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教案(新人教版九下)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之声》教案(新人教版九下)18.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音乐之声教案(新人教版九下)18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解音乐之声的剧情。过程与方法.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1 .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 物的热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重点难点重点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难点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 色。教学方法
2、朗读品味赏析法、讨论法、点评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断。教学课时I课时教学基本过程一、预习检查1 .生字注音。伫(zhCi)立嬷嬷(m(5 mo),按捺(nd)涟漪(liGn yi) 虔(qiGn)诚忏(chdn)悔鳞次栉(zhi)比山麓(8众说纷纭(yin)峥蛛(zhOng rong)远眺(tido)2 .词语解释。峥煤:高峻,突出。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涟漪:细小的波纹。伫立:长时间地站着。顶礼膜拜: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遐思:悠远的思索或想象。肃穆:严肃安静。款步:
3、缓慢地步行。虔诚:恭敬而有诚意。窥视:暗中察看。老成持重:阅历多,办事稳重。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众说纷纭:各种说法又多又杂,很不一致。二、新课导入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有一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 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 曲。这个故事曾被拍摄成德国影片菩提树,后来由“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改拍成电影音 乐之声。影片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两年内放映收入四千二百五十万美元,超过飘。许多观众一多 半是妇女,连看十几次,到1971年音乐之声仍
4、然脍炙人口,在美国历年来票房收入最 多的影片中排第三位。三、作者简介勒曼:美国剧作家。四、文本链接.背景知识。音乐之声是根据百老汇一出上演四年而盛况不衰的歌舞剧改编的。该片获第38屈奥斯 卡最佳影片等5项奖。该剧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 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 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片成为最经典的音乐 片之一。剧中广为流传的经典音乐有: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多来咪、晚安,再见等。I960年“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以一百万美元购得歌舞剧的改拍权,但附带一个条件
5、:在 百老汇未结束演出之前,影片不得上映。拍摄工作从1963年开始,起先由威廉惠勘执导, 后来则由制片人罗伯特怀斯兼任导演。影片是在萨尔茨堡市内及周围的山区、平原拍摄的,耗资一千万美元。当时招致了一些非议, 但很快就被大加赞扬。影片上映后,单在北美,头十个月就收入二千万美元,打败其他影片, 成为当年最高票房收入的影片。1 .影视剧本的特点电影文学剧本是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称电影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 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 中人物对白繁多
6、,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 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 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哂外音”(或字幕)表述。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 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五、整 体感知.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段,学生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1 .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意。(D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简洁语言概括。(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
7、修女后仍不改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 课这例行宗教仪式时,跑到野外游玩,后来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匆忙赶回修道院,而 此时,修道院正乱作一团,众嬷嬷正在寻找玛丽亚,并谈论她是否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突 然赶回时,她们就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2)课文有两个场景,请划分两个场景,概括两 个场景内容。(第一个场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纵情歌唱。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写众嬷 嬷对玛丽亚的议论。)六、课文精读1.师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1)仔细品读第一个场景描写,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 感受其诗情画意。(巍峨峥蝶的阿尔里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树林中不时传来
