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的交流发言材料五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的交流发言材料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的交流发言材料五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的交流发言材料五篇第一篇,共五篇专题学习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 万工程”)经验发言材料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审时 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决策。20年来,“千万工程”的 内涵外延不断深化拓展、迭代升级,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 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 美好生活的有机融合,在浙山浙水之间绘就“千村向未来、 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现代版“富春山 居图”。2018年9月,“千万工程”获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 誉一一“地球卫士奖”。“千万工程”之
2、所以能够在全国起到 示范效应、在国际上得到充分认可,根本就在于根植其中 的精髓要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链接浙江、中国和世 界。“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 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充分彰显了习近平 总书记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远见卓识 和战略眼光。习近平总书记对“千万工程”带动乡村全面振 兴经验的重要批示,高屋建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为2023年在学牙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20 周年研讨交流发言材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审时 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决策。20年来,“千万工
3、程”的 内涵外延不断深化拓展、迭代升级,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 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 美好生活的有机融合,在浙山浙水之间绘就“千村向未来、 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现代版“富春山 居图”。2018年9月,“千万工程”获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 誉一一“地球卫士奖”。“千万工程”之所以能够在全国起到 示范效应、在国际上得到充分认可,根本就在于根植其中 的精髓要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链接浙江、中国和世 界。先洗脸后“化妆,修复美丽生态。新世纪初,浙江经济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特别是农村乡镇企业迅猛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随之而来的是环境
4、“脏、乱、差”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环境 问题的反映日益增多。“千万工程”以整治环境问题为先手 棋,从垃圾收集、村内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 村庄绿化向面源污染治理、农房改造、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拓展,实施生态修复,不断擦亮生态底色,走出了一条以 点带线、连线成片再到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提升、 全域美丽的新路径。今天的浙江,农村整体面貌发生深刻 变化,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 ,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增长、零填埋,农村卫生厕所全面覆盖, 森林覆盖率超过61%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成 为首个通过国家生态省验收的省份。好风景造就好“钱景,发展美丽经济。“千万工程”把
5、 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 念贯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注 重抓好发展强村、反哺富村,实现了“美丽风景”向“美丽经 济”的有效转化,走出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兴村富 民之路。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余村考 察,高度评价余村下定决心关闭“高收入”的矿区、全面走 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的理念。今天的浙江,乡村旅游、养生养老、农村电 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 年的5431元提升到2022年的37565元,村级集体经济 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已达51.2%。随 着
6、“千万工程”持续推进,浙江不断打通拓宽“两山”理论转 化通道,“绿水青山”在永续增值中充分释放发展动能。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共建美好生活。“千万工程”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断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 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正因如此,“千万工程”又被当 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 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但要想 把这件实事办好,就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主导地位, 充分调动并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推进“千万工程”进程中,浙江坚持从农民群众最直接、 最现实、最关心的事情做起,由表及里、塑形铸魂,把精 神文明建设贯穿农村人居环境
7、建设全过程,努力把农村建 设成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同时,注重调 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 社会资助、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建设机制,形成全社 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共同建设的大格局。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到美好生活,“千万工程”走的 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农业农村现 代化的路子,根本目的在于为乡亲们谋幸福。牢牢把握这 根准绳,认真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的好经验,因地制宜, 务求实效,我们就能在与人民群众的“双向奔赴”中激发乡 村振兴的磅礴伟力。第五篇关于开展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发 言材料浙江的创新如同一种空气,无处不在,从
