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2-2烯烃炔烃(精练).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化学2-2烯烃炔烃(精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2-2烯烃炔烃(精练).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2 烯 燃 焕 燃(精练)题 组 一 乙 烯I.(2021.河南油田一中高二期中)通常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A.石油的年产量 B.硫酸的年产量 C.合成纤维的年产量D.乙烯的年产量【答案】D【解析】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乙烯的年产量,故选:D。2.(2021.河北石家庄一中高二期末)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烯并检验乙烯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 温度计碎姿片29%氢氧化钠溶液臭的四氯1部 碳 溶 液 3 高镜酸钾If一酸性溶液A.加热-段时间后,发现忘了加碎瓷片,要立即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再补加碎瓷片B.制备乙烯时应该使温度迅速上升到170,减少副产物的
2、生成C.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产生的SO2、CO2等杂质,防止影响乙烯的检验D.实验时浪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镭酸钾溶液均褪色且分层【答案】D【解析】A.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了加碎瓷片,要立即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倒出液体,再补加碎瓷片,A 正确;B.制备乙烯时应该使温度迅速上升到170,减少副产物的生成,I40C会生成乙醛,B 正确;C.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产生的SCh、C02等杂质,防止影响乙烯的检验,因为二氧化硫也会使酸性高镭酸钾溶液褪色,C 正确;D.实验时溟的四氯化碳溶液会褪色但不分层,和高钵酸钾溶液反应会褪色不会分层,D 错误;答案选D。3(2021.宁夏.吴忠中学高二期末)下列
3、关于乙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烯可用于催熟果实B.乙烯能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和溟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C.乙烯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是聚乙烯的单体D.乙烯分子中6 个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答案】B【解析】A.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用于催熟水果,A 正确;B.乙烯可以把高镒酸钾还原为M M+,从而使其褪色;乙烯可以与B n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澳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二者原理不同,B 错误;C.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C 正确;D.乙烯中的碳原子为sp?杂化,故分子为平面构型,D 正确;故本题选B。4.(2021天津西青高二期末)已知乙烯能被酸性高锯酸钾溶液氧
4、化成CO?。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的方法是A.将混合气体与足量的氢气反应 B.通入足量滨水中C.通入酸性高锯酸钾溶液中 D.通入水中【答案】B【解析】A.反应条件要求较高,且不易控制氢气的用量,不能除杂,A 选项错误;B.通入溪水中,乙烯与滨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澳乙烷,澳水褪色,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B 选项正确:C.通入酸性高镒酸钾溶液中,但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引入新的杂质,C 选项错误;D.乙烯和乙烷都不能溶于水,不能将二者鉴别,D 选项错误;5.(2021 广西 桂林十八中高二期中)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
5、于乙烯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2H4 B.含 有 碳 碳 双 键 C.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形D.结构式为【答案】C【解析】A.乙烯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分子式为C2H4,故 A 正确;B.由乙烯的球棍模型可知,每个碳原子连接两个氢原子,两个碳原子以双键相连接,所以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故 B 正确;C.在乙烯分子中,碳氢键与碳碳键之间的夹角为120。,结合乙烯的球棍模型可知,乙烯为平面形分子,故C 错误;D.在乙烯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与两个氢原子分别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两个碳原子之间形成两个共用电子对,用短线表示共用电子对,则乙烯的结构式为:)C=C。故 D 正确;答案
