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相关陈述1.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要注重整合,对知识能力与情感、精神的整合,听说与读写的整合,课内与课外的整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开展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继续稳步推进,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生进入中年级做好平稳过渡、有效衔接。(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含义,正确书写并学会运用。(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3)学习课文的表达特点与写作方法,积累好词佳句,提高写作水平。2.基于教材特点:本单元以奉献与关爱为主题,包 括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和 语文园
2、地二o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用亲切、温柔的语调告诉我们哪里需要献出爱心,哪里就有雷锋精神。千人糕通过爸爸讲解米糕的制作过程,告诉我们一样东西都 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匹出色的马表现了家人之间的互相关爱。语文园地二包 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六个板块。3.基于学生实际:经过前单元的学习过渡,学生已经基本上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状态中,因而进入这一单元的学习时,孩子们对汉字识读以及朗读课文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进一步放手让他们进行课文的学习,同时,课堂教学时应组织好他们进
3、行自主学习反馈,只在反馈过程中适时予以纠正、指导与强调即可。另外,需要利用阅读教学给他们刨设语言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提升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教学内容: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16页一一28页教学目标:1.认识54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27个生字。二次备课栏2.能用不同的方法说出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一次备课栏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懂得奉献爱心,明白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感受家庭的温暖。5.能仿照例子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朋友。教学重点:1.认识54个生字和1个多
4、音字,会写2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懂得奉献爱心,明白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感受家庭的温暖。课前准备: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课时:8课时评价建议: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生词,要求会认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语境理解含义,要求会写的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含义,正确书写并学会运用。(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3)学习课文的表达特点与写作方法,积累好词佳句,提高写作水平。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2)品味重点语句,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3)
5、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进行仿写训练。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感悟他人的品德,教育学生学会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爱心。教学过程: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目标:1.会认“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生字。2 .朗读课文,能读出问答的语气。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3 .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教学重难点1 .自主识字,能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并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2 .朗读课文,能读出问答的语气。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课前准备:多媒体P P T 课
6、件。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L 教师简介雷锋事迹,导入新课。2 .教师板书“雷锋叔叔”,指导书写“锋”字。(1)强 调“锋”左窄右宽,提醒右下部分“丰”的三横不要写错。(2)联系形近字“蜂、峰”,区别偏旁,比较识记。(3)学生用“锋”说词语,如“先锋”“刀锋”。(4)指名说:我们刚刚运用了哪些方法识字?3 .学生交流雷锋的相关故事。4 .小结:这么受人尊敬的雷锋叔叔在哪里呢?(补充课题,板书“,你在哪里)我们一起去寻找一下吧!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思考:读完诗歌,你知道了什么?2 .边读边标注小节号,圈画课后生字。3
7、.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4 .重点强调:“锋、曾、蒙、泞、荆、莹”是后鼻音;“曾”是平舌音,课文中读“c 6 n g”;“棘”读二声;“泞”读四声。二次备课栏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二次备课栏1.教师范读,思考: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把相关语句画出来。出示: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重点指导:第 2 个“你在哪里”语气加重,读出寻找、呼唤的语气;男女生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2.你们找到雷锋叔叔了吗?(小溪、小路)小结:大家可真厉害,下节课我们继续看看雷锋叔叔在小溪上、小路上都做了什么。四、指导写字,书写美观1.“冒”上宽下窄,曰 最后一笔两边不封口。2.“暖、昨”“洒