8、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 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山风 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极FI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 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讪坡上绿草箴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 是人间仙境。)(2)体会其作用。(这一段环境描写,由远及近,层次清晰,动静结合,色彩和谐。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 背景,与人物相映衬,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2.感受形象美(1)师生共同品读描写玛丽 亚野外歌唱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学生品味玛丽亚的唱词和动作描写的语句。(玛丽亚的
9、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 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 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展现了她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2)课文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请概括众人的意见,说说众人眼中的玛 丽亚是个怎样的人。(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 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与 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
10、。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乂 无所适从。)(3)课文临近结尾处写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请仔细阅读课文,尝试表演, 体会其性格特征。选五个同学表演,人演玛丽亚,其余四人演修女。选两位同学以导演的身份点评。明确:玛丽亚闯进来时的一连串动作要匆忙、慌张、快捷;在众修女严肃而亳无声息的注视 下,玛丽亚的表情应由羞愧转为无奈。这一段文字是显示玛丽亚个性的生动文笔。(4)剧本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哪岫独到之处?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如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立体刻 画,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文中有正面描写,如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 修道院的情形。也有
11、侧面描写,如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的对话和对唱。二者相辅相成, 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这个人物形象。特别是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 容,简练而艺术地通过侧面描写加以表现,颇见艺术功力。)(5)剧中为什么没有对玛丽亚的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难以转化为视觉形象,观众看不到。)教师引申: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 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影视作为视觉艺术,是由画面构成的。与之相应,影视剧本除了人 物语言描写之外,主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事件,使之 能转化为银幕上的视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想象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视剧本的画 面感。课文中对玛丽亚在野外放声
12、歌唱时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玛丽亚和众嬷嬷的动作、神态 描写,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教师总结: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 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 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3 .体味音乐美师生再次欣赏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玛丽亚歌唱片段。课文是如何体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剧本中,玛丽亚的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 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歌唱,富有喜剧风格。二者都体现了音乐之声这一音乐 故事片的特色。)教师适当补充:音乐故事片是以音乐为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它在欧美 以及其他一些国家
13、和地区,早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电影艺术类型。音乐之声被誉为“新 风格”音乐故事片的杰作。在这部影片中,音乐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剧情发展 的重要表现手段。这部影片能取得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4 .音乐之声曾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一度风靡美国,你认为人们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呢? 1)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影片塑造了 位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据说 许多观众连看十余次都不满足,这其中多半是妇女。(2)我认为主要是因为音乐不朽的魅力。 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人们也许彼此言语不通,但音乐在哪里响起,哪里的人们就可以共 同起舞。无怪乎,全世界都为玛丽亚所倾倒。(3)剧中
14、众修女活泼风趣的议论,突出体现了 音乐故事片常有的喜剧色彩,这也是音乐之声成功的一个因素。)5.课文向我们 描述一个怎样的玛丽亚形象?(课文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天性活泼率直的姑娘,她在音乐里浸着,在快乐里浸着,在大自 然中找到了最舒适的心灵栖息所;她拒绝接受条框规章对自己本性的束缚,她在不经意间嘲 讽了所有的压抑与限制;她是那么善良、亳无心机,她是那么个性鲜明,让人头疼更惹人喜 爱)6.课文中的修女们用什么来比喻玛丽亚?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你 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和“天上的云彩”,真是抓住了她的神韵之所 在!)7.文中的各位修女是
