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神秘的夜郎国套头葬风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神秘的夜郎国套头葬风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神秘的夜郎国套头葬风俗 套头葬概况 套头葬是夜郎民族特有的葬俗,在赫章已发觉数十座这种墓。 套头运用的器物有铜釜、铜鼓或铁釜,有的在足部还同时套一件铜釜。这种葬俗可能与原始宗教信仰有关。 套头葬墓运用的鼓形铜釜是很有地方特色的器物。在云南滇文化墓葬中也曾发觉过,但滇文化中没有套头葬。 铜釜套在死者头顶部,发掘时部份头骨及牙齿尚存,看出人脸部基本露在釜外。 神奇的套头葬 墓葬文化在中国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伴随华夏文明诞生而同步发展的。华夏远古的先民们在创建华夏文明的同时,也在谱写着中国墓葬文化史。同时也给今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在众多历史知名的墓葬文化中,发觉与贵州省毕节地区夜郎国可乐
2、遗址的套头葬文化,更因夜郎国这个充溢各种历史谜团的历史古国而显得尤其神奇。 可乐地处乌蒙山腹地,平均海拔11010米,可乐河自西向东流过。可乐遗址(古墓群)幅员9.4平方公里,由3个遗址和15个墓群组成,约有古墓上万座。自20世纪60年头以来,在该地进行过多次发掘。共发掘墓葬273座,出土文物近2000件。目前发掘的墓葬尚不足4%,有贵州考古圣地、夜郎青铜文化殷墟的美誉。属于古代夜郎时期南夷民族战国至西汉时期墓葬108座,在很多重要发觉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奇妙的套头葬等特别葬式。 一具数千年以前的尸骨静静地躺在墓穴中,头顶套着一件铜釜,或是铁釜、铜鼓的大型金属器,有的足部也套一件铜釜或铁釜,或垫
3、一件铜洗。这就是可乐最重要的考古现象-套头葬。可乐发觉的套头葬,在国内其他地区从未发觉过,国外也未见到相像报道。 专家们发觉,运用套头葬的墓只占一小部分,这类墓中有较多随葬器物,有某种威历或神奇的气氛。由此,专家推断,死者的身份定与常人不同-他们是夜郎民族的中下层巫师,还是地位尊崇的氏族首领除套头葬之外,可乐的出土文物,为复原夜郎文化供应着丰富的线索,比如,具有镂空卷云纹的铜柄铁剑显示出超群的铸造工艺,铜戈供应着夜郎文化在地域分布上的重要信息。一具干栏式陶屋模型,呈现了中原建筑文化和夜郎建筑文化的融合 有人推想:套头葬是墓主子身份的象征,有人则认为套头葬可能是夜郎民族某种原始崇拜,还有人提出套
4、头葬应与夜郎的原始宗教有关。这些终归是推想,谁能为我们揭开古墓的套头葬之谜 贵州赫章可乐遗址墓葬 时代:战国至西汉时期 发掘单位:贵州省文物考古探讨所 A. 贵州赫章可乐遗址墓葬简介 贵州赫章可乐遗址墓葬那些奇妙的安葬习俗以及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随葬器物,对揭示古代夜郎文化面貌,探究夜郎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贵州近年实施夜郎考古安排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考古发觉。 2001年910月,贵州省文物考古探讨所会同赫章县文管所在赫章可乐发掘古代夜郎时期南夷民族战国至西汉时期墓葬108座,有很多重要发觉,其中一些奇妙的安葬习俗及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随葬器物更为珍奇。 最引人注目的是奇妙的套头葬等特别葬式。套头葬
5、指用铜釜套于死者头顶的安葬方式。过去在赫章可乐曾发觉过,但远不如这次发觉的形式多样。此外,还发觉几种特别安葬方式:一是用铜洗盖于死者脸部;一是用铜洗垫于死 者头下;另一种是在死者头侧墓底斜插一件铜戈。 套头葬及这些特别葬式在国内其他地区尚未发觉过,属夜郎民族特有的葬式,所反映出的丧葬意识和宗教观念很值得探讨。 2001年910月,贵州省文物考古探讨所会同赫章县文管所在赫章可乐发掘古代夜郎时期南夷民族墓葬108座,有很多重要发觉。其中尤其是一些奇妙的安葬习俗以及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随葬器物,对揭示古代夜郎文化面貌,探究夜郎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这是贵州近年实施夜郎考古安排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考古发觉。 发
