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要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行为习惯,同时也开辟了一 条全新的舆论监督渠道。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 法和案例分析法,全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分析公民参与网络 监督对于加强当前我国外部监督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梳 理并归纳,阐明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于公民参与网络监督进行理论阐述 和分析,介绍了公民参与网络监督中公民、网络监督、公民参与网络监督的定义 和内涵,说明我国公民参与网络监督的内容主要为网络围观、网络知情、网络反 腐。第三部分从案件介绍和案件分析角度介绍了网络对于政府机构和官员的重要 监督作
2、用;第四部分提出当前我国公民参与网络监督存在着公民主体的“负面 性”、参与方式的非理性、参与内容中的网络谣言和信息失真、参与过程中政府 对舆论的不重视导致应对的不及时等问题,而制度的不健全和保障不足、网络监 督法治制度的缺失、参与主体的总体素质不高是制约当前公民参与网络监督的原 因。第五部分是对策探讨,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参与,加强公民参与网络监督的 制度保障、构建公民参与网络监督的实践机制、提升公民参与网络监督的伦理素 质、发展电子政务拓展公民参与网络监督渠道等形式来促进解决当前我国公民参 与网络监督困境。最后一部分是结语。是对文章整体的概括和总结,随着我国互 联网技术的纵深发展、公民意识的不
3、断提高,网络监督作为政府监督方式的补充 必然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着重围绕网络舆论监督进行了对策的探讨和问题的分析,综合采取了文 献查阅和实际调查走访相结合的研究办法,希望能够探讨出目前网络舆论监督工 作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且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在指导网络舆论监督工 作开展以及提供相关理论学术资料方面,均具有巨大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网络舆论;监督;人民群众;政府;信息;法律李某与男司机因行车发生冲突的相关视频被传上网络之后立即引发了舆论 关注,舆情热度迅速上升。有网民曝出李某曾多次与人产生纠纷,李某曾自称“爱 飙车、经常闯红灯、扣分随意销”。其高调嚣张的行事作风,引发舆论对其家庭
4、 背景、收入来源、交通违法处理等是否存在不合理情况的热议,促使舆情量在 31日迅速提升,形成第一个舆论高峰点。8月1日-8月2日,舆情发酵阶段8月1日深夜,重庆发布、平安重庆相继发布通报后,童小华十年前救落 水者及现状引发舆论关注。此外,李某是否存在利用丈夫职务之便以权谋私的违 法行为,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舆情量于8月2日达到顶峰。8月3日-8月6日,舆情回落阶段舆论在激烈讨论童小华暂被停职、类似事件频发原因、事件可能的调查结果 等内容之后,舆情热度逐渐回落。若官方调查结果证实李某确实存在以权谋私的 事实,不排除引发舆论再度关注的可能性。3. 3传播平台,I :.问答 0. 18X 数字报新
5、闻0.01%3 23%其他0.09%微博在此次平台传播中位居第一位,事件发生后,凤凰网、成都商报、 头条新闻等媒体博主发文传播该事件,引发网民大量转评。重庆市人民政府及重 庆市公安局对该事件的相关通报也在其政务微博发布,官方的权威发声进一步扩 大了事件在该平台的传播。此外,圈内那些破事儿、曝料一哥等大v博主传播 的网民爆料李某生意状况、家庭情况及个人喜好等话题也在该平台引发热议。如 图3-2传播平台数据图所示:博客。76%论坛0 39%数据分析工具:鹰眼速读网图3-2传播平台数据图与以往舆情事件平台传播排名不同的是,视频在事件传播平台中排在了第二 位,视频来源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抖音、腾讯视频和
6、西瓜视频。排名第一的抖音 的传播量又占据了绝大多数。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1月,抖音国内日 活跃用户已经突破2. 5亿,月活跃用户突破5亿,居所有短视频APP活跃用户第 一名。事件发生后众多抖音用户纷纷发布带有“重庆保时捷女车主打人”标题的 相关视频,对保时捷车主进行调侃,视频中男司机掌掴女车主的行为也引发用户 一边倒的对男司机的鼓掌欢呼,“画面引起极度舒适”的声音络绎不绝,促使视 频在传播平台中的排名提升。如图3-3数据传播量位居前三的数据图所示:传播量位居前三的视频来源25591单 位条10975抖音腾讯视频西瓜视频数据分析工具:鹰眼速读网图3-3数据传播量位居前三的数据图微信公众