15、怎样评价玛丽亚的?她们喜欢她吗?你从何得知?(她们对玛丽亚的心度则分为两类:以院长、嫉嫉为首的众多修女对玛丽亚是似“恨”实爱, 而贝尔塔的态度则较为严厉。不过她们的观点是一致的:玛丽亚不适合留在修道院。)8.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概括玛丽亚的精神实质,它会是什么? (爱音乐、爱自然、爱孩子、爱生活,无处不得欢乐,无处不可放歌,这是一个与音乐联谊的心中充满爱的姑娘,她身上散发着圣洁的爱的光辉。)9.课文中存在哪些冲突?把它们找 出来,说说作者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课文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的是一班恪守修道院“清规戒律”的修女与无拘无束、无视“清规 戒律”的玛丽亚的冲突。在冲突中我们对双方的原则、观点、性格
16、都有了更深的了解。此外,还有:(1)景色的比照:阿尔卑斯山山坡上比照修道院里,一是纯自然景观,i是被施加了更多人 的意愿的人文景观,二者的不同恰恰暗示着玛丽亚和修女们之间必然产生的矛盾冲突。(2)语言节奏的比照:群口杂唱玛丽亚一段节奏很快、很紧凑,把众修女七嘴八舌数落 玛丽亚的情态描摹得惟妙惟肖;而之前的一段问答节奏很慢,似乎在我们眼前活画出几位修 女在寻找措辞的样子。语言节奏富于变化,使人读来兴味盎然。(3)同类人物不同语言和态度及性格的比照:院长嬷嬷比照贝尔塔,身份同属修女而性格、 修养迥异。作者描绘群像而绝不千人一面。(4)同人物前后神态、动作的比照:玛丽亚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的样子比照玛丽
17、亚在修道院 里发现众人严肃的目光之后小心翼翼的样子。)七、探究升华修道院是修身养性的地方,有点像中国的道观和寺庙,它实质上是对人性的一种束缚,规矩 甚多。玛丽亚显然不应属于那种地方,她热爱自由,喜欢奔跑于广阔的草地上,喜欢像小鸟一样地 唱歌。她的这种行为是不被修道院里众人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应 该向上帝忏悔,幸好院长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是个值得尊敬的人,她也唱歌。如果没有这位 开明的院长,玛丽亚很可能会像其他修女一样在修道院里过着平淡乏味而单调的日子,然后 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地忘记开口唱歌。院长很可能在玛丽亚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所以不希望她重:蹈覆辙。音乐与歌声
18、是情感的一种宣泄,人们欢乐的时候唱歌,痛苦的时候也唱歌。音乐之声是 部音乐剧,玛丽亚不停地唱歌,那是她对自由的一种向往,虽然起初她自己并未意识到这一 点。八、文章脉络全文共有两个场景,分别是:第一场景(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 纵情歌唱。第二场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九、写作特点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玛丽亚在萨尔茨堡郊外纵情歌唱,快乐游玩一正面描写。修道院内,众人对玛丽亚七嘴八舌地议论侧面描写。玛丽亚风风火火地闯进修道院正面描写2.很好地体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十、同步阅 读卖
19、唱的人们王小波有一次,我在早上八点半钟走过北京的西单北大街,这个时间商店都没有 开门,所以人行道上空空荡荡,只有满街匕扬的冰棍纸和卖唱的盲人。他们用半导体录音机 伴奏,唱着民歌。我到过欧美很多地方,常见到各种残疾人乞讨或卖唱,多不觉得难过,就 是看不得盲人卖唱。这是因为盲人是最值得同情的残疾人,让他们乞讨是社会的耻辱。再说, 我在北京见到的这些盲人身上都很脏,歌唱得也过于悲惨;凡是他们唱过的歌,我都再也不 想听到。当时满街都是这样的盲人,就我一个明眼人,我觉得这种景象有点过分。我见过各 种各样的卖唱者,就数那天早上看到的最让人伤心。我想,最好有个盲人之家,把他们照顾 起来,经常洗洗澡,换换衣服
20、,再有辆面包车,接送他们到各处卖唱,免得都挤在西单北大 街一但是最好别卖唱。很多盲人有音乐天赋,可以好好学一学,做职业艺术家。美国就有不 少盲人音乐家,其中有几个还很有名。本文的宗旨不是谈如何关怀盲人,而是谈论卖唱一当然,这里说的卖唱是广义的,演奏乐器 也在内。我见过各种卖唱者,其中最怪异的一个是在伦敦塔边上看到的。这家伙有五十岁左 右,体壮如牛,头戴一顶猎帽,上面插了五彩的鸵鸟毛,这样他的头就有点像儿童玩的羽毛 球;身上穿了一件鹿皮夹克,满是污渍,但比西单的那些盲人干净一那些人身上没有污渍, 整个油亮油亮的一手里弹着电吉他,嘴上用铁架支了一只口琴,脚踩着一面踏板鼓,膝.盖拴 有两面镀,靴子跟
21、上、两肘拴满了铃,其他地方可能也藏有一些零碎,因为从声音来听,不 止我说的这些。他在演奏时,往好听里说,是整整一支军乐队;往难听里说,是一个修理黑 白铁的工场,演奏着一些俗不可耐的乐曲。初看时不讨厌,看过一分钟,就得丢下点零钱溜 走,否则会头晕,因为他太吵人。我不喜欢他,因为他是个哗众取宠的家伙。他的演奏没有 艺术,就是要钱。据我所见,卖唱不一定非把身子弄得很脏,也不一定要哗众取宠。比方说,有一次我在洛杉 矶乘地铁,从车站出来,走过一个很大的过厅。这里环境很优雅,铺着红地毯,厅中央放了 一架钢琴。有一个穿黑色燕尾服的青年坐在钢琴后面,琴上放了一杯冰水,有人走过时,他 并不多看你,只弹奏一曲,就
22、如向你表示好意。假如你想回报他的好意,那是你的事。无心回报时,就带着这好意走开。我记得我走过时,他弹奏的是八音盒舞曲,异常悠扬。 时隔十年,我还记得那乐曲和他的样子,他非常年轻。人在年轻时,可能要做些服务性的工 作,糊口或攒学费,等待进取的时机,在公共场所演奏也是一种。这不要紧,只要无损于尊 严就可。我相信,这个青年定会有很好的前途。下面要谈的是我所见过的最动人的街头演奏,这个例子说明在街头和公共场所演奏,不定 会有损个人尊严,也不定会使艺术蒙羞一只可惜这几个演奏者不是真为钱而演奏。一个夏末 的星期天,我在维也纳,阳光灿烂,城里空空荡荡,正好欣赏这座伟大的城市。维也纳是奥 匈帝国的首都,帝国已
23、不复存在,但首都还是首都。到过那座城市的人会同意,“伟大”二 字绝非过誉。在那个与莫扎特等伟大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歌剧院附近,我遇上三个人在街头演 奏。不管谁在这里演奏,都显得有点不知寒修。只有这三个人例外。拉小提琴的是个金发小 伙子,穿件毛衣,一条宽松的裤子,简朴但异常整洁。他似是这三个人的头头,虽然专注于演奏,但也常看看同伴,给她们无声的鼓励。有位金 发姑娘在吹奏长笛,她穿一套花呢套裙,眼睛里有点笑意。还有一个东亚女孩坐着拉大提琴, 乌黑的齐耳短发下一张白净的娃娃脸,穿着短短的裙子、白袜子和学生穿的黑皮鞋,她有点 慌张,不敢看人,只敢看乐谱。三个人都不到二十岁,全都漂亮之极。至于他们的音乐,就 如童声一样,是一种天籁。这世界上没有哪个音乐家会说他们演奏得不好。我猜这个故事会 是这样的,他们三个是音乐学院的同学,头一天晚上,男孩说:敢不敢到歌剧院门前去演奏? 金发女孩说:敢!有什么不敢!至于那东亚女孩,我觉得她是我们的同胞。她有点害羞,答应了又反悔, 反悔了又答应,最后终于被他们拉来了。除了我们之外,也有十几个人在听,但都远远站着, 恐怕会打扰他们。有时会有个老太太走近去放下一些钱,但他们看都不看,沉浸在音乐里。 我坚信,这一幕是当日维也纳最美丽的风景.我看了以后有点嫉妒,因为他们太年轻了。青 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