6、掘主要分两个工区进行。其中工区墓葬分布异样密集,在约330平方米范围内发觉墓葬81座,很多打破或叠压关系令人惊讶。墓葬年头为战国至西汉时期,其中是否存在间隔期尚不明确。 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地表不见封土堆。墓内填土富含红烧土颗粒。墓葬规模不大,长1.423.2、宽0.41.45米。平面形态主要为长方形,另有两种略变异的形态。一种前、后端侧壁略作弧形外扩,平面约似一哑铃状,共发觉9座墓。另一种头端顶壁中部有一小圆弧外凸,平面约似一钟状,共发觉8座墓。安葬姿态多为仰身直肢葬,双手屈于胸前。另也发觉少量侧肢葬。 这批墓葬最引人注目的是奇妙的套头葬和其他几种特别葬式。 套头葬指用铜釜套于死者头顶的安葬
7、方式。过去在赫章可乐曾发觉过,但远不如这次发觉的形式多样。其一是用鼓形铜釜套于头顶,与过去所见相同。不同的是在墓坑底部四周用未经加工的石块垒砌一圈。其二是用一件大铜釜套头,另用一件大铜釜套脚,脸上盖一件铜洗,双臂上也放置有铜洗。其三是用一件大铜釜套头,用一件大铜洗垫于脚下,右臂垫一件铜洗,左臂旁侧立一件铜洗。套头葬铜釜内基本都保存了一部分头骨,可看出均为仰身直肢葬。另外都发觉运用木棺的痕迹。 除套头葬外,还发觉几种特别安葬方式。一种是用铜洗盖于死者脸部,发觉2座墓。铜洗下头骨大部保存,肢骨却完全朽坏无存。再一种是用铜洗垫于死者头下,仅发觉1座墓。头骨已不存,但洗上保存了一对铜发钗,洗边沿还保存
8、了一对骨质耳环的残痕。另一种是在死者头侧墓底斜插一件铜戈,共发觉4座墓。铜戈或插于左侧,或插于右侧。 套头葬及这些特别葬式在国内其他地区尚未发觉过,属夜郎民族特有的葬式,所反映出的丧葬意识和宗教观念很值得探讨。 随葬器物共出土540多件。器物分布多寡不一,很多墓空无一物;有的墓仅1、2件;稍重要的墓常有1戈、1剑组合或附其他器物;最重要的墓随葬器物达一百零一余件。 随葬器物包括铜、铁、陶、玉、漆、骨等不同质地。其中最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主要包括套头葬铜釜、兵器、装饰品和陶器等几类。 套头葬运用了两类铜釜。一类是辫索纹耳大铜釜,宽沿外侈,鼓腹,圜底,腹上部纵向安置一对硕大的辫索纹环状耳。274号墓
9、出土的一件大铜釜肩腹部装饰一对圆雕立虎,立虎昂首扬尾,呲牙长啸,非常威猛。这类铜釜共出土3件,外壁都附有较厚的烟炱。另一类是鼓形铜釜,也出土3件。这种形制的铜釜最早出土于云南祥云大波那和楚雄万家坝。赫章可乐先后已发觉这种铜釜10余件,都用于套头葬墓。 兵器中以卷云纹茎首铜柄铁剑、卷云纹茎首铜剑和无胡铜戈最有特色。铜柄铁剑之柄饰镂空卷云纹和精细的雷纹、辫索纹,造型美丽,工艺精良,表现出超群的设计和技术水平。青铜剑形制和铜柄铁剑相像,但造形与工艺明显逊色,可能是一种早期形制。铜戈皆直内无胡形,可分为长方形内和M形内两类。内上常有浅浮雕图形装饰。如350号墓出土的M形内铜戈,内上饰3个牵手上举的人图
10、形,援上也有图形装饰。类似的铜戈在贵州黔西南地区曾有出土,可能反映了地域之间的文化联系。 装饰品种类甚多。其中发钗皆铜质,包括4种形制。最多见的为U形双股发钗,其次为首部缠绕为簧形的双股发钗。发钗运用时,常见两只交叉平插于头顶。有的紧靠头骨,有的距头骨45厘米,说明发髻直立于头顶,有高、低不同形式。这与史记记载夜郎民族为椎髻的发型特征正相吻合。 耳环有骨和玉两种,以骨为多。佩戴方式不一,有的双耳各佩1件,有的仅佩单耳,或在单耳上重叠佩3件。玉仅出土1件,主体呈璧形,外缘饰4片对称的冠状装饰,造形颇新颖。 手镯皆铜质。往往多只成组佩戴,双手数量不肯定对称,有的右手戴1只,左手戴3只。佩戴最多的,
11、双手各排列10只。手镯形制主要为窄条环形和宽带环形两种。宽带环形手镯有的镶嵌有数列细小的绿松石片,石片呈圆形或多边形,直径约0.15厘米,中心钻有小孔。 装饰品中还发觉一些小铜铃、铜带钩和用玛瑙管、玉珠、骨珠等穿缀成的项饰。 陶器出土不多,遇有出土每墓也仅1件。器形主要为单耳小罐,还有盘口瓶、圈足单耳小杯等。其中特点突出的是折腹饰34个乳钉的单耳罐。陶器皆黄褐色,夹细砂,手制,火候不高。 此外还出土1件桥形钮铜印,印面正方形,印文为朱文篆书敬事,又释敬吏。 赫章可乐位于贵州西北部,处乌蒙山脉中段东缘。从古文献和目前发觉的资料看,应属古夜郎国范围,但可能还不属夜郎国中心区域。史记西南夷列传称:西
12、南夷君长以一百零一数,独夜郎、滇受王印。夜郎与滇当时应同为西南地区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方国。滇文化的面貌现在已渐渐显现,但夜郎却始终是历史未解之谜。作为一种重要的地域文化,夜郎是中华文明史不行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近年来贵州已将夜郎考古作为重大课题来开展,力争通过对有关区域的排查和对重点项目的发掘,逐步揭示夜郎文化的面貌。赫章可乐夜郎考古的重要收获,将推动这一课题的发展。 发掘单位:贵州省文物考古探讨所 领队:梁太鹤 B. 赫章可乐遗址亟待有效爱护和开发 赫章县可乐遗址是贵州面积最大、遗存最为丰富、文化底蕴最为丰厚的古代遗址,使贵州从战国时期至汉代保存完好的具有独特贵州文化特色的古代文明遗迹,被
