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讲义(含解析)鲁教版.pdf
《高考地理总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讲义(含解析)鲁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讲义(含解析)鲁教版.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二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二章DISHIERZHANG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双I基落实技能提升 夯实学科根基提升解题技能内容标准考情统计核心素养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解读:了解区域的内涵和特征。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解读:(1)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 静 态(横向)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关系。2018 全国卷1IIT911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示意图或区域要素分布图,从图文材料中提取信息,说明区域的自然
2、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综合思维:通过不同区域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从整体性角度明确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对比找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地制宜提出区域的发展方向。2018 全国卷IIT5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2017 全国卷HT1 3区域地理特征及其差异分析2017 全国卷IIT37(1)(2)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17 全国卷IIIT36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2017 全国卷II1T37(1)区域自然地理特征2015 全国卷IIT37(1)(2)区域地形、水文特征2014全国卷11136(2)(3)区域水文特征差异比较一、区域
3、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易错提醒 地理区位和地理位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易混淆。区位包括绝对区位和相对区位两层含义。绝对区位是指该事物的位置;相对区位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由此可见,区位概念包含位置概念。地理位置可分为下列类型: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自然位置:海陆分布位置;政治位置:各种政治力量的空间配置关系;经济位置:事物间的经济空间关系。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
4、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相同点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不同点位置北 纬30。附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北 纬4 3 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土地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枳少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贫乏石油等矿产丰富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类型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二熟特色产业水产业西部畜牧业工业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商业贸易发达不发达 温馨提示 地理环境差异除了
5、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也有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等。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02/21人均耕地少.解雄“碑密的水系提供天然航遒丰富的,乃功力优越的气候条件密的水系一攵1 1 1 1 1黠重的上墟一 开基阚嫌耕作农业发屐级慢内食主产她一 主 要 的 集 耋 和K I花生产基地农业生产的规模较小赖博生产位下降自测自评团-D-(2 0 1 9 安徽芜湖模拟)下图是2 0 1 2 2 0 3 0 年芜湖市城市规划示意图,根据规划,芜湖市主要划分为丘陵森林
6、生态区、平原水网生态区和沿江城镇建设区。据此完成1 2 题。1 .图中代表丘陵森林生态区、平原水网生态区和沿江城镇建设区分别是()A.甲、乙、丙 B.乙、甲、丙C.甲、丙、乙 I).丙、甲、乙2 .三个区域中()A.甲区域工业最集中 B.乙区域地势起伏最小C.乙区域经济最发达 D.丙区域人口密度最大答案 1.B 2.D(2 0 1 8 山东烟台二模)乌江大米产于甘肃张掖乌江堡一带,这儿河流密布、水量充足、土壤肥沃,所产稻米品质优良,历史上曾列为贡米供应皇宫御用,又 有“贡米”之称。上 世 纪 8 0 年代,乌江镇引进外地高产品种,“乌江贡米”种植面积逐年萎缩。2 0 1 6 年,乌江镇建起“乌
7、江贡米”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恢 复“乌江贡米”的生产。据此回答3 5 题。3 .与我国南方稻米相比,“乌江贡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A.历史悠久,种植技术较高 B.光照充足,生长期长C.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D.夏季高温,热量丰富4 .上世纪8 0 年代导致“乌江贡米”面积逐渐萎缩的主要因素是()A.技术 B.市场C.气候 D.政策5.20 1 6 年,乌江镇恢复“乌江贡米”生产的主要原因是()A.品牌效应,提高收益 B.为了增加粮食总产量C.发展绿色农业的需要 D.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答案 3.B 4.D 5.A6.(20 1 8 江西南昌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
8、地区,这里气候湿润,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地表水缺乏,耕地比重小。吊脚楼是贵州省少数民族独特的民居,吊脚楼多依山而建,选择山坡,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用木柱撑起。吊脚楼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木质结构,尖顶宽檐,支柱架空(注释:檐是指房顶伸出墙壁的部分)”。一定意义上说,吊脚楼是湿润气候条件下的产物。下图为吊脚楼景观图。(1)简述贵州地形崎岖对种植业的不利影响。(2)结合房屋基本特征,说明贵州吊脚楼与湿润气候的关系。(3)评价贵州吊脚楼依山而建的利与弊。答 案(1)耕作难度大(修筑梯田增加成本);土层较薄(土壤贫瘠,容易水土流失);灌溉困难(水资源不足);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系困难)。(2)湿润
9、气候森林资源丰富,木质结构可以就地取材;尖顶有利于排水;宽檐能够减少雨水对室内的影响(对木质结构的腐蚀);下部架空,以利通风隔潮。(3)利: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少占耕地);受洪涝威胁较小(便于就地取材)。弊:出入不方便:地质灾害风险较大。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精研核心要点突破重点难点考点一区域地理特征与区域差异区考点整合细研考点精准突破1.区域地理特征一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区位入手,整体把握。(1)地理位置特征位置内容绝对位置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经0 4/2 1(2)主要自然地理特征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
10、区域范围海陆位置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相对位置.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政治地理位置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3)主要人文地理特征自然要素内容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等方面来描述气候特征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2.区域差异及成因
11、分析人文要素内容农业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等方面分析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环境问题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原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出发,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
12、系。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及其成因气候差异的形成悻度位置差异(1地势高低差于1大气环流不同M1海陆位置不同-气,yl寒暖流不同1差越递)-异地貌差异的形成I内 力 作 用 卜 城 藤 物 卜 力 作 用(一(惠 存 项-I地貌差异I水文差异的形成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植被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2)社会经济因素差异因素差异形成的原因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f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
13、科技等社会条件差异一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f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f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f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f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 拓展延伸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自地貌海拔较低,第二、三级海拔较高,差别显着,海拔高,第一级阶梯,06/21目真题例析 真题揭秘能力大成然因素阶梯上,有三大平原、两大高原,低地、丘陵、盆
