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复习一~四含答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创新设计》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复习一~四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复习一~四含答案.pdf(1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 题 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核要求必考加试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C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b对点演练练考点夯基础考点1分封制的基本内容(b)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战乱不休,此场景的出现主要源于西周的()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解 析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口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但由于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造成后期的王室衰微,诸
2、侯割据。答 案A2.(2016 6月广东学考)西周时期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建立了一批诸侯国。这在政治制度上被称为()A.宗法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解 析 宗法制强调的是权力的传承原则即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错误;分封制是西周时期为了维护统治,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与题干中的以周王的名义“授士”“授民”相吻合,故B项正确;隋唐时期形成科举制,与此题时间不符合,故C 项错误;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 项错误。答 案 B3 .Q0 1 69月嘉兴教学测试)有学者指出:“周代是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通婚。”西周初期的诸侯国贵族之间不能通
3、婚的是()A.鲁国和宋国 B.燕国和齐国C.鲁国和燕国 D.宋国和齐国解 析 鲁国和燕国的国君都姓姬,宋国是殷商的后裔,齐国是功臣姜尚的封国,因此选C。答 案 C4.(2 0 1 6.浙江杭州七校期中)王家范的 中国历史通论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 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里谈到了西周政治的一大特点,即()A.天子并无实权 B.贵族权高君主C.地方有自治权 D.中央绝对集权解 析 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说的是贵族政治(宗法制),而 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说的是分封制,分封制下地方有一定自治权,故 C 项正确;西周初期天子为了
4、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形成了对周天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天子并无实权、贵族权高君主不符合史实,故 A、B 两项错误;中央绝对集权在秦代建立,时间不符合,故D 项错误。答 案 C5.读西周分封示意图根据图片中康叔、召公爽、姜尚、微子启的身份,说明分封的对象有王族子弟、功臣、先代贵族。今天山西省简称为“晋”,山东省又被称为“齐鲁大地”,这种表述是源于古代分封制。根据图片中封国的地域分布,指出诸侯国的分布有何特点?这体现了西周统治者的目的是什么?答 案 特点:同姓封国和异姓封国交错分布,但以同姓为主。目的: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周王室的统治。考点2宗法制的基本内容(b)6.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
5、人藏书楼。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 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 29代嫡孙。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解析 从题干中“嫡孙”可知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答 案 C7.读大宗、小宗示意图由此示意图反映出宗法制的特点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小宗是相对的,划分依据强调血缘关系的亲疏及嫡庶之别;等级森严等。8.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共同特点是强调()A.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C.臣属关系 D.血缘关系解 析 分封制的主体是王室成员,主要是依据血缘关系进行分封的。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因
6、此二者都强调血缘关系。答 案 D考点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特点(史论)史实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占卜决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浓厚的部族色彩“家天下”;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下诸侯封国内有世袭统治权9.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这主要反映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同构C.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解析由材料表达意思是异姓
7、封国因联姻加强血缘联系,故选B项。答 案B考点4秦的统一(b)10.(2016.4月浙江学考)秦朝经略西南夷,开五尺道,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五尺道”位于今天的()A.云贵高原、川西及甘南地区B.闽南、两广一带C.青海、新疆及陕西南部地区D.宁夏、陕西一带解析 秦朝在“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开辟了“五尺道”。答 案A考点5郡县制的建立(b)11.(2016-9月嘉兴教学测试)据宋代 图经记载:“秦郡天下,定江南郡会稽,置长水县”。下列对该史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B.郡县区划形式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C.长水县是会稽郡的分封之地D.长水县长
8、官由会稽郡郡守任免调动解 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在地方设置郡县。答 案A考点6皇帝制度的建立(b)(1)确立:秦王嬴政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2)特点:史记 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皇权至 o12.湖南大学抢救性回购2 0 00余枚流落海外的秦简,这批秦简成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可能涉及的政治制度有()皇帝制度行省制郡县制度三省六部制A.B.C.D.解 析 秦简可能涉及的政治制度应该是秦朝的或者秦朝以前的,行省制是元朝的,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排除含或的选项。答 案
