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省级课题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省级课题开题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典诵读与师生语文素养提升研究开题报告-XXX县XXX镇中心学校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1、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度,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其中古 诗文不仅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而且语言凝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解读她们,传承她 们,也就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我们 的孩子,也就意味着在孩子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了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我们的孩子 拥有了中国灵魂、拥有了民族品格、拥有了伴随终生的民族“精神护照”。然而,在“百 度” “搜狐”等网站上搜索“中华经典的诵读”,呈现的相关内容极少,这说明,该项 研究还极其匮乏。省内外,只是散见于一些报刊、网站
2、的支离破碎的小块文章,或是探 索阶段的初步研究,适用范围特定,针对性不强。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布国家“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纲 要,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小学课程当中,要在全社会开展诵读古 典诗词的活动。这个纲要性文件的颁布,说明党和政府已经把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上。3、教育部2007年9月正式启动“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一一中华经典诗文 诵读活动”,旨在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华经典诗文为载体,通过诵读,进一步提高 国民的语文素质、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激发全社会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在背诵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 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在弘扬中整合创新。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 族文化智慧。”新课标把语文素养成和人文内涵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要充分体现、 落实这一目标,阅读精典无疑是最现实的选择。学生在大量背诵古诗文中,实现量的积 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陶冶他们的性灵,开阔心胸,端正品 行,塑造健康的人格。从精典中,“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5、自2010年春以来,xxx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打造书香校园文化育人,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活动,全县各校已经形成了诵读中华经典良好氛围。二、课
4、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1、内容:3至6年级每个年级如何选择编制适宜、有效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怎样操作 实践才能更好地使经典诵读T程在我镇3所完全小学乃至全镇小学扎实、有效地推进, 呈现出“百花竞艳,硕果盈枝”的喜人局面;制定经典读本的诵读所要实施的目标和 评价标准体系;通过诵读经典,究竟对教师、学生的语文素养产生了哪些方面基本的、 重大的变化、影响和质的作用;阅读指导:经典诵读读什么?经典诵读怎么读?努力 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诵读途径,在保证“量”的前提下,实现诵读“质”的飞 跃;2、目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在文学的滋养中培养学生的健康 人格;增加全体教师的文化底蕴,
5、丰厚素养;借助精典诵读,加强书香校园的建设。三、课题的研究的主要思路指导思想:让孩子们在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的基础上,丰厚人文素养,为 他们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把背诵古诗文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项硬任务,实行人人 过关制,确保将“读经典”落到实处;利用学校“读书一角”和“诵读专栏”等阵地, 宣传和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激发师生诵读兴趣,巩固读 书成果;探索经典诵读的途径和方法;发动广大家长共同参与,在家中建书房,实 现家校联动的“亲子读书”计划,为学生诵读经典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拓宽经典诵 读渠道,实现经典诵读与综合实践等多学科融合;研究重点:3所完全小学三至六年 级
6、11个班级、10名语文教师。四、课题的研究方法1、学习借鉴法:对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搜集、发放相关材料, 让教师们知晓别人的研究现状、领域、方法等,避免无效的重复研究,以取长补短,少 走弯路,务求省时,高效。2、“迷”住学生法:诵读经典,学生肯定要付出一定的辛苦才可能学有所直,学有 所获,学有所成。如何变“苦学”为“乐学”,这就是需要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认 为,先把学生“迷”住不失为好的方法之一。以名人事例为导引。可举诗人杨万里读 诗诗来说明阅读经典的益处:“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 半山绝句当朝餐”,此句写出了诗人泛舟于湖光山色之中,却不被周围的风光
7、所“干扰”, 只是醉心于王安石的诗句,用它来代替早饭。与此相关联,再看诗人尤袤所说诵读的妙 用“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幽忧读之以当朋,孤寂读之以当琴瑟也”。还有诗 人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了无一点尘。活 水源流随处落,东方花柳逐时新。金鞍于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另外,前面 说到的杨振宁,在小学就表现出了超人的数学和物理天赋,他的爸爸没有按照我们现在 的思想给小杨振宁强化数学和物理,而是找了一位清华大学的文学教授,强化他的文学 素养。杨振宁由此而积淀了数首(篇)中华经典诗文,杨振宁称这些经典诗文对他的人 格养成,对他的一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至今