8、“八八战略 的提出,至生态文明建设”大幕的拉开,从“千万工程”的 波澜壮阔,再到“文化大省”、“活力浙江”、“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每一个理论创新背后的智慧力量,总能穿越重 重迷雾,指引前路。今天解读“浙江精神”,应该要有新的涵义,那就是学会坚守,懂得久久为功,秉承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 一任干的“钉钉子”精神。从表面看,坚守与创新,看似一对矛盾:有人说,伟 大是“熬”出来的,唯有坚守匠心,才能创造奇迹;也有人 说,创新是灵魂,唯有不断颠覆,才能走向成功。而用辩 证唯物主义的眼光予以审视,这其实是一对有机组合。浙 江的实践证明,成功的坚守需要以创新为前提,伟大的创 新需要以坚守为内涵。去年9
9、月,联合国将最高环境荣誉一一“地球卫士奖”,授予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表彰其卓越贡献。这是中国再次为世界多样化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 方案”。从2003年至今,这一工程仍然是浙江抓城乡统筹 的“牛鼻子”,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也让千万乡 村蝶变为美丽乡村,继而迸发出美丽经济的强劲活力。带 着对坚守与创新的思考,记者走进了浙江乡村,寻找思想 的源泉,成功的奥秘。从“单重奏”到“大合唱” 浦阳镇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南端,这里因地处浦阳江畔而得名,然而水质污染一度成为“老大难”。近几年,通过 重拳整治,绿水清波又重新回归。借着这股东风,镇里发 展沿江、沿山和沿路资源,重金打造风
10、情小镇,发展美丽 经济。走进尖湖村的山坳里,梨花漫山遍野,景在村中,村融景中。过去默默无闻的小村,如今成了“网红村”,引来 众多游客,还有不少外国人。眼下,浦阳每个村都在创建 美丽乡村,更将迎来一场场蝶变。事实上,对于乡村环境整治这件事,浙江已持之以恒抓了 16年之久。时光回转到本世纪初。改革开放后,浙江工业经济高歌猛进,群众收入增加了,但也为此付出了 巨大代价:水脏了、山秃了,特别是农村,环境脏乱差问 题尤为突出。群众揶揄,走在浙江农村,要走过许多垃圾 村才能找到一个干净的村。2002年,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刚到任的118天里,他跑了 11个市、25个县,为了多看几个点,不断压缩吃饭时间,
11、匆匆扒拉几口,立刻赶往下一站。时任浙江 省农办副主任、被习近平同志称为“省级农民的顾益康I 忆说,有一次陪同习近平同志下村调研,看到一个村环境 很好。习近平同志问,这样的村在浙江多不多?顾益康如实告知:不多。据省农办摸排,当时浙江仅有4000个村庄环境较好,剩余的3万多个村庄环境普遍 较差。差到啥程度?像经济最发达的杭州、绍兴等地,农民 有了钱,纷纷盖起小别墅,可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 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河里满是垃圾和黑水,农民连 洗拖把都嫌脏。当时,省里总结为“五个滞后村庄建设规划滞后、村庄环境建设滞后、村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农 民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转变滞后、政府指导服务
12、滞后。一些到过浙江考察的人士,曾形象地概括为:“走了一村 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了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习近平同志一路听,一路看,一路思考。2003年6月,一项名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程,在浙江拉开 帷幕。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全面整治1万个行政村,并 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所 要改变的就是农村现状,以此来促进城乡一体化。“千万工程”一经推出,就普遍受到欢迎。许多农民感 低万分:政府不仅免了我们的税,还出钱帮我们修桥铺路 搞卫生呢!对此,顾益康同样深有感触:在浙江,改革开 放以来,除了土地承包,还从来没有一项工作像“千万工 程”这样,让农民如此发自肺腑地认同
13、;也从来没有一项 工作像“千万工程”这样,让政府投入那么大的精力、财力。时至今日,浙江每年召开一次有关“千万工程”的现场 会,省委书记每次都亲临现场视察、指导、讲话。与会的, 不仅有地方分管领导,还有主要领导,足显省里重视程度。“千万工程”不仅赢得了民心,也教育了广大干部,在 全省上上下下迅速形成了城乡统筹的氛围和合力。可以说,一项工程启动了浙江全省城乡统筹的大合 唱!浙江原来就有众多的农村“工程”,如交通部门的乡村 康庄工程,水利部门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万里清水河 道工程,林业部门的万里绿色通道工程、绿化示范村工 程;经贸部门的千镇连锁万村放心店工程等,这些工程纷 纷聚集到千万工程”旗下,
14、按照“示范村建到哪儿,配套资 金就跟到哪儿”的要求,跟进配套。“千万工程”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局外人士”:省电力部门主动提出要求,将“新农村电气化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一流学府浙江大学主动要求参与新农村建设, 与湖州市达成市校全面合作协议;众多脱胎于农村的乡镇 企业更是不甘落后,积极投身其中;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全省共有1.5万家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从此,浙江的城 乡统筹工作高潮迭起,终成浩荡之势,可以说,“千万工程”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成了浙江城乡统筹名副其 实的“龙头工程”。从“环境佳”到“生活便”“下姜村,梦开始的地方。”走进淳安县的下姜村,这句旅游宣传语赫然可见。今天的下姜
15、村,“农家乐,民宿 忙,游人如织到下姜。”一个人口不到800人的小村庄, 去年接待游客超过40万。而在15年前,下姜村也有一句 歌谣土墙房,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说起总书记第一次来下姜村时的场景,老支书姜银祥还有点不好意思。2003年4月2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 习近平同志乘车从淳安县城颠簸了 60多公里的“搓板路”, 又坐了半小时轮渡,再绕100多个盘山弯道辗转来到下姜 村。如今再到下姜村,早已换了个模样,住在村里不比城 里差。生活非常便利,水、电就不用说了,公交车通到了 家门口。房子大,环境好,要买点啥,出门就有各色小店, 有点小毛病,村里的卫生服务站也能看,方便得很。在推进“千万工程”
16、时,浙江并未就环境抓环境,而是 把它放到了城乡统筹的高度,按照“让村里人像城里人一 样全面享受公共服务和生活便利”的要求,致力于城乡公 共服务的均等化。因为所辖的每个县市都进入全国百强,社会和谐程度较高,因此,嘉兴市早在2003年,就已成为全国第一个 社保全覆盖的城市,并且在全国地级城市中第一个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那时,作为城乡统筹的先 行之地,嘉兴面临的问题正是整个浙江所需要突破的:统 筹将从有形领域转向无形领域;从浅层次的、用钱能够摆平 的,转向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的建设。为此,浙江先后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就业制度,建立了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制度等
17、。在教育、卫生、文化等各个方面,浙江 都提出了一系列的行动计划,逐渐建立健全多层次、全覆 盖的社会保障体系,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社会事业体系, 布局合理、城乡共享的公用设施体系,着力缩小城乡之间、 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在基础实施上,浙江把“四好”农村路、万里清水河道、农民饮用水源、小康体育村、现代商贸服务与农村土地综 合整治、农村危旧房和电气化改造等有机结合,统筹推进 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乡全面覆盖、全线贯 通的基础设施网络。与此同时,浙江又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乡村延伸。全面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中心村为基础的 公共服务体系。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打破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示范 整治 工程 经验 交流 发言 材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