9、A易错防范防易错不失分易错点1对封建概念的误读r矫浜一薪函iP if建秦嬴一以禧扉商 野建是指芬薪m丽芬回雨口而又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封建主义社会有本质区别。|画而 礴的“裂土豆电厂是采取宗族殖民的方式,山至至子弟垄断我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权”与“尽忠”的关系。中国震撼(文江报2015年2月4日刊发)请回答:上述材料中“裂土封建”指何制度?“授权”与“尽忠”在上述制度中有何体现?答 案 分封制。“授权”:周王将土地及人口分封给诸侯并让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尽忠”:受封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易错点2不能深刻认识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辨 浜 一 宗法画跖函雨国为袤豆恒
10、做董丽丽丽T芬耳福重茬晚板莉的二噂:级分配”;而宗法制重在规定权利的“血缘继承”。,碗面坊厂商正万百新沅享 著 丽 商 后 7 以嘉薪福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解 析 西周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即君臣之名分确定),天子的尊严因此确立。宗法制确立了君臣的名分等级,天子处在宗主地位,地位最尊贵,故 A 项正确;分封制下天子”为诸侯之君”,但不是这种政治风格形成的制度基础,故B 项错误;郡县制确立于秦朝,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C 项错误;察举制开始于西汉,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D
11、 项错误。答 案 A易错点3 对郡县制的起源认识不清f辨 浜 一 都 其 襁 春 丽 期 舁 菇 田 冢 康 画 面 期 并 丽 荫 7 W 统 二 后 麻 更 加 竞 善 71;并推广至全国。:【例题5 薪!西 瓦 定 载 公元前百屋车 主方i庆君有罪二首弄来番臭寞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解 析 材料中吴国把朱方县作为封邑给予庆封,“封邑”指的是以收取赋税作为俸禄的封地,A项错误;从“县”这一称谓以及庆封仅有收取赋税的权力可见C项正确;B 项材料无法
12、体现;D 项是西汉初年的地方行政制度。答 案 C易错点4不能理解郡县制比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矫浜芬而下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诸侯王位世袭,容 易 遥 版 南 麻 嘉 元:郡县制中的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一【通 蔻 了 厂 水经注.湘水云:“秦灭楚,立长沙郡。”长沙郡下设湘丁萝:一雷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等县。从此,长沙开始纳入全国统一的政治体制,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行政区域载入史册。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郡守是长沙郡最高的行政长官B.长沙郡守需要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C.郡守职位由皇
13、帝直接任命D.县令、县长也由皇帝直接任命解 析 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是县令(县长)。故A、C、D说法符合郡县制的规定。答案B符合题意。答 案B【例 题5与分封制相比,秦朝的郡县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主要依据在于()A.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B.郡县长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C.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得世袭解 析 郡县制下郡县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袭,可以有效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壮大,从而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答案选D,A、B、C三项说法正确,但不是其为何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答
14、 案DI真题镇接I 悟 真 题 拿 高 分;【题型分析】1.从本讲知识学考命题看,主要是对分封制的内容和宗法制的特点的考查。2.从对知识的考查来说,具有细微性特点。3.从能力要求看,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识读能力。4.从题型特点看主要体现图片型、史料型、特点型。【例题】(20164月浙江学考)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观察下图,鲁国位于()A.D.解 析 齐鲁是山东省的别称,其中鲁为今山东曲阜,地处山东中部,应为齐,今山东临淄一带。答 案B【训练题组】1.(20157月浙江学考)下图是西周重要封国位置图,从中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A.西周的统治覆盖长江流域B.西周封国主要是同
15、姓封国C.西周政治文化具有稳定性D.西周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解 析 根据图中封国的地理位置看,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故A项错误;根据地图中的同姓封国和异姓封国的标识,可以看出西周的封国主要是同姓封国,故B项正确;图片不能直接反映西周政治文化具有稳定性,故C项错误;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故D项错误。答 案B2.下图是浙江溪口“蒋氏宗祠”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B.宗法制D.礼乐制A.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解 析 可直接读取图片信息,“祠堂”主要是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一般是一姓一祠,内有旁文记载着姓氏渊源、族人荣耀等。可见强调的是血缘关系,因此,选B宗法制符合题意。答 案B3.Q
16、 0 1 6 9月绍兴适应性考试)周初分封而建的晋国,在春秋晚期曾发生了“三家分晋”的故事。观察下图,晋国位于()解 析 观察地图,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晋在今天山西位置,位于。答 案D4.(2016.9月金华十校联考)王国维认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新制度”包括()王位世袭制礼乐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A.B.C.D.解析 西周实行的“新制度”是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因此应该选B。答 案B5.(2016-10月浙江选考)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
17、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 D.世官制解 析 根据材料“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可知,作者对分封制持否定,对郡县制持肯定态度。答 案 C第2讲 君 主 专 制 政 体 的 演 进 与 强 化 及专制时代胱期的政治形忠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核要求必考加试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2)唐朝三省六部制(3)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4)元代行省制度(5)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6)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7)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bbbbdcd2.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明朝内阁制的确立清朝军机处(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
