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学习资料:病理习题集修订书稿17修订消化.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病理学学习资料:病理习题集修订书稿17修订消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学习资料:病理习题集修订书稿17修订消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一、选择题(一)A型题1.慢性胃炎时,伴有哪项属癌前病变?A.浅表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B.肥厚性胃炎伴肠上度化生C.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D.十二指肠溃疡E.萎缩性胃炎伴假幽门腺化生2.诊断慢性胃炎的最可靠依据是A.慢性上腹痛常在餐后加重A.炎症细胞浸润程度B.胃固有腺体萎缩C.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D.粘膜肥厚,腺体增生 E.病变部位9.发生癌变可能性较大的病变是B. X线钢餐检查C.胃液分析D.胃脱落细胞检查 E.胃镜活体组织检查3.迷走神经促使胃酸分泌是通过释放A.组胺C.胃泌素E.胰岛素B.缓激肽D.乙酰胆碱A.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炎C.十二指肠溃疡E.反返流性食管
2、炎.胃溃疡的好发部位是A.胃窦部大弯侧C.胃小弯近幽门部E.胃底部大弯侧.十二指肠溃疡最好发于A.十二指肠球部C.十二指肠上游部B.慢性萎缩性I).肥厚性胃炎B.胃大弯近幽门部D.胃体部B.十二指肠降部D.十二指肠升4.与维生素B*吸收有关的内因子是胃粘膜中哪 种细胞产生的部E.十二指肠水平部12.在消化性溃疡的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淋巴细胞C.主细胞E. G细胞B.杯状细胞I).壁细胞A.胆汁反返流酶升高C.慢性胃炎B.胃酸、胃蛋白D.饮食失调5.胃腺体壁细胞、.主细胞主要位于E.生活不规律13.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胃窦部C.胃底和胃体E.贲门及幽门部6.肠上皮化生常见于
3、A.慢性浅表性胃炎C.慢性结肠炎E.慢性萎缩性胃炎B.幽门部I).贲门部A.出血C.癌变E.幽门梗阻B.穿孔D.粘连14.消化性溃疡有诊断意义的症状是B.十二指肠溃疡D.急性胃炎A.返酸C. 口区 litB.恶心D.节律性上腹痛7 .慢性浅表性胃炎时,下列哪项对诊断最有意义A.粘膜层有明显充血、水肿B.固有层深部腺体减少或异常C.固有层中性幅G粒细胞浸润D.炎性细胞仅限于粘膜浅层不累及固有腺体E胃粘膜有肠上皮化生现象.萎缩性胃炎与浅表性胃炎最确切的区别是E.暧气15.消化性溃疡发生在何部位易引起大出血?A.胃小弯C.十二指肠下段B.胃体部D.十二指肠球部后壁E.胃底部16.十二指肠溃疡主要特征
4、为A.溃疡位置多为十二指肠降部B.溃疡较大多为2cm以上336. ABCDE 3837. ABCDE 3938. ABCD二、非选择题(一)名词解释1.假幽门腺化生2.肠上皮化生3.肝细胞气球 样变4.点状坏死5.桥接坏死6.嗜酸性变7. 嗜酸性小体8.肝硬变9.假小叶10.毛玻璃样 肝细胞11.肝性脑病12.假性神经递质13.内 源性肝性脑病14.小肝癌15.急性黄色肝萎缩 16.门一体性脑病17.革囊胃18.早期胃癌19.进展期胃癌(二)填空题1 .引起门脉性肝硬变的因素有、一、 、,而在我国和日本则主要由 长期迁延不愈造成。2 .慢性胃溃疡底部的四层结构依次是_、3 .肝硬变时形成的侧支
5、循环主要表现Ze、o4 .病毒性肝炎是由 引起的以为主的弥漫性炎症。5 .甲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病毒,主要经_ 传染。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病毒,主要由 传播。乙型肝炎病程一般较长,与、 的关系密切。6 .外源性肝性脑病常有明显的诱因,如、 、及。7 .肝硬化时可发生 和 二个临床主要表现。8 .胃溃疡约75%发生在,尤其是。 十二指肠溃疡则多发生在,尤以紧靠幽门 环的 及 为多。9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的并发症 是、O10 .肝硬变时,肝内胶原纤维可来自 细胞和 细胞的增生所致,也可由于肝细胞坏死后,局部 而形成。H.国内L根据原因、病变、临床表现不同, 可把肝硬变分为、12 .肝硬变晚期常见的死
6、因是13 .目前认为,肝性脑病的发生主要与和 形成有关。14 .假性神经递质主要有 和 o15 .肝功能不全时,血浆白蛋白,而球 蛋白 o16 .消化性溃疡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常反复发作,迁延、慢性。17 .坏死是区别慢性活动性肝炎中、 重度慢性肝炎与慢性持续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 重要的形态学依据。18 .门脉高压症表现为、19 .慢性活动性肝炎中、重度慢性肝炎预后 比慢性持续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差是因为前者 和 发生率高.20 .桥接坏死是指肝细胞坏死面积较大呈_ 或,连接小叶 与 之间,或两个小叶 之间。21 .肝硬变形成后肝细胞不断发生坏死原 因, O22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特点是,这是
7、组织学上与浅表性胃炎的区别的依据。23 . A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血中查到和 抗体。24 .型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发生关系较密切。25 .大肠癌的好发部位以 为最多(50%),其次为 (20%),常由 癌变而来。26 .原发性肝癌是由 或 发生的恶性肿瘤,其病因为、。27 .胃癌的好发部位为,特别是小弯侧, 其组织发生可能来自。(三)判断题1 .胃溃疡的病变部位多发生在胃窦部小弯 近幽门处,而十二指肠溃疡则多发生在球部。2 .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相比,十二指肠溃 疡发生癌变的比例高。3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实质 的化脓性炎症。4 .在我国,甲型病毒性肝炎是发生肝硬变的 主要原因。5 .