8、、温”,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重点指导“暖”中“爰”不要写成“爱”)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查,随机点评,展示。第二课时(总第2 课时)一、复习导入1.开火车复习生字词。2.上节课,小溪和小路告诉了我们雷锋叔叔的位置。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在那里干什么呢?二、精读课文,直击重点1.出示:第一、二小节(1)提问:雷锋叔叔曾在哪里出现?出示词语“泥泞”,引导推测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关注“蒙蒙的细雨”“路上的脚窝”等细节,联系上下文推测;也可以根据“泥”的意思以及“泞”字的三点水进行推测。(2)出 示“泥泞的小路”图片,引导学生回想自己走在泥泞路上的经历,想象雷锋叔叔抱
9、着孩子走在泥泞路上的情景。(“抱”得紧紧的,甚至用自己的外套裹着孩子,生怕孩子被雨水淋着。)(3)指名朗读第一、二小节,进一步体会雨水多、脚步重,抱孩子走路不易。(4)师生合作读第一、二小节,升华情感。2.出示:第三、四 小 节(自学这两节内容)(1)自学要求:小组内合作读第三、四小节,读完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哪些词语你还不懂,把它勾画下来。(2)重点指导:“年迈”“晶莹”“荆棘”的理解。(配图,联系生活)(3)小组汇报,教师评价总结。(“背着年迈的大娘”,“背”的样子如何?“背”得背都弓着了,汗水直流。)3.出示最后一节,齐读。(1)联想近义词猜测“寻 觅(寻找)”的含义。(2)你读懂了什么
10、?(3)出示最后一句话。雷锋叔叔最爱出现在哪里?(需要帮助的人的身边)雷锋叔叔是个什么样的人?(有爱心、乐于助人)我们身边有像雷锋叔叔这样的人吗?举例说说。(班级同学)4.总结:我们身边处处都有像雷锋这样的人存在,我们要学习雷锋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三、指导写字1 .“弯、留、背”,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们呢?2.重点指导“弯”书写时注意上宽下窄。教师范写,学生书空。3.学生练习,教师巡查,随机点评,展示。四、布置作业:1.读一读,记一记。叔 叔 足 迹 昨 天 迷 路 温 暖 爱 心【设计意图:通过读读记记,加深学生对字词的记忆,从而达到识记的目的。】2 .填上恰当的量词。一()皓 月
11、一()明 星 一()炭 火 一()春花一()绿 树 一()大 桥 一()春 风 一()小船【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正确使用量词,熟练量词的搭配。】3 .比一比,再组词八)冒()峰()雷()宁()帽()锋()雪()泞()【设计意图:给形近字组词要让学生注意相似的字形,并给他们组词,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检查学生对汉字的掌握情况。】4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一次备课栏()的小溪)的小路()的孩子二次备课栏()的大娘()的细雨()的露珠【设计意图:通过填词复习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用词的准确性,正确区分词性。】板书设计:雷锋小溪边,抱着孩子上留下足迹奉献叔叔,,冒着细雨.爱心你在 背着大娘乐
12、于小路上,洒下汗滴哪里、踏着荆棘.助人教学反思6 千人糕教学目标:1.会 认 本 课“糕、特”等 15个生字,会 写“能、桌”等 9 个生字,掌 握 多 音 字“的”的读音。2.默读课文,能借助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教学重难点:1.自主识字,初步掌握用默读的方式了解米糕制作的过程。2.能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课前准备: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课时:2 课时第 一 课 时(总 第 课时)-、揭题导入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蛋糕)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不予评价)2.今天
13、,我们的小作者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糕点,看看和我们平常吃的糕点有什么不一样吧!(板书课题)3.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想一想文中讲了什么。2.标注自然段,画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语句。3.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1)重点认读:“蔗、汁”为翘舌音,“菜、算”为平舌音:“嘛”读轻声;“应”读第一声;“的确”的“的”是多音字,读“比”。(2)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甘蔗”和“甜菜”。4.指名朗读各段,思考课前质疑的问题是否得到解答,学生交流,教师总结。5.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通过父子的3 次对话,爸爸告诉孩子,千人糕是很多人共同劳动的成
14、果。)过渡:千人糕到底是怎样做成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三、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1.自由读第1-5自然段,想一想千人糕是什么样的。2.分角色朗读这几段话。3.思考下列问题,从文中找出答案。(1)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2)出示: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指导朗读:第一句读出好奇、疑惑的语气,第二句读出不以为然的语气。(3)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呢?(需要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共同劳动才能做成的糕)四、书写指导1.学 习“能、桌、味、买 4 个生字。能:左下部的“月”字撇画要改为竖画,右边两个“匕”字分写上下格,下“匕”略大。味:右 边“未”字,上横短,下横长,注意 与“末”字区别。