7、号的平台传播量排第三位,各公众号除了客观传播事件始末与进展 之外,因此事与“严书记女儿事件”有诸多相似之处,不少文章以此调侃、讽刺 该事件,如“严书记”被判十年,童所长瑟瑟发抖!保时捷女“实力坑夫”严 书记都歇菜了,童所长,你老婆好大的官威呀!怒扇开保时捷的派出所长夫人? 谁给了奇瑞车主这么大胆子等文章将女车主平日高调的行事风格和此次事件用 辛辣的讽刺手法还原出来,引发网民的激烈讨论和一致点赞。3. 4媒体报道聚焦媒体报道分析图如下图3-4所示:“重庆保时捷女车主打人事件媒体报道分析图聚焦重庆保时捷女车主首发声关注涉事女车主丈夫被暂时停职 披露涉事女车主身份及“黑料”呼吁彻查重庆保时捷女车主打
8、人事件其他报道数据分析工具:鹰眼速读网图3-4媒体报道分析图35%的媒体报道聚焦重庆保时捷女车主首发声。在该事件已经在网络上产生 巨大舆论风波的情况下,涉事女车主通过自媒体首次对该事件进行发声,引发媒 体大量报道。其中,“我像个人人喊打的强盗”“想死的心都有”“房子是按揭的” “车子是三手保时捷”“29次违章问题:拿朋友的驾照扣分,发现分不够扣,重 考驾照”“不敢出门”等回应内容是媒体报道的重点,例如,环球时报“凤凰 网” “澎湃新闻”等媒体直接将回应内容引用到新闻标题中,以此吸睛。32%的媒体报道关注涉事女车主丈夫被暂时停职。在重庆市公安局证实涉事 女车主丈夫确为渝北区公安分局石船派出所所长
9、,并责成渝北区公安分局成立调 查组彻查的消息发布后,“央视网”“新京报网”“澎湃新闻”等媒体纷纷就涉事 女车主丈夫被暂时停职作出报道。16%的媒体报道披露涉事女车主身份及“黑料”。由于涉事女车主行事“太过 张狂”,遂引发媒体对其身份的追问,甚至她的一些“黑历史”也被曝光。事件 发酵后,“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石船派出所所长童小华的妻子” “横行霸道、 仗势欺人已非首次,曾与网约车司机发生过争吵” “被指平常脾气暴躁” “自称: 红灯乱闯,记录靠改”等有关涉事女车主身份及“黑历史”的新闻不断。11%的媒体报道呼吁彻查重庆保时捷女车主打人事件。媒体报道的诉求点主 要围绕:彻查其家庭背景、收入来源、
10、交通违法处理情况,是否存在“保护伞”, 涉事女车主及其丈夫是否存在违规行为等方面。6%的其他媒体报道主要涉及:涉事男司机回忆事发经过、涉事女车主目前状况、童小华曾被媒体报道下水救人等。3. 5舆情研判从“严书记女儿事件”,到“长春一女副局长与群众座谈时发飙”,再至“重 庆保时捷女车主打人事件”,可以看出,部分公务人员及其家属在廉洁自律方面 欠缺。我国公务人员数量庞大,难以实现大规模的群众监督,以政府牵头的主题 教育,既能从源头抓起,也能直接推动公务人员开展家风建设,效果更为明显。 需要强调的是,公务人员中的害群之马只是少数,开展相关廉洁自律教育的主要 目的是提高公务人员自觉遵守、维护纪律的意识
11、,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此外, 重庆市相关部门应趁热打铁,用“鲜活”的事例警示公务人员及其家属,一方面 能收到超出平常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在舆论期待处理结果时,凸显当地 政府的廉政建设。事件发生后,网络舆论推动了案件的深入调查,但对于保时捷女司机个人信 息的爆料却此起彼伏,部分内容已威胁当事女车主的人身安全,当地警方应对此 类信息予以关注。除此之外,建议当地警方对双方涉事人提供合理保护,防止当 事双方被打击报复或第三方的寻衅滋事。有媒体报道称“女车主称若撑不住就 去跳江”,不论其是否违法犯罪、是否说过此话、是否向社会“卖惨”“示弱”, 在案件结果未明前,相关部门都应对涉事女司机进行心理疏导
12、,一方面可以防止 恶性案件发生,另一方面也能体现出法制社会的人文关怀。反观之,如若发生报 复性事件、自杀性事件,网民的负面言论存在攻击当地政府、当地警方的可能, 也会引发网民质疑警方处理案件的专业能力。第4章 网络舆论监督工作的不足之处4.1 网络内容真假难辨网络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之中,也不过短短20余年的时间,因此,如果从发 展和成熟方面来说,目前我国的网络舆论监督工作尚存很多不足之处,在对舆论 监督内容的真假评判上,仍然存在着很多的空白之处,学术界对此也是褒贬不一: 一方面,我们不能够否定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但另一方面,由于更 多的人为了博眼球博关注博流量而采取。造谣和传谣的方式,
13、使得网络舆论监督 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实际上,虽然网络使得人民群众的监督变得更加简便、直接起来,但是我们 不能够忽视,由于一些不法分子和存在利己主义思想的人,在对一些事件没有进 行明确的认定或不掌握充足证据的前提之下,就为了赚取眼球、博取流量,盲目 地将这些信息夸大并发放至网络平台之上,一瞬间引起了巨大的网络反响。这些 信息和言论一般来说都具有较强的暴力因素,还带有人身污蔑因素。这种极具煽 动性和情绪性的言论,本身就非常容易引起其他不了解实情的人民群众的同情, 干扰器判断,最后形成了巨大的网络舆论,甚至延伸成为暴力案件,侵犯了当事 人被害者的隐私权和其他权利。举例来说,今年8月24日,网民陆某
