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太空一日-七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生字词、同步练习、思考探究解析、课外阅读.pdf
《第23课:太空一日-七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生字词、同步练习、思考探究解析、课外阅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课:太空一日-七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生字词、同步练习、思考探究解析、课外阅读.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3课太空一日【生字生词】弧:hu圆周的任意一段。炽热:c h i r e 温度极高。轮廓:li i n ku 6物体的外周或物形的外框、概貌。俯瞰:f u ka n: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模拟:m o n i模仿,仿效。遨游:d o y 6 u漫游。严谨:y a n j i n严肃谨慎。稠密:c h o u m i 多而密。概率:g a i l(i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做概率。烧灼:s h o o z h u o 烧烫(人的皮肉)。高温炙烫。五脏六腑:wu z a n g li u f u 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
2、膀胱、胆。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千钧重负:qi a n j u n z h o n g f u 比喻很沉重的负担。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耐人寻味:n a i r e n x u n wV i 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耐,禁得起。惊心动魄:j i n g x i n d o n g p d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同步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莅 临(11)粗 犷(g u a n g)憔 悴(q i a o)咄咄逼人(d u o)B.侍 弄(s h i)徘 徊(h u a i)啄 食(z h u o)人迹罕至(h d n)C.诅
3、咒(z。)干 涸(g(i)闪 烁(s h u b)众目睽睽(ku i)D.贪 婪(I d n)滑 稽(j i)中 伤(z h o n g)随声附和(h e)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释然振动五脏六腑本末倒置 B.俯瞰遨游一目了然分辩不清C.签字部骤惊心动魄流传甚广 D.无虞神密千钧重负耐人寻味3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看了媒体发布的上座率报告,我们才知道 中国机长这部电影为何这么火?B.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C.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X-心土、oD.艾青早年留
4、学法国,归国后因为参加 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活动,被捕入狱,由此开始了诗歌创作。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 0 1 8年南宁国际马拉松比赛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全国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马拉松系列赛。B.这种凝香丸的主要成分是由红枣、当归等配制而成的。C.流浪地球的热映带动了阅读原著的热潮,据调查,该原著小说 流浪地球成为春节最受欢迎小说。D.能否选择低碳环保的新型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的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5 .下列语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写它吗?B.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
5、的小夜曲呢”C.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D.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6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没有结合句意解释的一项是()A.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方正:指为人正派。)B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C.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海市蜃楼:
6、这里指空中或地面出现的虚幻的楼台城郭。)D.他们自以为是人,然而却因承受着某种他们感觉不到的压力而沦为像蚂蚁一样的虫笏。(虫笏:这里比喻碌碌无为的人。)7 .课内经典文段阅读。在太空中,我可以准确i断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口因为飞船有预定的飞行轨道,可以实时标示飞船走到哪个位置,投影到地球上是哪一点,有图可依,一目了然。即使不借助仪器和地图,以我们航天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些国家。飞经亚洲,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会仔细分辨大概到哪个省,正从哪个地区上空飞过。飞船的飞行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
7、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飞船绕地飞行14圈,前13圈飞的是不同的轨道,是不重复的,只 有 第14圈又回到第一圈的位置上,准备返回。在 距 离 地 面300多公里的高度上,俯瞰时有着很广阔的视野,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曾经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是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叮嘱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
8、。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地球上的任何单体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大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拉,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楚那到底是些什么。(I)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 0个字)(2)杨利伟为什么要强调“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9、项是()A.杨利伟在太空能准确地判断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rB.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人工建筑就是长城。C.飞船绕地飞行的轨道是不重复的。D.在太空,祖国的各个省份杨利伟大都看到了。(4)为什么杨利伟对“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不下结论?突出他的什么精神?8.课外精选美文阅读。揭 秘“悟空”上天施展神通1 2 月 1 7 日8时 1 2 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探测研究迈出重要一步。“悟空”是目前世界上观侧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超过国际上所有同类探测器
