争的市场秩序,维护私有权,贯彻政府充当“守夜人” 的职能。但是,在凯恩斯主义盛行的时期,立法同样被作为国家积极干预经 济的手段,并被用来建立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体系框架。例如各国普遍用立 法形式规定中央银行对经济的调节职能,并通过立法来建立
10、社会福利保障体 系等等。立法往往也被用作临时性干预经济的手段,如通过立法批准建立大 型公共设施,开发落后地区等等。60年代,美国的肯尼迪政府通过减税法案 刺激经济加速增长也是一个典型的利用立法来执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例子。美国和英国在这个时期,基本上是通过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和立法手段 来干预经济。但是,在欧洲大陆,各国政府的干预手段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内 容却更加丰富多彩。法国在这个时期却更多的利用“经济计划”的形式来干 预经济,并辅以国有化的政策;在意大利,国有化和指导性经济计划也起着 重要的作用,政府直接对经济的行政性干预在意大利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干 预方式。在日本,产业政策在50-60年代就开
11、始起重要的作用,其实现的方 式虽然离不开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以及优惠贷款等措施,但其目的却与美 以及英传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大相径庭。在前西德,50-60年代就已经 注意长期性的干预措施,并十分注意政策的连续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 80年代以后普遍实行的供给派政策,因为供给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就是长期的 问题。或者说,旨在长期起作用的政策必然会影响到供给方面。60年代欧洲 和日本的这些非传统的干预政策,为其在后来宏观经济政策上的本国特色奠 定了基础,也使得这些国家在后来的发展中获益匪浅。随着50-6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迅速增 长。因此调整对外经济关系就成了政府干预
12、经济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在这个 时期,国际货币体系尚维持着固定汇率制度,各国政府的财政政策在刺激对 外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的贸易政策,以及 其他以贸易保护主义为基础的政策和以贸易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政策等。一般 地说,发达国家虽然基本上实行贸易自由主义,但在多大程度上实行贸易自由主义,往往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这个时期,多数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刺激 出口,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有些国家还制定了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总的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货币环境,在50年代 和60年代刺激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这个时期,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通常不是 通过调节汇率来纠正的,在对外政策中
13、,汇率也基本上不是调节的对象。但 是,到60年代末,美国由于连年贸易逆差,美元贬值的压力越来越大,美国 政府不得不在外汇市场上用黄金和其他国家的硬通货买进美元以稳定美元的 汇率。虽然这个时期汇率本身不是调节的对象,但是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各 国政府和货币当局就必须经常在外汇市场上通过买卖本国的货币来稳定汇率。 尤其是60年代末,这种经常性的外汇干预,已经成了一些国家的沉重负担, 并严重地影响着发达国家的经济正常运行,也严重抑制了其货币政策的效果。第三节滞涨的困境与宏观经济政策转型70年代,西方经济开始进入了严重的滞涨阶段,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宏 观经济政策遇到了严重的挑战,60年代被几乎公认的非利普
14、斯曲线所描述的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不再存在了。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者一方 面寻求新的政策调节途径和方式;另一方面也试图在凯恩斯主义基本理论的 基础上来解释“滞胀”的原因。政策出了问题,批评铺天盖地,从左派到自 由主义者,从主张社会改革到主张完全自由化。到70年代中期,新古典学派 逐渐显露头角,他们开始受到官方和经济学界的注意。到了 70年代末,一方 面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所有新尝试都失败了,从而使政府和公众彻底丧失了对 凯恩斯主义的信心;另一方面,新古典的理论影响不断扩大,并最终被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所接受。于是,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开始了宏观 经济政策的全面转型。发达国家在8
15、0年代先后走上了自由化的道路,从而实 行的是新古典学派或与其相近的宏观经济政策。在宏观经济政策上,各个发 达国家都有一些自己的特点,那种凯恩斯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改变。但 是,整个80年代,在自由主义大原则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并没有给西方发达国 家带来经济繁荣,仅仅是帮助他们从严重的通货膨胀下摆脱出来。经济增长 率一直较低,“滞涨”中的“滞”并没有得到解决。进入90年代,新凯恩斯 主义在美以及英等国兴起,政府再次加强对经济的宏观干预。新凯恩斯主义 的政策更强调长期性政策和结构性政策,这些政策在相当程度上涉及了微观 经济行为,从而从供给方面对经济进行更具有长期意义的调节,长期性的政 策,在一定意义
16、上带有经济计划的色彩。因此,在90年代末我们在目睹了 “计 划经济”消亡过程的同时,也看到“经济计划”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一以及70年代的“滞涨”与新古典学派的兴起从60年代末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到了 70年代,各国 都先后出现了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将其解释为“成本推起的通货膨胀”,即将通货膨胀归因于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价格 和工会提高工资。但是,他们面对严重的“滞涨”局面,所能提出的政策基 本上仍然是传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论上的混乱导致了政府政策的混 乱,在更加频繁地交替使用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的同时,西方各国政府 程度不同地采取了“收入政策