14、地第二级阶梯,有高原、山地、盆地有世界高大山地气候季风影响显着,夏季高温多雨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大风天气多高寒,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风力大植被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大部分为荒漠,小部分为草原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土壤多为林下发育,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低土层薄,发育差水文多外流河、多大河,以雨水补给为主;湖泊多为淡水湖多内流河,短小,雨水、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湖泊多为咸水湖内外流河兼有,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人类影响广泛、深刻,主要农耕区影响小,农业以绿洲农业和牧业为主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较完整,以高寒畜牧业为主(2 0 1 8 全 国 卷H)澳大利亚(左图
15、)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 可达5 0 C,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右图),据 此 完 成(1)题。通天井通天井土体和岩石地 下 耳 住 宅N(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左图所示的()A.地附近C.地附近B.地附近D.地附近(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室 温 不 变 冬 暖 夏 凉 类 似 黄 士 高 原 的 窑 洞类似草原的蒙古包A.B.C.D.I 素养解读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区域认知和
16、综合思维素养。运用区域认知素养,了解澳大利亚气候类型的分布;运用综合思维,图文材料,分析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地点、通天井的主要作用。解题流程1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澳大利亚(左图)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 0 ,冬季气温较低,说明当地为热带沙漠气候。2 .从图中获取信息曾 前 就:沔尼5 3 0,、4。大陆东熟m候:次为(2 爻热”风 性 一q*佰侬这梆候,中气第站漠,A M卷月如*9%下住宅*A;r x r*M M j 2 1 a*::乂 牝 百*.r#+*;布 风井巡,*:+大弁收件住*6)*风::i*sV堪培拉-40土体和岩石地下 自主尝试(1
17、)B (2)D (3)BE解 题 秘 诀a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1)依据区域的整体性特点,执因索果层层推理自然环境差异:位置一气候(结合地形)一水文一土壤、植被等。(2)按 照“遵地之规、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自然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从产业活动(农业、工业等)、交通运输、城市化水平、人口状况等方面比较人类活动差异。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下所示:|人与自然和谐|I:I可持线发展|人与自然矛盾|产生环境问题|一组成特定的自然环境一组成相应的人文环境据依响a题组冲美精准演练快速提能(2 0 1 7 全国卷I I)1 9 世 纪 5 0 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
18、历史,改从山东入0 8/2 1海。1 9 6 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 1 9 9 9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1 3 题。1 .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一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着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 .进入2 1 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 B.技术C.资金 D.交通1.C 2.D
19、3.D 第 1 题,C对,B 错: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下游己经变成人为改造的渠道,无对应的自然标志。A错:秦岭一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因此有划分指标依据。D错:秦岭一淮河线属于自然地理界线,具有过渡性,两侧地理环境无明显差异。第 2题,长江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天然地将江苏省划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因此苏南和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第 3 题,由于苏南和苏北地区以长江为界,以前陆路交通联系不密切,不便于两区域经济联系;进 入 2 1 世纪,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方式的便捷程度提高,促使苏南和苏北地区经济合作更加广泛。(2 0 1 8 江苏卷)“
20、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 0 1 7 年 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图 1 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图 2为“某黄土嫄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4 5 题。图 1 图 24 .图 2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A.甲B.乙C.丙D.T5.作 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A.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 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4.D 5.A 第4题,由材料和图1可知,地坑院村落的选址一般是在黄土高原地势平坦的黄土嫄,结合图2可判断丁地符合要求。第5题,作 为“民居史上活
21、化石”的地坑院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我们应该有选择地对其进行修缮、开发和保护。而地坑院作为一种时代性的产物,今后没必要加速推广建造。考点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区考点整合 细研考点精准突破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从空间|I上 看I|从时间|I上 看I从产业 _ 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结构上看一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从人地关_ 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以人地系 上 看 一 矛 盾 最 为 激 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
22、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早期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_ 、-、口,U1、-、_-_加速期随着工业化的加快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二、一、三或二、三、一成熟期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_、回真题例析 真题揭秘能力大成10/21(浙江卷)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
23、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下表,完成(1)(2)题。人均G D P 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城市化水平闾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全国1.0 05 2.5 71.0 01.0 0青海0.8 64 7.4 40.1 40.9 5河南0.8 24 2.4 37.7 41.0 7黑龙江0.9 35 6.9 01.0 00.2 9浙江1.6 56 3.2 00.8 32.5 6(1)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A.人均G D P 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G D P 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2
24、)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素养解读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思维素养。运用综合思维,结合表中数据,分析人均G D P 水平、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对水资源压力的关系以及四省区产业发展条件。解题流程1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从题干材料中可知,各省的人口对资源的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区域人均占有量之比。2 .从表格材料中获取信息;从人均a r 与全国平均僮之比来看,:青海、河南省黑龙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四五仝国 平 均 水 平:从
25、人口对小U 源的压力捋敕来看,青 海;与新江百省低于全国平灼水平.河由远;:JS于仝国平均水平,黑龙江则等于仝国;:平均水平.说用水资源短缺产*的妻叵;Z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城市化水平 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全国1.0052.571.001.00青海0.8647.440.140.95河南0.8242.437.741.07黑龙江0.9356.901.000.29浙江1.6563.200.832.56,量南的是浙江【从城市化水平东看,奇海与河南低:于仝国平均水平,黑龙江和浙江划:商于全国平均水 平.就市化水平与;人均GDP呈因正相关;从人口对地压力指数来看,*低的是 I:象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地理 复习 地理环境 区域 发展 讲义 解析 鲁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