18、会发展的影响(4)清朝的边疆政策bcccI对点演练I练考点夯基础考点1唐朝三省六部制(b)1.(2016 9月绍兴适应性考试)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此材料直接说明唐代三省六部制()A.利于丞相筹划全国政务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减少了皇帝决策的失误D.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解 析 材料说明了中书省草拟诏书,门下省审议,这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因此C项正确。答 案c2.下图为唐朝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其反映的是()皇帝II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部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解析 从示意图中的中书省
19、、门下省和尚书省可知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A项主要是指秦朝和汉朝的中央行政机构;B项属于地方政治制度,与题干不符;D项是明朝的中央机构。答 案C考点2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b)3.(2016 8月温州选考模拟)史载“太祖受命,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这一现象发生于()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解 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宋朝的二府。答 案C考点3元朝行省制度(b)4.元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当时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A.三司 B.宣政院 C.内阁 D.军机处解析 A项是宋代掌管财政的中央机构;C项是明朝时设置;D项是清
20、代时设置。答 案B5.“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解析 依据材料“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可以看出元代行省的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故C项正确。答 案c考点4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d)6.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秦始皇建立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唐玄宗设置节度使宋太祖派文臣做
21、知州A.B.C.D.解 析 唐玄宗设置节度使导致地方形成割据势力,最终导致安史之乱,之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答 案D考点5(加试)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c+)7.(2016.9月台州质量评估)汉武帝平定闽越国后,在闽越故都设立“东部侯官”,隶属会稽郡;会稽郡则处于扬州刺史的管辖范围之内。当时扬州刺史行使的权力是()A.监察权 B.行政权 C.军事权 D.经济权解 析 联系所学知识,刺史负责监察地方,行使监察权。答 案A8.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加大反腐力度,“既打苍蝇,又打老虎”,我国古代与反腐倡廉相关的制度建设不包括()A.西汉:刺史制度 B.唐代:御史台C.宋代:提点刑狱司 D.元
22、朝:行省制度解析 A、B、C都是不同时期的监察制度,都与反腐倡廉相关,符合题意的是D项。答 案D9.宋太祖曾说:“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当若是耶?”针对这种现象,宋代所采取的措施是设提点刑狱司监察刑狱。10.下图所示印章,作为历史材料可用以证明()弋 J西 汉“监史之印”东 汉“冀州刺史”印A.汉代已建立完备的监察体系B.监察机构的设置始于汉代C.汉代中央监察系统的完备D.汉代已设置负责监察的官员解析 A项表述题干图片无从体现,排除;B、C两项的表述本身不符合史实,秦朝就开始了监察机构的设置,图片反映的是汉代地方监察系统,而非中央,排除B、C o进一步分析可知,D
23、项表述客观,正确。故选D项。答 案D考点6(加试)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d+)11.“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反映的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是()A.世袭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 由材料中的“举孝廉”可知是察举制。答 案B12.钱穆在 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A.世官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 析 材料中“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是指底层平民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上层社会,故答案选D,A通过血缘世袭官位,B察举制选官标准
24、为“孝、廉”,C九品中正制依靠家世门第成为高官。答 案D13.据研究,唐代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难分因果。而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出将入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追求。据此可以推断当时()A.士族垄断仕途 B.科举制度形同虚设C.选官方式多样 D.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解 析 材料中体现唐代选官多样性,并不是只有士族垄断仕途,故A项错误;科举制度是当时通过考试做官主要途径,故B项错误;材料中“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说明当时选官制度多样性,故C项正确;科举制不是材料中论述主要信息,故D项错误。答 案C14.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
25、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 此 可 见 科 举 制()A.禁锢了人们思想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强化了君主专制 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对思想的禁锢,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贫民子弟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期盼与史实,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B项正确;题干意旨未体现君主专制强化,故C项错误;由下而上推荐人才是西汉察举制的做法,故D项错误。答 案B考点7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b)一个目的:防止丞相专权、加强君主专制。一个性质:非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与皇权的关系: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不能制约君权。15.明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设计 创新 设计 浙江 历史 高分 突破 复习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