17、”,其目的是通过对收入的控制来抑制通货膨胀, 最典型的措施是尼克松政府在1971年采取的冻结工资和物价90天。其结果 是完全失败,通货膨胀不但没有控制住,而且在解除冻结以后,物价上涨得 更厉害。英国的情况与美国十分类似,只是英国的工党政府反应更加迟钝一 些。在意大利,政府使用“指数化工资”的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在法国, 对付通货膨胀的手段中行政性措施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国家的政策虽然 有所不同,其共同的特点是在传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不明现或基本失 效时就转而加强行政性的手段。但是,其效果很差。在传统凯恩斯主义基础 上的宏观经济政策根本对付不了 “滞涨”的局面。必须寻找更有效的政策措 施。
18、早在60年代就颇有影响的货币学派最先站出来反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 政策,他们认为,“滞涨”的基本原因是政府频繁使用凯恩斯主义政策所致。 实际上,财政政策基本上是不会对经济中的实际变量起作用的,它只对经济 的名义变量起作用,所以必然会破坏市场经济自发的运行机制,导致市场信 息扭曲。加上政府频繁交替使用紧缩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导致通货膨胀日 益严重。他们主张政府基本上放弃对经济的宏观干预,让市场机制自发地起 作用,中央银行只要将货币供给量控制在与实际经济增长率水平相适应的水 平上,通货膨胀就会被控制住,而经济增长率将会在市场机制自动作用下达 到一个自然的增长率,失业率也会固定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
19、货币学派对宏观经济政策失效机制的论证,导致了理性预期学派的产生和 发展。理性预期学派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是,人们在预期上不会范系统性 错误,当人们正确地预期到政策的结果时,政策就会失效。只有预期不到的 政策才会起作用,而政府是不能长期蒙蔽公众的,人们会很快熟悉新政策, 并对自己的预期做出调整。所以,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是不起作用的,即使 在短期内起作用,其效果也不可靠,而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要比政府政策可 靠得多。理性预期的命题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宏观经济学也因此 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经济学家不能不在政策的效果中考虑人们的预期问题。 可以说,理性预期学派在相当程度上使得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发展到
20、了一个新 水平。除了主张放弃国家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之外,理性预期学派并没 有体提出政策上的建设性意见,只是它使得政府更加重视市场机制自发的调 节作用,避免那些可能破坏市场机制的干预性措施。在美国,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学派是供给学派,这个学派提出的理论并不 像理性预期学派那样艰深难懂。但是,其对宏观经济学的深远影响却丝毫不 亚于理性预期学派。同时,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简单明了,对处于困境中的 西方政府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主要是针对“滞涨”的, 他们基本政策是通过减税来刺激供给。这在凯恩斯主义者看来是荒唐的,因 为,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减税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它将会提高总需求, 使
21、本来已经十分严重的通货膨胀更加严重,是对“滞涨”的雪上加霜,是天 方夜谭,不可能实现。此外,由于当时美国政府连年出现巨额财政赤字,减 税必然会带来更严重的财政问题。因此,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 出了税率变动与税收总额变动关系的著名曲线一一拉弗曲线。拉弗曲线解释 说,存在着一个最佳的税率,税率过低和税率过高都会使税收减少,美国当 时的税率处于过高的水平,因此,按照供给学派的政策减税,不但可以医治 持续以久的“滞涨”而且也可以增加税收,减少财政赤字。供给学派的政策 很快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而且在发达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供给学派 也反对频繁地采取需求调节的政策,主张充分重视市场自发的调节机
22、制,但 是,供给学派并不像上述两个学派一味地反对宏观经济政策,而是提出了政 府应该从供给方面来考虑宏观经济政策的新命题。供给方面的政策实际上是 从长期调节来考虑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这为后来各国普遍实行的长期性的 税收调整计划和其他旨在长期对经济起作用的经济计划,在理论上铺平了道 路。上述三个学派被西方经济学界统称为“新古典经济学”。他们的共同特点 是强调市场自发调节机制的作用,反对频繁使用需求管理政策来干预经济。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和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及其思路受到了西方政府的高度 重视,并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普遍在发达国家实行。二以及80年代的宏观经济政策转型进入8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先后
23、开始了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型。政策的基 本方向已经从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向着更加自由化的方向转变。50-60 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将治理衰退和刺激经济增长作为主要目标。70 年代则是将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作为调节的对象,但是,由于政策手段单一, 不得不频繁采取相反的政策措施。80年代,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通货 膨胀作为最主要的问题来对待,经济衰退则相对退居次要地位,因此,整个 80年代,经济增长缓慢一直伴随着西方发达国家。1 .财政政策的转型进入8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先后改变了财政政策的传统做法,开始将消 除财政赤字,巩固财政作为财政政策的基本目标。严重的财政赤字导致了巨 额的公共债务
24、,而公债的逐年扩大一方面导致财政负担扩大,税收的潜在负 担日益沉重;另一方面,赤字的逐年扩大,或者意味着投资将越来越多的被 挤掉,或者意味着国际收支将朝着逆差的方向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80年代,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国内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从而对汇率的重大 影响。到80年代中期以后,多数国家在考虑财政政策的同时,都将消除赤字, 稳定国际收支作为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在80年代,减税也成为西方政 府财政政策变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美国,里根政府实行了减税计划, 在英国,撒切尔夫人也在调整其税收结构,实行大规模的减税。减税的财政 政策甚至被认为是降低通货膨胀率的重要条件之一。在70年代以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宏观经济政策 演变 概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