8、长期大量酗酒在西方是门脉性肝硬变的 主要原因。6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常 表现为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7 .溃疡病最多见的并发症为穿孔。8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 痛,常常在饭前及夜间发生。9 .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的变性常表现为脂 肪变性。10 .点状坏死是指坏死的范围较小,只波及 几个肝细胞的溶解坏死灶。11 .急性重型肝炎般不发展为坏死后性肝 硬化。12 .多数亚急性重型肝炎是由重症肝炎迁延 而来,可进一步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13 .坏死后性肝硬变,肝的结节粗大且大小 不等。14 .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繁殖,病毒 经肝细胞膜释放入血过程中,引起肝细胞损
9、伤。15 .胆汁性肝硬变,肝脏结节常很细小或不明 显,呈深绿色。16 .肝硬变时肝脏体积均可明显缩小。17 .假小叶是肝硬变的主要病理学诊断依据飞18 .肝性脑病早期的主要表现是嗜睡、澹妄。19 .通常病理常规组织学检查可区分甲、乙、 丙、丁等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20 .假性神经递质系指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 素。21 .进食蛋白质过量、外科手术、酗酒及腹 腔放液等皆可诱发肝性脑病。22 .消化道出血是肝性脑病最常见的诱发因 素。23 .食道下端段静脉丛曲张容易破裂而发生 致命性的大出血。24 .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者以胃溃疡为多见。25 .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更易发生穿孔。26 . B型萎缩性胃炎
10、的病变部位多在胃体部。27 .食管癌以食管上段最多见,可分为早期和 中晚期两类。28 .早期肝癌也称小肝癌,是指单个癌结节直 径在3cm以下或结节数目不超过两个,其直径总 和在3cm以下。(四)问答题L简答题(1)简答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理变化。(2)简述胃及卜二指肠溃疡的病理变化。(3)简答溃疡病的并发症。(4)何谓肝性脑病?主要临床表现如何?(5)简述肝硬变引起门脉高压症的主要机理。(6)简述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7)简述外源性肝性脑病的特点。(8)简述内源性肝性脑病的特点。(9)为什么临床上多采用左旋多巴治疗肝性脑病?(10)简要说明慢性活动性昨纯中、重度慢性肝炎 的病变特点和后果及发病
11、的有关因素。(11)肝硬化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引起肝性脑 病发生的机理是什么?(12)简述肝性脑病患者出现扑翼样震颤的机制。 (13)简述严重肝脏病人容易发生低血糖症的机 制。(14)简述胃溃疡的发生机制。(15)简述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机制。(16)简述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17)简述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18)简述肝功能不全时蛋白质的代谢障碍。2.论述题(1)肝昏迷时血氨为什么会升高?血氨升高对脑 的毒性作用有哪些?(2)试述肝硬化时腹水形成的机理。(3)试述肝硬化的病理形态特点。(4)试述门脉性肝硬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5)什么是假性神经递质?它与肝性脑病的发生 有何关系?(6)试述
12、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7)试述急性普通性肝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 联系。(8)列表比较门脉性肝硬变和坏死后性肝硬变的 区别。(9)列表比较胃溃疡和溃疡型胃癌肉眼观察的区 别。附:非选择题答案二、非选择题(一)名词解释1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在胃体者,粘膜中 壁细胞消失,主细胞减少,而分泌粘液的腺细胞 化生,称为假幽门腺化生。2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在胃窦部者,常可 见粘膜上皮化生成具有小肠粘膜特点的上皮组 织,如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及具有纹状缘的吸收 上皮,甚至还有潘氏细胞等,称为肠上皮化生。3 .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损伤表现,病变肝细 胞因水肿而体积肿太达止常肝细胞的4-5倍, 细胞变