14、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谣言称“西安抓 微整形抓了 13个人,本来要罚100多万元,某总一出马全部免费捞出来了”,并 配有相关图片。此信息发出后,被多名网民转发,造成了巨大的恶劣影响。4.2 信息发布者匿名制如果将网络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的话,二者最直接的区别就在于网络的隐匿 性和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在网络生活中,人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而不必担心 遭受道德方面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这都是因为他们都身披“马甲”,将自身很 好地隐藏起来。匿名制使得很多的信息发布者可以随意地造谣、传谣,其付出的 代价不过是被封号,这种过小的造谣成本,使得很多人在传谣造谣的时候都忽视 了其所带来的危害性。甚至一部分人在进行网络
15、监督的时候挂羊头卖狗肉,打着 监督和反腐的旗号,恶意的对政府进行言论攻击,这种极具情绪化和煽动性的言 论,非常容易形成跟风效应,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消除。4.3 法律约束力度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逐渐意识到了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也出台了 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专门设置了网络警察这一特殊岗位,用以监督网络舆论和言 论当中的不良行为,但是从立法和其法律约束力层面来讲,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 题,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造谣传谣者的法律责任追究还不够到位。从现实情况中来看很 多的媒体甚至是自媒体网络红人为了赚取流量博得眼球获得巨大的利润会采取 恶意夸大甚至说是捏造事实
16、的行为。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目前的法律约束力度不 足,没有对此类行为予以严惩,甚至是重中提起、轻轻放过的治理办法,使得越 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开始热衷于传谣和造谣,越来越热衷于来 煽动言论,获取自己的不法收益;而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一些举报人在进行举报之前会面临着巨大的心理斗 争,这些斗争主要是围绕自身的安全问题展开的,很多举报人都表示自己不愿意 举报,一是因为这些事情并没有过多的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二是因为在担心自己 进行举报以后,容易被犯罪分子进行打击报复。在保护举报人这方面,我国政府 尚没有出台有关的政策法规,也缺乏统一的规范化工作流程。这种法律层面上的 空白,使得很多举报人在面
17、对自我人身安全方面的担忧的时候,总是会选择对不 法行为低头和屈服。4.4 人肉搜索引发舆论暴力在网络舆论监督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人肉搜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定位手 段,通过人肉搜索来确定具体的涉案人员和涉案事件,这是为政府反贪工作和治 理社会不良行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本应是一种良性的查案手段,但是现阶 段我们仍然不能够充分的保障房。被举报人信息的真实性,也不能够确定举报人 言论的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之下,盲目地进行人肉搜索山动员言论,甚至造成巨 大的社会舆论,最终引发成了暴力事件,这种情况实际上是有悖于网络舆论监督 工作的初衷的,也是有悖于为人民服务的人本政府建立需求的。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的
18、话,现阶段人们越来越仇视这些贪污行为,仇视 破坏人民社会安定的行为,此类案件一旦被发布至网络上,非常容易引发巨大的 舆论舆情,引发群情激奋。人们心中的正义感似乎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想要通过 自己的手段来对这种非法行为和贪官污吏做出一定的治理。无论是在被举报人的 家门口泼油漆,还是围追堵截,甚至说是恶意暴力对待,这种行为都是丧失法律 性的。同时,这种人肉搜索引发的舆论暴力,对于被举报人的伤害是巨大的,无 论是心理上的压力,还是生活上的实际困难,都非常容易使得被举报人因无法承 受而选择自杀。近几年发生的“铜须门”、“虐猫女”、“死亡博客”、“史上最毒 后妈”等案件便是“人肉搜索”使用不当所导致的网络
19、暴力惨案,结果发人深省。 4.5容易被权力操控流于形式权力运作的不透明和权力缺乏必要的限制往往是产生腐败的两大原因,而这 两大原因也很有可能致使网络权力存在自由裁量权,导致网络反腐有可能被权力 主体所控制。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不管是手机短信还是高科技网络,都在一定的 监控范围内,不是绝对的虚拟和安全,公安部门完全可以采取刑侦手段查获举报 者“实名”并对其进行追踪和监控甚至抓获。在这种网络反腐的背景下,只要被 举报者有能力调动公安机关,便能控制举报者,钳制网络,甚至可以设下“陷井” 让网络举报者自投罗网。这样一来,举报者反成了作茧自缚,导致“网络反腐” 的手段只能流于形式。网络舆论监督的有效对策5