6、选C。6.(2021 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乙烯能使漠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乙烷却没有该性质,其原因是A.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烷的小 B.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C.乙烯中碳的质量分数比乙烷的大 D.乙烯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官能团【答案】D【解析】官能团是决定有机物性质的主要因素,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官能团,故乙烯能使澳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乙烷没有能使漠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官能团,和分子的空间构型、相对分子质量以及碳的质量分数无关,故选D。7.(2021陕西 长安一中高二阶段练习)甲烷、乙烯属于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但它们之间也有共性。下列关于它们之间共同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有A.都含有碳碳
7、双键 B.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都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都生成CO?和 H?O【答案】D【解析】A.甲烷为C H 4,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A 错误;B.甲烷属于饱和烧,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 错误;C.甲烷属于饱和烧,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 错误;D.甲烷、乙烯都由C 和 H 两种元素组成,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都生成CCh和 H2O,D 正确;答案选D。8.(2021江苏省天一中学高二期中)实验室可用加热乙醇和浓硫酸混合物至170C时反应制取乙烯,实验室制取乙烯(3 也)并进行有关性质检验时,下列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答案】B【解析】A.乙醇在
8、1 7 0 发生消去反应产生乙烯,温度计要插入反应液,A错误;B.S C h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 a O H溶液反应,可用N a O H溶液吸收S O 2,B正确;C.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8,与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 9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应用排水法收集,C错误;D.乙烯难溶于水,不能用水吸收乙烯尾气,D错误;选B。9.(2 0 2 1宁夏中宁一中高二阶段练习)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的乙烯,最合理的方法是A.通入H 2使之发生反应 B.通过盛有足量酸性K M n C U溶液的洗气瓶C.通入N a O H溶液的洗气瓶 D.通过盛有足量滨水的洗气瓶再通过浓硫酸【答案】D【解析】A.通入H
9、2可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不能确定氢气的用量,会引入新的杂质H 2,A不合理;B.通过盛有足量酸性K M n O4溶液的洗气瓶时,乙烯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B不合理:C.通入N a O H溶液的洗气瓶,二者均不反应,不能除去乙烯,C不合理;D.通过盛有足量滨水的洗气瓶,乙烯与澳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液态1,2-二浪乙烷,可以除去乙烯,D合理;答案选D。1 0.(2 0 2 1河北高二阶段练习)下列有机物分子中,可形成顺反异构的是A.C H3C H=C H C H3 B.C C b=C(C H 2 cH 3)2C.C H 3c三C C H 3 D.C H3C H=C(C H3)2【答
10、案】A【解析】A.C H 3cH=C H C H a中C=C双键同一碳原子连接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具有顺反异构,故A正确;B.C C b=C(C H 2 cH 3”中 C=C 双键同一碳原子连接相同的-C 1,不具有顺反异构,故 B错误;C.C H 3c三 C C H 3中没有C=C 双键,不具有顺反异构,故 C错误;D.C H 3cH=C(C H 3)2 中 C=C 双键同一碳原子连接相同的-C H 3,不具有顺反异构,故 D错误。故选:A o1 1.(2 0 2 1.湖北薪春高二期中)实验室利用反应C H 3C H QH 鬻 见=弭 1+4 0 制取乙烯,图 1 为乙烯的制取及乙烯还原性的
11、验证装置图。稀盐酸图1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量好的浓硫酸和乙醇在烧杯中混合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o(2)碎瓷片的作用是,若实验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则应该采取的措施是(3)能够说明乙烯具有还原性的现象是 0(4)实验中,因浓硫酸具有 性,故 烧 瓶 内 产 生 的 气 体 中 还 可 能 含 、,(填分子式)为检验可能产生的气体,设计如图2 所示装置进行检验,将 图 1 装置_ _ _ _ _ _ _ _ _ _(填“甲”、“乙”或丙”)中溶液转移到图2 的锥形瓶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进行实验。则能说明有气体产生的实验现象是,能 说 明 有 气 体 产 生 的 实 验
12、现 象 是。【答案】(1)玻璃棒(2)防止暴沸 停止加热,冷却后再加入碎瓷片(3)装置丙中酸性K M n O,溶液紫色褪去(4)强氧化 C O2 S O2 乙 D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中的品红溶液褪色【解析】(1)将量好的浓硫酸和乙醇在烧杯中混合时,需要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热量及时散发出去;(2)给烧瓶中的混合液加热,加入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溶液暴沸;若实验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要停止加热,冷却后再加入碎瓷片,以防发生危险;(3)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被酸性高锯酸钾溶液氧化,装置丙中酸性KMnO 溶液紫色褪去,此现象可以证明乙烯具有还原性;(4)因