13、圆形,胞浆透亮,称为肝细胞气球样变。4 .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时,单个或数个肝 细胞发生溶解坏死,局部由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聚集,称为点状坏死。5 .病毒性肝炎时,坏死范围较大而呈片状或 带状,连接小叶中央区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小 叶中央区之间,称为桥接坏死。6 .有些变性的肝细胞可因胞浆水分逐渐脱 失、嗜酸性增强,呈均匀的伊红染色,称为嗜酸 性变。7 .嗜酸性变的肝细胞进一步发展,可形成伊 红色、均质状的圆形小体,核固缩或消失,称为 嗜酸性小体。其实质为细胞凋亡。8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患。肝细 胞广泛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 细胞的结节状再生,三者反复交错进行,使肝脏
14、 体积缩小,质地变硬,表面及切面均呈结节状, 称为肝硬变。9 .肝硬化时,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肝实 质被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 的肝细胞团。其中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有再 生的肝细胞,中央静脉缺乏或偏位或二个以上。 这种不同于正常肝小叶的结构称为假小叶。10 .是指在常规染色切片上,肝细胞胞浆部 分或全部呈淡嗜酸性细颗粒状,不透明,似毛玻 璃样。常见于含有大量HBsAg的肝细胞等。11 .又称肝昏迷是继发于急、慢性肝功能 衰竭或严重慢性实质性肝脏疾患的一种神经,精 神综合征。12 .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这两种物质与正 常神经递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化学结构 相似,但其传递信息
15、的生理功能远较正常神经递 质为弱称为假性神经递质。13 .是指暴发性肝炎、肝毒性药物中毒、肝 癌时肝细胞广泛坏死而引起的肝性脑病。患者病 情凶险,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一般不需诱因即 可发生。多因广泛肝细胞坏死而使肝功能严重损 害,表现为急性肝功能衰竭,出现高烧、黄疸、 出血及询妄、嗜睡、昏迷等症候,故又名暴发性 肝衰性脑病,死亡率极高。14 .小肝癌是指虹瘤体直径在3cm以下,或 不超过两个痛结节,其直径总和在3cm以下的原 发性肝癌。15 .急性重型肝炎,由于弥漫性肝实质的大片 坏死,肝脏体积明显缩小,重量减轻,包膜皱缩, 质地十分柔软,颜色土黄,切面黄褐色而杂有红 色斑纹,故又称急性黄色肝
16、萎缩或急性肝坏死。6.又称外源牲肝性脑病L即肝硬化时,门一 体循环的侧支循环开放,肠源性毒性物质绕过肝 脏直接进入体循环而引起的脑病,称门一体性脑 病。此型肝性脑病的发生往往有诱因的存在。17 .浸润型胃癌的癌组织弥漫侵及胃壁时,使 胃壁增厚、变硬、胃腔缩小、粘膜皱裳大部消失, 似革袋,称革囊胃。18 .指癌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 未侵及肌层的胃癌。19 .指癌组织浸润深度超过粘膜下层达肌层或 胃壁全层的胃癌。(二)填空题.病毒性肝炎营养不良慢性酒精中毒化学毒 物作用病毒性肝炎1 .渗出层坏死层肉芽层瘢痕层.食道下段静脉丛曲张直肠静脉丛曲张脐周 静脉从曲张2 .一组肝炎病毒肝细胞变性
17、坏死. RNA消化道DNA血道肝硬变肝癌3 .消化道出血药物作用感染进食蛋白质 过量外科手术酗酒腹腔放液.门脉高压肝功能不全4 .胃窦部小弯近幽门部十二指肠球部前 壁后壁.出血穿孔幽门狭窄癌变5 .贮脂细胞成纤维细胞网状纤维胶原化.门脉性肝硬变坏死后性肝硬变胆汁性肝 硬变淤血性肝硬变寄生虫性肝硬变6 .肝性脑病食道静脉丛破裂大出血合并感 染合并原发性肝癌.氨中毒假性神经递质7 .苯乙醇胺羟苯乙醉胺.减少增高增多8 .上腹部节律性疼痛返酸暧气.桥接样和碎片状9 .脾肿大胃肠道淤血腹水侧枝循环形成.肝硬化肝癌10 .片状 带状 中央区 汇管区 中央区.肝硬变的病因持续存在 肝内血管改建,严 重影响