20、.1 建立健全网络舆论监督机制党中央同各级政府应当意识到,目前想要进行更加有效的网络舆论监督,想 要充分的发挥人民监督的优势作用,那么首先需要保障其法律性,也就是需要建 立健全网络舆论监督机制。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和法制化的管理办法,使得人 民的监督行为变得更加合理和科学。其次,还需要针对网络生活做出一定的规范化要求,不仅需要从完善法律法 规方面着手,还需要加大网络警察的工作职能和工作范围,尽可能的为网络舆论 监督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使得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强效的规范性和系统性,也避 免出现造谣传谣的情况,尽可能的保障网络舆论监督中的言论都具有一定的真实 性。最后,要进一步提高网络举报的便捷性、实
21、效性、安全性,充分保护举报人 的合法权益,把网络监督作为有效法律成果固定下来;增设专门的贪污调查网络 专线,提供更多的网络举报直通车,让纪检和公检法部门以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 查办举报信息,处理相关案件,限期公布处理结果,让每一个举报案件都能得到 及时公正的处理,让每一位举报人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5.2 组建专业网络舆论反腐队伍要进一步加大对网络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打造出一支素质好、能力强、负 责任、有干劲的专业人才队伍,专注网络反腐,对网络舆情多分析、多关注,提 高掌握网络舆情信息的研判和处置能力,及时澄清歪曲事实的网络舆情,及时纠 正和引导歪曲党和政府的错误言论,及时归纳网络反腐典型案件,为
22、网络反腐提 供人才保障。对于网络曝出的官员贪腐、违法乱纪、滥用职权等案件,要迅速介 入调查,及时有效跟进,一经核实限期结案严惩不贷。对于在网民中反响强烈的 舆论热点案件,应突出处理、迅速结案,并坚决做到及时公布进展,公开惩处结 果,以得到网民的支持与信赖,为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提 供保障。5.3 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舆论导向政府方面需要加强宣传,尽可能的在全社会范围内铺开宣讲活动。是的,每 一位人民群众都能够意识到自己在网络生活中所担当的舆论监督角色,同时也能 够意识到网络舆论监督的双面性,一方面,它是对于贪官污吏和社会不良行为的 一次有效抗争,但另一方面,如果使用不当,甚至是不
23、假思索地进行传谣造谣, 那么非常有可能对被举报人产生致命的伤害,使得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丧生于我们 的周围。具体来说,政府一级需要联合当地的主流媒体做好舆论引导和价值观导向工 作,通过发放一些宣传单和宣传手册的方式,使得人们能够掌握正确的网络舆论 监督方法;通过投放公益广告和张贴海报的办法,使得人们开始意识到网络舆论 监督的重要性,并且学会使用这种监督手段,充分的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真正 的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构建为人民服务的人本政府。5.4 施行实名制举报的舆论模式实际上,目前我们在开展网络舆论监督工作的时候,所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 如何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实名举报的方式,通过构
24、建这种新型 的舆论监督方式,使得人们在发布信息和进行举报的时候能够多加思考,避免出 现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过于夸大的虚假信息,尽可能的规避这些问题,对社会舆论 的不良影响,以及对被举报人的无端伤害。在实名制的举报模式之下,一旦发现 造谣和传谣的情况,那么,可以非常有效地对发布信息的不法分子予以严惩,通 过法律的手段对其进行约束和控制,从而形成更加良好有序的网络舆论监督氛 围,使得人们都对自己所发布的信息进行思考,了解到只有在掌握了充分证据的 情况之下,才能够对其进行举报。但是我们也需要意识到的是,实行实名制举报的舆论监督模式,虽然能够一 定程度上保障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但是我们却很难打消举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舆论监督 存在 问题 对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