15、二次备课栏买:起笔横钩居上居中,末笔要写成长点,而不是捺画。二次备课栏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3.练习组词说句子。第二课时(总第上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积累近义词。好 奇 特 别 急 忙 工 具 的 确 应 该2.上节课我们知道/什么是千人糕,但是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我们还没有找到答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二、研读第6 T l自然段L 指名读第6-9 自然段。(1)出示问题:千人糕是怎样做成的?(2)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出示课本句子及千人糕制作流程图:千人糕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3)从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没有工人叔
16、叔、农民叔叔以及其他人的合作,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是很难吃上这香甜的“千人糕”的。)2.指名读第10-11自然段。出示句子: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1)比较词语:平常一一平平常常(“平平常常”比“平常”程度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普通。)(2)指名说这句话的意思。(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经过许多人的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3)练习说话。以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衣服、文具等)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由很多很多人的共同劳动创造出来的。(4)小结:
17、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需要的东西五花八门,而这一切需要经过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创造出来。3.齐读课文,思考: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珍惜劳动成果)三、指导书写1.学 习“具、甘、甜、菜、劳”5 个生字。2.学生互相交流写字方法。学生提出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具:框内三短横等长,注意不要漏写。甘、甜:带有相同的偏旁“甘”,都表示甜的意思。菜:上“H”下“木”,中间是。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执笔和写字姿势。4.评议学生写的字,学生积累本课喜欢的词语。四、作业设计: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二次备课栏Yao ydozhong zhongyin
18、g ying需 要()科稻子()应 该()要 求()独子()答 应()【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掌握区分多音字,正确应用多音字。】2.我会选题填空飘 打落跳(1)雨点从空中()下来。(2)雪花从空中()下来。(3)冰雹从空中()下来。(4)青蛙从空中()在 再下来。(5)我 正()上二年级。(6)她()次夺得了冠军【设计意图:通过填词帮助学生理解和辨别词语运用。】3.比一比,再组词。手()处()欢()样()手()外()吹()洋()【设计意图:给形近字组词要让学生注意相似的字形,并给它们组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检查学生对汉字的掌握情况。】一次备课栏4.课文综合阅读。爸爸接着说:“糖呢
19、,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1)选择正确的答案。“千人糕”里面的糖是怎么来的?()A.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B.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C.是到商店里买来的。(2)“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这个句子中省略号表示()A.作者不想往下写了。B.糖熬出来的还需要很多人的劳动。C.千人糕需要很多人的劳动。(3)这段文字中,“爸爸”说的话里一共有几句话?【设计意图:检查课文掌握情况,增加学生知识积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板书设计:千人糕大米一农民:种子、农
20、具、肥料、水(糖来源:甘蔗、甜菜糖V熬糖:工具、水后期:包装、送货、销售教学反思:I来 之 不 易 共 同 而 7 一匹出色的马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郊、泛”等1 5个生字,会 写“匹、妹”等9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妹妹心情的变化,能说出变化的原因。3.读句子,能想象句子描写的画面。教学重难点:1.识记字词,朗读课文,体会妹妹心情的变化,能说出变化的原因。2.读句子,能想象句子描写的画面。课前准备: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和家人一起散步的经历,散步时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我们请同学来讲一讲吧。(指名回答)2.同学
21、们的故事十分有趣,我们今天也来学习一篇有趣的故事 一匹出色的马。(板书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遇到生字拼读有困难时,反复朗读。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你知道了什么?3.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2)教师相机正音,提示注意区分前鼻音、后鼻音和三拼音节。(3)交流识字方法,相机指导:“郊、波、纹”等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葱、毯”等可用图片帮助理解记忆,其他生字可以采用组词认读的方法识记。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轮流读课文。将各组选派的代表指定顺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选出“最佳朗读小能手
22、”。2.交流阅读收获。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在郊外,他们看到了哪些自然景色?3.提出疑难问题,存疑,让学生再继续细读课文想想、议议。(1)妹妹求抱抱时,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二次备课栏(2)“一匹出色的马”指的是什么?二次备课栏(3)妹妹前后有哪些变化?四、细读第1-3自然段,积累词句。1.出示:春天的郊外,景色异常美丽。(指名读)2.思考:春天的郊外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在 第1、2自然段中找一找,想象句子所描述的画面。(出示表示“碧绿碧绿”“泛起层层波纹”“拂过”“葱葱绿绿”“柔软的绿毯”这些词的配图,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语句,读出喜爱、享受的语气。)过渡: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呢?你