18、肝细胞代谢所致11 .胃粘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甚至消失.抗壁细胞抗体抗内因子抗体12 .大肠.直肠乙状结肠多发性息肉13 .肝细胞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真菌及毒素亚硝胺类化合物.胃窦部 胃腺颈部(三)判断题. J 2. X 3.X4. X5.J6. X 7.X8.J9.X 10.V11.V12. X13.J14.X15.V16.X 17.V18.X19. X20.X21.J22.V23.J 24.X25.J26. X27.X28.J(四)问答题1 .简答题(1)病变可累及胃的各部,但以胃窦部为最 常见。胃镜下见粘膜轻度水肿、充血,伴有小出 血点及糜烂,表面有粘液覆盖而呈黄白色。显微
19、 镜卜见炎症限于胃粘膜的浅层(上1/3) o粘腴固 有层水肿、充血,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急 性发作时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粘膜上皮可有剥 脱,腺体基本正常。病人常表现为上腹部胀痛、 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2)肉眼观溃场多为单个呈圆形或椭圆形,溃 疡边缘整齐,状似刀切后。溃疡深浅不一,底部 平坦干净。胃溃疡多发牛.在幽门部的胃小弯,直 径在厘米以内。十二指肠溃疡多在十二指 肠的球部,直径多在1厘米以内。溃疡底部可分 为四层结构,即渗出层、坏死层、肉芽层、瘢痕 层。(3)出血:溃疡底部肉芽组织内毛细血管 破坏可引起经常性微小的出血,而使患者大便中 杳出“潜血”。溃疡底部较大血管被腐蚀破裂时, 则
20、可引起大出血。穿孔:溃疡底部组织不断被 侵蚀,溃疡不断加深,最后可以穿透胃肠壁而引 起穿孔。幽门狭窄:由于病程长久,瘢痕组织 形成过多收缩而使幽门部狭窄。癌变:长期胃 溃疡,由于附近的粘膜因慢性炎症而不断地破坏 与再生,约1%左右可发生癌变。(4)肝性脑病是指继发于严重肝脏疾患,呈 现一系列精神、神经的综合病征。临床表现为, 早期有欣快感或沉默少言、淡漠、注意力不集中、 易激惹、烦躁;进一步发展,可发生行动异常、 定向障碍、哭笑失常;神经症状可出现运动不协 调、两手有扑翼样震颤等;严重时出现嗜睡、昏 迷,临床称为肝性昏迷。(5)假小叶压迫管壁比较薄弱的小叶下静 脉,使肝窦的血液流出受阻,致门静
21、脉压力升高。 肝组织的破坏明显地减少了肝内血管网,并使 肝内血管发生扭曲和阻塞,从而增加了门静脉血 液流经肝脏的阻力。肝小叶结构破坏,肝内血 液循环途径被改建,使小叶间动脉与门静脉的小 叶间分支间形成短路相通,结果较高的动脉压阻 挡了门静脉血的正常流通。(6)脾肿大:脾静脉直接流入门静脉,当 门静脉压力升高时,脾静脉回流受阻而使脾脏淤 血肿大。患者常有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 脾功能亢进的现象。胃肠道淤血:门脉压增高 使胃肠道静脉回流受阻而淤血,胃肠壁组织水 肿,功能低卜,造成病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症状。腹水:肝硬变晚期,约75%以上的病人 发生腹水。腹水为淡黄色澄清的漏出液。侧支 循环
22、形成:门静脉发生阻塞后,则门静脉与腔静 脉间的吻合支呈代偿性扩张,使门静脉血绕过肝 脏而经吻合支进入右心,形成侧支循环。食道下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原因之O(7)外源性肝性脑病的特点是多发生于门脉 性肝硬变和血吸虫病肝硬变及慢性肝功能不全 的病人。由侧支循环建立的门一体分流是发生脑 病的关键,它可使肠道吸收的氨和其它毒物直接 进入体循环而不被肝脏解毒,因而大多数病人的 血氨可明显升高。但由于原发疾患是慢性肝损 需,肝功能常可因代偿适应变化而无明显降低, 只有当消化道出血、摄入大量蛋白质、感染、手 术等诱因作用卜,才会出现肝性脑病。(8)内源性肝性脑病是在广泛性肝细胞坏死 的基础上
23、发生的脑病,其特点是多数均由暴发性 肝炎、急性中毒(如四氯化碳、氟烷)引起,病 情凶险,发病急剧,一般不存在毒物的蓄积现象, 而是毒物突然大量进入血液和脑组织而引起的。 毒物可来自肠道,也可来自大量坏死的肝细胞分 解产物。多数人血氨正常或仅轻度升高,无需诱 因即可发病。(9)主要是因左旋多巴容易透过血脑屏障, 它在脑内可转变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使脑 内正常神经递质增多,与假性神经递质相竞争, 而恢复正常神经活动。(10)慢排活动性肝炎中、重度慢性肝炎时肝 脏的病变较为严重而多样性,除急性普通型肝炎 的般变化外,其特点是有明显的活动性肝小叶 炎症,特别是肝小叶界板的破坏出现碎片状坏 死,坏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理学 学习 资料 病理 习题集 修订 书稿 17 消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