13、考古界认为是夜郎青铜文化的殷墟,被评为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觉。由于一些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可乐遗址平安与爱护现状非常严峻。自然因素造成遗址病害、土体开裂、部分表面土体垮塌流失等。 民盟贵州在提案关于恳求解决赫章县可乐遗址爱护有关问题的建议中提出,要加大对贵州省文物爱护条例的宣扬力度,增加广阔干部群众的爱护意识;加强遗址爱护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启动夜郎文化专题博物馆建设;实行有效措施,遏制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对遗址平安的不利影响;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作进一步的发掘,发展地方旅游业,扩大可乐知名度。 赫章县文物局局长陈绍举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可乐遗址是贵州的一块金字招牌,是贵州夜郎品
14、牌的重要支撑,共有15个墓群和3个遗址,但目前发掘的不到4%。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赫章已经邀请北京高校专家对遗址的爱护和开发做了具体的规划。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中心集镇机关、学校、民房的搬迁问题,可乐新城的建设由于缺乏资金始终没有启动。 C. 可乐遗址进入实质性爱护利用阶段 2022年春节刚过,赫章县文物事业管理局就收到了国家文物局文物保函2022120号关于可乐遗址爱护规划的批复,至此,赫章可乐遗址爱护规划顺当通过国家评审,闻名的可乐遗址进入实质性的爱护和利用阶段。 由赫章县人民政府托付北京高校考古文博学院编制的可乐遗址爱护规划从遗址定位、爱护分区、考古发掘、文物展示、爱护机构、爱护投资等进
15、行了细致规划。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认为赫章可乐遗址是目前贵州出土文物最多、内涵最丰富、最有发展前途的遗址,是贵州夜郎时期具有重要价值和突出特色的地方遗址,由贵州省文物局提交的可乐遗址爱护规划完整、规范,提出的爱护原则、爱护目标基本可行,相关规划比较完整。 自1961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赫章可乐试掘汉墓至今,先后进行过9次发掘,共发掘古墓396座,出土文物24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0余件。2000年9月至10月,贵州省考古探讨所在可乐发掘夜郎墓葬108座,出土文物547件。此次发掘,被评为2000至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觉之一。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公布可乐遗址(古墓群)为全国
16、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可乐遗址(古墓群)幅员9.4平方公里,由3个遗址和15个墓群组成,约有古墓上万座。目前发掘的墓葬尚不足一百零一分之四,有贵州考古圣地、夜郎青铜文化殷墟的美誉。 看准了夜郎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早在2003年,赫章县把历史文化兴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县战略之首,在加强对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可乐遗址(古墓群)爱护的同时,对可乐遗址(古墓群)进行合理利用,并开展全县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及传承工作。成立了历史文化兴县领导小组,并请贵州省考古探讨所和河南洛阳考古勘探队,对可乐遗址9.4平方公里核心爱护区进行钻探调查,初步探明爱护区有15个墓群、3个遗址、1万多座墓葬;托付北京高校考古文博
17、学院编制可乐遗址爱护规划。 成立了西南夜郎文化探讨院赫章分院,胜利申报国家级夜郎森林公园;组建夜郎歌舞团,全力推介夜郎文化 近年来,赫章加强对夜郎文化的探讨,已出版发行夜郎史籍遗稿、夜郎与可乐等专著。其中,夜郎故里赫章已选入全国中小学生德育教材。由赫章夜郎歌舞团细心打造的大型歌舞史诗夜郎魂赴北京演出获得胜利,有媒体称它是一部穿越时空,并且漂泊在历史之河上的文化碎片串起的辉煌史诗。北京一家国际旅游文化传播公司已与赫章签约,将包装夜郎魂赴国外演出。 国家文物局要求当地政府要加强对可乐遗址爱护和管理工作的指导,并将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总体规划,并确保规划的顺当实施。 该县将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爱护的通知的要求,将该规划报请省政府公布实施。至此,闻名的可乐遗址进入实质性的爱护和利用阶段。 猜你感爱好: 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