13、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酒精脱水碳化后,碳与浓硫酸加热反应产生CO?、SO?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均能与匆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亚硫酸钠和碳酸钠混合液;因此图2 中,装置A 中加入乙中的混合液,加入盐酸后产生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混合气体;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褪色,用浓溟水吸收二氧化硫,再次用品红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最后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结合以上分析可知,为检验可能产生的气体,设计如图2 所示装置进行检验,将 图 1装置乙中溶液转移到图2 的锥形瓶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进行实验,能说明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的实验现象是:D 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E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说明有气体二
14、氧化硫产生的实验现象是:B 中的品红溶液褪色。12.(2021河北定兴第三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浓硫酸和乙醇制备乙烯)。以验证产物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当温度迅速上升后,可观察到试管中淡水褪色,烧瓶中浓硫酸与乙醇的混合液体变为棕黑色。(1)写 出 该 实 验 中 生 成 乙 烯 的 化 学 方 程 式。(2)碎瓷片的作用:;该反应加热到140C时发生的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_ _ _ _ _ _ _ _ _。(3)甲同学认为:考虑到该混合液体反应的复杂性,漠水褪色的现象不能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其理由正确的是 o (填字母序号)A.乙烯
15、与淡水易发生取代反应B.使溪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C.使滨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D.浓硫酸氧化乙醇生成乙醛,也会使滨水褪色(4)乙同学经过细致观察后认为试管中另一现象可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这个现象是。(5)丙同学对上述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在 I 和 II之间增加如图2所示装置,则A 中的试剂应为,其作用是 o【答案】(1)CH3cH20HH2O+CH2=CH2?(2)防止液体发生爆沸 2c2H5OH-C2H50c2H5+H?O(3)BC(4)液体分两层,下层有油状液体(5)NaOH溶液 吸收二氧化硫【解析】实验中生成乙烯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需一H2O+CH2=CH2t(2)碎
16、瓷片的作用:防止液体发生爆沸;该反应加热到140C时发生的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2H50H-C2H50c2H5+H2O;(3)A.乙烯与滨水易发生加成反应,故 A 错误;B.使滨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也可能是浓硫酸使乙醇碳化后的碳单质与浓硫酸加热生成的二氧化硫,与澳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滨水褪色,故 B 错误;C.使溟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也可能是二氧化硫,故 C 正确:D.浓硫酸不能氧化乙醇生成乙醛,故 D 错误;(4)乙同学经过细致观察后认为试管中另一现象可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因为乙烯与澳单质发生加成后生成 1,2-二溟-乙烷,该有机物不溶于水,则看到的现象是液体分两层,下层
17、有油状液体;(5)为了防止二氧化硫对乙烯的性质检验产生干扰,丙同学对上述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应 在 I 和 II之间增加如图2 所示装置,除去二氧化硫,则 A 中的试剂应为NaOH溶液,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题组二烯燃1.(2021.江西萍乡.高二期中)与氢气完全加成后,不可熊生成2,2,3三甲基戊烷的烧是A.(CH3)3CCH=CH2 B.CH?=C(CH2cH3)C(CH3)3C.HC=CCH(CH3)C(CH3)3 D.(CH3)3CC(CH3)-CHCH3【答案】A【解析】A.(C H 3)3 C-C H=C H 2与氢气发生加成生成(C H 3)3 C-C H 2 c H 3,为2,
18、2-二甲基丁烷,故A错误;B.C H z=C(C H 2 c H 3)C(C H.3)3与氢气完全加成后产物的碳链结构为 ,为2,2-二甲基C C C C CIC-3-乙基戊烷,故B正确:c CC.H C三C C H(C H 3)C(C H 3)3与氢气完全加成后产物的碳链结构为C C4一C,为2,2,3-三甲基戊IC烷,故c正确;c cD.(C H 3)3 C C(C H 3)=C H C H 3与氢气完全加成后产物的碳链结构为c C(!1 2C,为2,2,3-三甲基IC戊烷,故D正确。故选:AoH3C-CH-CH2-CH-CH32.(2 0 2 1江苏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某烯烧氢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化学 烯烃 精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