23、们有过类似的感受吗?(教师总结,补充学生发言)3.再次出示:春天的郊外,景色异常美丽。(学生自由读)(指导:读出快乐的语气,想象一家人在一起时温馨、和谐的生活画面,进而体会妹妹快乐的心情,可突出读“异常”。)五、小结这么美丽的春景,让大家都有些恋恋不舍,到了回家的时间,妹妹有什么表现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总第之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开火车读。2.妹妹得到“一匹出色的马”,心情是怎样的呢?我们继续来学习吧!二、分角色朗读第4-7自然段,体会妹妹心情的变化1.分角色朗读。2.从妹妹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妹妹会有这样的表现?3.角色扮演,体会妹妹的变化。(1
24、)出示句子: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妹妹求妈妈抱她:“我很累,走不动了,抱抱我。”(妹妹的话要读出哀求、撒娇的语气)想一想:如果你是妹妹,心情会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妹妹会求妈妈抱她?(2)出示句子: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想象妹妹骑“马”时高兴的样子,读出愉快、得意的语气)想一想:此时妹妹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妹妹会从“求”到“高兴”?(因为妹妹得到了“一匹出色的马”)妹妹的“马”是从哪里来的?这 匹“马”是一匹怎样 的“马”?(爸爸在一株柳树下拾到的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为什么爸爸会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鼓励妹妹自己回家)你觉得这匹“马”怎么样?三、课堂小
25、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 一匹出色的马,欣赏到了春天傍晚时郊外美丽的景色,也从这匹出色的“马”中体会到了想象的乐趣。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妹妹一样对自然、对生活充满好奇和想象,并从中体会到快乐。四、指导写字1 .将生字按结构分类。2.重点指导。(1)妹、波、纹、像: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像”字书写时,右 边“象”的第六笔撇从“口”字中间穿出去。(2)景、恋、舍:上下结构,“景”字上面的“日”要写得小而扁;“恋”字注意每个点的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距离;“舍”字 的“人”字头要写舒展。(3)求、匹:独体字和半包围结构,“求”字下部是四笔,“点、提”“撇、捺”笔势互为呼应,与“水”字作对比观察;“
26、匹”要注意书写顺序,先里边后外边,最后一笔是竖折。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执笔和写字姿势。五、作业设计:1.在正确的词语上打“J”。(1)我们恋恋不舍(s h 6 s h e)地离开了这里。(2)你怎么还(h d i h u d n)没有回家?(3)女生宿舍(s h 6 s h e),男生止步。(4)一个春天的傍晚,我们一家到郊外散(s i n s a n )步。【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掌握区分多音字,正确应用多音字。】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1)量词一()果园 一()小河 一()柳树一()枝条 一()骏马 一()小路【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正确使用量词,熟练量
27、词的搭配。】二次备课栏二次备课栏(2)近义词抓紧-()坚硬-()难过-一()丑陋-()【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体会近义词意义相反和相对,领略反义词的文化魅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3.根据课文内容,给下面的句子排序,并回答问题。()往回走时,妹妹累了,求妈妈抱她,妈妈不肯。()我们看着美丽的景色,恋恋不舍,不想回去。()一个春天的傍晚,妈妈牵着妹妹,爸爸牵着我,一起到郊外去散步。()妹妹求爸爸抱她,爸爸拾起一根柳条,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让妹妹骑回家。()妹妹跨上“马”,高兴地回了家。(1)爸爸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这匹出色的马”指的是()A.一匹好马 B.一根又长
28、又细的枝条(2)为什么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A.因为妹妹把它当成了一匹真正的马,忘记了疲劳,“骑”着它回家了。B.因为这匹马跑得很快,妹妹很轻松地就回了家。(3)文中妹妹累了,爸爸、妈妈却没有抱她,你对这件事怎么看?【设计意图:检查课文掌握情况,增加学生知识积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板书:一匹出色的马郊 外 碧 绿 波 纹 柔 软 葱 绿景 色 异 常 恋 恋 不 舍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二二次备课栏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认读表示职业名称的词语,能发现这两类词语的特点,能选择词语说句子。初步掌握写好字的方法。2.展开想象,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句子。体会同一词语在不同
29、语境里有不同的意思。3.能尝试写出好朋友的样子和一起常做的事。4.能积累关爱他人的谚语。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一株紫丁香,感受师生间的关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认识生字词,能在句子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根据情境写话。2.能积累关爱他人的谚语。课前准备: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总第二课时)一、识字加油站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能不能给我们做个简单的介绍?(指名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1.出示课本上的生字。老师领读生字,学生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2.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生词,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生词认读情况,相互纠错正音。3.指名读词语
