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烛之武退秦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学习目标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4.分析烛之武的形象特点3.准确理解和把握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原因2.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左 丘 明(约前502约前422),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他的左氏春秋(左传)和国语两部史学巨著,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所写作品史料详实,文笔生动,他被誉为“百
2、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作者介绍左丘明约前502 约前422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相关知识长于叙事,尤其出色的是描写战争;善于写人,工于记言,微言大义。左传艺术成就史书体例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载历史事件。如: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纪传体:通过记载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汉书写作背景秦立晋君元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
3、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纳大臣吕省、卻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惠公背约 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夷吾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史书体例重耳过郑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郑楚结盟 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
4、春秋霸主之一。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之“贰”。晋献公死后,晋国一度陷入内乱,晋公子重耳流亡19年,得到秦国的帮助才得以回国建立政权,即文中提到的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又迎娶了秦穆公的女儿文嬴,这就是俗语常说的“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
5、因此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结为“秦晋之好”。秦晋之好由题入文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 撤退。师:军队。为什么?质疑:退 怎么办?结果如何?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r于楚也。晋军函hn陵,秦军氾fn南。佚y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y。”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zhu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b远,君知其难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