8、仍滋养着他的精神生命。如果学生被 “经典”的神奇魅力有了认同,有所征服,有了兴趣点、动情点,何愁他们不带着激情 和信心上路,至少他不会在心理上排斥诵读,进而去悦纳之,喜欢之。短小性,哲理 性,知识性经典文化引路。就是在诵读之初,先让学生诵读短小易记,富有哲思明理, 知识性强的诗文,以此来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如论语“泰伯篇第八”中:“子曰:学如不及,尤恐失之”(孔子说:“学习就像追赶什么而追不上一样,追上了还恐怕 再失去它)。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诗中两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意为:我读书极多,不下万卷,因而下笔写作,左右逢源,才思风发,如有神助。它道 出了读书与创造的关系,读书如采花
9、,创作如酿蜜。诵读这些文化经典,怎会对学生没 有启迪作用?欣赏示范。教师可把一些“诗画”合一的名作让学生们在如痴如醉的氛 围中“怡然自乐” “陶然自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还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大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展示自我。在诵读一定作品的基础上,举办丰富多 彩的诵读展示活动,如“中华诗文接龙赛”、“集体朗诵会”、“剧本、小品、相声表演会”、 “自创或改编诗文诵读”、“投稿”,“参加各级各类相关大赛”,等等。通过这些不同形 式,使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既满足了学生们的自我表现,又获得了家长、
10、老师、 同学的肯定、表扬和激励。同时他们也切身体验到诵读经典,就能够把我们中华民族语 言中最精华的东西牢牢背诵下来,成为一种基本的做人素养,有了宽厚扎实的文化根基, 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就有了成长的基础,终生受益。巴金说:我不懂什么 文章作法,也没有学过什么文艺理论,就是滚瓜烂熟地记下了几百篇经典文章,然后就 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写文章了。说的就是此理。3、系统研究法。就是整个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团队,定期开展诵读教研活动,分 工合作,各有侧重,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形成一个有机的研究系统。因为,如果每个 教师只是孤立地研究,势必带来理论上的贫乏无力和实践上的严重失调。依照系统论的 观点来看
11、,任何事物都是由一个大系统中若干子系统组成的,各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中的每个要素的存在依赖于其他要素的存在,如果 某个要素发生了变化,其他要素也随之变化,并引起整个系统的变化。因此,本课题的 研究,我们应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关注整体关照与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以求得整体最佳效能。4、拟尝试的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历来,我们对经典诵读都有着这样的认识:“三 分文,七分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德国学者克司和伊瑟尔的接受美学也认为: 作品本身如果不经过阅读理解,就没有任何意义,就永远成为没有生命的,死的语言材 料,只有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主动地挖掘,才能
12、实现文本意义的发生。也就是说,诗文的 诵读,是与阅读主体的理解密切相关的,二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诵读与思考 相结合。每学习一首诗词或一篇文章,要求学生不光是口动,更强调脑动,比如学习王 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为什么“绿”字用得比“满” “遍”等字好的原因;还有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等。思考是读者对文章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爱憎情感 倾向的领会和感悟,是诵读的初始点、切入口,告诉学生要认识到读书离不开思考的重 要性和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诵读与生活相结合。诵读经典美文,要把读者的现实生 活经验融合进作者的情感体验,以换位的方式,领会、感知作者的内心世界。如学习陆 游的“王师北定中原
13、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心愿和喜悦之感;梁启超的“美哉我少年 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即流露出作者对中国少年的厚望及对中国 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展望之深情诵读与品位相结合。这是指诵读者应该在诵读的前 提下品咀嚼文章的语言、思想等方面的韵味和匠心,该快速读就读得快,该慢读则慢下 来,该高亢热情就高亢热情,该沉郁顿挫就不能喜上眉梢如读李清照的声声慢 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就要用若有所失,不知所措,百无聊赖 的心情去诵读;而读到范仲淹的“上下无光,一碧万顷”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时, 则是满怀欣喜。所以说,诵读与品味相结合,就是读者读深、读透文章和提高赏析 的过程。诵
14、读与导语相结合。在诵读经典诗文时,教师运用适时适当的诵读导语,会 给学生的诵读带来意想不到的、多方面的巨大作用:可激趣、可鼓励、可提示常用 的导语有:“同学们,哪个同学愿意勇敢地带头来朗读一下本文,读出作者的意图来? ” “某某同学,你的朗读声情并茂,让我们听者深刻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你 们的眼神里,老师读出了你们被文本打动、感染的心情,请你再把刚才同学们给你指出 的欠缺的地方读出来好吗? ” “下面让我们一起自然、流畅地把文章再读一遍,把你 的感受、你的体会读出来,写在脸上!”5、对比研究法。为了呈现本课题的研究的实效,可与开展该课题研究前的学生口 语、书面语表达能力和考试成绩及其
15、他方面作一比较,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四、课题研究的步骤本课题分三个阶段完成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1. 52011. 9)学习和研究有关理论,搜集有关信息, 调查师生实际,了解亟待解决的问题,确定实验课题,制定实验方案。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1. 102014. 2)邀请有关专家教师对研究课题作进一 步论证;在论证基础上进行研究与实践,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研究、评 估与改进,撰写研究论文,拍摄实录片;总结阶段性成果。3、课题研究验证汇总阶段(2014. 32014. 6)将理论运用于实验班,验证其可行 性,适应性、成功性;写出课题研究报告;统;总结成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完善 系列档案资料。撰写结题报告,上报省教学研究室,接受专家组的鉴定与评估验收;根 据评价对已获得经验进行淘汰,优化、发展完善,推广其成功经验。六、课题研究的组织顾问:XXX, XXX县教研室副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主持人:XXX, XXX县XXX镇中心学校教研员成 员:XXX XXX XXX XXX XXXXXXX 年 XX 月 XX 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