30、,针对读不准的生字,集体讨论识记的好方法。(联系生活识记法,形近字对比识记法,数笔画识记法)4.交流:你的家人中有这些职业的人吗?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介绍一下。二、字词句运用1.出示课本短文。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画面内容。2.你喜欢哪些景物?为什么喜欢它们?请同学来说一说。景物:花草树木,山峰,河流,建筑等都属于景物。(图片展示)3.指名说自己喜欢的景物,引导学生说“像”的句子。二次备课栏提示:鲜花一一蝴蝶小河一一飘带圆月一一白玉盘4.写一写。拿出练习本,写自己最喜欢的风景,用 上“像”的句式。5.作品展示。挑选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三、我的发现L 出示句子,学生自由读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分
31、别圈出两组句子中的“特别”“经过”。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思考:这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吗?分别是什么意思?3.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讲解。特别:第一句中的“特别”强 调“格外、非常”;第二句中的“特别”强 调“与众不同”。经过:第一个“经过”是“经历”的意思:第二个“经过”是“通过某个地方”的意思。4.小结: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必须把它放进语言环境里,才能理解得更准确。四、我会写话(一)引导交流,明确训练目的1.过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他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快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2.课件出示三个男孩的图片,请
32、同学们根据教师的描述,猜一猜他们分别是谁的好朋友。(1)淘淘的好朋友,剃了光头,眼睛很大,嚏毛像小刷子一样长长的、密密的。(2)君君的好朋友,脸圆圆的,笑起来有两个酒窝,眼睛眯成了两条小细缝儿。(3)大宝的好朋友,眉毛很粗,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3.学生猜测,并交流自己猜测的理由。4.教师小结:只有抓住人物的外形特点来介绍,才能让别人知道你介绍的好朋友是哪一位。(二)观察实践,介绍朋友外貌1.学生回忆或看照片,想一想:自己好朋友的外貌有什么明显的特点?2.指名交流,如果介绍的人物是大家认识的,可以猜一猜同学介绍的是谁。如果介绍的人物是大家不认识
33、的,可以把照片展示给大家,让大家说一说介绍的内容是否体现了好朋友的外貌特点。3.根据评议时大家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再来回忆一下自己好朋友的外貌,用准确的语言说出他的外貌特点。4.过渡:我们熟悉好朋友的外貌,我们也经常和好朋友一起做些事情。请你想一想,你经常和好朋友一起做什么事情?5.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适时补充,引导学生把句子说清楚,说完整。(三)练习写话,落实写话要求1.写一写自己的好朋友。写清楚他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可以采用书中表格的形式填写内容,也可以将这三个方面连成一段话,完整地写下来。2.学生动笔实践,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五、展示书写、交流经验1.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
34、展示同学的写话片段,重点展示书写美观的片段。2.请同学们观察这几个同学的书写,谈一谈自己的感受。3.小组展示:你最近有没有自己比较满意的书写作品,展示给小组同伴,组员互相评价,说说这些作品好在哪里,或有什么建议。4.经验交流:你是怎样把字写美观的?预设:(1)我在写字时注意观察字的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观察得越仔细,字就写得越漂亮。(2)我在写字时还特别注意了书写姿势,姿势正确,字才会写得更端正。5.请大家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句子,美观大方地抄写在田字格中,注意回忆同学总结的经验,并用上这些经验。6.将同学写得好的书写作品集中展示在黑板上,让其他学生参观、学习。第二课时(总第旦课时)一、我会
35、积累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句子,这种句子在民间流传,用简单易懂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我们把这样的话称为谚语。(出示3句谚语)1.互相读一读,并说说你读懂了哪句。2.交流句意。(学生先自由说,教师总结)3.读了这些谚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要懂得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二次备课栏4.背诵并积累这几句谚语。二次备课栏5.小结:通过民间谚语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到谚语这种语言形式。学习谚语,让我们懂得了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无私地帮助他人,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二、我爱阅读1.播放诗歌音频,学生欣赏。2.学生自由读诗歌,把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读完小组交流。3.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特别是自己勾画的地方。4.分五个小节,指名分小节朗读。教师指导正音。5.理解诗歌内容。(出 示“踮、疲倦、挂牵”,放到句子中理解)6.复述诗歌内容。(学生把一株紫丁香种在老师的窗前,让老师消除疲倦,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关心和喜爱。)7.师生合作朗读诗歌。尝试背诵诗歌。三、课堂小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有很多有趣的语言形式等着我们去探索。这些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好好地继承和发扬。教学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