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docx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中国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 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 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 一起生活。农村留守儿童失去了直接监护人,“生活上缺少 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的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 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由于家庭 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和关爱,出现了 文化知识、心理健康、思想品德、人身安全教育等诸方面的 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既由爷爷、奶 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方式比
2、较多;二是上代 监护,既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 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 儿童”数量超过了 5800万人。52. 7%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 外出,42. 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 79. 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 亲戚、朋友,7. 3%的不确定或无人监护。因此,解决农村留 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一个不容忽视 的重大时代课题。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文化知识 教育问题首先,留守儿童的父亲或母亲在家独自承担了全部 农活和家务,根本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的学习,许多留守儿童4
3、、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特点,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健 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留守儿童的父母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心,努力承担 起教子之责。有研究者发现,缺少正常的亲子交流与亲情关 照,是孩子性格极易变得内向与孤僻、冷漠。一是要提高家 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弄清家庭教育不等同于文化辅 导,理性的的开展家庭教育,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扭转留 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势;二是家长和监护人要主动和教 师联系、询问孩子的近期学习和生活状况,多与孩子谈心, 全面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及时了解孩子成长发展中面临的 问题,在节假日把孩子带到自己打工的地方让孩子感受生活 的艰辛和幸福的
4、来之不易,增强孩子的责任感;三是要指导 孩子慎重交友,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引导他们 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 诱变坏,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文化的泛滥对孩子的影响特别 大,为了孩子使之健康成长,我们要向“孟母”学习,把好 “孟母择邻”这一关;四是要加强对孩子的监护管理,留守 儿童大多由祖辈监护和照顾,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 式,较多的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 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因此,家长和孩子监护人 不仅要让孩子吃好、穿暖,而且要以身为范、用爱激励孩子, 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明辨是非、有错必改,让孩子在一个充 满爱心、孝心、诚心、
5、诚信的和谐社会中健康成长。5、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优化社区育人环境 社会环境对少年儿童来说是最直接的社会氛围。农村基层组 织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 量,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首先, 要充分利用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 理和自我约束,加大整治农村社会坏境的力度,多为农村留 守儿童提供积极健康的精神食粮,让留守儿童在文明的农村 环境中茁壮成长。其次,要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家长 对教育的重视意识,成立由学校、村委、家长代表组成的联 合教育委员会,协调解决留守儿童家庭中出现的问题,通过 有线广播、文艺宣传等形式,向广大农村
6、家长宣传科学的教 育知识。其次,要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抓手,形成科 学文明的育人氛围,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在不增加农民负 担的前提下建好村级图书室、文化室、休闲娱乐广场,用丰 富的书籍和科教影片为留守儿童开辟园地。此为,有条件的 农村地区,要创造条件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为留守儿童提 供住宿便利。6、遵循孩子的身心特点,正确引导同辈群体的交往活 动同辈群体虽是孩子自发的组织,但只要引导得当,它会成 为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班主任首先要以持久而真诚的关心 赢得孩子的信赖,掌握同辈群体交往的“小秘密”,尤其要 与群体的“小首领”交上朋友,其次通过交谈、游戏、讨论 等形式,引导孩子们妥善处理群体内的
7、矛盾,正确看待各种 社会现象,增强孩子对不良社会诱因的“免疫力”。最后通 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群体成员投身 于集体生活,弥补孩子的亲情缺憾,创建健康向上、积极进 取的群体文化。总之,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促 进每一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 “三结合”或“一体化”,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 教育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实现整个教 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避免农村留守儿童在一定的时间、 空间范围内放任自流,失去控制,给不良影响以可乘之机; 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一致,避免他们各自的作用 相互抵消,给孩子的思想造成混乱;也有利于
8、实现各种教育 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森林是美的,美 就在于鸟语花香,让每一只鸟儿都纵情歌唱,不只是牡丹才 芬芳。在我们的教育百花园里,同样也如此。让我们用共同 的爱心,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综合教育 网络,创建一个文明洁净、健康向上的大环境,来促进孩子 的健康成长。在家里还要承担一定量的劳动,他们不仅学习时间少,而且 还造成了留守儿童受教育的环境差;其次,作为监护人的爷 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落后,精力不 足,往往只能照顾孙辈们的日常生活起居,他们基本上没有 能力去辅导孩子的学习,更没有科学的方式、方法去教育这 些孩子,而且家庭中也缺少应有的文化
9、氛围;再次,由于监 管或监管方法不当,部分留守儿童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 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严重者发展到经常旷课、 逃学。2、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 康、人格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父母与孩子分离时间的长短、 代养人的教育方式、孩子交往的对象等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心 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 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心理往往感到紧张、忧郁、多疑、焦虑, 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独。由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介入较少、关注不多,他们遇到问题时往往无法及 时得到排解,常常导致产生自我封闭、缺乏自信和自暴自弃 的心理,进而产生情感脆弱和形成消极
10、孤独的性格。3、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孩子 缺乏良好的家庭管教氛围,他们的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受负 面影响多。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关怀较多,而对其 伦理道德、法制教育较少,致使部分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行上 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 纪、小偷小摸、同学之间拉帮结派,有的与社会混混在一起 抽烟、酗酒、赌博、偷盗等,有些孩子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 的道路。4、人身安全教育问题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 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 时候的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 易受到不良的诱惑和影响。由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存在
11、安全教 育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护人普遍缺乏安 全教育的尝试和能力。很多留守儿童由于无人监管或监管不 当而与社会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极易发生, 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极易遭受伤害。在全国,留 守儿童因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故屡见不鲜,甚至 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屡见报端。5、非社会性行为方面非社会性行为是指“儿童在自己 与周围人之间人为地制造某种隔阂,使自己封闭起来,避免 与社会接触的行为”。这种行为不易被意识到,甚至常常被 忽视,并不具有明晰的社会化特征,它既非亲社会行为,也 不是反社会行为,而且
12、不是社会性问题行为或行为障碍。典 型的非社会性行为主要有两种:“内向性行为和逃避性行 为。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正常情感交流以 及对父母的思念,其性格日趋变得内向、孤僻,喜欢独来独 往、我行我素,或者胆小、自私等,这些特点即是留守儿童 “非社会性行为”特征的外在表现。留守儿童的这种非社会 性行为极容易发展成为问题行为或行为障碍,甚至越过它们 径直突发为反社会行为。常见的发展趋向有两种,一是在儿 童与他人的互动中成为“对他人的非社会性问题行为”,如 孤独症、自闭症等;二是在儿童自我的发展中成为“对自己 的非社会性问题行为,如退缩忧郁、自卑感等。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分析1、家庭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留守 儿童 教育 问题 对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