10、。“悟空”的观洲能段是国际空间站“阿尔法磁谱仪”的1 0倍,能量分辨率比国际同类探侧器高3倍以上。“悟空”的身材比一般的卫星小巧,长宽高只有1.5米、1.5米、1.2米,像盒银白色的方形蛋糕。而 它 的“火眼金睛”却可以在茫茫大空中探寻暗物质的踪影。卫星采用的是以载荷为中心的一体化结构设计。据介绍,“悟空”由四个有效载荷组成,分别是塑闪阵列探测器、硅阵列探测器,B G 0能量器和中子探测器。所有探测器及电子设备安装在1个立方米的空间内,技术难度超过了我国目前所有的上天高能探测设备。以 西游记中的美猴王名字命名的卫星“悟空”,没有携带金箍棒,却带了 3 0 0多 根“水晶棒”。位于卫星核心部位的
11、B G 0能量器包含了 3 0 0多根纵横交错排列的晶体,每一根都有2厘米见方、6 0厘米长,是世界上最长的B G 0晶体,研制难度非常高。整个卫星中,B G 0能量器的重量就占了多半。这些漂亮的“水晶棒”能够测量入射粒子的能量,并且由于电子和质子与晶体发生相互柞用,产生类似淋浴喷水形状的簇射,而电子和质子产生的簇射形状不同,因而科学家可以区分出电子和质子。占宇宙9 5%以上的暗物质和暗能量询万有引力定律证实存在,却从未被直接观测到。暗物质粒子的探测日前是国际科学前沿竞争最为激烈的研究领域。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正在筹建或实施多个暗物质探侧实验项目,其研究成果可能带来基础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12、悟空”将面朝太空,在太空中开展探侧任务,接受来自宇宙四面八方的高能电子及高能枷马射线,探寻暗物质存在的证据,研究暗物质特性与空间分布规律。由于暗物质可能存在于任何区域,它头两年将对全天扫描,探测暗物质存在的方位二两年后,根据全天区探测的分析结果,它将对暗物质最可能出现的区域开展定向观侧。寻找暗物质的过程就像与幽灵捉迷藏,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有仪器越灵敏才越可能有发现。“悟空”就是通过提高能量分辨和空间分辨的本领,降低宇宙射线背景噪音,并且把探测器做得足够大等方法提高灵敏度。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表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将有望推动我国科学家在暗物质探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3、对促进我国空间科学领域的仓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悟空”在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上超过国际上目前所有同类探测器。B.科学家根据电子和质子相互作用产生的簇射形状不同来区分电子和质子。C.万有引力定律证实占宇宙9 5%以上的喑物质和暗能量的存在。D.降低宇宙射线背景噪音能有效地提高“悟空”的灵敏度。(2)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悟空”?(3)简要说明第段加下划线文字的语言特点。(4)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选择一种说明其作用。(5)结 合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谈谈为什么把这颗卫星命名为“悟空二9.现代文阅读大国手白文玲清朝末年,围棋界出现两大泰斗,一人姓施名
14、恩,住上海;一人姓林名海,居京城。两人被誉为“南施北林”。当时,林海生活没有着落,在段提督府邸做门客。一日,提督召见他说,有一队日本高手,自上海入境,打败施恩,一路北上,所向披靡。据说,领队的宛田,乃 日 本“第一棋士”。宛田进京,本帅想令你出阵,一试深浅。为了日本颜面,第一要输;第二要输得体面。达不到这两条,拿你全家是问。林海思忖良久,只得应允。数日后,宛田一行抵达京城。比赛地点设在提督府特别对局室。段提督亲自担任裁判长,施恩负责大盘讲解。比赛那天,提督府门外人涌如潮,热闹非凡。经猜先,林海执黑先行。林海的起手,下在了棋盘正中心。棋谚说,金角银边草包肚。棋下中腹的人,多为门外汉。宛田面露讥笑
15、,果断将棋子落在一隅。林海略加思索,旋即镇头。相传,唐宣宗年间,善棋的日本王子入朝进贡,皇帝曾令棋待诏顾师言与之对弈。师言曾用这招“镇神头”,令王子败得心悦诚服。宛 田 对“镇”视若未见,继续贪占实地。林海针锋相对,依然高压夺势。很显然,林海一旦尽收腹地,宛田则必败无疑。宛田意识到问题严重,便申请暂时封盘。宛田回到住所,与日方高手共商良策。皆说,果然高者在腹。面对林先生,唯有一拼,方可争胜负。宛田再下出的棋,便多了几分霸气,逼得林海频频长思。到第三十天,林海下出一招妙手,白棋像被点了要穴,顿时动弹不得。宛田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便称病不出,反复研讨。不觉又是月余。宛田无奈之下,携厚礼密访施恩,许
16、诺说,若能探得虚实,定有重金厚谢。施恩对棋局本也迷茫,正想找林海讨教,便满口应承下来。施恩见到林海,劝说,据我所知,林兄弟与提督早有协议。现在体面认输,实乃明智之举。林海默然不决,说,你我兄弟,嗜棋如命,当知围棋起源中国。虽为游戏,却关乎大清国格,焉能不战而屈?施恩羞红着脸,问,当前局面,如何应对?林海轻笑,说,思谋多日,偶得一招,唯鼻顶可解。次日,宛田假作片刻思索,遂落子鼻顶。林海惊诧,微微摇头,只得另谋制敌良策。又数日激战,林海优势依然。宛田绝望地想,林先生棋艺深不可测,即便认输,虽败犹荣。正举棋难定,适逢大雨,“咔嚓”一声霹雳,将他指间棋子惊落。依照规则,宛 田 算“投子认输”了。段提督
17、却惊呼,妙,妙不可言,宛田仔细一瞧,竟然发现,滑落之子正断在黑棋筋上。有此一断,两边黑棋,必死一块。宛田确认后,一跃而起,冲向门外,站在雨里,又唱又跳。林海对着棋盘,石佛般一动不动,直至封盘。林海回到住处,饭也不吃,进了棋室。他交代夫人,任谁,也不要打搅我。林海棋室的油灯,亮了一夜。拂晓,林海步出棋室,唤来妻子儿女,面色凝重地说,我离家之后,你们速速离京,越远越好。没有我的书信,万不可回。又嘱托夫人,凡我子孙,再莫学棋,切记!夫人看到,林海一夜间竟白了大片头发,不禁失声痛哭。林海走进棋室,神定气爽坐下,轻轻夹起一粒黑子,胸有成竹地落在底线上。这手棋,名 曰“小尖”,看似笨拙,却像一把利刃,直指
18、白棋软肋。施恩初见棋谱,颇感怪异。揣摩良久,方才发现,此棋一石三鸟,解危倒悬,妙不可言。他亢奋地断言,黑方小胜,已成定局。宛田木然坐着,喉结上下涌动,嘴唇越来越抖,一 口鲜红的血,疾射在棋盘上。段提督急步抢出,对外宣布说,棋赛至今,已满百日,永久封盘!呕心沥血的名局,必将永垂千古!林海听着外面的欢呼,企图站起,却四肢无力,浑身酥软,仰面跌倒(选 自 北京精短文学)(1)用一句话概括小说故事情节。(2)文中叙写唐宣宗年间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文中有两处写“雨。请你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4)文中画线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赏析。(5)施恩与林海同是围棋界泰斗,他们都可称作“大国手”吗?为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3 太空 一日 年级 语文 下册 生字 同步 练习 思考 探究 解析 课外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